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溉”到底作何解?
--兼與陳曉云老師商榷
《讀寫月報》1998年第8期綜合版“廣益信箱”專欄,安徽讀者陳杰同學問“糞溉”(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藥》“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句)一詞的理解提出疑問,該刊1998年第11期又刊出了陳曉云老師給陳杰同學的答復,其結論是:糞,名詞做狀語;“糞溉”就是用糞灌溉的意思。筆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妥,還是應該以教材“施肥澆灌”的解釋為好。其理由如次:
1.就一般常識來看
從一般經(jīng)驗而言,植物的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充足的養(yǎng)料之外,還有水份、光照、氣溫等各種因素,其中,水份的充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甚至其重要性超過養(yǎng)料。從文章內容看,“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施了足夠的肥未必能使植物發(fā)芽,澆了足夠的水卻使植物先發(fā)芽,這本是一個常識,為什么只指“用糞澆灌”而與水無關呢?
2.從詞義的角度來看
首先要了解“溉”的含義:
《詞源》注:灌注。例《史記河渠書》:“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詞!纷ⅲ簼菜。例《漢書溝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
《中華大字典》注:灌也。例同《詞海》。
綜合以上各家注釋,可以看出“溉”可講作“灌溉”、“灌”、“澆水”之義,也就是把較多的水注入某個地方;而《詞!穭t更為直接地釋為“澆水”,這都說明“溉”不用于糞而用于水。況且,如“溉”的真是糞的話,也大可用不著“灌”。(有這種施肥方法嗎?)
且從這些工具書的注釋中,還可以看到都無一例外地對“溉”有另一種注釋,即釋為“洗滌”,從漢字各義項之間的相關性特征來看,在完全可以作為把“溉”講做“澆水”、“灌水”的有力旁證,因為洗滌自然是用“水”的。
3.從古漢語語法現(xiàn)象來看
按陳曉云老師的說法:動詞前面的名詞做狀語,有三個特點:一是它們用在動詞之前,二是它們和動詞之間具有修飾限制和被修飾被限制的關系,三是名詞前可以加介詞。這些說法并沒有錯,但它的前提乃是那名詞一定是做了狀語,卻不能以此而逆推:凡是具有這種“名詞+動詞”的結構,那前面的名詞就一定是做狀語。請看下面例子: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蒲松齡《促織》)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齡《狼》)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zhàn)))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杜牧《阿房宮賦》)
以上四個例子中的加點詞都與其后面的動詞構成了“名詞+動詞”的結構,但其意義則分別應該是“用籠子裝”、“打洞”、“擊鼓”和“乘坐輦車”,并非是一種修飾限制和被修飾被限制的關系,因此不能理解為后一個動詞的狀語。而“糞溉”的結構恰好就屬于這種情形。
綜上所述,將“糞溉”釋為“施肥澆水”,它們之間不是一種偏正關系,而是一種并列關系,既符合常理,又貼切詞義,也不違背語法規(guī)則,因而教材上的注釋應該是準確的。
1998/12/27
[糞溉到底作何解?(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3.關于展覽音像制作中心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10.昆蟲記糞金龜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