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利用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西游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請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并出示“自學導航”,供小組討論。
2、自學導航:
a.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c.第二小節(jié)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d.“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e.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3、師生互動
( 教師巡視課堂,參與各小組討論,一方面掌握討論情況,一方面進行疑點點拔。學生小組討論后發(fā)言總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
明確:
A.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C.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脈絡。
D、“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E、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 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繼續(xù)對說明方法進行學習和鞏固,理清作者思路并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一、師生探究
在學生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有關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課文內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學習。
(過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為其“科學性”,重在內容;“普”為其“普及性”,重在語言。二者完美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說明了深奧尖端的生物技術。
1、研讀第一小節(jié)“克隆是什么?”。
出示問題組:
a.用一句話告訴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c.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結: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從常見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現(xiàn)象寫起,將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著又從詞源追溯“克隆”原意,進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義。用《西游記》中婦孺皆知的故事,更將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這一小節(jié)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通過上面小結,學生可以得出相應結果,教師再作歸納。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節(jié)與第三小節(jié)有何關系?
b.請找出這兩小節(jié)中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c.找出使用的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并明確)
提示:第二小節(jié)為第三小節(jié)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了行文的鋪墊,并且按由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類)的說明順序。
二、生生互動
1、用圖表的形式小結課文內容
2、克隆技術在不斷發(fā)展,這與科研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他們的努力?
3、這些努力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精神?(鍥而不舍)
4、把這些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中,我們該如何做呢?
5、你愿意克隆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出來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6、你還知道哪些克隆知識或者與克隆相關的新聞,說給大家聽聽,讓大家一起分享
三、拓展延伸
1、分組討論: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
教師可以提供網上、報上的各種言論幫助學生思考,同時也應緊緊抓住課文結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學家JD沃森的話,對學生的辯論進行點撥。
2、你愿意克隆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出來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3、你還知道哪些克隆知識或者與克隆相關的新聞,說給大家聽聽,讓大家一起分享
四、小結
請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注意根據(jù)學生 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從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
即時訓練
達標訓練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繁衍 (2)囊 (3)胚胎 (4)鱗片
(5)脊椎 (6)兩棲 (7)蟾蜍 (8)瀕臨
2.解釋詞語。
(1)繁衍: (2)相安無事:
(3)瀕臨: (4)兩棲: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克隆是什么。(限35字以內)
4.①我國的克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山東曹縣誕生的“克隆牛”受到世界生物科學界的好評。
②意大利有一位婦科醫(yī)生聲稱已成功克隆出一名女嬰。受到各國科學家的批評。
請針對上述兩則消息,談談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①一個細菌經過20分鐘左右就可一分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變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幾塊,每塊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莖,一年內就能長出數(shù)百株草莓苗……凡此種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英文名稱叫“Clone”,音譯為“克隆”。實際上,英文的“Clone”來源于希臘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條”繁殖。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這種來自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②自然界的許多動物,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依靠父方產生的雄性細胞(精子)與母方產生的雌性細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經過一系列細胞分裂長成胚胎,最終形成新的個體。這種依靠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并經兩性細胞融合產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們用外科手術將一個胚胎分割成兩塊、四塊、八塊……最后通過特殊的方法使一個胚胎長成兩個、四個、八個……生物體,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這樣說,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毛變猴就是克隆猴。
1.語段的第一段與第二段調換順序好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段主要運用了舉例子,作詮釋和引用的說明方法,試找出有關語句(各舉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____________。
4.孫悟空是明代吳承恩所著的小說____________中的人物,與這部作品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小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克隆技術會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回答問題。
生命與氣候共同進化
你能想到嗎?億萬年以來,地球的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和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動物吸進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則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動物能使地球升溫,而植物則使地球降溫。
五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炸”時期,地球被各種各樣的生物占領著,土壤中到處都是把二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的節(jié)肢動物,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氣候極其溫暖。
但是,植物很快進行了反擊;@示,4.5億年前,含有木質素的一種植物首次出現(xiàn),木質素使細胞壁堅硬,這樣植物就得以長大,地球上出現(xiàn)了第一批樹木。隨著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長,毫無約束的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取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減少,而不能吸收木質素的、饑餓的節(jié)肢動物對此無能為力--地球進入了嚴寒期。
動物再次通過進一步進化進行了回擊。當時的主角是白蟻和恐龍,它們學會了如何食用木質素。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區(qū)酷熱而潮濕,又恢復了溫室效應。
然而植物并沒有被消滅。在6 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災難而徹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這一機會,突破點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現(xiàn)。青草本身不會保存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軟土,軟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過去的4 000萬年來,大量草地布滿全球,取代了許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帶,在草地的影響下,地球逐漸降溫,終于在200萬年前進入冰川期。
大約1萬年前,由于人類活動的顯著增強,使地球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來,地球的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全球氣溫升高。
也許,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個體調節(jié)其體內環(huán)境那樣,不停地調節(jié)著地球的大氣環(huán)境,使氣候能適合地球上生物生存進化的需要。換句話說,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jié)環(huán)境,而不是被動地適應環(huán)境。果真知此,數(shù)十億年的氣候變遷不僅僅是太陽或地球的原因,生物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參與其中了。
(選自2002年第3期《大科技》,略有改動)
1.“地球的氣候”是本文的說明中心,文章緊緊扣住影響地球氣候的關鍵因素展開說明。這個關鍵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時間為線索,縱貫億萬年,從三個方面進行展開說明,告訴我們:“生命與氣候是共同進化的。”這三個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已成為全球性問題。讀完這篇文章,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請寫出來。(1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①yǎo②náng③pēi④lín⑤jǐ⑥qī⑦chán chú⑧bīn
2.①逐漸增多或增廣。②相處沒有沖突,什么事也沒有。③緊接、臨近。④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生活;比喻工作活動在兩種領域。
3.克隆是新興的無性繁殖生物技術。4.略,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高】
1.①不好 ②第一段從人們容易理解的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寫起,顯得淺顯易懂,容易吸引讀者;另外第一段是寫植物的;而第二段是寫動物的,這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奇妙的克隆教案
10.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