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二中 沈國全
2003年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則寓言: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编従拥囊晃焕先艘策@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這則寓言材料出自于《韓非子說(shu)難》,原文是這樣的: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看得出來,作文材料是對這則寓言的改寫,但基本上忠實原文。西方寓言往往故事豐滿而寓意淺顯,先秦諸子寓言卻是故事貧瘠而寓意深刻!俄n非子》的寓言也是如此,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有著多方的暗示,對世態(tài)、人心都有著深刻的洞察。那么,韓非子在《說難》里講述這個故事用意何在呢?請看其上下文: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 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已,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而疑鄰人之父。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譯過來,大意是這樣的:
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君主來使他心里高興。接著又問大臣們:“我想用兵,哪一個國家可以攻打?”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攻打!编嵨涔珣嵟匕阉麣⒘耍f:“胡國,是聯(lián)姻之邦。你建議去攻打它,為什么呢?”胡國的君主聽說了這件事,認為鄭國是友好的,就不防備鄭國了。結果鄭國人偷襲了胡國,奪取了它的土地!P其思和鄰居家的老人說的話都是恰當?shù)模氐谋粴⒌,輕的被懷疑,并不是認識事物有困難,而是處理這種認識很困難。
最后這句話思考的是,關其思與鄰人之父將所知的實話說不說出來。
顯然,韓非子的這則寓言和所講的這個歷史故事是為了說明“說”之難的,即向他人進言之不易。“說難”二字,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引舊注:“夫說者,有逆順之機,順以招福,逆而制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以此說之,所以難也!蹦敲,韓非子何以對此問題大發(fā)感慨呢?我們知道,百家爭鳴的戰(zhàn)國時代,諸子到處游說,有人譏之為“百家爭寵”,但多不被統(tǒng)治者采納,或反而被懷疑甚至招致災禍。這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韓愈在《進學解》里就說過:“昔者孟軻好辨,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止,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表n非宣揚法家思想,也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賞識。《史記》韓非本傳稱:“非見韓(國)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边@種情況當然使他苦惱。寫作《說難》就是要論述游說之術。在韓非看來,游說之妙就在于曲意迎合別人。
韓非子在這則寓言中還同時深刻地抨擊了宗法鄉(xiāng)土社會所形成的親疏等差觀念。“富人”之所以對提同一建議的兩個人形成截然相反的印象,就因為這兩個人與他的關系親疏有別。鄭武公為偷襲胡國,不惜以自己女兒的婚姻為誘餌,騙取胡國君主的歡心;不惜誘殺進忠言的大夫關其思,以此來迷惑胡國君主,可謂深諳此道,胡君即犯了“富人”的錯誤。韓非子緊接著還講述了一個“彌子瑕”的故事:彌子瑕曾經受到衛(wèi)靈公的寵愛。衛(wèi)國的法律規(guī)定,偷著駕御君王車子的人處以砍去雙腳的刑罰。恰巧彌子瑕的母親生了病,有人在夜間秘密地去告訴彌子瑕,彌子瑕便假托君主的命令駕御著君主的車子出去了。衛(wèi)靈公聽說后認為他有德行,說:“真孝順。∫驗槟赣H的緣故,忘記了自己要被砍去腳的刑罰!庇钟幸惶欤瑥涀予托l(wèi)靈公在果園里游玩,吃到一只桃子覺得很甜,就不吃完,拿這吃剩下來的半只桃子給衛(wèi)靈公吃。衛(wèi)靈公說:“真愛我啊!留下自己嘴邊的美味食物來給我吃!钡鹊綇涀予Α吧鄢凇,得罪了衛(wèi)靈公,衛(wèi)靈公就說:“這個人本來就曾假托我的命令用了我的車子,又曾經拿他吃剩下來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行為并沒有改變,但在從前被看作是有德行的事情到后來卻招致了罪名,完全是因為國君對彌子瑕的愛憎態(tài)度有了改變。由此可見,不僅關系的親疏,即使是情感的變化都影響著對事物的判斷。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著,一部分人便學會了沉默,變得世故圓滑;一部分人開始說假話,逢迎拍馬,于是出現(xiàn)許多小人;還有一部分人想辦法攀親,或者當“兒子”,當了“兒子”后,再說什么就不會被懷疑有什么動機了。如此下來,宗法關系就這樣左右著、瓜分著人際關系,形成了一個個以謀取私利為目的的“小幫派”、“小團體”、“小圈子”;形成一個個人情板塊、人情版圖;破壞著、毒化著正常的社區(qū)關系、社會關系。并進而出現(xiàn)家長制、山頭主義等不正常的現(xiàn)象。
正如高考作文提示所說的那樣,“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庇袃扇藡D人坐在公園里聊天,其中一個婦人問道:“你兒子還好吧?”“別提了,真是不幸哦!”另一個婦人嘆息道 :“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得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床上呢!”說著眼淚都要掉不來了!澳桥畠耗?”“她可就命好了!眿D人馬上滿臉笑容,“她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她做家務。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掃地、洗衣、帶孩子,而且每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很多“智者”一旦接觸到“人情”,便失去判斷力,失去原則,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再客觀,甚至相當荒謬。高考要求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我想,就意在提醒:感情的親疏可能會阻礙正確認知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地看待問題,擺脫宗族宗法的束縛,呼喚理性。
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契約經濟是理性經濟,是誠信經濟。但是從上述寓言來看,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中,誠信和理性是非常稀缺的,對所謂的“外人”總是保持著莫名的警惕,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甚至還存在于敵意和深深的誤解。福山先生在《信任,社會美德與制造繁榮》一文中,將不同的文化區(qū)分為低信任的文化與高信任的文化。低信任的文化指信任只存在血緣關系上的文化,高信任的文化指信任超越血親關系的文化。福山認為,中國屬于低信任文化,而日本、德國、美國屬高信任文化。中國的私人企業(yè)遲遲脫 不掉家族制--家族控制和管理--的軌跡。福山認為其發(fā)展大致經歷三階段:第一代即便成功,也是家族而非現(xiàn)代化管理,不請“外人”作經理;第二代企業(yè)大多發(fā)生分裂;在第二代或第三代消亡。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富不過三代”吧。看來邁不過“理性”的門檻,真正的現(xiàn)代文明就為時尚早。而高考由“誠信”、“選擇”等具體的人生話題轉而探討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民族性并上升到文化及人性的層面,不能不說是一大突破。同時,對哲理思辯的重視,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提了個醒。
附:2003年高考作文題×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编従蛹业囊晃焕先艘策@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呼喚理性--解讀寓言《智子疑鄰》]相關文章:
6.來自遠方的呼喚
7.美文:遠方的呼喚
9.人生哲理性成語
10.心理性格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