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亂世英雄”這個詞,我總會想到蔡鍔與宋教仁、顧準與張志新,從沒想到把呂不韋與“英雄”連在一起。
呂不韋是個什么人,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就已經(jīng)說過了:“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而孔子所謂的“聞者”,又是什么意思呢?查一下《論語》就可以知道:“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表達,“聞者”就是那種看上去滿臉仁義道德、做起事來完全不擇手段而且還覺得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人。所以經(jīng)學家馬融讀到這里直接批注:“此言佞人也(這說的就是奸人)!
象呂不韋這樣的“聞者”或“佞人”為什么會被認為是英雄呢?原因是漢語里的英雄有兩種不同的標準。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英雄的一個版本是:“才能勇武過人的人。”而另一個版本則是:“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敬的人!币簿褪钦f,要做英雄并不復雜,只有才也可以,只有德也可以,德才兼?zhèn)涞漠斎痪褪请p料英雄了。按這樣一個定義來判斷,呂不韋的“勇武”雖不過人,但經(jīng)商投機的“才能”確實過人,自然也可以歸入英雄行列。
這一發(fā)現(xiàn)著實令人激動:依據(jù)這樣的標準,我們的歷史馬上可以全面改寫,我們的民族將變成一個充滿英雄的民族!我們不但有“亂世英雄呂不韋”,還有“亂世英雄商紂王”、“亂世英雄秦檜”、“亂世英雄袁世凱”、“亂世女英雄葉赫那拉氏”......數(shù)不勝數(shù)!我國將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會成為世界上英雄最多的國度!
有人也許會問:你怎么能肯定外國就沒有這么多英雄?因為西方對“英雄”的理解與我們不同,看看《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就知道了:hero:person who is admired by many for his noble qualities or his bravery.英文里的“英雄”顯然取決于人的高貴品質(zhì)或勇敢精神,決非“有才便是英雄”,因此,他們無論如何也找不出象我們這么多的“英雄”。
由才能決定“英雄”的漢語解釋方式可以想到很多:“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乃至于“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遺臭萬年”......當年“煮酒論英雄”的曹孟德大規(guī)模招賢納士,至今仍傳為美談,其著名廣告語便是“唯才是舉”,--不論德行如何。當然,曹操身處亂世,在“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情況下,禮樂崩壞,喪失道德標準也是很自然的,不必對他過多地苛求。但類似的成語或俗語會在我們的土地上層出不窮,流傳千古,是否也會從某個側(cè)面顯示出,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里,包含了太多的功利因素?正是由于這些因素在今天仍舊被許多人認同和接受,呂不韋這樣的“聞者”才會成為“英雄”。
順便說一句,聽說這兩年街頭巷尾又流傳出新的俗語:“不管白鼠黑鼠,不被貓抓住就是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