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姜峰
文中觸龍向趙太后請求,替兒子“補黑衣之數”。這個“黑衣”之職,在當時到底是一個肥缺還是一個苦差呢?我查了若干資料,均未得確鑿。后來,我在課堂上干脆讓學生就此展開了討論,其一認為是肥缺,因為從情感上說,觸龍已是年邁之身,甘“沒死以聞”之于太后,自然是替這“不肖”子謀一個好差事了,免除后顧之憂,這是常情。
但另一派意見卻是,倘若是肥缺,那么和后來觸龍現身說“理”、勸說太后要以大事鍛煉長安君有相背之處,既然你觸龍愛兒子卻希望兒子能憑空(父母的照顧安排)得到好差事,那么,我太后憑什么不能讓小兒子在家多享受一些清福免除為質于齊的憂患呢?
經了同學們一討論,雖然答案仍不了了,但本文之意卻更深入了。是啊,身掌一國之大權的趙太后在本文中卻一直徘徊在情感和理智的矛盾中。為情感,她更像一位母親,傾注的是綿厚的愛,為家為天倫;為理智,她卻是一位國母,付出的是無私的愛。為國為社稷。
我想:真正打動后人的應是這樣矛盾中表現出來的沉靜和理智。這也正是后人應汲取的。 作者郵箱:
[《觸龍說趙太后》幾點質疑(網友來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