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潮流
現(xiàn)在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老師教授學生知識的一種較時尚方式之一,而且是很潮流的一種。尤其是在上一些公開課時,非得以此為重頭戲不可,否則人家就感覺你很老“土”,跟不上形勢了!所以,受這股潮流的影響,我也喜歡上了多媒體技術(shù)(我可是一個緊跟潮流的人。。
自從跟上潮流后,課堂的色彩“絢麗”多了,用這種聲光電合成的圖文直接“輸送”給學生,老師感覺輕松而華麗,甚至是一種滿足:咦!看,我鼠標一動,所有人的眼、耳、口都得隨之而動!
關鍵詞:虛和弊
慢慢地,上了幾節(jié)課后,我越發(fā)有一種虛的感覺。我看不到學生的靈性、個性的展現(xiàn);看不到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當然指那種超出標準答案和老師的意料之外的那種奇思妙舉)出現(xiàn)。學生更無法感受到語文課中各具特色的朗讀,各具想象力的形象和由自己勾畫的一幅幅美妙的場景,因為聲光電的合成圖文已經(jīng)給你設定好了,無需思考!
多媒體教學,確實光彩照人,但它對于語文教育,至少有這幾點弊端:
第一,它可能扼殺人的想象。小時侯,凡是看過文字的《西游記》的人,他頭腦的“孫悟空”肯定各不相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嘛!但看過了看多了聲光電的“孫悟空”后,那光鮮的熒幕形象會定格在我們的頭腦里,把各人自己頭腦里想象的各具特色的“孫悟空”就完全封殺了。等到長大后,我們還會記起那自己勾畫的“孫悟空”嗎?是誰把我的“孫悟空”給拿走的?(盡管有時它很丑、很土,但那畢竟是我的呀。┻@種被完全“統(tǒng)一”了的想象還會有創(chuàng)新嗎?
由此思維,我想到一則小故事:中國的孩子在學畫花朵時是按照老師在黑板上的樣板,一邊看,一邊畫,畫好后,交給老師,評價是像不像!美國的孩子同樣是學畫花朵,老師什么也不畫,什么也不多說,讓自己去想,去隨便畫,畫好后評價是好不好!此中區(qū)別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
再談語文想象力問題,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多媒體無任如何的展示,也不能替代你我心中的想象,因為它是個體的!
第二,它可能使人遠離真實與自然。因為它是虛擬的世界,而且尤使人癡迷和陶醉,忘卻投入真實的世界中。
第三,它可能沖擊語言文字。語文教育在本質(zhì)上是以語言文字為核心的,語言文字不是多媒體,是一維媒體。語言是“音節(jié)語流”訴諸聽覺的,文字是“線條符號”訴諸視覺的。任何其它媒體媒介(如電腦,電視的圖象,聲音)只能用來輔助語言文字這個核心,否則,語文課不就成了多媒體課!
( 以上部分文字參考了韓軍老師的觀點)
關鍵詞:語文
因為語文課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是語言學科,更是文學學科。是一個既講規(guī)則,更講突破;既講規(guī)律,更講創(chuàng)造;既講抽象,更講具象;既講理性,更講情感;既講形確,更講神似的這樣一門學科。
我想借用一些專家的觀點來談談語文:
“語文”一詞,《新華詞典》注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
語文是新中國人文教育科學中以典范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啟迪并發(fā)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以同化現(xiàn)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guī)范和同化現(xiàn)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的基礎學科。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shù),同時也是我們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哲學] 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zhì)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fā)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其信息原意因語言文字固有的釋義格韻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變或得到發(fā)揮變化)。在我國臺灣省該科目被稱為“國文”而不是“語文”。
語文教學應當凸顯語文學科的個性,立足工具,弘揚人文。語文姓“語”名“文”, 也就是說語文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學語習文是語文教學首當其沖的任務。
對于語文是什么,每個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我們看到上面的觀點后,都發(fā)覺它們都少不了“文學”、 “人文”、 “文化”這些字眼,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
所以,語文學科有它自身的特點,有它自己的個性。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進行教授語文是可以的,但它只能是一種輔助,而不能成了主角,否則,語文課的本質(zhì)消失了,我們語文人還有語文的味道嗎?
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主張適時適當?shù)赜煤枚嗝襟w技術(shù)。我想看到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更自由的表演和思索!
關鍵詞:回憶 思索
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讓我思索很多,細細回想起來,覺得有三個層次的變化:
第一個“三年”,我是熱血澎湃,每天拿著課本精讀,翻查工具書,細查教案。第一個目標就是首先讓自己先懂,再向?qū)W生滿堂灌,讓學生懂,僅此而已。其結(jié)果師生都很累!--我戲稱之為“原始積累階段”!
第二個“三年”,我很悠閑,很愜意,每天拿著教案,無需更多的備課,可以熟用一套陳舊的教學模式:字 詞-句段-辭章-中心-特點來打發(fā)四十五分鐘。講到激情時,也有一丁點思想火花的迸發(fā),而學生的思維,個 性,甚或靈性關注甚少。然教學成績(平均分)卻卓越(這也許是許多老師仍孜孜不倦追求現(xiàn)狀,而不改變自己教學理念的原因之一),但自己卻在收獲中沒有一絲成功和快樂的感覺!--我戲稱之為“自由彷徨階段”
第三個“三年”直至今,我處在一種反思和矛盾中,力圖改變現(xiàn)狀。我想到了最大的問題應在自身上,于是一邊繼續(xù)鉆研新的教學教法,另一邊更注重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多閱讀,多寫作。讓自己首先豐富起來,然后讓學生與自己一起,走出一條師生共同成長,心靈平等對話的新語文之路!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思想放飛,心靈自 由,個性張揚的場所;成為享受美感,收獲快樂的舞臺。讓學生由喜歡語文課而喜歡語文,喜歡文學,進而熱愛我們民族的文化!
希望能實現(xiàn)這個夢想!
[多媒體技術(shù)之于語文教學思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語文教學反思論文
5.教學反思與評語
7.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8.教學反思或隨筆
10.論文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