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十二中 李迎春
高中教學有過幾輪,而《淚珠與珍珠.》這篇課文也執(zhí)教過多回,最近的一次的課堂教學雖已有年余,但當時的教學過程卻還記憶猶新,其中留下的思考讓我對閱讀教學也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相比于聽過的許多公開課、參賽課等課堂上的熱鬧與掌聲不斷,我上這節(jié)課就顯得安靜多了。它更像深水靜流,沒有過多的彰顯與炫耀,然而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感覺特別舒暢 ,獲得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回顧這堂公開課,我對課堂做了這樣一個處理,把課文反復研讀,進行自己的理解與分析后,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討論問題:對于這些眼淚,作者的認識和感情有什么變化?以此明確了學生的思考方向,同時給出方法,可先獨立思考,再和同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探討。期間我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時間。這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和教師的對話交流非常精彩。
當時課堂情景摘錄:
教師:請一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說說看。
鄧三軍:我談一談我的理解。我覺得作者的認識和感情有一個從單純到深刻的變化過程。
教師:能具體說說。
鄧三軍:作者對眼淚由莫名的喜歡到深切領悟。
教師:莫名的喜歡?誰能說得詳細一些。
桂微:因為她當初只是喜歡文本中句子的美,并不能體會淚的真味,所以說是一種莫名的喜歡。
教師(點點頭):原因是什么?
張亞銀:作者還處于少女時代,涉世不深,閱歷淺。
高原(補充):文中交代的很清楚--未經憂患。
教師:大家再來談談深切的領悟。作者悟出了什么?那位同學來談談。
陶明德:我想作者覺得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到眼枯見骨的哀痛。
歐陽萬里(補充):骨肉相聚,流的是歡喜的淚;歷經劫難,流的是傷心的淚。
教師(點頭稱許):行文至此,淚的含義深了,作者的感悟也更深了。接下來,作者又想到那些淚?
張超:母親的淚,天使的淚。
教師:這種淚作者又有何感悟?
廖雨:這是飽經痛苦的愛的結晶。
教師:關于天使的淚,作者最喜歡哪一個故事?
羅敏:阿拉伯詩人編寫的那個。
教師:為什么呢?
羅敏:眼淚變成珍珠,經過了艱苦的歷練。
教師: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羅敏:文中打了個比喻,如沙子與牡蠣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憂患磨難與人生的關系。
熊浩(補充):也就是說憂患痛苦能轉換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
教師:還有沒有比母親的淚和天使的淚更珍貴的呢?
江建永:有,觀音的淚。
教師:為什么?
江建永:因為她不是為一己的悲痛,而是為蕓蕓眾生而流的。
張夢婷(補充):基督徒的淚也是最珍貴的,他們也不是為自己而流,而是對耶穌懷有感恩而流的。
李丹紅(補充):我也是這樣理解的,為別人流的淚,是一種包容天下,溫厚仁愛的情懷,是純潔真摯的。
教師:眼淚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特別是毫無私念的淚水,更是人生崇高的境界,F實生活中會有嗎?
孫天相:應該有,實際上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理念。
教師: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是必須的。請大家看一幅畫--教師把準備的課件展開--(畫面:徐本禹滿臉淚水;旁白:如果眼淚也是一筆財富,那他就是一個富有財富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讓我們淚流滿面------)
這堂課如果單從課堂氣氛上來看,確實沒有太多技術性、太多的表演,以至于一些聽課老師說沒有出現課堂上的高潮,我覺得課堂上所追求的高潮不應是媚寵聽眾,笑語歡聲,掌聲如潮的花花架子,真正的課堂高潮,應該是出現在課堂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是否算的上高潮,還要看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教師是否引導激勵學生獨立的思考、與同伴的合作和經驗交流,并在個體思考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情感上有所體驗,認知上有所收獲,價值評判上有所取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我的這節(jié)課應出現過兩次高潮。第一次出現在教學流程里的教師引導、學生表達、學生補充的多方對話環(huán)節(jié)中。這是思維認知上的高潮。這一部分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學生做了充分的獨立思考,當自己的思考比較成熟后,也就有了可以充分展開交流、探究的基礎和條件。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文本解讀當中來,闡釋認知和生發(fā)感慨。教師真正遵循了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真正是以學生為主體對象,課堂上充滿了思維的碰撞與交匯,每個參與者都在過程中感到一份發(fā)現的欣喜和交流的愉悅,這怎能不說是一次課堂高潮。這樣的課堂雖然始終處于一種平靜的狀態(tài)之中。但理性的思維往往就是平靜的,氛圍的平靜也掩飾不住探究的深度,師生的思維觸覺最終觸摸到了文章的主旨--“我為蕓蕓眾生而流淚,眾生也會因我而流淚”的崇高人生境界,從而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對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至真至善至愛至美的人性拷問和追尋。
第二次高潮出現在課堂最后的教學設計,這是一次情感的高潮。我沒有一言一語,而是向學生展示了一幅畫,畫面上是徐本禹那張經過放大了的滿是淚痕的臉,再加上“感動中國”評委的評語以及敬一丹飽含感動的朗誦,我在此處留下足夠多的空白,以引起學生門深遠的思索。當學生們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思考以及與同伴和老師的探討交流,終于懂得憂患磨難與人生的關系之后,他們探究的思維和關注的目光又被我牽引到真實的生活中來,他們從徐本禹的淚水里真切的領悟到“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的那種境界。在閱讀與鑒賞的過程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關系的思考與認識。
當畫面消失的時候,課也戛然而止了,但卻給學生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和進一步思考的空間,雖然沒有掌聲,沒有看似熱鬧的討論,但在平靜的理性思考和交流中,學生獲得了獨特的認知和體驗,而這就應是課堂上真正的高潮,也是這堂課帶給我最多的體悟,高潮不應拒絕平靜!
李清雅
[《淚珠與珍珠》課后的思考 (人教版高二上冊)]相關文章:
10.高二英語unit7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