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15年中學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我看語文閱讀教學的“一課一得 ”
洪光耀 績溪縣家朋學校
【內(nèi)容提要】
(一)語文老師為什么必須確立“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二)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運用“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1、因學施教 一課一得
2、目標單選 一課一得
3、找準切點 一課一得
【關鍵詞】
一課一得 渾然一體 因學施教 目標單選 找準切點
【正文】
教學20余年,聽同行課無數(shù),聽后總有共同感受: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太不嚴絲合縫,知識點太過分散零碎,我們的語文課太沒有別的學科的渾然一體感了!如何讓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也具有別的學科教學的渾然一體感?又如何讓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取得真正的實效?帶著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學專家通過精心研究、大膽實踐,提出了語文閱讀教學“一課一得”的新理念。
(一)語文老師為什么必須確立“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都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管我們有著多么美好的愿望,有著多么豐富的知識,45分鐘(有的學校甚至安排40分鐘)的語文課堂承載空間都是有限的。既如此,我們就不應該給我們的每堂語文課賦予過多的教學目標。目標多,時間有限,教學中教師只能處處蜻蜓點水,學生則只能走馬觀花,何談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又如何提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比較其它學科而言,語文學科考試命題重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與寫作的能力,教材很多課文只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工具,不上或有選擇替換別的課文來上,并不影響教師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及考試。語文的許多知識點不是集中有序地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需要教師根據(jù)每篇教材課文的內(nèi)容挖掘出來。別的學科,如數(shù)學,教材內(nèi)容并不單一而且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其中一環(huán)沒弄明白就會影響后面內(nèi)容的學習,因此教學語文可以“一課一得”,而別的學科未必可以,只教學其中的某一點而忽略別的是會影響學生對后面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的。
就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而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結果跟突出重點做好某件事或者說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一得”并不單單指某一具體知識,某一學習方法、某一核心問題等也應在其列。
(二)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運用“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筆者認為可抓住以下幾點:
1、因學施教 一課一得
在實際教學中,有時教師認為的難點學生卻能心領神會,而有時,教師認為容易的地方學生卻百思不得其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成了本課要著力解決的“一得”。教學時需要教師在學生不解處放緩節(jié)奏,重點講授,在學生易懂處壓縮時間;需要教師根據(jù)課堂實際隨時調節(jié)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設計,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這也要求教師在預設過程中要進行自由度較大的框架設計,要有彈性化的“軟設計”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學設計才不會走過場,教學過程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就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因預設而完美, 但更因動態(tài)的生成而精彩,從而真正做到“因學施教,一課一得,得得相連” 。
2、目標單選 一課一得
解讀文本,取一瓢而飲 ,簡化目標,輕裝上陣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這是我國清代畫家兼詩人鄭板橋的詩句,意指行文繪畫如同深秋的樹木那樣,去除繁雜的枝葉,以凸現(xiàn)脈絡,突出主題。其實語文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呢? 《孔乙己》一文可供學生研讀的內(nèi)容實在多了去了,小說的情節(jié)特點、小說中的人物解讀、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小說的主旨、小說的生字詞語學習等等。根據(jù)本課特點,教學本課我輕裝上陣,只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中人物--孔乙己,因而今年的公開課教學,我真正做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駕馭課堂游刃有余,受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學生在如何解讀小說中人物這一點上心領神會了,這就是本課教學的“一得”。
3、找準切點 一課一得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可見支點的重要。其實對于語文每一篇教材文章而言,都有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支點”,本文稱之為“切點” 。只要我們找準了它,就一定能實現(xiàn)一課一得的目標。這里的“一得”指的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弄清了某一具體問題或懂得了某一具體的學法。
對于每篇教材課文而言,切點何在,這是一個值得大家研究的課題,特別是在追求語文教學“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短文精教”大背景下的今天。
2015年4月21日,我到績溪縣東山中學觀摩了能代表全市語文教學最能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的三位老師的課,聽后獲益匪淺,似乎從中找到了答案。上午第一節(jié)我們觀摩的是譚寶祿老師的課,課題是《貓》。該課緊緊圍繞“作者養(yǎng)的三只貓結局都遭受了不幸,但各自的不幸有何不同呢”這一核心問題展開教學。可以說善于抓住核心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分析梳理課文內(nèi)容就是本課教學最大的亮點。該課具體教學內(nèi)容當然不止一個,但核心問題卻只有一個。由此可見該課的切點就是能引領學生探究文本內(nèi)容的核心問題。上午第二節(jié)我們觀摩的是唐衛(wèi)華老師的課,課題為《社戲》。該課緊緊圍繞對課文最后一段的理解展開,該課的切點明顯是課文的關鍵段落。上午第三節(jié)我們聽的是殷五一老師的課,課題是《春酒》。該課緊緊圍繞“作者對家鄉(xiāng)的苦戀在文中哪些地方能找到著落”這一問題展開研討,該課的切點同《貓》一樣,就是能引領學生探究文本內(nèi)容的核心問題。
聽了他們的課,我明白了:如果我們認真學習課標,深入鉆研教材,就能找到引領學生探究文本內(nèi)容的核心問題或教材中的關鍵語段,并將它們作為語文課文教學的切點。
此外,在我看來“學生不懂的問題”、“文眼”(課文標題)及“學習方法”也應是很好的語文教學的切點!皩W生不懂的問題”在“因學施教一課一得”部分已作具體闡述,這里不再贅述。如何引導學生扣住“文眼”進行課文教學,這里不妨舉一實例。記得我上都德的《最后一課》時就是這樣教學的:同學們請看課文的標題--“最后一課”,由這個標題你做了哪些延伸思考?誰給什么人上最后一課?是什么原因讓他上最后一課?他是怎樣上的?這一課上得跟平時有何不同?它表現(xiàn)出的顯著特點是什么?請同學們緊扣文章標題,帶著對上述有關標題問題的思考認真研讀課文內(nèi)容……如何將學習方法作為切點引領學生學習課文,下面也不妨舉一實例。還記得教學魯迅《風箏》一文,我側重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兩個重要構成要素“矛盾”和“因果”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探究學習,從而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故事的一種重要方法--分析矛盾因果法。
以上拙見,僅作“一石”,但愿它能激起“千浪”,將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之果推向更高的層次。
洪光耀
[我看語文閱讀教學的一課一得]相關文章:
3.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4.語文閱讀教學的論文
7.初二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10.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