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價值,提高學生對李冰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掌握寫景帶有濃厚的思辨色彩的手法。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提煉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搜集材料,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閱讀的能力。
2.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達到創(chuàng)造。
教學方法:
1.通過初讀課文掌握字詞,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整體結構。
2.采用啟發(fā)、討論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一幅組合圖片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提到旅游,我們頭腦中立刻閃現(xiàn)出那令人心曠神怡的名山大川。有人欣賞那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欣賞那富麗堂皇的布達拉宮、欣賞那驚天動地的飛瀑、欣賞那變幻莫測的云海。然而在旅游天地中,許多人對都江堰卻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
二、檢查課前準備情況
1.學生簡介都江堰和李冰。
(1)提示:都江堰自動清淤系統(tǒng)巧奪天工;都江堰水量調(diào)配精確猶勝電腦。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與肯定,同時注意引導、挖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確都江堰的價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學習的質(zhì)量。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①為何歷時兩千多年而未淤塞?
②飛沙堰如何能將數(shù)噸巨石由內(nèi)江拋移到外江?
③為何古堰體系能自動調(diào)配水量,完成四六分流?
④為何受水沖擊最大的離堆和寶瓶口恰是結構堅實的礫巖,而方圓數(shù)百里的龍門山脈除此之外均為易被沖蝕的頁巖?從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以及付出的辛苦。
2.以導游方式介紹都江堰。(結合多媒體課件,面對都江堰的立體圖進行)
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充分拓展思維空間,讓學生改變角色,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都江堰,再與課文內(nèi)容對比,從而理解課文的深刻立意。
3.作為中國文化史學者余秋雨眼中的都江堰是怎樣的呢?先了解作者。
三、簡介余秋雨
余秋雨(1946-),當代文藝理論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后歷任該校講師、教授,曾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職務。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陸續(xù)出版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chuàng)造工程》等,曾分別獲得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率先在國內(nèi)以專著對世界上14個國家戲劇理論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平行比較研究,又率先系統(tǒng)地以觀眾心理學研究了戲劇的審美生命,以文化人類學研究了中國戲劇文化。主編有《外國現(xiàn)代藝術大辭典》。1987年由國家科委、文化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90年代后開始“文化大散文”創(chuàng)作,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韻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
四、感知課文
1.初讀感知,聽錄音,掌握字詞。
2.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整體結構。(結合投影,提出問題)
感到: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看到:都江堰壯觀的水流。
想到:都江堰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李冰。
3.研讀課文,探究本文的寫作目的。
本文贊美都江堰,是為了贊美都江堰的設計者和興建都江堰的主持者--李冰;贊美李冰是為了弘揚它的為官之道。文章圍繞一個中心,深刻地表達了對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嚴肅思考。
五、課堂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呼嘯汩汩庇護突兀雕塑修繕炫耀履歷咆哮強悍浚理長鍤玉璽袞袞繁衍充斥韜略濡養(yǎng)邈遠
2.探究本文的主題。
本文的主題具有多義性。有對中國千年官場所形成的慣例激烈批評,有對務實、苦干、恤民、懂行的為官者人格魅力的褒揚,也有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感慨……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課堂小結
本文按序號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歷史和現(xiàn)實兩個角度肯定和評價了都江堰的價值。第二部分具體描寫了現(xiàn)實中都江堰如何制服滔滔江流的壯觀景象。第三部分生動刻畫了都江堰工程的建造者、蜀郡太守李冰的形象。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探究都江堰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2.分析李冰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具體探究第二部分(結合課件,配樂朗讀第二部分)
1.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引出對都江堰的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采用先抑后揚的方法,這樣寫,是從一般游客心理的角度出發(fā),更能拉近和讀者的距離,達到相互溝通。
2.找出描寫都江堰壯觀水流的語句,分析水流的特點。
先寫都江堰所處的環(huán)境:“草木茂盛”、“更滋潤,更清朗”;再寫都江堰的水聲:“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然后寫都江堰的水態(tài):“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fā),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遇到江心的分水壩,“顯現(xiàn)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吃夠了苦頭也出足了風頭,最后這“最強悍的生命”乖乖地按照人的意志“造福千年”。
都江堰水流的特點:“翻騰咆哮”的水流,乖乖地按照人的意志進行。
3.學生討論(結合投影及網(wǎng)頁鏈接)
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怎樣自動清淤,怎樣自動調(diào)配水量。
二、具體探究第一部分。(結合長城和都江堰的對比圖分析討論)
1.作者開篇寫到“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說出理由。
同意。長城所起的作用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而都江堰卻為民造福上千年,延用至今。
2.第二段寫“長城也當然偉大”的目的是什么?
寫長城偉大,既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凝聚力、意志力,又突出了都江堰這項水利工程對養(yǎng)育中華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有襯托作用。
3.用精煉的語言概括都江堰的巨大作用,并分析其含義。
“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肮喔取币辉~既實寫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對中華民族的養(yǎng)育作用。
4“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后方”一句的含義。
從對當?shù)厝嗣衲酥琳麄中國所起到的作用來歌頌、贊美都江堰。
5.這一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運用對比的寫法歌頌都江堰。
三、具體探究第三部分(結合李冰的畫像,感受李冰的人格魅力)
1.為什么說“但因有過他,中國也就有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作者用“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贊揚李冰作為郡守,把為民造福作為自己的職責,表現(xiàn)了人格的高尚和作風的廉潔。同時作者也暗暗抨擊了官場中以權謀私的腐敗風氣。
2. “死于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站在江心的崗亭前,‘你走這邊,他走那邊’的吆喝聲、勸戒聲、慰撫聲,聲聲入耳。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边@兩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李冰雖已作古,但他的勞動成果--領導當?shù)厝嗣裥藿ǖ亩冀邊s依然在為民造福,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他的生命在人民心中延續(xù)。
3.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僅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如何理解這一段話的含義?
李冰作為郡守,一心為民盡職盡責,雖沒有獲得高官厚祿,卻受到人民的代代傳頌。
4.文末說“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會消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边@一句話有何含義?
都江堰所昭示的李冰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后人努力奮斗。
5.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李冰是怎樣的一個人?
李冰作為蜀郡守,堅守崗位、以民為本、不求私利、為民著想。
四、學生討論--探究性閱讀訓練
1.作者為什么高度贊美李冰?結合現(xiàn)實談一談。
是為了弘揚李冰的為官之道。“為民造!薄N覀兊膰艺幵谏鐣髁x初級階段,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的像李冰一樣的為官者。
2.學習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思考:李冰是怎樣設計都江堰并造福于人民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五、課堂小結
1.內(nèi)容:作者從游覽都江堰起筆,借助對山水風光的描繪,贊頌了李冰父子身先士卒、為民造福的不朽精神。同時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對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方法,圍繞都江堰塑造了一位不求私利、為民造福的官吏形象,并結合現(xiàn)實提出了令人沉思的深刻見解,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寫法特點:體現(xiàn)大文化散文的特點。(借古論今,立意深刻,促人思考)
多種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
六、布置作業(yè)
有人把人生比作無字之書,這本書需要用心靈去解讀,我們雖然閱歷尚淺,解讀人生之書僅僅是個開始,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卻也有品嘗。
請以“感悟生活”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800字左右。
七、語文實踐活動
在充分掌握歷史資料的前提下,選擇一個古文化遺址,在地圖上作一次模擬性漫游。然后,圍繞一個角度,就其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加以評述。要敘議結合、情理統(tǒng)一。
1.選定本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址。
2.引導學生查找有關遺址資料,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
①找出行蹤路線。
②首先以導游身份介紹其遺址。
③然后學生分組評述。
【延伸閱讀】
閱讀余秋雨的《三峽》、《莫高窟》。
【備課資料】
一、字詞
1.頹壁殘垣:殘垣斷壁。倒塌、殘缺的墻壁。
2.驚悸:因驚恐而心跳得厲害。
3.邈miǎo遠yuǎn:遙遠。
4.廢弛:原指法令、政令等松弛而變得無約束力,這里指失去原有的作用。
5.華章:華麗的詩文。
6.修繕:修理。
7.炫耀:夸耀。
8.濡養(yǎng):將食物弄濕來喂養(yǎng)。
9.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
10.馴順:性情柔和能服從。
11.咆哮:(如猛獸、海浪、人等)發(fā)出洪亮有力的回蕩的聲音;高聲大叫。
12.眾目睽睽: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長鍤ch。和谕恋墓ぞ,鐵鍬。
15.圭ɡuī臬niè:指圭表,比喻準則或法度。臬,古代測日影的標桿。
16.韜略:由古兵書《六韜》、《三略》引申而來,指計策、謀略。
17.祭祀:置備供品對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18.怦然:形容心跳的聲音。
二、關于《文化苦旅》
“……我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常常像傻瓜一樣木然佇立,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貯存古籍的圖書館,講授古代文化的大學,而中國文化的起初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復、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能嘩地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寫文章的沖動!
其實這是不奇怪的!嗲閼ξ,早生華發(fā)’,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引發(fā)出人生滄桑感。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在山水歷史間跋涉的時候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回憶,這種回憶又滲入了筆墨之中。我想,連歷史本身也不會否認一切真切的人生回憶會給它增添聲色和情致,但它終究還是要以自己的漫長來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粗線條來勾勒出人生局限。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也就是歷史能告訴我們種種不可能,給每個人在時空坐標中點出那讓人清醒又令人沮喪的一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氣是以尚未悟得歷史定位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氣也就消了大半。待到隨著年歲漸無穩(wěn)定的人倫定位、語文定位、職業(yè)定位以及其他許多定位把人重重疊疊地包圍住,最后只得像《金色池塘》里的那對夫妻,不再企望遷徙,聽任蔓草堙路,這便是老。
……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學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知識出版社,1992
三、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省灌縣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是我國古代創(chuàng)建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早已聞名中外。在歷代興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還完好地使用著的,也首推都江堰。
都江堰大約興建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戰(zhàn)國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領導當?shù)厝嗣裢瓿闪诉@一巨大工程的建設。岷江水流湍急,波濤洶涌,進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決。這項工程建成后,化險為夷,變害為利,不但能夠防洪和灌田,還能行船和漂運岷山木材。晉代人所著《華陽國志》在評價這一工程時說:自從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被稱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原稱湔(jian,洗)堰,湔。╬enɡ,分水堤),宋代起才稱都江堰。原指引水渠首的大堰,后來指整個灌區(qū)。這個工程已使用了2200多年,歷代都有維修和擴建,灌區(qū)已逾800萬畝。整個工程由魚嘴、金剛堤、飛沙堰、人字堤、寶瓶口組成。主要部分是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魚嘴為建于江心的分水堤,形若魚口。由此把岷江水分導流入內(nèi)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內(nèi)江為引水干渠。內(nèi)江水再經(jīng)寶瓶口流向川西平原,灌溉農(nóng)田。飛沙堰是內(nèi)江分洪減沙入外江的工程,長約180米,調(diào)節(jié)由魚嘴流來的內(nèi)江水的流量。它是用竹絡裝石砌成的低堰。平時,水量夠用。汛期來時,內(nèi)江挾沙的水溢入外江。水過大時,還可將此堰沖垮,洪水與沙石直泄外江,使川西平原安全度汛。寶瓶口是控制內(nèi)江流量的咽喉,是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引水通道,形如瓶頸故名。古時于瓶口埋有鐵樁,以標水位。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者配合,加上其他水利設施的作用,可以保證灌區(qū)在岷江水小時夠用,水大時不成災。一般水小時,內(nèi)江分流6成,外江4成,水大時則為外6內(nèi)4。
四、大禹傳說
中國古代著名的治水傳說。禹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他的傳說故事,從古至今流傳于中國民間。大禹的主要業(yè)績是治水。根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史記夏本紀》的記載,相傳帝堯之時,發(fā)生洪水,帝命鯀去治理。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治水失敗,鯀被殛于羽郊。其子禹繼承父業(yè),含辛茹苦13年,終于平復水患。后舜禪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關于禹的傳說,還有他逐共工,殺相繇,以及應龍助其治水等情節(jié)!秶Z》、《孟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也有關于大禹治水的記載。
禹的傳說,原來含有較多的神話因素:在長期流傳中,有關他的神話傳說大部分被“歷史化”。禹這個神話傳說人物漸漸成為符合儒家觀念的帝王典范。禹的傳說中出現(xiàn)了更多政治性活動的情節(jié)。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開會議事,賞功罰罪,求賢任能等等。并為他制造了顯赫的家譜世系。這就使禹這個神話傳說人物逐漸離開了他的本來面目。
然而,在人民中間,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異色彩的治水英雄。有關禹治洪水的傳說,常與地方景物相附會。如傳說他從泰山擔了99擔石頭筑堰擋水,這石頭后來變成山東的九節(jié)長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晉陽湖的傳說。這類傳說著重表現(xiàn)他不畏艱險,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以此教育著后輩。
[《都江堰》教案(魯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魯迅《社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