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首先: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淚珠與珍珠》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按照高考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而這一階段的教學在高中階段又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地位非常重要。本篇文章又處在散文單元的末尾,所以這一課的學習又有對前邊知識和方法的鞏固和總結的作用。
其次:《淚珠與珍珠》是臺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思鄉(xiāng)懷人之作。 作者以一顆溫存的心體味著生涯中的“淚珠”,從中領悟了生活中的真諦,并將自己達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融入了創(chuàng)作之中,使文章閃爍著哲理的火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擬定從知識技能、能力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知識目標:
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
能力目標:
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目標:
體會“淚”的深刻含義,熱愛生活,體驗人間真情。
通過這些目標的達成,教師應該在教會學生鑒賞散文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體驗真情。
再次: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抓住散文的“神”是理解文章內涵的關鍵,根據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的含義和作用。而題目中提到的淚珠與珍珠之間的關系則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來處理。
二、說教法學法
本教學階段的學生,對散文已經有了初步的鑒賞能力,但還不能探究文中的哲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挖掘散文中的深層含義。
而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
依據這一教學原則和具體的學情,我打算采用:誦讀、討論、探究、講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輔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同時對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提出問題→分析討論問題→歸納總結等幾個步驟,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觀,我為本課設計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用課前準備做鋪墊,以情景導入為開端,從走近作者、分析文題、把握情感、理解主旨、拓展延伸等六個方面展開學習,最后以音樂為尾聲來結束本課的學習。下面我為大家做具體的介紹:
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課前把學生按座位分成六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包含“淚”的詩句,并討論“淚”的不同含義。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
從學生搜集的詩句中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用于課文的導入,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勞動成果,又能使學生很快的進入情境,體會到淚珠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很順利的引出琦君的散文《淚珠與珍珠》。
具體如下: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眼淚代表著堅強,眼淚代表著感動,眼淚代表著相思,眼淚代表著親情……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借“淚”歌詠著他們高尚的人生追求,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臺灣女作家琦君也通過自己的人生體驗,寫出了各種各樣的淚,那么她筆下的淚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琦君的《淚珠與珍珠》。
散文中往往傾注了作者濃厚的個人情感,所以對作者的了解是理解文本的一把鑰匙。這樣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走近作者(3分鐘)
首先,把影星周迅在電視劇《橘子紅了》里的劇照,放在大家面前,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告訴學生這是由琦君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了解作者的情況。
接著,在大屏幕上出示琦君的簡介,請一位同學帶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她。具體如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縣。1949年到臺灣,曾任教于臺灣中央大學,后移居美國新澤西州。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在小說、散文兩類。
她的散文風格以溫潤素雅著稱,在平常無奇中含蘊至理,在清逸樸實中見出秀美;文風典雅祥和,落筆沉靜含蓄,善于以清麗簡潔、平易近人的文字抒發(fā)委婉曲折的情懷,被人稱為“在不大的題材領域開掘出了一口深井”。
盡管琦君的寫作題材相當廣泛,但她始終沒有離開思鄉(xiāng)懷人之作。而這一點又構成了她寫作的一個重心!稖I珠與珍珠》就是這樣一篇充滿深情地懷鄉(xiāng)之作。
她的代表作:小說《橘子紅了》,散文集《翡翠的心》《桂花雨》《紅沙燈》等。
接著,進入文本分析:
三、整體感知(8分鐘)
散文獨特的藝術魅力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必須重視對散文文本的誦讀。古人也說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多讀才能體會作者的情感,進而理解文章的內涵。
所以,整體感知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誦讀課文。
每個學習小組派一位代表分段朗讀,每人兩個自然段,最后一段則由老師來讀。(這樣的安排可以在學生間形成一種有意識的競爭氛圍,也能鍛煉學生的誦讀能力。)
接著進入自由發(fā)言階段,請學生說說初讀這篇文章的感受。(這樣的設計可以讓老師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程度,從而很好的進行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所擁有的知識儲備不同,人生體驗不同,對文本的理解就會有不同,教師應鼓勵并肯定積極發(fā)言的同學,并做適當的引導。
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感受最深的應該是文章的語言,但是又不能完全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所以下面我就帶著學生一起去品味文中的語言,挖掘蘊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寓意。
四、重點難點的解決。(20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淚珠與珍珠”之間的關系。說說作者為什么以“珍珠與淚珠”為題。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想法,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可以給以肯定和鼓勵。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力。
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說一說我的想法。重點分析文中的第十自然段:
記得有兩句詩說:“玫瑰花瓣上顫抖的淚珠,是天使的眼淚嗎?” 想象的真美。然而我還是最愛阿拉伯詩人所編的故事:“天使的眼淚,落入正在張殼賞月的牡蠣體內,變成一粒珍珠。”其實是牡蠣為了努力排除體內的沙子,分泌液體,將沙子包圍起來,反而形成一粒圓潤的珍珠?梢娚趭^斗歷程中,是多么艱苦!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蠣的淚珠呢?
淚珠,只有經受艱苦的奮斗才能成為珍珠。其實也就是在說,人只有飽受磨難,經歷痛苦、奮斗之后的眼淚,才能稱之為“珍珠”。這樣就順理成章的提出了下一個問題:
文中都寫了那些“淚珠”?這些“淚珠”都是“珍珠”嗎?每滴淚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個問題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在探討中,理解作者情感。在分析作者情感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重點說說對“憐子淚”和“感恩淚”的理解。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通過討論可以明確:
文章里寫了:
書中淚(1-4)
歸鄉(xiāng)淚(5-6)憐子淚(7-9)奮斗淚 ( 10)
慈悲淚(11-12)感恩淚(13)
對于“書中淚”作者只是喜歡句子本身,并沒有真正理解,因為“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到眼淚背后的情感。而這些淚卻是所引詩文作者經歷過人生苦難之后流下的。
歸鄉(xiāng)淚、憐子淚、奮斗淚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是作者七十年來的人生體驗,
包含著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親人的懷念。
而慈悲淚和感恩淚,則是作者對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也是對人們的一種召喚,希望人間多一份慈悲,多一份感恩。
由此可以看到,每一滴眼淚中,都包含了深厚的情感。所以,這些“淚珠”在作者的筆下都已經幻化成了美麗而珍貴的“珍珠”。 珍珠貴重亦有價,純潔真摯的淚珠凝聚的情義卻無價。這就是文章命題的原因。
說完這個問題,學生也許會有疑問,作者寫這么多的眼淚到底想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這樣就可以提出最后一個問題:
是什么把這些“珍珠”串聯(lián)起來的?在文中找原話回答。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因為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所以學生不難找出來。難的是對這句話的理解。所以,應該引導學生結合琦君的人生經歷來分析這句話。也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來理解這句話。
老師進行最后總結。
五、課外作業(yè):(2分鐘)
淚珠晶瑩透亮,浸潤著每個人的歡喜、悲傷、憂愁和痛苦,你有過最動情的流淚體驗嗎?你對“眼淚”有過深刻的感悟嗎?
請以“淚珠”為話題寫一篇短文,或一段精彩的話。
(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深化中心。(9分鐘)
播放一組包含淚水的圖片,并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欣賞《讓世界充滿愛》結束本課的教學。
板書設計:
淚珠與珍珠
琦君
磨難 努力 奮斗
淚珠--------------→珍珠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淚珠與珍珠》說課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說課)]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圓的認識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