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黃橋中學 魯 勇
【摘 要】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人成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是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首選基地。發(fā)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僅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在教學語言、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方面實施情感教育。
【關鍵詞】情感教育;作用;語文教學;投入
語文課是人文類的基礎學科,它在學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發(fā)展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學要求和特點決定了它肩負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獨特使命,它不僅要賦予學生雄厚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充實學生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
情感是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現(xiàn)實的對象和現(xiàn)實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chǎn)生的體驗,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等。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一位語文教育專家曾說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進教學過程優(yōu)化的最強盛的驅(qū)動力。另一位資深行家指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效應,是指有活力、能感動人、鼓舞人、調(diào)動人的情緒的一種效應。這種效應發(fā)揮得好,會形成生動、和諧、協(xié)調(diào)的教學氛圍。教學一旦出現(xiàn)“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發(fā)揮好語文教學的情感效應,不僅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在教學中,情感豐富的教師往往能聲情并茂,揮灑自如地以聲激情,以聲傳情,巧妙地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
一、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鼻楦惺亲髡邔懽鞯谋驹,也是我們在學習文章時所必須進入的境界。語文教師飽含情感的教學,學生意興盎然地學習,就能更確切地把握作者撰文時的情感,那么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品味就會是深刻的而非膚淺的,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從而大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如在教《〈指南錄〉后序》一文時,若能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那必然會對作者連用十八個“死”以酣暢淋漓對抒發(fā)九死一生情況下的愛國情感產(chǎn)生更深刻、更具體的體驗,并順理成章地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及思想意義的求知欲望。
二、 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領悟課本知識。
《毛詩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
動與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薄熬\由中,故其文語感動人深”才能“奪于膽心”(王充《論衡》)。由此可見,情感是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生命之源。
要搞好語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只有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探尋作者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才能理解作品,領悟知識。只有觸及到情感深處,才能和文章一起產(chǎn)生共鳴,才能理解品味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體會作品中蘊含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特級教師高潤華在講《背影》時,進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緣,做出一付吃力攀越的樣子,完成了一個極具震撼力的特寫鏡頭,感動得學生淚如雨下,既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博大、深邃,又誘發(fā)了學生情感,有力地引導學生理解了作品的內(nèi)涵。
三、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增強愛國激情。
盧梭說:“教育之事必須給予人們的心靈以民族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們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為愛國者[1]。”
情感是影響青少年學生立場、世界觀的重要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氛圍,通過自己的愛憎憂懼等情感去感染激發(fā)全體學生的情感,達到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受到正確的世界觀、思想觀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如:學習《小石潭記》、《六國論》、《石鐘山記》,要激活學生情感,讓他們滿懷激情地領悟我國優(yōu)
秀文化傳統(tǒng)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思想以及豐富的哲理;學習《岳陽樓記》、《屈原》、《談骨氣》,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文學的理解,對人生的看法,對大千世界的感受傳遞給學生,使他們?yōu)橹秳,為之動容,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p>
但是,縱觀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由于受蘇聯(lián)的影響較深,因而在實踐中常常把教學過程作為單純的認識活動加以研究,對意向活動研究則相對薄弱。把教學過程歸結(jié)為單純的認知過程,教學論只研究過程、目的、原則、課程方法等,主體論只研究學生、教師的認知結(jié)構(gòu)、能力結(jié)構(gòu)等,基本忽視情感因素。“人的思維一開始就與情緒情感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這種聯(lián)系從未完全消失[1]”。傳統(tǒng)的教學論雖然也指出過情感的作用,但它是把情感看作認知的輔助手段,而不是看作與認知能力相平行的心理能力,更沒有把它納入教學的范疇而予以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只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情感幾乎不在考慮之列。為了應試,教師總是把語文學科中的知識劃分得細而又細:文學常識、字詞章句、語法知識、閱讀理解等,仿佛都成了一個個泥塑木雕,僅僅是作為一些知識讓學生記住,甚至連最具感情色彩的作文,也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教師大談這種寫法,那種結(jié)構(gòu),卻很少觸及到作文的靈魂--內(nèi)容。脫離了情感,我們的語文教學仿佛只剩下一些字詞、語法在無力地呻吟。教學中教師冷漠地教,學生冷漠地學,不僅使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很不平衡,同時也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種現(xiàn)象與大力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大相徑庭,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投入情感教育刻不容緩。
一、教學語言應具有情感色彩
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shù),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學生, 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富有情感,使學生在你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17世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曾形象地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2]。”
如何使語言具有情感呢?方法大致有四:一是要重視朗讀教學。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用普通話來讀,往往音韻和諧,瑯瑯上口。在朗讀教學中,除要讀出節(jié)奏,注重聲調(diào)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地去讀,讀出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過舒緩、渾厚、沉靜的朗讀讓學生仔細揣摩發(fā)音、語感、情思,進而把朱自清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想超脫而又不能超脫的彷徨和滲透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又如有位教師朗讀《最后一次講演》中的“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教師滿懷激情,讀得慷慨激昂,很好地傳出作者的義憤之情,使學生受到感染,整個教室都沉浸在悲憤之中。朗讀吟詠,便于師生雙方的感情交流,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良好的課堂氣氛起到積極渲染的作用。二是教學用語要詞匯豐富,內(nèi)容充實,語言生動。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苯虒W語言尤該有文,否則不能傳授進學生的耳中心中腦中。教學言語不應當成為學生的耳邊風,讓風過耳而不能入耳。入耳是前提,入心入腦才是教學語言的最終目的。入心是指聽起來心理舒服,產(chǎn)生親切感認同感,能與老師產(chǎn)生共鳴,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入腦指的是記住老師的話,老師講的知識全如刀刻一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水平,詞匯貪乏,內(nèi)容干癟,使學生埋怨語文課是“老牛拉破車”,一切重復了又重復。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依據(jù)課文體裁、內(nèi)容等特點注意對教學語言的選擇,盡量用生動、新穎、優(yōu)美、恰當?shù)脑~匯組合自己的語言,減少拖泥帶水和重復現(xiàn)象,力求新鮮、豐富、生動、洗煉,努力實現(xiàn)從教師的“不厭其煩”到學生的“百聽不厭”的轉(zhuǎn)變。語言內(nèi)容的充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過程中,切忌就事論事,照本宣科,因為這些內(nèi)容學生通過閱讀都已知道,教師適當旁征博引,舉一些新鮮的內(nèi)容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三是要有幽默風趣的口語。課堂氣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也是構(gòu)成課堂教學藝術(shù)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赜靡恍┯哪L趣的口語能一行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精神愉快、思維活躍,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共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藝術(shù)效果 。特級教師于漪就主張“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魏書生老師則明確向自己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他在課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不僅使優(yōu)秀的學生因成功而發(fā)出笑聲,也能使后進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受到觸動。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以其較高的審美趣味和顯著的教學實效,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特級教師錢夢龍教《故鄉(xiāng)》一課,在學生爭論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誰埋的時,十分風趣的說:“這個問題是個歷史懸案!”當一個學生說魯迅所以寫楊二嫂這個人物是要反映舊社會的婦女問題時,他幽默地說:“好啊,他考慮問題可真廣,還考慮到了婦女問題,這個問題提得很高級!”錢夢龍老師上課時課堂氣氛始終是活躍的、積極的。因為他善于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四是要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形式。除了口頭表達的語言外,教師還要通過適當?shù)皿w的身體語言(動作、表情、眼神等)來配合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動作、姿態(tài)、表情等非語言行為,是替代詞語表達的一種有效而又經(jīng)濟的輔助手段。蘇聯(lián)心理學家安德列耶娃說:“如果我們脫離開溝通過程的非口頭手段,溝通過程將是不完全的[1]!苯處煹姆钦Z言行為可以補充表達有聲語言的未盡之意,幫助學生準確、完整地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使語言表達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如有位老師在幫助學生體會《長江三峽》“戰(zhàn)斗-航進-穿過黑暗,走向黎明”這一比較抽象的主題時,就借助象征性的動作、手勢向前沖出去,作吊然、奮進、猛烈之態(tài),給學生一種勇往直前的浩大氣魄。特級教師斯霞就非常講究用非語言藝術(shù)傳達感情。她上課時,講到愉快之處就面露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則情緒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則表情凄苦、聲音低沉。因而她的課生動有趣,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影”,常常是課已盡而意未絕。身勢語的運用不僅使學生獲得明晰的印象,也使學生從教師流露的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若做到以上幾點,教師的語言就具有了吸引力,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住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起他們的熱情,使語文不再是枯燥的字詞,而是一篇流利的散文,一首抒情的詩和一曲感人肺腑的音樂。
二、教學內(nèi)容要注意對情感的挖掘
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學的綜合。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人類文化的載體。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東西。我們所謂的“文學”,其實就是“人學”。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闭Z文課本中所選的文章,大多灌注著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挖掘出課本中極富感情的內(nèi)容,經(jīng)分析、理解、品味、鑒賞的思維過程,感染學生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結(jié)構(gòu)、寫作特點的講析津津樂道,青睞有加,卻忽略了內(nèi)容當中所隱含的“情”字。文章無情不可謂文,哪怕結(jié)構(gòu)如何完整,技法如何巧妙,形式如何優(yōu)美。挖掘出文中隱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體味,悉心去探究,即使是一字一詞一句,也會“窺一斑而知全貌”。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時要介紹作家的個人經(jīng)歷,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艱辛與勤奮,刻苦與睿智,從而激勵自己前進,還應對作品的背景作適當?shù)姆治,并結(jié)合現(xiàn)實進行點撥,盡量讓文章中的人活起來,直接和學生對話,和學生的心靈對話。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經(jīng)歷澆灌出來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信念就不僅僅是掌握了一門工具,而是已超過了語文本身學科而成為一門極富感染力的綜合教育。所以我們在講《涉江》時,別忘了對屈原崇高愛國情操的禮贊;講《夢游天老吟留別》時,不能忘記對“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安能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進行說明;講《茅屋被秋風所破歌》時,也別忘了對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人道主義思想進行肯定,讓學生了解,當杜甫把大眾的苦難品嘗為自己個人苦難時,他從自己渺小的自身超脫出來,在自己的詩歌中主動承擔了大眾遭受的苦難,代表了民眾的良心而成為圣者;講《聽潮》時,別忽視句句段段,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向往大海、喜歡大海、溺愛大海的思想情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這些極富情感的素材的挖掘,往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和課文中的人融合為一體,為之憂愁,為之激奮,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有位教師在講《回延安》這首詩時,就把它和《信天游》聯(lián)系起來講,講信天游的特征,進而引申到北方民歌的特征:高亢、熱情、奔放。同時還找了陜北民歌磁帶,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在歌聲中體會民歌的特點,使整堂課活了起來,《回延安》的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靈中升騰定位。
三、教學活動應注重情感投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啟發(fā)作用,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情感。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敝挥凶寣W生真正掌握了有關的科學思維方法,學生才能有效地理解、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其主動學習的水平。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學生是否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情意,是學習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只是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地接收吸納,那是沒有效果的。只有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打動過內(nèi)心世界的那些東西才能刻骨銘心,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有自己的審美觀和褒貶取向。高明的語文教師總會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傾注情感學習,以期收到極佳的學習效果。研究表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角色,以加倍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大膽地讓學生試著分析課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多讓學生進行課堂交談、討論,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確的引導。在講授小說、戲劇作品時,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去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以讓學生加深印象。如江志華老師在講析小說《孔乙己》時,要求三個男生分別扮演“我”、“掌柜”、“ 孔乙己”,有表情朗讀,并輔以適當?shù)膭幼骱脱凵,結(jié)果很成功!拔摇钡纳屏颊\實,掌柜的勢利冷酷,孔乙己的迂腐窮酸,更深刻地烙印在學生心中。在講讀、賞析抒情散文和詩詞時,要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飽含感情地去思考、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將“情”和外界的自然或社會景物有機地結(jié)合,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鮮明具有深刻意義的生活畫面,并多讓學生飽含情感地反復誦讀,細細品味。教師要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登臺“亮相”的機會,盡可能讓他們展示自己在語文學科方面的才能,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總之,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只有當教師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和學習中,才能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切實得到提高。教師只有在長期的積極和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才能使學生收益非淺,也才能真正與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相接軌。
[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6.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小論文
10.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