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憲鋒
新版第二冊語文課本《常見文言句式》一文與舊教材相比,在內(nèi)容、表達等方面都有一定改進,但“判斷句”的舉例卻有明顯錯誤。
ァ 錯誤一 鄰之厚,君之薄也。雖以“也”字煞尾,但并非判斷句。
ァ 錯誤二 臣是凡人,偏在遠郡……
ァ∮∷⑽蟆5弊鰲熬奘欠踩恕!熬蕖敝竻蔷蕖T斠姟冻啾谥畱(zhàn)》。
ァ 錯誤三 誤將四個帶否定詞的一般陳述句或祈使句處理為判斷句。
下面擬就第四方面錯誤作重點駁析。請看課本中的引例:
、儆兴尽⒉┦繛橹畮,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垓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茉冈缍ù笥,莫用眾人之議也。
這四個句子課本把它們處理成“用‘非’‘未’‘弗’‘無’‘莫’等表示否定判斷”,顯然是不正確的。(一般參考資料在談到否定判斷時,往往只涉及否定副詞“非”而未及其他否定副詞)
什么是判斷詞?《常見文言句式》認為“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關(guān)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它應(yīng)該包含以下條件:①涉及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或事物之間關(guān)系。②要作出判斷。③是個句子(表肯定或否定)。顯然,前三個句子都滿足①③兩個方面條件,第四個句子,表達一種期望、建議,僅滿足③這一條件,但這四句都不滿足②這一條件。
何為判斷?《辭!妨谐鋈齻義項:①辨別;斷定。②猶鑒賞。③對事物的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筆者省)判斷都用句子來表達。
“判斷句”中的“判斷”顯然取第三個義項。該義項解說的關(guān)鍵是“斷定的思維形式”。而上引四例恰非“斷定”,而是一般的陳述,或是用祈使語氣提出的希望、建議。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考察其他資料對“判斷句”的解釋。
《辭!罚河脕頂喽ㄖ髡Z所指和謂語所指同屬一物,或斷定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屬于同一性質(zhì)或種類的句子。
郭錫良教授的《古代漢語》(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后同):判斷句表示某種事物是什么東西,某種事物屬于某一類或不屬于某一類。
鮑善淳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P326:判斷句,是謂語對主語作出判斷的句子,說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屬于某一類或不屬于某一類。
這三種解釋均突出了人或事物應(yīng)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屬于哪一類或不屬于哪一類。上述四句均不符合這些要求。
或許有人會說,古今漢語判斷句未必是一回事。誠然,有道理。但古今漢語判斷句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形式上,而非表現(xiàn)在主謂部分的聯(lián)系上!肮沤駶h語都有判斷句,它們的定義也是相同的,即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的句子,而名詞主語和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謂語的關(guān)系是判斷關(guān)系,這種句子是判斷句!保ǹ等痃豆糯鷿h語語法》,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那么,怎樣判定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呢?康瑞琮老師的《古代漢語語法》為我們提供了判斷句的十種形式,先后例舉了24個句子,并作了準確的翻譯。我們注意到譯文中都出現(xiàn)了“是”(18處)或“就是”(6處)等字眼,并用波浪線標注強調(diào)。郭錫良教授主編的《古代漢語》在講解判斷句時所譯出的例句也都出現(xiàn)了“是”或“就是”這樣的字眼。這就告訴我們,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固然可以考察其外在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譯文是否出現(xiàn)了“是”“就是”等字眼。
我們來看人教社老教參和新《教師教學(xué)用書》對這四句話的翻譯:
、儆兴緲I(yè)、博士當(dāng)他們的老師,沒有任何問題得不到回答,沒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滿足。(老教參)
②如果(你)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餓人也不會接受。(同上)
、垓球緵]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
。ɡ辖虆⑴c新《教師教學(xué)用書》同)
、芟M麑④娫缍ù笥嫞灰捎茫◤堈眩┠切┤说囊庖姲!(老教參)再看新《教師教學(xué)用書》對“鄰之厚,君之薄也”的翻譯:
鄰邦的國力雄厚了,你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這五句譯文均未出現(xiàn)“是”“就是”等表示判斷的字眼,這就進一步證明它們不是判斷句。
中國基礎(chǔ)教育21世紀
[《常見文言句式》指瑕]相關(guān)文章:
1.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2.木蘭詩的文言句式
3.木蘭詩文言句式
4.常用文言文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