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幼 學 紀 事
于是之
憗
一、教學目的:
1.圍繞中心,剪裁得當,重點突出。
2.學習語言的幽默,語言描寫中蘊含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記事寫人材料的選擇。
2.親切、生動、豁達、幽默的語言中包含的辛酸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shù):
課外自讀課文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字詞正音:
憋biē⑴抑制或堵住不讓出來;⑵悶 歿mò死 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詞語補釋:
*熏陶漸染:指人的思想行為長期接觸外界事物而受影響。
*不絕如縷:比喻技藝或其他方面的繼承人稀少,還比喻聲音細微。絕:斷崐 縷lǚ細線
*令人神往:叫人一心向往。神往: 一心向往
*日久天長:形容時間積累得很久。
*寥寥可數(shù):形容非常少。寥寥: 非常少
立竿見影: 比喻立見功效。
良師益友: 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
無可奈何: 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可想。
*兀立:直立。P105注①
忐忑: 心神不定。tǎn tè
解題: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題目明確了記敘中心──記幼年求學之事。寫作者崐親身經(jīng)歷,寫來如訴家常,親切生動。先交代家庭及周圍環(huán)境,再寫幸運地遇崐到了校內(nèi)外的良師益友,但生活迫使作者中途輟學,表達了作者對那時惡劣的崐政治制度的深惡痛絕。字里行間,寄寓著對今天年輕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崐們珍惜良時,好學上進。
課文簡析:
第一部分: 寫作者幼年的生活環(huán)境。──貧寒的家境
第一段: 作者貧寒的家境: 祖母、母親寡居貧窮,沒有文化。
第二段: 作者家的環(huán)境: 大雜院。插敘“我”幫老郝叔起草“請會通知”崐的事。作用: 1.明確“我”的處境地位──與“拉洋車的”同處社會最低層;崐2.說明勞動人民沒有文化的痛苦。
這一段是必要的交代,是圍繞中心來選擇和安排材料的──求學的環(huán)境。崐第二部分: 幼年上學,遇到的兩位良師。──上學
第一段: 過渡段,概述在艱苦而無文化的環(huán)境中求學的困難情形,引出下崐文對良師益友的深情回憶。
第二段: 過渡,引出對小學時代兩位良師的回憶。
第三段: 回憶孔德小學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師。──引導(dǎo)作者接近文藝,給崐予階級解放、民主思想的啟蒙。
第四至第九段: 回憶衛(wèi)天霖老師。──他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種崐子”──用他的藝術(shù),更用他的人品。
對于“良師益友”,尤其是啟蒙老師的懷念,自然成了回憶的中心。
第三部分: 寫作者少年輟學,陷入更加困頓的境地。──輟學
第一層: 交代作者上學經(jīng)濟來源和中途輟學的原因、經(jīng)過。
第二層: 茫然待業(yè)的時間里,母子倆過著“一當二押三賣”的凄苦生活。崐 這一部分不是文章的記敘中心,但少年輟學,是作者求學歷程中的一個轉(zhuǎn)崐折點,必須有個交代;記敘待業(yè)期間的凄苦生活,則是為下文記敘作者在這種崐境遇中苦心求學作了鋪墊。
第四部分: 寫作者輟學后苦心求學的經(jīng)過。──業(yè)余求學
第一層: 寫在待業(yè)期間,僥幸進輔仁大學中文系旁聽的經(jīng)過。──對祖國崐語言,對藝術(shù)的酷愛。
第二層: 寫找到職業(yè)后,邊做事邊上夜校的經(jīng)過。──刻苦求學的心志。
第三層: 作者對那時惡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惡痛絕和對良師益友的感激、敬崐仰和懷念。
全文的總結(jié),議論點題。
小結(jié):
輕松的幽默,含淚的微笑──語言特色
本文中幽默的兩種形式:
1.用貌似輕松的笑話,來說嚴肅的事情。
2.故意將笑話說得十分嚴肅。
比如第一段,交代作者出生于一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根本沒崐有一本書,卻偏要說,“家里的藏書每年一換”,接著一個轉(zhuǎn)折,“但只有一崐冊”,再來個解釋,“就是被稱為‘皇歷’的那本書。這”笑話是說得多么嚴崐肅。
又如第三部分,作者寫到輟學后找事做的艱難,“母子兩個茫茫然地等著,
等著一個誰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來!边@是多么沉重的往事! 然而文章沒崐有“哭”出聲來,接下去便是一句輕松的俏皮話: “茫然中還是有事可做的。崐子承母業(yè),去當當。”這貌似“輕松”的“俏皮話”,卻要比連連的淚水更沉崐痛。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
[幼 學 紀 事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3.學與問教學教案
4.《學與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