附錄一:
《張衡傳》所涉及的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 ( 學(xué)問和技能 )
②五經(jīng)十《樂》。(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guān)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lǐng)天下征召事務(wù)。設(shè)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wù)的官員。
(10)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 行:去應(yīng)薦。
(12)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職,任職。
(14)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yīng)”)
(15) 應(yīng):應(yīng)職,接受官職。
(16)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 遷:調(diào)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8) 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
(19) 徙:調(diào)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20)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21)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22)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24)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上書乞骸骨”)
3 . 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qū))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xué)校。
①太學(xué)(最高學(xué)俯)(“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
②觀、游(指游學(xué),考察學(xué)習(xí))
③庠、序(學(xué)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jiān)(明清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稱監(jiān)生)(“老監(jiān)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xué)人員)(“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guān)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⑾辛棄疾字幼安 ⑿班固字孟堅
附錄二
板書設(shè)計
無驕尚之情
舉──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應(yīng)
敢于諷諫
善屬文
通五經(jīng)、貫六藝 全面發(fā)展
張衡傳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見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shù)算──著《靈憲》、《算罔論》 略
二、科學(xué)成就 時間、名稱
造候風地動儀 構(gòu)造、功能 詳
效驗、使用
三、政治才干 為何河間相
稱為政理
附錄三:
參考譯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xué),接著進了京城,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于是通曉五經(jīng),貫通六藝,雖然才華高于世人,卻沒有驕矜的情緒。(他)常常(顯出)穩(wěn)重、淡泊、寧靜的情態(tài),不喜歡與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卻不去應(yīng)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直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分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作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guī)勸。(這篇賦,他)精心構(gòu)思潤色,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駕認為他的才華出眾,屢次召聘(他,他也)不去應(yīng)召。
張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shù)數(shù)方面的學(xué)問,命公車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調(diào)動官職后,擔任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氣象、歷法諸科學(xué)問,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成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明了。
(漢)順帝初年,(張衡)兩次調(diào)動官職,又任太史令之職。張衡不羨慕當代(的達官顯貴),所以,他所擔任的官職,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從他離開太史令這一官職,五年之后又恢復(fù)原職。
(漢順帝)陽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種候風地動儀)是用純銅鑄成的,直徑八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間隆起,形狀像酒尊,(外面)用篆書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里面有一根總的銅柱,銅柱的旁邊延伸出八條槽道,并裝置樞紐,用來發(fā)動機件,(儀器的)外面雕有八條銅龍,每個龍頭上都銜著一個銅球,龍頭下面又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隱藏在“酒尊”中,覆蓋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動著銅龍,機件撥動,(龍頭)吐出銅球,蛤蟆銜住它。振動的聲音清脆響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發(fā)生了地震),雖然一條銅龍撥動機件,而另外七個龍頭不動,循著龍頭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實際情況來驗證它,完全附合,靈驗如神。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曾有一次,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城的學(xué)者都怪它不靈驗。過了幾天,驛使來到,果然在隴西一帶發(fā)生了地震,于是(人們)都嘆服它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記載地震發(fā)生的方位。
當時政治越來越腐敗,大權(quán)落到了宦官手里,張衡于是給皇帝上疏陳述政事,提出關(guān)于政事的意見。后來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入宮廷,在自己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順帝曾經(jīng)詢問張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們害怕他說自己的壞話,都用眼睛瞪著他,張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話回答后出來了。這些閹人豎子還是擔心張衡終究會成為他們的禍害,于是就群起而毀謗張衡。張衡也常考慮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禍福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賦》來抒發(fā)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門大戶,與河間王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一上任就樹立(自己的)威信與尊嚴,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國政治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退職回家,朝廷卻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62歲,于永和四年去世。
王寶杰
[《張衡傳》備課資料(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guān)文章:
1.張衡傳的教案
4.張衡傳原文及譯文
10.張衡傳文言文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