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先 生 曰 : 臣 為 郎 時(shí) , 游 觀 長 安 中 , 見 卜 筮 之 賢 大 夫 , 觀 其 起 居 行 步 , 坐 起 自 動(dòng) , 誓 正 其 衣 冠 而 當(dāng) 鄉(xiāng) 人 也 , 有 君 子 之 風(fēng) . 見 性 好 解 婦 來 卜 , 對(duì) 之 顏 色 嚴(yán) 振 , 未 嘗 見 齒 而 笑 也 . 從 古 以 來 , 賢 者 避 世 , 有 居 止 舞 澤 者 , 有 居 民 閑 閉 口 不 言 , 有 隱 居 卜 筮 閑 以 全 身 者 . 夫 司 馬 季 主 者 , 楚 賢 大 夫 , 游 學(xué) 長 安 , 通 易 經(jīng) , 術(shù) 黃 帝 、 老 子 , 博 聞 遠(yuǎn) 見 . 觀 其 對(duì) 二 大 夫 貴 人 之 談 言 , 稱 引 古 明 王 圣 人 道 , 固 非 淺 聞 小 數(shù) 之 能 . 及 卜 筮 立 名 聲 千 里 者 , 各 往 往 而 在 . 傳 曰 : 「 富 為 上 , 貴 次 之 ; 既 貴 各 各 學(xué) 一 伎 能 立 其 身 . 」 黃 直 , 大 夫 也 ; 陳 君 夫 , 婦 人 也 : 以 相 馬 立 名 天 下 . 齊 張 仲 、 曲 成 侯 以 善 擊 刺 學(xué) 用 劍 , 立 名 天 下 . 留 長 孺 以 相 彘 立 名 . 滎 陽 褚 氏 以 相 牛 立 名 . 能 以 伎 能 立 名 者 甚 多 , 皆 有 高 世 絕 人 之 風(fēng) , 何 可 勝 言 . 故 曰 : 「 非 其 地 , 樹 之 不 生 ; 非 其 意 , 教 之 不 成 . 」 夫 家 之 教 子 孫 , 當(dāng) 視 其 所 以 好 , 好 含 茍 生 活 之 道 , 因 而 成 之 . 故 曰 : 「 制 宅 命 子 , 足 以 觀 士 ; 子 有 處 所 , 可 謂 賢 人 . 」(《史記日者列傳》)
【譯文】
褚先生說:我做郎官時(shí),曾在長安城中游覽,見過從事卜筮職業(yè)的賢士大夫,觀察他們的起居行走,行動(dòng)都由自己,常常謹(jǐn)慎地整理好衣服帽子來接待鄉(xiāng)野之民,有君子的風(fēng)范.遇到性情喜愛解疑,樂于卜筮的婦人來問卜,對(duì)待她們態(tài)度嚴(yán)肅,不曾露齒而笑.自古以來,賢者逃避世俗社會(huì),有的棲息于荒蕪的洼地,有的生活在民間而閉口不言,有的隱居在卜筮者中間以保全自己.司馬季主是楚國的賢大夫,在長安游學(xué),通曉《易經(jīng)》,能夠陳述黃帝,老子之道,知識(shí)廣博,遠(yuǎn)見卓識(shí).看他對(duì)答二位大夫貴人的話語,引述古代明王圣人的道理,原本不是見識(shí)淺薄能力低下之輩.至于以卜筮為業(yè)名揚(yáng)千里之外的,往往到處都有.傳記上說:"富為上,貴次之;已經(jīng)顯貴了,各自還須學(xué)會(huì)一技之長以立身于社會(huì)之中."黃直是位大夫,陳君夫是個(gè)婦女,以擅長相馬而立名天下.齊國張仲和曲成侯以擅長用劍擊刺而揚(yáng)名天下.留長孺因善于相豬而出名.滎陽褚氏因善于相牛而成名.能夠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都有高于世俗和超過常人的風(fēng)范,怎么能說得盡呢 所以說:"不是適當(dāng)之地,種什么也不生長;不合他的意向,教什么也難以成就."大凡家庭教育子女,應(yīng)當(dāng)看看他們喜好什么,愛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就順其愛好因勢利導(dǎo)而造就他.所以說:"建造什么住宅,為子取用何名,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兒子有了安身之處,可以稱得上是賢人了."
計(jì) 然 曰 : 「 知 物 ,二 者 形 則 萬 貨 之 情 可 得 而 觀 已 . 故 歲 在 金 , 穰 ; 水 , 毀 ; 木 , 饑 ; 火 , 旱 .旱 則 資 舟 , 水 則 資 車 ,物 之 理 也 . 六 歲 穰 , 六 歲 旱 , 十 二 歲 一 大 饑 . 夫 糶 , 二 十 病 農(nóng) , 九 十 病 末 .末 病 則 財(cái) 不 出 , 農(nóng) 病 則 草 不 辟 矣 . 上 不 過 八 十 , 下 不 減 三 十 , 則 農(nóng) 末 俱 利 , 平 糶 齊 物 , 關(guān) 市 不 乏 , 治 國 之 道 也 . 積 著之 理 , 務(wù) 完 物 , 無 息 幣 .以 物 相 貿(mào) 易 , 腐 敗 而 食 之 貨 勿 留 , 無 敢 居 貴 . 論 其 有 余 不 足 , 則 知 貴 賤 . 貴 上 極 則 反 賤 , 賤 下 極 則 反 貴 . 貴 出 如 糞 土 , 賤 取 如 珠 玉 .財(cái) 幣 欲 其 行 如 流 水 . 」 修 之 十 年 , 國 富 , 厚 賂 戰(zhàn) 士 , 士 赴 矢 石 , 如 渴 得 飲 , 遂 報(bào) 強(qiáng) 吳 , 觀 兵 中 國 , 稱 號(hào) 「 五 霸 」 .(《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
計(jì)然說:"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zhàn)備;了解貨物何時(shí)為人需求購用,才算懂得商品貨物.善于將時(shí)與用二者相對(duì)照,那么各種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歲在金時(shí),就豐收;歲在水時(shí),就歉收;歲在木時(shí),就饑饉;歲在火時(shí),就干旱.旱時(shí),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shí),就要備車以待旱,這樣做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般說來,六年一豐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出售糧食,每斗價(jià)格二十錢,農(nóng)民會(huì)受損害;每斗價(jià)格九十錢,商人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cái)就不能流通到社會(huì);農(nóng)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jià)每斗價(jià)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于三十錢,那么農(nóng)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jià)出售,并平抑調(diào)整其他物價(jià),關(guān)卡稅收和市場供應(yīng)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至于積貯貨物,應(yīng)當(dāng)務(wù)求完好牢靠,沒有滯留的貨幣資金.買賣貨物,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xiǎn)囤居以求高價(jià).研究商品過;蚨倘钡那闆r,就會(huì)懂得物價(jià)漲跌的道理.物價(jià)貴到極點(diǎn),就會(huì)返歸于賤;物價(jià)賤到極點(diǎn),就要返歸于貴.當(dāng)貨物貴到極點(diǎn)時(shí),要及時(shí)賣出,視同糞土;當(dāng)貨物賤到極點(diǎn)時(shí),要及時(shí)購進(jìn),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zhuǎn)要如同流水那樣."勾踐照計(jì)然策略治國十年,越國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買兵士,使兵士們沖鋒陷陣,不顧箭射石擊,就像口渴時(shí)求得飲水那樣,終于報(bào)仇雪恥,滅掉吳國,繼而耀武揚(yáng)威于中原,號(hào)稱"五霸"之一.
堯 崩 , 帝 舜 問 四 岳 曰 : 「 有 能 成 美 堯 之 事 者 使 居 官 」 皆 曰 : 「 伯 禹 為 司 空 , 可 成 美 堯 之 功 . 」 舜 曰 : 「 嗟 , 然 ! 」 命 禹 : 「 女 平 水 土 , 維 是 勉 之 . 」(《史記夏本紀(jì)》)
【譯文】
堯逝世以后,舜帝問四岳說:"有誰能光大堯帝的事業(yè),讓他擔(dān)任官職呢 "大家都說:"伯禹當(dāng)司空,可以光大堯帝的事業(yè)."舜說:"嗯,好!"然后命令禹說:"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辦好啊!"
高 祖 為 人 , 隆 準(zhǔn) 而 龍 顏 ,美 須 髯 , 左 股 有 七 十 二 黑 子 .仁 而 愛 人 , 喜 施 ,意 豁 如 也 .常 有 大 度 , 不 事 家 人 生 產(chǎn) 作 業(yè) . 及 壯 , 試 為 吏 ,為 泗 水 亭 長 ,廷 中 吏 無 所 不 狎 侮 . 好 酒 及 色 . 常 從 王 媼 、 武 負(fù) 貰 酒 ,醉 臥 , 武 負(fù) 、 王 媼 見 其 上 常 有 龍 , 怪 之 .高 祖 每 酤 留 飲 , 酒 讎 數(shù) 倍 .(《史記高祖本紀(jì)》)
【譯文】
高祖這個(gè)人,高鼻子,一副龍的容貌,一臉漂亮的胡須,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他仁厚愛人,喜歡施舍,心胸豁達(dá).他平素具有干大事業(yè)的氣度,不干平常人家生產(chǎn)勞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試著去做官,當(dāng)了泗水亭這個(gè)地方的亭長,對(duì)官署中的官吏,沒有不加捉弄的.他喜歡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媼,武負(fù)那里去賒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負(fù),王媼看到他身上常有龍出現(xiàn),覺得這個(gè)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買酒,留在店中暢飲,買酒的人就會(huì)增加,售出去的酒達(dá)到平常的幾倍.
春 , 上 曰 : 「 朕 獲 執(zhí) 犧 牲 珪 幣 以 事 上 帝 宗 廟 , 十 四 年 于 今 , 歷 日綿 長 , 以 不 敏 不 明 而 久 撫 臨 天 下 , 朕 甚 自 愧 . 其 廣 增 諸 祀 墠 場 珪 幣 . 昔 先 王 遠(yuǎn) 施 不 求 其 報(bào) , 望 祀 不 祈 其 福 , 右 賢 左 戚 ,先 民 后 己 , 至 明 之 極 也 . 今 吾 聞 祠 官 祝 厘 ,皆 歸 福 朕 躬 , 不 為 百 姓 , 朕 甚 愧 之 . 夫 以 朕 不 德 , 而 躬 享 獨(dú) 美 其 福 , 百 姓 不 與 焉 , 是 重 吾 不 德 . 其 令 祠 官 致 敬 , 毋 有 所 祈 . 」 (《史記孝文本紀(jì)》)
【譯文】
這年春天,文帝說:"我有幸得以執(zhí)掌祭祀的犧牲,玉帛來祭祀上帝,宗廟,登上帝位,至今十四年了,歷時(shí)已經(jīng)很久,以我這樣一個(gè)既不聰敏又不明智的人長久地治理天下,深為自愧.應(yīng)當(dāng)廣泛增設(shè)祭祀的墠(shàn,扇)場和玉帛.從前先王遠(yuǎn)施恩惠而不求回報(bào),遙祭山川卻不為自己祈福,尊賢抑親,先民后己,圣明到了極點(diǎn).如今我聽說掌管祭祀的祠官祈禱時(shí),全都是為我一個(gè)人,而不為百姓祝福,我為此而感到非常漸愧.憑著我這樣無德之人,卻獨(dú)自享受神靈的降福,而百姓卻享受不到,這就加重了我的無德.現(xiàn)在命令祠官祭祀要向神獻(xiàn)上敬意,不要為我一個(gè)人祈求什么."
楚 急 攻 , 絕 漢 甬 道 , 圍 漢 王 於 滎 陽 城 . 久 之 , 漢 王 患 之 , 請(qǐng) 割 滎 陽 以 西 以 和 . 項(xiàng) 王 不 聽 . 漢 王 謂 陳 平 曰 : 「 天 下 紛 紛 , 何 時(shí) 定 乎 」 陳 平 曰 : 「 項(xiàng) 王 為 人 , 恭 敬 愛 人 , 士 之 廉 節(jié) 好 禮 者 多 歸 之 . 至 於 行 功 爵 邑 , 重 之 , 士 亦 以 此 不 附 . 今 大 王 慢 而 少 禮 , 士 廉 節(jié) 者 不 來 ; 然 大 王 能 饒 人 以 爵 邑 , 士 之 頑 鈍嗜 利 無 恥 者 亦 多 歸 漢 . 誠 各 去 其 兩 短 , 襲 其 兩 長 , 天 下 指 麾 則 定 矣 . 然 大 王 恣 侮 人 , 不 能 得 廉 節(jié) 之 士 . 顧 楚 有 可 亂 者 , 彼 項(xiàng) 王 骨 鯁 之 臣 亞 父 , 鐘 離 眛 , 龍 且 , 周 殷 之 屬 , 不 過 數(shù) 人 耳 . 大 王 誠 能 出 捐 數(shù) 萬 斤 金 , 行 反 閑 , 閑 其 君 臣 , 以 疑 其 心 , 項(xiàng) 王 為 人 意 忌 信 讒 , 必 內(nèi) 相 誅 . 漢 因 舉 兵 而 攻 之 , 破 楚 必 矣 . 」 漢 王 以 為 然 , 乃 出 黃 金 四 萬 斤 , 與 陳 平 , 恣 所 為 , 不 問 其 出 入 . (《史記陳丞相世家》)
【譯文】
楚軍加緊進(jìn)攻,切斷了漢軍的甬道,把漢王圍困在滎陽城.過了好一段時(shí)間,漢王為這種困境而憂慮,請(qǐng)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區(qū)來講和.項(xiàng)王不同意.漢王對(duì)陳平說:"天下如此紛亂,什么時(shí)候才能安定呢 "陳平說:"項(xiàng)王為人謙恭有禮,對(duì)人愛護(hù),具有清廉節(jié)操,喜歡禮儀的士人多歸附他.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shí),卻又吝嗇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歸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禮儀,具有清廉節(jié)操的士人不來歸附;但是大王能夠舍得給人爵位,食邑,那些圓滑沒有骨氣,好利無恥之徒又多歸附漢王.如果你們各方誰能去掉雙方的短處,采取你們雙方的長處,那么只要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但是大王愛隨意侮辱人,不能羅致到具有清廉節(jié)操的士人.不過楚軍方面有著可以擾亂的地方,項(xiàng)王那里剛直的臣子像亞父范增,鐘離味,龍且(jū,居),周殷之輩,不過幾個(gè)人罷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的計(jì)謀,離間楚國的君臣,讓他們互生懷疑之心,項(xiàng)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nèi)部定會(huì)互相殘殺.漢軍可趁機(jī)發(fā)兵攻打他們,擊敗楚軍是一定的人."漢王認(rèn)為陳平說得對(duì),于是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聽?wèi){他使用,不過問他的支出情況.
信 數(shù) 與 蕭 何 語 , 何 奇 之 . 至 南 鄭 , 諸 將 行 道 亡 者 數(shù) 十 人 , 信 度 何 等 已 數(shù) 言 上 , 上 不 我 用 ,即 亡 . 何 聞 信 亡 , 不 及 以 聞 , 自 追 之 . 人 有 言 上 曰 : 「 丞 相 何 亡 . 」 上 大 怒 , 如 失 左 右 手 . 居 一 二 日 , 何 來 謁 上 , 上 且 怒 且 喜 , 罵 何 曰 : 「 若 亡 , 何 也 」 何 曰 : 「 臣 不 敢 亡 也 , 臣 追 亡 者 . 」 上 曰 : 「 若 所 追 者 誰 何 」 曰 : 「 韓 信 也 . 」 上 復(fù) 罵 曰 : 「 諸 將 亡 者 以 十 數(shù) , 公 無 所 追 ; 追 信 , 詐 也 . 」 何 曰 : 「 諸 將 易 得 耳 . 至 如 信 者 , 國 士 無 雙 . 王 必 欲 長 王 漢 中 , 無 所 事 信 ;[一]必 欲 爭 天 下 , 非 信 無 所 與 計(jì) 事 者 . 顧 王 策 安 所 決 耳 . 」 王 曰 : 「 吾 亦 欲 東 耳 , 安 能 郁 郁 久 居 此 乎 」 何 曰 : 「 王 計(jì) 必 欲 東 , 能 用 信 , 信 留 ; 不 能 用 , 信 終 亡 耳 . 」 王 曰 : 「 吾 為 公 以 為 將 . 」 何 曰 : 「 雖 為 將 , 信 必 不 留 . 」 王 曰 : 「 以 為 大 將 . 」 何 曰 : 「 幸 甚 . 」 於 是 王 欲 召 信 拜 之 . 何 曰 : 「 王 素 慢 無 禮 , 今 拜 大 將 如 呼 小 兒 耳 , 此 乃 信 所 以 去 也 . 王 必 欲 拜 之 , 擇 良 日 , 齋 戒 , 設(shè) 壇 場 , 具 禮 , 乃 可 耳 . 」 王 許 之 . 諸 將 皆 喜 , 人 人 各 自 以 為 得 大 將 . 至 拜 大 將 , 乃 韓 信 也 , 一 軍 皆 驚 . (《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rèn)為他是位奇才.到達(dá)南鄭,各路將領(lǐng)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bào)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bào)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么 "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 "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lǐng)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gè);卻去追韓信,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lǐng)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gè)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zèng)]有可以和您計(jì)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決策了."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fā)展啊,怎么能夠內(nèi)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 "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fā)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huì)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gè)將軍."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太好了."于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duì)人輕慢,不講禮節(jié),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shè)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漢王答應(yīng)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時(shí),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扁 鵲 者 ,勃 海 郡 鄭 人 也 ,姓 秦 氏 , 名 越 人 . 少 時(shí) 為 人 舍 長 .舍 客 長 桑 君過 ,扁 鵲 獨(dú) 奇 之 , 常 謹(jǐn) 遇 之 . 長 桑 君 亦 知 扁 鵲 非 常 人 也 . 出 入 十 余 年 , 乃 呼 扁 鵲 私 坐 , 閑 與 語 曰 :「 我 有 禁 方 , 年 老 , 欲 傳 與 公 , 公 毋 泄 . 」 扁 鵲 曰 : 「 敬 諾 . 」 乃 出 其 懷 中 藥 予 扁 鵲 : 「 飲 是 以 上 池 之 水 , 三 十 日 當(dāng) 知 物 矣 . 」乃 悉 取 其 禁 方 書 盡 與 扁 鵲 . 忽 然 不 見 , 殆 非 人 也 . 扁 鵲 以 其 言 飲 藥 三 十 日 , 視 見 垣 一 方 人 .以 此 視 病 , 盡 見 五 藏 癥 結(jié) ,特 以 診 脈為 名 耳 . 為 醫(yī) 或 在 齊 ,或 在 趙 . 在 趙 者 名 扁 鵲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譯文】
扁鵲是渤?む|(mào,茂)人,姓秦,叫越人.年輕時(shí)做人家客館的主管.有個(gè)叫長桑君的客人到客館來,只有扁鵲認(rèn)為他是一個(gè)奇人,時(shí)常恭敬地對(duì)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他來來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鵲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鵲說:"我有秘藏的醫(yī)方,我年老了,想傳留給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鵲說:"好吧,遵命."他這才從懷中拿出一種藥給扁鵲,并說:"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這種藥,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曉許多事情."又接著拿出全部秘方都給了扁鵲.忽然間人就不見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鵲按照他說的服藥三十天,就能看見墻另一邊的人.因此診視別人的疾病時(shí),能看五臟內(nèi)所有的病癥,只是表面上還在為病人切脈.他有時(shí)在齊國行醫(yī),有時(shí)在趙國行醫(yī).在趙國時(shí)名叫扁鵲.
禮 之 貌 誠深 矣 , 堅(jiān) 白 同 異 之 察 , 入 焉 而 弱 .其 貌 誠 大 矣 , 擅 作 典 制 褊 陋 之 說 , 入 焉 而 望 .其 貌 誠 高 矣 , 暴 慢 恣 睢 ,輕 俗 以 為 高 之 屬 , 入 焉 而 隊(duì) .故 繩 誠 陳 ,則 不 可 欺 以 曲 直 ; 衡 誠 縣 ,則 不 可 欺 以 輕 重 ; 規(guī) 矩 誠 錯(cuò) ,則 不 可 欺 以 方 員 ; 君 子 審 禮 , 則 不 可 欺 以 詐 偽 .故 繩 者 , 直 之 至 也 ; 衡 者 , 平 之 至 也 ; 規(guī) 矩 者 , 方 員 之 至 也 ; 禮 者 , 人 道 之 極 也 . 然 而 不 法 禮 者 不 足 禮 , 謂 之 無 方 之 民 ;法 禮 足 禮 , 謂 之 有 方 之 士 . 禮 之 中 , 能 思 索 ,謂 之 能 慮 ; 能 慮 勿 易 ,謂 之 能 固 . 能 慮 能 固 , 加 好 之 焉 , 圣 矣 .天 者 , 高 之 極 也 ; 地 者 , 下 之 極 也 ; 日 月 者 , 明 之 極 也 ; 無 窮 者 , 廣 大 之 極 也 ; 圣 人 者 , 道 之 極 也 . (《史記禮書》)
【譯文】
禮的本身實(shí)在深?yuàn)W啊,"堅(jiān)白同異"理論的辨析入微,與它相比,就會(huì)喪敗破滅.禮本身實(shí)在太博大了,那些擅自制作的典章制度,及狹隘,淺陋的理論,與它相比,就會(huì)自愧渺小,望塵莫及.禮本身太高尚了,那些粗暴,傲慢,放縱,淺露而又輕俗自高之徒,與之相比,就會(huì)自墜形象,顯露出浮薄來.所以說,繩墨既設(shè),則不能以曲直相欺;秤錘已懸,則不能以輕重相欺;圓規(guī)和角尺擺在那里了,就不能以方圓相欺;君子精審于禮,人們就不能以狡詐虛偽相欺.因?yàn)?繩墨是直的標(biāo)準(zhǔn);秤錘是輕重的標(biāo)準(zhǔn);圓規(guī)和角尺是方圓的標(biāo)準(zhǔn);禮則是人道的標(biāo)準(zhǔn).但是,不守禮法的人不值得待之以禮,稱為不守法術(shù)之民;守禮者才配以禮相待,稱為守法術(shù)之士.能得禮之中道,不偏不倚,又能事事思索,不違情理,叫做能慮;能慮而又不變易禮法,叫做能固.能慮能固,加上對(duì)禮的無比喜好,就是圣人了.天是高的極點(diǎn),地是低下的極點(diǎn),日月是明亮的極點(diǎn),無究是廣大的極點(diǎn),圣人則是禮義之道的極點(diǎn).
孔 子 貧 且 賤 . 及 長 , 嘗 為 季 氏 史 ,料 量 平 ; 嘗 為 司 職 吏 而 畜 蕃 息 . 由 是 為 司 空 . 已而 去 魯 , 斥 乎 齊 , 逐 乎 宋 、 為 , 困 於 陳 蔡 之 閑 , 於 是 反 魯 . 孔 子 長 九 尺 有 六 寸 , 人 皆 謂 之 「長 人 」 而 異 之 . 魯 復(fù) 善 待 , 由 是 反 魯 .(《史記孔子世家》)
【譯文】
孔子家境貧窮,社會(huì)地位低下.到長大之后,曾給季氏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吏,出納錢糧算得公平準(zhǔn)確;也曾提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營建工程的司空.過了不多久,他離開了魯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wèi)國遭遇到驅(qū)逐,又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最后又返回了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覺得他與一般人不一樣.魯國后來對(duì)他好了,所以他終于返回了魯國.
(張)良 嘗 閑 從 容步 游 下 邳圯 上 ,有 一 老 父 , 衣 褐 , 至 良 所 , 直 墮 其 履 圯 下 ,顧 謂 良 曰 : 「 孺 子 , 下 取 履 ! 」 良 鄂 然 , 欲 毆 之 .為 其 老 , 強(qiáng) 忍 , 下 取 履 . 父 曰 : 「 履 我 ! 」 良 業(yè) 為 取 履 , 因 長 跪 履 之 .父 以 足 受 , 笑 而 去 . 良 殊 大 驚 , 隨 目 之 . 父 去 里 所 , 復(fù) 還 ,曰 : 「 孺 子 可 教 矣 . 后 五 日 平 明 , 與 我 會(huì) 此 . 」 良 因 怪 之 , 跪 曰 : 「 諾 . 」 五 日 平 明 , 良 往 . 父 已 先 在 , 怒 曰 : 「 與 老 人 期 , 后 , 何 也 」 去 , 曰 : 「 后 五 日 早 會(huì) . 」 五 日 雞 鳴 , 良 往 . 父 又 先 在 , 復(fù) 怒 曰 : 「 后 , 何 也 」 去 , 曰 : 「 后 五 日 復(fù) 早 來 . 」 五 日 , 良 夜 未 半 往 . 有 頃 , 父 亦 來 , 喜 曰 : 「 當(dāng) 如 是 . 」 出 一 編 書 ,曰 : 「 讀 此 則 為 王 者 師 矣 . 后 十 年 興 . 十 三 年 孺 子 見 我 濟(jì) 北 , 谷 城 山 下 黃 石 即 我 矣 . 」]遂 去 , 無 他 言 , 不 復(fù) 見 . 旦 日 視 其 書 , 乃 太 公 兵 法 也 .良 因 異 之 , 常 習(xí) 誦 讀 之 .(《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
張良閑暇時(shí)徜徉于下邳橋上,有一個(gè)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duì)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yàn)橐娝昀?勉強(qiáng)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jīng)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gè)孩子可以教導(dǎo)教導(dǎo).五天以后天剛亮?xí)r,跟我在這里相會(huì)."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huì),反而后到,為什么呢 "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后早早來會(huì)面."五天后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么 "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早點(diǎn)兒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huì)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yīng)當(dāng)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huì)發(fā)跡.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濟(jì)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shí)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jīng)常學(xué)習(xí),誦讀它.
郭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