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焱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古老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我國各朝各代都有著自己的代表文學體裁,早就有 “唐詩、宋詞、元曲、漢賦、明清小說”之說。這些民族文化的精華既能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代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神。在我們現(xiàn)行使用的新教材中就十分注重對古代文化的傳承,尤其是對古代詩歌的選編。以人教版新教材為例,除了在閱讀文中收錄了大量詩歌以外,在每冊課本后面的附錄里也收錄了不少詩歌。這足以證明新教材對古代詩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視。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求中學生能“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好古代詩歌呢?我認為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那就是“閱讀”,“積累”和“方法”。所謂“閱讀”,就是指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位,讀中感悟,讀中欣賞,從而體味出詩歌的意境,品味出詩歌的美。所謂“積累”,就是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應用。由于古代詩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地傳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學詩、品詩的方法,進而自覺運用此法,進行學習。那么,如何能將這三者統(tǒng)一起來呢?我認為還是要在“讀”字上下功夫,使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覺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掌握方法。為此,我在古代詩歌的教學中,常用以下方法。
一、引讀
有些古代詩歌,如果引導學生了解相關背景,將會有利于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品讀。這里所說的背景包括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這些資料將有利于縮短學生與詩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填補由于語言表達的限制而形成的許多空白,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上課交流。這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教授《觀滄!芬辉姇r,可以讓學生找有關曹操的資料。通過學生地搜集,不難發(fā)現(xiàn)曹詩有“慷慨悲壯”的風格以及曹操此次北征烏桓是在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之后,作者有著統(tǒng)一北方,進而統(tǒng)一全國的志向。在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學生不難體會出詩中所體現(xiàn)得曹操的博大胸襟。自然也能讀出曹詩的慷慨悲壯。
二、譯讀。
要讀出感情,了解詩歌大意是基礎。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把握和處理好詩歌的情感。在我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不主張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文本。這將會使學生感到很枯燥,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我的做法是讓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的有關工具書,了解詩歌大意就行,教師只做考查。在教師考查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覺去讀詩。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讓教師或學生說出現(xiàn)代文,而讓被考查者,說出原文;蛘咴O置相關問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如,在教授《錢塘湖春行》一詩時,我就設計了以下問題!斑@首詩是寫春天的。除了題目中有所反映以外,你還能從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作者是在春天的什么時候去踏春的?你何以見得呢?”這些問題地設置,既能考查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把握,又能引導學生自覺不自覺地讀詩,真是一舉兩得?傊灰粋W生學詩的積極性,又能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情況,我們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都是有效的。
三、吟讀
我們一般都是讓學生朗讀課文,但我認為在詩歌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吟讀詩歌比朗讀詩歌的效果要更好,更能讀出詩的味道。在吟讀之前,要做好以下準備:(一、)讓學生讀準字音;(二、)劃分好節(jié)奏;(三、)把握準感情。從而為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做好準備。由于學生在電視等媒體上見過有關古人吟誦詩歌的情景,所以,只要教師做好示范,學生便能很好地掌握這種方法,而且對此種朗讀方式很感興趣。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相信學生是能品出其中三味的。
四、換讀
古人寫詩是很講究推敲字句和字斟句酌的。有些字詞反復推敲,講究煉字,很見功力。如果只是教師做講解、分析,學生是很能體會到其中之美的。因為這些不是他們的發(fā)現(xiàn),故而自然很難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但如果我們讓學生將原句中的有關字句進行替換,讓學生在替換以后讀讀、比比,學生便能很快發(fā)現(xiàn)其中的妙處。例如,我在教授《次北固山下》一詩時,就讓學生把原詩中“風正一帆懸”中的“正”字換成“順”或其它字,試著比一比。將“海日生殘夜”一詩中的“生”字進行替換,再比比。在學生將原字換成“升”、“出”等字后,自然能品出原字的妙處。另外在學生的反復換讀中,學生還會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這會讓他們更加興奮和激動。
五、想讀
古代詩歌是很講究意境的。而且古代詩歌的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在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品味出詩歌的意境,從而品讀出詩歌的美,還真得下一番功夫。為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想讀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一步在腦海中展現(xiàn)出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從而讀出感情,品出詩歌的美。例如在教授《天凈沙 秋思》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詩歌中描繪的畫面在腦海中展現(xiàn)出來。我舉例說:“假如你喜歡‘枯藤老樹昏鴉’一句,那么你想想,這根枯藤是一根什么樣的藤呢?樹上還有沒有葉子?藤是怎樣纏繞在樹上?就像你在生活中見到的那一幅畫面?烏鴉又是怎樣的?”經(jīng)過學生的聯(lián)想和拓展,就會將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體會出詩歌所描寫的意境。讓學生將所想像的畫面說出或寫出以后,再邊想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邊讀詩句,自然感覺就不一樣。這樣“想讀”之后,學生自然能品味出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也會更喜歡我國的古代詩歌。
六、畫讀
畫讀是對想讀的進一步深化和加工。有些古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不僅優(yōu)美,而且所創(chuàng)設的畫面色彩也十分鮮明,顏色搭配合理、鮮艷,十分美麗。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詩的教學中,在學生想讀完“海日生殘夜”一句的畫面后,再讓學生給畫面添上顏色!霸跉堃怪猩龅奶柺鞘裁搭伾?大海呢?等太陽完全升出以后,江面又是什么顏色呢?”在對顏色的添畫中,學生不能想象出紅色與黑色,紅色與金黃色,紅色與綠色的搭配。使詩歌所展現(xiàn)的畫面,更加美麗。
七、比讀
比較閱讀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閱讀方式。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能自覺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所以在古代詩歌的教學中,如能適時地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又將有利于對古代詩歌地理解和品讀。例如,在教學《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 秋思》時,就讓學生進行了以下比較:“這兩首詩既然都是寫鄉(xiāng)愁的,那么兩首詩所表現(xiàn)的愁緒的程度一樣嗎?”學生經(jīng)過比較會發(fā)現(xiàn)不同!澳敲,是什么使得兩首詩所表現(xiàn)的愁緒程度不同呢?”學生經(jīng)過閱讀自然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景物描寫在詩歌里面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這就使得景物描寫的烘托作用這一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
八、寫讀
學生經(jīng)過學習,可能會獲得相關知識,教師還應該將有關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需要訓練和練習。如在教學《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 秋思》時,在學生進行了比讀之后,發(fā)現(xiàn)不同的景物描寫可以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以后,我設計了以下練習:既然不同的景物描寫可以烘托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那么同學們試著描寫一段景物,用這段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將景物描寫的烘托作用這一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寫作練習之中,得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古代詩歌的教學,關鍵在于品味出詩歌之美。而要品出詩歌之美,最根本的辦法是讀。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然而在讀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畢竟我們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作者郵箱: tianlin3661826@126.com
[淺談我的古代詩歌教學法(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1.愛國古代詩歌
2.寫水的古代詩歌
3.哲理古代詩歌
5.古代詩歌的分類
10.古代唯美愛情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