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教案
課型:教讀課
教學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體會欣賞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盡情鋪寫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2、 討論法;
3、 點撥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有句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許許多多的離別。自古以來,分別總是痛苦的,江淹曾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許多寫離別的詩句詞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參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與刺客荊珂之間的“壯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慰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孟浩然之間的“酒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景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情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其實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分別痛苦。真是“別”有滋味在心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又是怎樣寫“別”的呢?--板書[雨霖鈴]
二、 詞人簡介
問:關于柳永,大家了解的有多少,誰來給我們說說看?
明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不是七十二變)。因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稱柳七;又因為他曾經做過屯田令,所以人稱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他的作品流傳很廣。著名學者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本褪钦f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聽到柳永的聲音,可見他在當時也是詞壇大腕兒。
柳永,為人放蕩不羈,一生仕途坎坷,終生窮困潦倒。他精通音律,創(chuàng)作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其詞多描繪淪落不遇、離愁別恨、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且以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為特色,形成一種鋪敘、白描、抒情相結合的詞風,對宋詞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在他的《樂章集》中,有一首千古名作,被稱作“宋金十大曲之一”,是描寫愛情,描寫離別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使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感嘆。這首千古名作就是--《雨霖鈴》。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詞。
三、 誦讀指導
1、現在我們先請一位同學來為大家朗讀下這首詞。
(朗誦指導:要帶著感情朗讀
a、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b、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d、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e、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f、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加以補充)
2、教師自己示范朗讀
3、全班學生齊讀
四、賞析全詞
這首詞語言文字方面的理解,參考注釋。本課重點賞析這首詞的內容和寫法。詞作分為上下兩闋,上闋寫臨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下闋寫離別后孤獨痛苦的心情。
(一)、賞析上闋。
1、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苯淮四男﹥热荩
明確:這三個句子交代了時間、地點以及詞人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
追問:我的一個朋友說這三個句子就和平時寫日記一樣只是在開頭注明“時間、地點、天氣”,沒有別的作用,果真如此嗎?
明確:這幾句除了交代時間地點和特定環(huán)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氣氛,它渲染了一種凄楚悲涼的氣氛,從而為全詞奠定了低沉傷感情調,烘托出濃濃的離愁別緒。
(補充資料:寒蟬、長亭、驟雨初歇(意象)等都是最能表現他當時心情的事物。
寒蟬:
古人在文學作品中寫到“蟬”的時候,往往都是和“憂愁悲苦”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蟬的鳴叫,嘔啞嘲哳難為聽,而秋蟬的鳴叫就更加凄涼,這里再加上一個“寒”字,就愈發(fā)使人感到特別的悲苦,因而“寒蟬凄切”四字在詞作之首就為全篇奠定了一種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調。
長亭:
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闭且驗殚L亭是送別的場所,所以它也就成了離愁別緒的象征。面對著長亭古道,詞人睹物傷心,觸景生情,怎能不感慨萬端!更何況眼下是驟雨初歇,涼意徹骨。在這樣一種令人凄神寒骨的環(huán)境中,又怎能不讓人黯然銷魂!
總結:詞作開篇就以凄婉之筆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一種令人心碎的悲涼氣氛。這三個句子字字寫景,而字字傳情,景物特征與人物心情交融,正所謂字字情,聲聲淚,令人頓生許多愁啊。
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提問:現在大家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我們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時的情景。
明確:在那樣一種令人黯然銷魂的環(huán)境中,城門外,帳篷中,一對情侶設宴餞行。正在難舍難分之際,縱然有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也必然是食之無味;而船家又看不出個眉眼高低,竟然在這樣的時刻催促登程!詞人不想走不愿走卻又不得不走的痛苦、無奈、戀戀不舍的心情也就流于詞中。而當船夫催促起程之時情深意濃的戀人將會有何表現呢?他們沒有柔情蜜意,也沒有叮嚀囑托,唯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3、“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明確:這是詞人用細節(jié)描寫推出的特寫鏡頭,在這個特寫鏡頭中,詞人突出的是相握的手和含淚的眼。在這個畫面中,兩雙無力而有意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離別在即,痛苦萬分,即使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訴,只好我望著你,你望著我,淚眼相對,無語凝視。
這種白描手法,通過寥寥數語便把情人間那種纏綿眷戀之情,無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達出來了。這也正是柳永的高明之處,他特別擅長通過這種看似簡單平凡的詞句來傳達真摯感人的情懷。
4、上闋的結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1)這三句再次描寫景物,這里的景物描寫與開頭三句有什么不同?
明確:開頭三句寫的是眼前的景物,而這三句寫的是想象中的景物。這里的一個“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虛構的,它實際上是詞人內心深處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的形象化顯現。
(2)詞人這里描寫想象中的景物,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請用幾個形容詞加以概括。
明確:詞人此時的心情是惆悵、凄苦、悲涼的。詞人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罩在江面上的霧氣水波長時間難以散開與纏繞在人心頭的惆悵長時間難以消除相似;黃昏云霧沉沉的特點與人心情的沉重相似。用這些把離愁寫得纏纏綿綿,充分表現了離別的愁緒。那浩渺空闊的楚天,更讓人感覺到前途是多么渺茫。這樣,這些景物描寫就有力地烘托出詞人的愁緒和前途的黯淡無光,同時也暗示出情侶的分別將是久遠而漫長。
“闊”字,既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寫出了詞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
上闋重在寫離別前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賞析下闋。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1)問題:在這兩句中,有三個字點明了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確:傷離別。
(2)聯(lián)系中國古代詩歌的“悲秋”傳統(tǒng),結合柳永的處境,體味作者的感情。
明確: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jié),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lián)系在一起。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而在這首《雨霖鈴》中,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在一起,融合為一體,這自然是特別悲苦凄涼,也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再看此時的柳永,他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離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紅顏知己前來相送,此番離別,歸期難料,猶如生離死別,往日千般柔情,萬種恩愛,一切也只能是盡在不言中。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這兩句成為千古名句你能說說理由嗎?
明確:它沒有一個字寫情,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初一看,似乎“楊柳”、“曉風”、“殘月”構成了一幅非常好的圖景,而其實這都是些最容易觸動離愁的東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tài)。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因此“楊柳”、“曉風”、“殘月”的組合恰好構成一種令人痛不欲生的風凄凄和月凄凄的悲涼景象,一下子使畫面擴展開來,生動真切地表達出詞人離別京都、離別佳人之后的那種無邊的孤寂、冷清和憂傷,使讀者不得不為詞人的不幸身世而憂斷衷腸。在藝術上,這兩句虛擬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情高度融合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語不涉難,苦不堪憂”景情交融的藝術效果。這使它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全班齊讀)
問:詞人這里為什么說“虛設”?
參考:因為沒有人陪伴,無論怎樣的良辰好景,對詞人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請大家注意,詞人在這里只寫到良辰好景,而沒有寫到平常時日。為什么呢?
因為連良辰好景都形同虛設,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種深情,萬般愛意,又向誰去說呢?只有獨對清風冷月,望空興嘆,為伊消得人憔悴了。這樣,作者就在令人灑淚傷情的抒寫中,結束了全詞。
五、小結
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通篇圍繞“傷離別”三字構思:
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
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tài);
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
全詞情景交融,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
最后讓我們一起帶著感情再來朗讀一遍。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雨霖鈴》并預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雨霖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6.雨霖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