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之后,再無名著抵觸心雜文隨筆
前兩天剛剛看完了《紅巖》。
從年前開始的閱讀,斷斷續(xù)續(xù)一直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最終讀完全書。雖然看書的速度一向算不得快,但一本書看一個月的情況也并不多見,尤其是小說類的書籍。
究其原因,《紅巖》篇幅較長算是一個方面,但主要還是因為春節(jié)期間瑣事繁多,很多時候無法靜下心來全情投入。如此以來,速度緩慢倒還在其次,或多或少影響了閱讀質(zhì)量,才是更讓人懊惱的地方。
說到讀起《紅巖》的緣由,全系偶然。本來到書店,是想找多年來一直喜愛作者的一本舊書新版,無奈找尋未果,于是便在書架之間隨意瀏覽。無意之間,一整排紅色書脊映入眼簾,定睛一看,是《紅巖》。
若是幾年之前,這突然映入眼簾的《紅巖》,一定會被自然忽略,甚至連將之從書架上取下隨意翻翻的意愿都不會有。不止是紅巖,凡是名著,無論古今中外,一概懷有抵觸之心。
這樣的抵觸在如今看來,無疑是愚蠢的。我想這是讀書時期教科書的荼毒所致。那時課本上所選入的文章,縱然存在名不副實之作,但大多還是優(yōu)秀的。可是再好的文章,一旦被強迫性背誦,答案標準化閱讀理解,就很難不失去它本來的意味,以致抵觸。
這樣的毒害影響是深遠的,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對于讀書的興趣。即使面對的是一本會讓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只要一想起上學時讀書的痛苦,便會不自覺地敬而遠之。
我雖然沒有失去讀書興趣,在畢業(yè)之后仍然保有著閱讀習慣,但對于名家名著的.抵觸卻持續(xù)了很長時間。這毋庸置疑是一種遺憾,更是極大的損失。
好在這樣的遺憾沒有持續(xù)到底,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和思想的逐漸成熟,自己在很多事情的認知上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和提升,錯誤的抵觸得以糾正。
原本打算看完《紅巖》之后,立刻回過頭去重讀一遍。但真正讀完最后一頁,合上書本時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緊迫感:這些年來,已然錯過了很多,時不我待,要抓緊時間進行彌補。而《紅巖》也一直在那里,何時想看,信手便可翻開。
我的抵觸名著之心業(yè)已消除,你呢?
【《紅巖》之后,再無名著抵觸心雜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西夏之后再無西夏隨筆07-10
后來再無后來經(jīng)典雜文隨筆02-22
后來再無后來雜文隨筆12-29
認識心雜文隨筆12-19
懂你的心雜文隨筆01-02
春天的心雜文隨筆01-02
心岸雜文隨筆07-04
糧心-雜文隨筆04-11
心在流血-雜文隨筆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