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掌握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和古今異義;
2、 把握荊軻整個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對他的正確評價;
3、 背誦“易水送別”。
教學方法:
加強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積累總結,讓學生口頭翻譯,引導學生用今天的觀點評價荊軻,古為今用。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聽錄音,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疏通課文,寫《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梗概。
1、 聽錄音,注意特殊字音和斷句。
2、 結合注釋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意思。
3、 結合課文人物,說一說《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梗概。
人物:太子丹--荊軻--樊於期--徐夫人--秦武陽--高漸離--蒙嘉--秦王--夏無且
布置作業(yè):把故事梗概寫在作業(yè)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 理解荊軻刺秦的緣起和刺秦準備。
3、 理解樊於期性格特點
一:荊軻為何去刺秦王呢?
燕危險:破、虜、收、進、略、至,六個動詞展現(xiàn)給我們一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強大的秦國,秦國的長驅直入給弱小的燕國帶來巨大的威脅,可謂是“危在旦夕”。這是荊軻刺秦的大背景。
報燕丹:恐懼于秦國的強大攻勢,太子丹用委婉含蓄的語言請求荊軻“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理解丹的意圖,主動請纓“臣請得謁之”來報答太子。
二:為了刺秦,他們做了哪些準備呢?
學生明確:樊於期的頭和督亢地圖,匕首,助手秦武陽。
組織學生同位結合,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詞句,把疑難問題標注下來,共同討論。
重點字詞:
信:信物;購:懸賞;更:改變;遇:對待;顧:只是;
活用:函:名詞作狀語;
古今異義:窮困--走投無路;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句式: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動句)
2、人不敢與(之)忤視(省略句)
分析:對于行刺的準備,《戰(zhàn)國策》里把借用樊於期的頭當作重點。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就私見樊於期,述說了秦國的刻毒并展望了用樊於期的頭刺秦的勝利前景。主動讓樊於期“自刎”。這里,荊軻展現(xiàn)了他工于心計、善于辭令的一面,同時也展現(xiàn)了義勇剛烈、熱肚直腸的武將形象。
荊軻準備得充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重點字詞:
遲:認為他出發(fā)得遲;
所以:……的原因;
重點句子:
1、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
過了一會還沒有出發(fā),太子嫌他動身晚,懷疑他改變了主意后悔了;
2、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我停留下來的原因,是等待我的朋友和我一起去;
分析:荊軻的準備并不充分,因為他沒有等到他的朋友就出發(fā)了。秦武陽雖然是個勇士,但年齡尚小,這也許為刺秦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這里太子丹多疑、急功近利;荊軻“怒、叱”反映了荊軻性格中剛烈的一面。
三:易水送別:
重點詞語:
祖:祭祀路神
重點句子:
1、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為他們送行
分析:易水送別描寫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通過哪些方法渲染的這種氛圍?
明確:悲壯。送行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這種特殊的顏色表達了送行者和荊軻一行生離死別的情感;環(huán)境描寫“風蕭蕭兮易水寒”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音樂,變徵之聲是一種悲涼的聲音,讓眾人“涕泣”,慷慨羽聲是一種激憤的聲音,讓眾人“瞋目”“怒發(fā)沖冠”,這是對強秦的同仇敵愾。
四:荊軻是如何廷刺秦王的呢?
重點詞語:
幣:禮品
遺:wei 贈送
聞:讓…..聽說 (使動用法)
次:次序
發(fā):打開
提:擲擊
被:遭受
引:舉起
重點句子:
1、 使使以聞大王--讓使者來稟告大王
2、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取了地圖獻上后,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
3、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而罵曰--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倚著柱子大笑,象箕一樣坐地上罵道
內(nèi)容分析:廷刺秦王寫了“計見秦王”,可見荊軻做事的周秘;顧笑武陽顯示了荊軻的沉著鎮(zhèn)靜,倚柱而笑,箕踞以罵顯示了荊軻視死如歸的精神。
探討: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準備不足,沒等來那個朋友;“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不符合歷史潮流;
談論:你如何看待荊軻刺秦?
明確:雖然荊軻刺秦王是不符合歷史趨勢的個人行為,但荊軻的舍生忘死、反抗強暴的精神值得贊揚。
布置作業(yè):
1、 積累重點字詞句
2、 評論一下荊軻刺秦。
[《荊軻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