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鐵血社區(qū) http://bbs.tiexue.net/ ]
1. 將門之后,大器早成。
項羽(233-202BC)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后,漢尼拔(247-183BC)的父親哈米爾卡爾也是迦太基的軍事貴族。兩人都是天生做武將的材料。
項羽的天賦過人,力能扛鼎,身長八尺,“力拔山河兮氣蓋世”可不完全是自夸。他24歲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抗秦,起事之初即憑著斬殺會稽太守而威鎮(zhèn)全軍。
漢尼拔也是身強力壯,少年老成,26歲在眾望之下接替父親擔任迦太基西班牙方面軍統(tǒng)帥,也可謂英氣逼人。
2. 生于亂世,身負國仇。
漢尼拔的年代,正值羅馬崛起,與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風云時代。項羽,則生逢秦末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動蕩歲月。時代給予了他們發(fā)揮軍事天才的絕好舞臺,倆人都可謂是時世造就的英雄。
[ 轉自鐵血社區(qū) http://bbs.tiexue.net/ ]
項羽自小深深體會到楚人的亡國之恨,銘記“楚雖三戶,忘秦必楚”的誓言。在迦太基恥辱地輸?shù)袅说谝淮尾寄鋺?zhàn)爭后,漢尼拔的父親時刻不忘從小向兒子灌輸復仇的思想,要他“永遠敵視羅馬”。漢尼拔曾在神壇前宣誓:“長大成人后,一定要成為羅馬不共戴天的敵人”。可以說,他們都是喝著仇恨的狼奶長大的好戰(zhàn)分子。這也造就了他們共同的稟性:勇敢堅韌,有時卻又近乎扁執(zhí)狂的性格。
3. 以寡勝眾,成就經(jīng)典。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兩人都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里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項羽率不足兩萬江哀兵,在“巨鹿之戰(zhàn)”中奇跡般地擊敗20萬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從此中國軍事詞典中有了“以一當十”、“破釜沉舟”的成語。之后更連戰(zhàn)連捷,全殲秦軍最后的有生力量,進軍咸陽,火燒阿房,成就“霸王”的威名。但項羽創(chuàng)造奇跡的歷程并沒有就此打住。楚漢爭霸,劉邦挾六路諸侯聯(lián)軍之勢,兵發(fā)彭城。項羽僅領三萬奇兵,大破56萬聯(lián)軍,又打破了他保持的以少勝多的記錄,并創(chuàng)造了騎兵迂回偷襲的一個經(jīng)典戰(zhàn)例。
在世界的另一端,漢尼拔的成就一點不遜色。他乘敵不備,帶領十萬大軍,經(jīng)過史詩般的長征,跨越阿爾卑斯重重山巒。雖然人員損失大半,但他們的突然出現(xiàn),羅馬人看來彷如神兵天降。漢尼拔軍團勢如破竹地在波河河谷、特雷比亞(Trebie)河岸和特拉西美洛湖三次戰(zhàn)役中消滅了近七、八萬的羅馬精兵,羅馬人一時膽怯,漢尼拔的軍隊蹂躪著羅馬的土地。但那只不過是序幕,當羅馬人回過氣來,想要再搏一把的時候,還有更大的失敗等著他們?材釙(zhàn),羅馬是下了血本的,80000重裝步兵加6000騎兵的陣容比起迦太基54000人的遠征軍可謂十分豪華,何況還以逸待勞。然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羅馬選錯了主帥,卻碰上了頂級牛人漢尼拔,怎能逃脫全軍覆滅的厄運?一個新月陣,成了羅馬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也令“坎尼”成了西方兵書中圍殲戰(zhàn)的代名詞。項羽和漢尼拔都可謂是 “超級寡婦制造者”,彭城之戰(zhàn)后壅斷睢水的漢軍尸體和坎尼會戰(zhàn)后漢尼拔從羅馬人尸體上摟下來那成千上萬的金戒指,無不在演繹“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一歷史的悲歌。
4. 既欠地利,更失人和。
項羽選擇彭城一帶作他的根據(jù)地可謂戰(zhàn)略上最大的敗筆之一。放著進可攻、退可守的八百里秦川不去好生經(jīng)營(不過他殘暴地坑殺20萬秦降卒,以至關中人心盡失,他不敢呆下去也是理所當然),窩在一個三面受敵,無險可守,物產(chǎn)人口極其有限的地方,結果是疲于應付來自各方向的攻擊,處處受制兼且空耗實力,最終兵窮糧匱,以至一蹶而不振。霸王在網(wǎng)聚人才方面更是乏善可陳。韓信、陳平、彭越、英布原來都是他的人,結果都跑到對立面去了。到了緊要關頭,項羽才想到要拉攏韓信,不成功是正常不過的。人家在他手下時才混個郎中,還言不聽計不從。到劉邦那邊可是筑壇拜將,最后還封了個齊王。反差實在太大,選那邊需要用大腦想嗎?
漢尼拔就更加無地利人和可言。他的軍隊長途奔襲,深入敵人的地盤孤軍作戰(zhàn),缺乏補給。更要命的是,他根本得不到來自迦太基本土的支援,他的那些希臘城邦盟友和馬其頓王國要么有心無力,要么首鼠兩端,也幫不上什么忙。連他唯一的希望--他弟弟的西班牙援軍也在途中中伏被殲。結果,漢尼拔的遠征軍越戰(zhàn)越弱,潰敗自然也就是遲早的事。
5.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失了地利人和的同時,他們偏偏又碰上個難纏的對手。小西庇奧(Scipion Africanus)和韓信恰扮演了英雄終結者的角色。事實上,這兩對冤家對頭都可謂是一時之瑜亮,若只是項羽和韓信,又或是漢尼拔和西庇奧之間的較量,鹿死誰手殊難逆料。但韓信背后是中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軍政領導班子,劉邦麾下文有蕭何、張良、曹參、陳平、酈食其,武有韓信、英布、樊噲、周勃等,人才濟濟,星光熠熠。而漢尼拔面對的羅馬共和國,是地中海地區(qū)一支迅速崛起的新勢力,她無論在軍事組織、政治體制、民族精神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優(yōu)勢,迸發(fā)出無窮的力量。項羽和漢尼拔不但要硬碰另一個與自己勢均力敵的高人,更要應對他們后面那不可戰(zhàn)勝的團隊,難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6. 英雄謝幕,帝國雄起。
扎馬會戰(zhàn)和垓下之戰(zhàn),這兩場同時發(fā)生在公元前202年的著名戰(zhàn)役,也同時決定了東西方兩個悲劇英雄的命運--歷史竟是如此的巧合!
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使迦太基的敗亡已成定局,羅馬稱霸地中海,乃至在今后幾個世紀在西方稱霸的勢頭已不可阻擋。
而項羽之死,掀開了泱泱大漢帝國四百多年雄奇瑰麗的歷史篇章!
[東西方命運相似的悲劇英雄--項羽VS漢尼拔]相關文章:
2.
3.與雞飛狗跳相似的成語
5.
9.描寫項羽的散文
10.項羽之死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