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也奇怪,歷史上曾有許多人會因我喜歡使用某一種行文方式而得綽號。駱賓王寫詩文,因為喜歡用數(shù)字,如“秦地重關(guān)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碑敃r人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算博士”;還有的人因為在詩中連用了好幾個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譏為“錄鬼簿”。但是,李白在這首僅僅二十八個字的絕句中,竟連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大家卻交口稱鉆,不但沒有人敢于取笑他在開“路程單”,有人竟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視為絕唱”贊之。乾隆皇帝嘆曰:“但見其工,則妙處不傳!币馑际钦f,讀起來只覺得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卻是無從捉摸,F(xiàn)在看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這五個地名依次出現(xiàn),實際上就是漸次為讀者展開的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所以,在藝術(shù)上硬要定出一些非遵守不可的清規(guī)戒律是不行的。
這首詩究竟好在哪里呢?還是讓我們一句句讀來吧!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間是在秋天。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輪”,就會使讀者聯(lián)想到青山吐月的優(yōu)美意境。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站住不動觀察水中的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巋然不動的!霸铝磷,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再看詩的最后兩句--“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鼻逑A在四川犍為縣,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合稱。李白從清溪驛上船,向三峽進發(fā),這是兩個實際的地名,雖然相距遙遠,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連,所以,在感覺上并不覺得吃力。而對“思君不見”的“君”字,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說法是實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將離開家鄉(xiāng)時親友。那么,這句的意思是說,這次出游時,很想再見一見蜀中的親友,但是卻未能如愿,最終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另一種解釋是指“月亮”,意思是說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的漫長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見故人。我以為。還是后者較為空靈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詩中除“峨眉山月”外,幾乎沒有景物描寫,除“思君不見”外,也不見言情,但我們讀到“思君不見下渝州”時,已覺紙短情長情無限了,究其奧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這一無處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詩人因即將遠離家鄉(xiāng)的那份對親情,對友情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無法割舍的情懷之中了。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5]相關(guān)文章:
1.李白詩歌賞析
2.峨眉山月歌課件
9.李白《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閱讀賞析與翻譯答案
10.《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