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的東西”與“人血饅頭”
魯迅小說《藥》中,對那特殊的“藥”--人血饅頭的描寫,頗為耐人尋味。先看文中的描寫:
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2.他的精神,現(xiàn)在只在一個包上……
3.他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獲許多幸福。
4.老栓也打開燈籠罩,用荷葉重新包了那紅紅的饅頭。
5.……老栓便把一個碧綠的包,一個紅紅白白的破燈籠,一同塞在灶里……
6.他的母親端過一碟烏黑的圓的東西……
7.小栓撮起這黑東西,看了一會,似乎拿著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說不出的奇怪。
8.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
9.“包好,包好!這樣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么癆病都包好!”
前面所列語句中加橫線的成分所指的都是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雖然讀者都知道是什么,但作者一直閉口不提那幾個字,而是用了其它一些描述性的說法來替代,一直等到劊子手康大叔出場,才最終由他的口中猛然迸出“人血饅頭”四個字。這樣寫的用意有二:
一、繪形繪色,生動含蓄而又震懾人心。
“鮮紅”、“紅”、“紅紅”--那是帶著革命者鮮活的生命的血液;“烏黑”、“黑”--那是遭到踐踏和侮辱的革命者的生命;“饅頭”、“包”、“圓東西”--那是善良者對殘忍和恐怖的委婉的諱飾。紅色是那樣的刺目,黑色是那樣的黯淡,那由“紅”變“黑”的“圓的東西”,又是那樣的觸目驚心而又無法回避。試想,一個鮮活的生命斷送于劊子手的屠刀,變成一個“圓的東西”,傳遞到一個普通百姓的手中,變色而食,那是一個什么情景。「锩叩谋,劊子手的兇殘,老百姓的愚昧和麻木,全都由這繪形繪色的描寫展示了出來,震懾人心。
二、久蓄一發(fā),劊子手康大叔窮形盡相。
從華老栓深夜打著燈籠去買那據(jù)說能治癆病的“藥”開始,一直到華小栓吃下那一“包藥”為止,無論是小說中人物的語言,還是作者自己的敘述語言,都沒有說出過“人血饅頭”這四個字。殺人是殘忍的,吃人血也是殘忍的;然而,作為一個稍有天良的人,連口中說出那四個字都是殘忍的。華老栓夫婦自始至終都沒有說過它是什么(雖然心知肚明),排開他們購買此物的深層原因不談,就其本質(zhì)而言,乃是善良本性使然。敘述者(作者)對此也是反復回避,不也是在向讀者暗示一種善良人最起碼的良知嗎?然而,請看那披玄色衣扎寬腰帶,一進門就大聲武氣目中無人的康大叔,一個以殺人為樂殺人為生的劊子手,一出口就嚷出了“人血饅頭”,再加一個“癆病”,這種常人懼言而又諱言的話語,在劊子手的口中如此自然地吐出,活脫脫地畫出了一個劊子手的嘴臉,你難道不驚駭于他的殘忍和無恥嗎?
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說法,描繪出不同的形象,揭示出不同的靈魂,這就是魯迅先生舉重若輕,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shù)魅力。
1999/12/10
[紅的東西與人血饅頭(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2.別人搶不走的東西
3.《與人為善》課件
4.開門紅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