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 陸洋
有德者必有言
【原文】 子曰:“君子欲訥(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釋】 (1)訥:遲鈍。這里指說話要謹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評析】“訥于言”,“訥”音nè,是言語遲鈍,結結巴巴,不善表達!懊粲谛小,正好相反,敏是敏捷,手腳勤快,反應迅速?鬃由餮,唯恐說了做不到,所以這樣強調。他討厭巧言令色的人,說,“剛、毅、木、訥,近仁”(《子路》13.27)。
孔門當中,有資格入德行門,受老師夸獎的道德先生,盡是不愛說話的人,如閔損、冉雍。(說話要遲鈍,行動要敏捷)
【簡評】這與“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是一致的!霸G”并不是真的遲鈍,而是一種接人待物的態(tài)度。什么事情都是這樣,做了再說,或者不說,那事情都已經(jīng)成功地擺在面前了,事實總是勝于雄辯的。做為君子來講,第一位的應該是勇于實踐的精神,而不是高談闊論,實際上無所事事。
集解包曰:“訥,遲鈍也。言欲遲鈍,而行欲敏也!毖哉Z遲鈍者,不搶先說,不利口,言語似乎甚難。此是君子言語謹慎之故。注意欲字,言語慎重,辦事必須敏捷,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此皆難能而欲能之也。
【原文】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 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評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樸素氣質歸為一類。這里首先必須是剛毅果斷,其次必須言行謹慎,這樣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這一主張與孔子的一貫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子曰:“為命(1),裨諶(2)草創(chuàng)之,世叔(3)討論之,行人(4)子羽(5)修飾之,東里(6)子產(chǎn)潤色之!
【注釋】 (1)命:指國家的政令。
(2)裨諶:音bì chén,人名,鄭國的大夫。
(3)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鄭國的大夫。子產(chǎn)死后,繼子產(chǎn)為鄭國宰相。
(4)行人:官名,掌管朝覲聘問,即外交事務。
(5)子羽:鄭國大夫公孫揮的字。
(6)東里:地名,鄭國大夫子產(chǎn)居住的地方。
【譯文】 孔子說:“鄭國發(fā)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諶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見,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飾,由子產(chǎn)作最后修改潤色!
【評析】 為命,集解孔注“作盟會之辭”,皇疏“作盟會之書”,依左傳,即作外交辭令。
孔注,裨諶是鄭大夫,姓裨名諶。馬注,世叔是鄭大夫游吉。左傳稱子大叔。行人是掌外交事務之官,子羽是鄭大夫公孫揮的字。子產(chǎn)是鄭大夫公孫僑的字。東里是子產(chǎn)所居的地名,因以為子產(chǎn)之號。
鄭國在子產(chǎn)執(zhí)政時期,要作外交文書時,先請大夫裨諶起草稿,再請大夫游吉去討論要義,然后由了解外交事務的大夫公孫揮修飾文句,最后由子產(chǎn)潤色辭藻。
辦一件外交文書,經(jīng)過四道手續(xù),由四位大夫各盡所長,始告完成,足見如何慎重其事,更可見子產(chǎn)能夠知人用人,而不自用。
邢疏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事,可以參考。那是衛(wèi)國的北宮文子告訴衛(wèi)侯的話。他說:“子產(chǎn)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于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評析】這一章解釋的是言論與道德、勇敢與仁德之間的關系。這是孔子的道德哲學觀,他認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個方面,二者不能劃等號,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還要修養(yǎng)其他各種道德,從而成為有德之人。
【讀解】這幾句話說來都很好理解。一個人有德行,有修養(yǎng),就一定 會有好的言論、好的著作傳世,可是反過來,一個有好的言論、好 的著作傳世的人卻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養(yǎng)。勇和仁的關系也一 樣。一個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氣,這種勇氣是指大智大勇,而不 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過來說,一個有勇氣的人卻不一定有 仁德。
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 世說“文人無行”的理論依據(jù)。一個文人,一個著名作家,他當 然是非!坝醒浴钡牧,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卻并不一定 有好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就是所謂“文人無行”的現(xiàn)象。
當然,說“文人無行’”并不是說所有的文人都沒有德行。這 正如說“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樣。不一定有 德,也就不一定沒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況。
勇與仁的關系也是這樣,“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 有仁的情況存在。
從愿望來說,我們當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原文】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評析】“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民間極為流行,甚至成為一些人用以告誡自己的座右銘。的確,這句話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對于那些有志于修養(yǎng)大丈夫人格的人來說,此句話是至關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開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巧言亂德也就是《學而》篇里所說的“巧言亂色,鮮矣仁!
小不忍則亂大謀卻很有些陰謀哲學的味道,其核心就是一個 “忍”字。所謂“心字頭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禍自消!彼^“忍得一時 之氣,免卻百日之憂!比淌裁?
“忍小忿面就大謀!保ㄌK軾《留侯論》)這是忍匹夫之勇,以免莽撞闖禍而敗壞大事。忍小利而圖大業(yè)。這是“毋見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墩撜Z子路》)忍辱負重。勾踐忍不得會稽之恥,怎能臥薪嘗膽,興越滅吳?韓信受不 得胯下之辱,哪能做得了淮陰侯? 甚至也包括忍“婦人之仁!薄膀笊咭惑,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是嘆?”(陸龜蒙《別離》)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沒有螫手斷腕的勇氣,兒女情長,成不了大事業(yè)。
好一個忍字功夫了得!可惜一般人多停留在“忍小忿”的初級層次上,未能深入理解“忍”字的多層次內涵。不過,就連楚霸王項羽尚且過不了“婦人之仁”一關。又有幾人能真正參透呢?
【原文】 子曰:“辭達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言辭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了!
【評析】 集解孔安國注:“凡事莫過于實,辭達則足矣,不煩文艷之辭!
辭,包括說話作文,只要適切的表達意思即可。
【讀解】就一般情況說,“辭達而已矣”是針對“巧言令色,鮮矣仁” 而言的。強調言辭以表達意思為目的,反對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語, 反對開口就是一大篇的夸夸其談。
就寫文章而言,“辭達而已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闭嬲暮梦恼缕鋵嵕褪恰稗o達而已矣”,而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边@方面的問題,在寫作學上研究得很多,而其基本精 神,還是來源于孔子這句精辟的名言。
“辭達而已矣!蔽覀円簿蜎]有必要饒舌了。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注釋】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以說人!鼻珊土疃际敲篮玫囊馑肌5颂帒尀檠b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2)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評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么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花言巧語,工于辭令。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后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態(tài)度和質樸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內容。
【讀解】巧言令色。 這是一幅偽君子的畫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兩筆,那可真稱得上是絕妙了。
曾子說:“脅肩諂笑,病于夏畦!甭柶饍蓚肩頭,做出一副討好人的笑臉,這真比頂著夏天的毒日頭在菜地里干活還要令人難受。。ā睹献与墓隆罚
儒者對偽君子的鄙棄之情溢于言表。僅孔子對“巧言令色”的斥責,在《論語》中就記有三次(其它兩次見于《陽貨》、《公冶長》)。
然而,在歷史上,在現(xiàn)實中,這種巧言令色,脅肩諂笑的人卻并不因為圣人的鄙棄而減少。他們雖無仁德,難成正果,但卻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國危天下亂。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要牢記圣人提醒我們的話,時時警惕那些花言巧語,一臉笑得稀爛的偽君子。
【原文】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譯文】 孔子說:“我厭惡用紫色取代紅色,厭惡用鄭國的聲樂擾亂雅樂,厭惡用伶牙利齒而顛覆國家這樣的事情!
【評析】孔子厭惡紫色之奪朱色,厭惡鄭聲之亂雅樂,厭惡利口之人傾覆邦家。朱色是五種正色中的赤色。以黑加赤而為紫,名為閑色。紫色中有赤色的成分,所以能亂朱色,又能予人以美好之感,令人喜好,此即奪朱。以紫奪朱,即是以邪奪正。
鄭聲是鄭國的音樂,包注:“鄭聲,淫聲之哀者!毖艠肥窍韧醯难耪畼,中正和平,能調和性情。鄭聲淫哀,不得性情之正,與雅樂相違。當時有很多人喜好鄭聲,不知雅樂,即是以淫亂雅。
利口就是口才銳利,無理能辯為有理,且能取悅于人?装矅ⅲ骸袄谥耍嘌陨賹,茍能說媚時君,傾覆國家!
紫色奪朱色,鄭聲亂雅樂,利口覆邦家,都是因為開始時不以規(guī)矩,不辨是非,終致以邪奪正,以淫亂雅,以利口覆邦家。圣人惡紫、惡鄭聲、惡利口,即是教人要嚴守規(guī)矩,防微杜漸。
孔安國注:“朱,正色。紫,閑色之好者!毙蠒m疏:“云朱正色紫閑色者,皇氏云,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謂五方閑色!
鄉(xiāng)黨篇“紅紫不以為褻服”,皇疏:“侃案,五方正色:青赤白黑黃。五方閑色:綠為青之閑,紅為赤之閑,碧為白之閑,紫為黑之閑,緇為黃之閑也。所以為閑色者,穎子嚴云:東方木,木色青。木克土,土色黃,以青加黃,故為綠,綠為東方之閑也。又南方火,火色赤。火克金,金色白,以赤加白,故為紅,紅為南方閑也。又西方金,金色白。金克木,木色青,以白加青,故為碧,碧為西方閑也。又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以黑加赤,故為紫,紫為北方閑也。又中央土,土色黃。土克水,水色黑,以黃加黑,故為緇黃,緇黃為中央閑也。緇黃,黃黑之色也!眲⑹险x引周禮冬官考工記,謂畫繢之事,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弊迂曊f:“你如果不說話,那么我們這些學生還傳述什么呢?”孔子說:“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話呢?”
【評析】 “予欲無言!笨鬃诱f:“我不想說什么話了!弊迂曊f:“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師作之,弟子述之。述字作傳述講。夫子如果不把道理說出來,則弟子們何由傳述呢?孔子答復子貢:“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碧旌螄L說話,天以四時不停的運行,百物因而生生不息。天辦了一切事,有何言哉。
此章是孔子提示弟子,學道必須離言而求。言能詮道,而不是道,道在默而識之。學道傳道都要離言。故說:“予欲無言!庇忠辉俚恼f:“天何言哉。”何晏注:“言之為益少,故欲無言!崩钪墟谒臅瓷礓洠骸胺蜃討謱W者徒以言語文字求道,故欲無言!
【評析】孔子這樣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孔子的主張都像自然界的規(guī)律一樣正確明白,為什么人們就都不明白呢?”這反映了孔子因為自己的主張得不到當時主流社會的認可而表達出的一種焦慮、失望、不滿的情緒。許多道理還是要說,不說理解的人會更少。
【原文】 孺悲(1)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注釋】 (1)孺悲:魯國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禮。
【譯文】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來瑟邊彈邊唱,(有意)讓孺悲聽到。 孺悲求見孔子,孔子推辭有病!皩⒚叱鰬簦∩!币毁箓髟挼娜顺鰬魝髟挄r,孔子就取瑟來彈奏,而且歌唱!笆怪勚!笨鬃邮谷姹勚鬃釉谏瑁皇钦娴挠胁,而是不愿接見他。
【評析】何晏注:“孺悲,魯人也!倍Y記雜記下篇:“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于是乎書!比姹瘡目鬃訉W禮,即是孔子的弟子。古人初見尊長,應先由人介紹,否則失禮。但弟子見師,不須介紹?鬃雍我圆灰娙姹,朱子集注以為:“當是時必有以得罪者,故辭以疾!眲⒐嵴x說:“此欲見是始來見,尚未受學時也。”潘維城論語古注集箋:“孔子辭以疾,或別有故!笨鬃硬灰娙姹,究竟是何原因,古注之說不一,難有定解,只得闕疑。
【評析】孔子這樣做是非常失禮的錯誤做法。不管孺悲是一個怎樣的人,你不愿意見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訴他,你不愿意見他,為什么要編造一個生病的謊言來拒絕呢?如果是由于恐懼對方的勢力,不得已而編制了一個謊言,為什么又故意自己打破自己的謊言來羞辱對方呢?其實這樣做的本身并不一定能達到羞辱對方的目的,但卻肯定暴露了孔子本身的無禮行為,是不足取的。回想起孔子曾經(jīng)那么委曲求全而又謙卑地回絕他不想見的陽貨,現(xiàn)在卻又用如此傲慢無禮的方式回絕儒悲,對權力者和非權力者的態(tài)度居然相差如此懸殊,實在讓人不得不感受到連偉大如孔子這樣的人也一樣難免的人格缺陷。
[孔子、孟子:立言,有德者必有言]相關文章:
1.孔子孟子論文
2.孔子和孟子論文
4.孟子《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譯
5.孟子中的名言
6.孟子名言100句
7.
8.孟子的精辟名言
9.孔子學院論文
10.《孔子拜師》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