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盛唐邊塞詩派。
2、學習“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和“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兩組對比,體會詩人的沉痛之情。
3、閱讀詩中寫景的詩句,學習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和“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兩組對比,體會詩人的沉痛之情。
【教學方法】誦讀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二、介紹背景。
1、閱讀注解①中的詩前“序”:“開元二十六年(738),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張守珪)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補充介紹:如“序”所云,此詩是有感而發(fā)的。其所“感”之事,則與誰有關?(張公)“張公”何許人?(張守珪)當時,張守珪擔任著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的要職,主持北邊對契丹軍事;史載他曾隱匿所部將領的敗狀,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創(chuàng)作此詩之前不久,曾經懷著豪情壯志,到薊北一帶漫游,尋求報效國家的機會。當時,那里正是唐朝與契丹對峙的前沿地區(qū),形勢緊張,是用人之地。由于當地軍政官僚們堵塞賢路,高適的愿望無法實現,但他對邊塞地區(qū)的現實狀況是了解的更加具體、更加透徹了。這種切身的體驗,也為《燕歌行》的寫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和思想基礎。
三、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
2、學生對照注釋自讀。
四、整體感知。
1、白話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將領們?yōu)閽咂絻磾侈o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說是單于把戰(zhàn)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zhàn)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暮色降臨孤城能戰(zhàn)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zhàn);盡管竭力奮戰(zhàn)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zhàn)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xiāng)。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xiāng)那能飛渡;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zhàn)云彌漫;夜里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戰(zhàn)刀上血跡斑斑;自古盡忠死節(jié)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zhàn)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
人:將帥 士卒
士卒 思婦
事:戰(zhàn)爭
景:塞外秋景
文本研讀
1、詩中那幾句是寫將帥的?那幾句是寫士卒的?分別反映了將帥士卒怎樣的精神面貌?
詩句:男兒本自重橫行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解說:
“男兒本自重橫行”中的“橫行”語出《史記 季布傳》。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皺M行”意味著恃勇輕敵。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是對比。士卒在前線陣地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將帥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蔼q”,還。表明將帥一貫如此,輕敵,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顧惜士卒生命。戰(zhàn)前如此輕敵焉能不?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士卒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
士卒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為國捐軀。
將帥好大喜功,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體恤士卒
2、由將帥士卒的精神面貌對比看出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譴責將帥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敗,使廣大士兵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
3、詩中揭示主旨的詩句是那幾句?試作簡要分析。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分析:
以古代的名將來隱比現實中的將帥。李廣勇猛善戰(zhàn),善待部伍,與士卒同甘苦,士卒亦樂為之用,從而博得了廣泛的敬重,與李將軍相比,只知尋歡作樂的將帥,就愈顯出其面目之可鄙了。
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zhàn)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將軍,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詩人提出李將軍,既緊扣全篇主旨,又給讀者留下無窮回味的意義尤為深廣。詩歌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4、詩人是如何表現主旨的?
通過描寫戰(zhàn)役的全過程。
按照戰(zhàn)役發(fā)展的順序:出師--失利--被圍--結局(心愿)6、如何理解“鐵衣遠戍辛勤久”至“寒夜一夜傳刁斗”?
解說:這里并不是游離戰(zhàn)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動蕩不安,薊北征人有家難回,浴血奮戰(zhàn),如今戰(zhàn)敗被圍,白天見到的是戰(zhàn)云密布,晚上聽到的是單調的打更聲。如此危急的絕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
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7、齊讀詩歌。
六、布置作業(yè)。
思考:詩中有哪些“沉痛語”?為什么“不堪多讀”?
明確:“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這些詩句采用鮮明的對比手法,表現了邊塞士兵的凄慘狀。
[《燕歌行》教案]相關文章:
1.師說教案教案
4.《鱒魚》的教案
5.《過年》的教案
6.《壓強》教案
7.《大學》教案
8.《鋤禾》的教案
9.《春風》教案
10.《列子》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