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人類文明與自然環(huán)境的沖突。
3.體會本文語言生動、老練、簡潔的特點。
教學重點
作者對人類文明的兩面性的認識。
教學難點
文中引用傳說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并盡可能背記一些精彩的語段。
2.討論法:指導并鼓勵學生共同探討,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nèi)祟惪偸橇晳T上把我們住居的地球稱作為綠色星球,那是因為在我們的地球上最大生命群體是森林,它們曾用自己的枝繁葉茂,滴翠的綠色裝點著我們的美麗家園,但是就是這給人類以濃濃的綠陰與庇護,給人類以心神安慰的綠色生命,卻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車輪的碾壓下,一根根,一排排,一片片地倒下去了,這一切也留給人們無盡的感慨和思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臺灣散文家王鼎鈞的散文《那樹》,共同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來探討人類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guān)系的問題。
二、檢查字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倒坍(tān) 虬須(qiú) 周道如砥(dǐ) 引頸受戮(lù)
2.解釋詞語
虬須:卷曲的胡子,這里指樹根。
周道如砥: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與暢通無阻。
三、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1.請你概述一下那棵樹的故事。
2.請你以“那是一棵 的樹”為開頭,說一段話,談談那樹的品質(zhì)和個性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明確:
品質(zhì):無私奉獻、忍辱負重、胸懷豁達
個性:綠著生,綠著死。
四、品味賞析
1.請用直線劃出表現(xiàn)人類文明飛速發(fā)展的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
明確詞語: 一里一里 一千碼一千碼 一排一排 鋪 架 挨
作用:疊詞和富有動感的動詞的運用,非常準確、形象地說明人類文明發(fā)展極為迅速,并與上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鮮明的對比。
2.請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明確:
①“一天來了……呻吟了一聲”;“咬”、“骨粉”和“呻吟”都是描寫性、形象性很強的詞語,再現(xiàn)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咬”給人以視覺的感受,“骨粉”訴諸視覺,“呻吟”則訴諸聽覺,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達對伐樹人的憤恨。
②“兩星期后……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
把鋸樹人說成“劊子手”,表達憤恨之情
③“他們……跳躍奔騰如巨無霸”,無情的砍伐,突出人類的殘忍,表達作者無限的憤恨悲哀之情。
3.想像一下:螞蟻和那樹告別時,它們會互相傾訴些什么?
提示:兩人合作,一人扮演螞蟻,一人扮演那樹。
要求:符合當時的情境。
4.從文中找出你最欣賞或最感動的語段,并有表情地朗讀一遍,簡要說明理由。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位交通專家,你將怎樣來處理那棵樹?
提示:各抒己見,言之有理。
六、教師小結(jié)
大樹的命運已引發(fā)了作者 深重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觸發(fā)我們的深深的思索。實際上在人類之前,森林這個生命群體早已存在這個地球上,只是因為人類誕生以后,成了地球的主人,才開始任意地宰割著地球的生命;森林也難遭其劫。人類的發(fā)展是不是應該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呢?答案是否定的,和諧共存應該成為人類與自然發(fā)展的共同主題。
七、作業(yè)布置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在逐漸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地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么話要說?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的想法。
板書設(shè)計
那 樹
[《那樹》教案設(shè)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