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論語子路》譯注評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第十三篇子路

【本篇引語】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欲速則不達”;“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其中有關(guān)于如何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教育思想,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與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13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1)!闭堃(2)。曰:“無倦(3)。”

【注釋】

(1)先之勞之:先,引導(dǎo),先導(dǎo),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

(2)益:請求增加一些。

(3)無倦:不厭倦,不松懈。

【譯文】

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弊勇氛埱蠖嘀v一點?鬃诱f:“不要懈怠!

【原文】

132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過,舉賢才!痹唬骸把芍t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2)?”

【注釋】

(1)有司:古代負責(zé)具體事務(wù)的官吏。

(2)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譯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先責(zé)成手下負責(zé)具體事務(wù)的官吏,讓他們各負其責(zé),赦免他們的小過錯,選拔賢才來任職!敝俟謫枺骸霸鯓又朗琴t才而把他們選拔出來呢?”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賢才,別人難道還會埋沒他們嗎?”

【原文】

133子路曰:“衛(wèi)君(1)待子為政,子將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5)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6),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7)而已矣!

【注釋】

(1)衛(wèi)君:衛(wèi)出公,名輒,衛(wèi)靈公之孫。其父蒯聵被衛(wèi)靈公驅(qū)逐出國,衛(wèi)靈公死后,蒯輒繼位。蒯聵要回國爭奪君位,遭到蒯輒拒絕。這里,孔子對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xī,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闕: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當(dāng)。

(7)茍:茍且,馬馬虎虎。

【譯文】

子路(對孔子)說:“衛(wèi)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弊勇氛f:“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dāng)合理,說話不順當(dāng)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dāng)。刑罰不得當(dāng),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評析】

以上三章所講的中心問題都是如何從政。前兩章講當(dāng)政者應(yīng)當(dāng)以身作則。要求百姓做的事情,當(dāng)政者首先要告訴百姓,使百姓能夠搞清楚國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講的引導(dǎo)百姓。但在這三章中講得最重要的問題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禮”的思想的組成部分。正名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順”,接下來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原文】

134樊遲請學(xué)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xué)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3)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釋】

(1)圃:音pǔ,菜地,引申為種菜。

(2)用情:情,情實。以真心實情來對待。

(3)襁:音qiǎng,背嬰孩的背簍。

【譯文】

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鬃诱f:“我不如老農(nóng)!狈t又請教如何種菜?鬃诱f:“我不如老菜農(nóng)!狈t退出以后,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評析】

孔子毫不客氣地指責(zé)想學(xué)種莊稼和種菜的樊遲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認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學(xué)習(xí)種莊稼、種菜之類的知識,只要重視禮、義、信也就足夠了。他培養(yǎng)學(xué)生,不是為了以后去種莊稼種菜,而是為了從政為官。在孔子時代,接受教育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勞動者只要有充沛的體力就可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實行統(tǒng)治的知識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勞動者。這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其相對的合理性。

【原文】

135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1);使于四方,不能專對(2)。雖 多,亦奚以(3)為?”

【注釋】

(1)達:通達。這里是會運用的意思。

(2)專對:獨立對答。

(3)以:用。

【譯文】

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wù),卻不會辦事;讓他當(dāng)外交使節(jié),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評析】

詩,也是孔子教授學(xué)生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他教學(xué)生誦詩,不單純是為了誦詩,而為了把詩的思想運用到指導(dǎo)政治活動之中。儒家不主張死背硬記,當(dāng)書呆子,而是要學(xué)以致用,應(yīng)用到社會實踐中去。

【原文】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

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原文】

137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譯文】

孔子說:“魯和衛(wèi)兩國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樣!

【評析】

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地,衛(wèi)國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當(dāng)時兩國的政治情況有些相似。所以孔子說,魯國的國事和衛(wèi)國的國事,就像兄弟一樣。

【原文】

138子謂衛(wèi)公子荊(1):“善居室(2)。始有,曰:‘茍(3)合(4)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注釋】

(1)衛(wèi)公子荊:衛(wèi)國大夫,字南楚,衛(wèi)獻公的兒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經(jīng)濟,居家過日子。

(3)茍:差不多。

(4)合:足夠。

【譯文】

孔子談到衛(wèi)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于管理經(jīng)濟,居家理財。剛開始有一點,他說:‘差不多也就夠了!詾槎嘁稽c時,他說:‘差不多就算完備了!嘁稽c時,他說:‘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原文】

139子適衛(wèi),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

【注釋】

(1)仆:駕車。

(2)庶:眾多,這里指人口眾多。

【譯文】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鬃诱f:“人口真多呀!”冉有說:“人口已經(jīng)夠多了,還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比接姓f:“富了以后又還要做些什么?”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化!

【評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這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是說,對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觀念中,教化百姓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所以,在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原文】

1310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譯文】

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國家,一年便可以搞出個樣子,三年就一定會有成效。”

【原文】

131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譯文】

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經(jīng)過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殘暴,廢除刑罰殺戮了。這話真對呀!”

【評析】

孔子說,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時間,可以“勝殘去殺”,達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實,從這句話的本意去理解,善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罰的必要手段。這在現(xiàn)實的政治活動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原文】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譯文】

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實現(xiàn)仁政!

【評析】

上一章孔子講,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時間才可以到達理想境界,本章又說,王者治理國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仁政。同樣,王者在實現(xiàn)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間,也不能排除刑罰殺戮手段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原文】

1313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

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評析】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北菊吕锟鬃铀v的就是這個道理?鬃影选罢怼笨醋魇菑恼䴙楣俚闹匾矫妫怯猩羁痰乃枷雰r值的。

【原文】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譯文】

冉求退朝回來,孔子說:“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呀?”冉求說:“有政事!笨鬃诱f:“只是一般的事務(wù)吧?如果有政事,雖然國君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

【原文】

1315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譯文】

魯定公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話嗎?”孔子答道:“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于這樣的話。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绻懒俗鼍碾y,這不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這樣的話。有人說過:‘我做君主并沒有什么可高興的,我所高興的只在于我所說的話沒有人敢于違抗!绻f得對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嗎?如果說得不對而沒有人違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亡國嗎?”

【評析】

對于魯定公的提問,孔子實際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勸告定公,應(yīng)當(dāng)行仁政、禮治,不應(yīng)以國君所說的話無人敢于違抗而感到高興,這是值得注意的。作為在上位的統(tǒng)治者,一個念頭、一句話如果不當(dāng),就有可能導(dǎo)致亡國喪天下的結(jié)局。

【原文】

1316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譯文】

葉公問孔子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來歸附!

【原文】

1317子夏為莒父(1)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釋】

(1)莒父:莒,音jǔ。魯國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

【譯文】

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鬃诱f:“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評析】

“欲速則不達”,貫穿著辯證法思想,即對立著的事物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孔子要求子夏從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則就無法達到目的;不要貪求小利,否則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13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證(4)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注釋】

(1)黨:鄉(xiāng)黨,古代以五百戶為一黨。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證:告發(fā)。

【譯文】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fā)了父親!笨鬃诱f:“我家鄉(xiāng)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評析】

孔子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磥,他把正直的道德納入“孝”與“慈”的范疇之中了,一切都要服從“禮”的規(guī)定。這在今天當(dāng)然應(yīng)予揚棄。

【原文】

1319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譯文】

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guī)規(guī)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評析】

這里孔子對“仁”的解釋,是以“恭”、“敬”、“忠”三個德目為基本內(nèi)涵。在家恭敬有禮,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辦事嚴肅謹慎,就是要符合“禮”的要求;待人忠厚誠實顯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

132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痹唬骸白谧宸Q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釋】

(1)士:士在周代貴族中位于最低層。此后,士成為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稱。

(2)果:果斷、堅決。

(3)硁硁:音kēng,象聲詞,敲擊石頭的聲音。這里引申為像石塊那樣堅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狹小的人。

【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弊迂曊f:“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贊他孝順父母,鄉(xiāng)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弊迂曈謫枺骸罢垎栐俅我坏鹊哪?”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zhí)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弊迂曊f:“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您看怎么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里能數(shù)得上呢?”

【評析】

孔子觀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夠擔(dān)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現(xiàn)在的當(dāng)政者,他認為是器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養(yǎng)的就是具有前兩種品德的“士”

【原文】

1321子曰:“不得中行(1)而與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注釋】

(1)中行:行為合乎中庸。

(2)狷:音juàn,拘謹,有所不為。

【譯文】

孔子說:“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裾吒易鞲覟,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評析】

“狂”與“狷”是兩種對立的品質(zhì)。一是流于冒進,進取,敢作敢為;一是流于退縮,不敢作為?鬃诱J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氣質(zhì)、作風(fēng)、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應(yīng)互相牽制,互相補充,這樣,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原文】

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1)!品颍 薄安缓 其德,或承之羞。”(2)子曰:不占(3)而已矣!

【注釋】

(1)巫醫(yī):用卜筮為人治病的人。

(2)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經(jīng)恒卦爻辭》。

(3)占:占卜。

【譯文】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恒心,就不能當(dāng)巫醫(yī)!@句話說得真好。 薄叭瞬荒荛L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笨鬃诱f:“(這句話是說,沒有恒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卦了!

【評析】

本章中孔子講了兩層意思:一是人必須有恒心,這樣才能成就事業(yè)。二是人必須恒久保持德行,否則就可能遭受恥辱。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學(xué)生們的告誡。

【原文】

1323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注釋】

(1)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間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東西相加或與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間完全相同。

【譯文】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評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本涌梢耘c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guān)系。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在所有的問題上,往往都能體現(xiàn)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qū)別。“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原文】

1324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弊迂曈謫柨鬃诱f:“全鄉(xiāng)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xiāng)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xiāng)的壞人都厭惡他。”

【評析】

對于一個人的正確評價,其實并不容易。但在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個原則,即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jù),而應(yīng)以善惡為標(biāo)準(zhǔn)。聽取眾人的意見是應(yīng)當(dāng)?shù)模彩桥袛嘁粋人優(yōu)劣的依據(jù)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依據(jù)。他的這個思想對于我們今天識別好人與壞人有重要意義。

【原文】

1325子曰:“君子易事(1)而難說(2)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注釋】

(1)易事:易于與人相處共事。

(2)難說:難于取得他的歡喜。

(3)器之:量才使用他。

【譯文】

孔子說:“為君子辦事很容易,但很難取得他的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dāng)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而用人;為小人辦事很難,但要取得他的歡喜則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也會得到他的喜歡。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是求全責(zé)備!

【評析】

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另一個區(qū)別。這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為君子,他并不對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輕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選用人才的時候,往往能夠量才而用,不會求全責(zé)備。但小人就不同了。在現(xiàn)實社會中,君子并不多見,而此類小人則屢見不鮮。

【原文】

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原文】

13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

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評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樸素氣質(zhì)歸為一類。這里首先必須是剛毅果斷,其次必須言行謹慎,這樣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這一主張與孔子的一貫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1328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釋】

(1)偲偲:音sī,勉勵、督促、誠懇的樣子。

(2)怡怡:音yí,和氣、親切、順從的樣子。

【譯文】

子路問孔子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助督促勉勵,相處和和氣氣,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間互相督促勉勵,兄弟之間相處和和氣氣!

【原文】

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譯文】

孔子說:“善人教練百姓用七年的時候,也就可以叫他們?nèi)ギ?dāng)兵打仗了!

【原文】

1330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譯文】

孔子說:“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zhàn)訓(xùn)練,這就叫拋棄他們!

【評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講了教練百姓作戰(zhàn)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對軍事手段解決某些問題。他主張訓(xùn)練百姓,否則便是拋棄了他們。

[《論語子路》譯注評析]相關(guān)文章:

1.論語譯注摘抄及讀后感

2.有關(guān)論語譯注讀后感

3.《論語譯注》讀后感四篇

4.論語譯注的讀后感

5.子路見孔子的文言文翻譯

6.子路見孔子文言文翻譯

7.論語交友名言

8.論語選讀教案

9.論語教學(xué)課件

10.幼兒教案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