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人際關系論文

時間:2024-10-12 07:59:02 論文 我要投稿

人際關系論文[必備]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yè)基礎。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際關系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際關系論文[必備]

  人際關系論文 篇1

  就當前情況而言,高校大學生在宿舍生活的時間遠遠超過在教室學習的時間,宿舍群體生活對個體的影響力增加。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宿舍成員間發(fā)生矛盾卻不能正確處理,最終矛盾激化,傷害到的是每一個成員。因此如何與宿舍的其他成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在社會媒體的報道中,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日趨嚴重,對這一問題的社會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宿舍人際關系出現(xiàn)問題需要的是心理輔導,但是我國的高校普遍缺乏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且心理輔導的資源有限,沒有辦法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更是難以做到。在心理輔導資源無法快速增長來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團體形式的心理輔導變得很有必要。

  一、團體心理輔導

  1.概念。團體是指兩個人以上的集合,而且人與人之間要有一種互動關系。輔導指具有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并且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學人員,運用所學的心理學方法、技術、理論,幫助來訪者解決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促使來訪者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提高來訪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2. 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

  (1)準備階段。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團體成員的招募與篩選、領導者的確立、團體目標的確立、成員的組織與分配、團體內部事務的規(guī)劃等。

  (2 )初創(chuàng)階段。主要是讓成員之間建立信任、相互了解、適應團體、明確目標,最重要的是團體活動的導入,讓成員適應團體和團體活動。

  (3)過渡階段。處理團體內部的矛盾和抗拒,開展團體活動。

  (4)工作階段。團體輔導步入正軌,活動有序進行,幫助成員解決問題,協(xié)助成員領悟和成長。

  (5)結束階段。正確處理團體成員的離別情緒,領導者做好總結工作并對團體輔導的效果進行評估。

  3.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1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的緩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和緊張情緒。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有趣的活動,活動的趣味性使人放松,獲得愉悅的感覺,同時活動也使成員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暫時忘記了負面情緒。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每個成員都要思考和行動,讓生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達到良好從而完成活動任務,這是成員的自主的身心調整。眾多的團體成員更是一種社會支持,讓大學生感受到關心、關愛。例如互助拍拍背這個活動,成員要站成一圈,用手掌幫前面的人按摩,然后轉身幫后面的人按摩。在這種簡單的運動中,每一位成員都會感受到他人的關心,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互助,對每位成員來說都是一種心靈的撫慰。

  (2)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改善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的內部有著較多的成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團體輔導中的團體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圈,每一位成員在輔導活動中都要與其他組員交流,成員間要彼此了解,活動的完成需要成員間協(xié)同合作,這一切都在鍛煉著每一個人的交流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與人交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尊重他人、換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學習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并在實踐中運用。

  (3)團體心理輔導能夠促進成員的自我成長。

  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1.概念。宿舍人際關系是指在宿舍的空間內,朝夕相處的成員之間相互交往、了解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情感聯(lián)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與非言語交流和物質交流、精神交流。宿舍人際關系體現(xiàn)了群體的影響力和群體的內部構建。

  2.特點。

  (1 )獨特性。大學的時光里,來自不同城市的、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宿舍里,每個人都有著個性,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有如此多的差異,但是他們卻要住在一個宿舍里,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學習和生活,這些使得宿舍人際關系十分獨特。宿舍里有共性也有個性,差異巨大但包容性也大,看似矛盾卻處處表現(xiàn)著和諧。

  (2)復雜性。由于大學生群體的多樣性,導致了宿舍人際關系紛繁復雜,男生或女生宿舍、高年級宿舍或低年級宿舍各有不同,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樣的方法卻用來解決不同的宿舍問題。復雜的原因在于有太多的個體,而且數(shù)目龐大的個體被隨機組合。

  (3)危險性。宿舍里成員間個性不同,矛盾時有發(fā)生,矛盾升級必然會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矛盾何時發(fā)生無法預測,結果無法預測,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也說明了危險的存在。

  3.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宿舍內部成員矛盾頻發(fā)和“小團體”的存在是大學生宿舍內人際關系的主要問題,很多大學生反映有過和室友吵架的經歷,甚至有的宿舍內發(fā)生過打架事件,還有學生反映自己曾被室友孤立過。從媒體的報道也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宿舍內的投毒、故意傷害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因此,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方面的應用價值

  1.促進宿舍成員間的了解和理解。在人際溝通理論中,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指出人際溝通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個共有的社會系統(tǒng)。在溝通中言語和非言語同樣重要,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成員之間能夠在多種溝通形式下進行深入的交流,這些形式有言語、目光、體態(tài)等。雖然宿舍成員朝夕相處,但是很多同學只是流于表面的交流,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深入的心與心之間的真誠溝通,在平時的相處中可能一句話不和就互不理睬。在團體輔導中,所有人都能夠靜下心來,聽別人說,很多在平時沒說的話有了說的機會,很多不敢表達的情感也傳達出來了,交流的效果較好。

  2.有助于大學生改正自身缺點,完善自我。社會學習理論中,個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是個體能夠學習、模仿他人的重要原因,如何讓有缺點的、不完善的大學生個體變得優(yōu)秀和成熟,那就要讓他們向他人學習。團體輔導中每一位大學生是個體,輔導團體是環(huán)境,兩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向其他成員學習,最終在不斷地學習中完善自我。團體的目標在逐步實現(xiàn)時,個體的從眾心理也會促使其努力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使自己變成符合要求的團體成員。

  3.幫助大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拋棄自我中心主義。自我中心主義是指一切事情都以個人的利益為準,讓自己舒服,那么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忽視了他人,很多時候會傷害到周圍的人,對別人不尊重。尊重他人需要換位思考,團體心理輔導中,“天使揭秘”活動就能讓成員感受到被關注、被尊重,同時學會尊重他人。需要層次論中,尊重的需要屬于較高層次的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一定滿足時個體會體驗到愉快和較高的滿足感;需要無法滿足,必然會出現(xiàn)問題。然而尊重是相互的,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他人。當今的大學生過于追求個性,結果是在宿舍里誰都不尊重誰,體驗不到尊重也就不愿去尊重。團體心理輔導讓成員感受到的是充分的尊重,在個體自身需要滿足的同時他們也學會了充分的去尊重。

  4.有助于提升宿舍的集體凝聚力。團體動力學理論指出團體會營造出一個“場”,這個“場”具有動力,隨著動力場的變化,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這個理論說明了團體對個體的影響力,團體的力量推動個體凝聚在一起,團結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5.促進宿舍內人際關系的和諧與融洽。團體心理輔導中,會形成獨特的團體氣氛,這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團體內的每一個成員。首先,團體氣氛是一種和諧的氣氛,它促使每一個個體盡力去維護和保持團體的和諧,漸漸地,維持和諧的想法會內化為每個成員的自動化思維,當他們回到宿舍也會努力讓宿舍的人際關系和諧起來。其次,團體氣氛是相互關愛、關心的氣氛。團體輔導的活動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只有相互關心才能一起成長,并在一次次的活動中讓學生懂得關心他人。

  6.團體陪伴。團體陪伴是指團體對個體的陪伴作用,團體發(fā)展過程中團體對個體的支持和幫助。團體輔導中除了個體間的陪伴,團體對每個個體來說也是一種陪伴,團體讓每個學生有了歸屬感并給予個體關愛,讓個體的歸屬需要、愛的需要得到滿足。團體成長的過程也是個體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團體如同一個家庭呵護著、陪伴著每一個個體。

  7.團體心理輔導能夠為更多的大學生服務。目前我國的高校內,學生眾多,管理不便,很多學校對心理輔導不重視。學生宿舍內出現(xiàn)問題需要心理輔導,但是高校內專業(yè)的心理輔導人員十分缺乏,高校無法提供更多的心理輔導服務,造成了大學校園內的心理輔導資源供不應求,資源少需求多的矛盾難以解決。

  專業(yè)的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內的發(fā)展處于初期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不斷投入,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將會成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

  人際關系論文 篇2

  摘要:我是一名導游員,通過我對《傳播與溝通》的學習,與我的工作相結合,我認為傳播與溝通過程中的人際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只有傳播者與受傳者相互尊重,才能使傳播與溝通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關鍵字:傳播者 受傳者 相互尊重

  "傳播"與"溝通"這兩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并不少見,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很陌生?赏ㄟ^學習,我才認識到了這兩個詞的理念理論化、系統(tǒng)化和社會化。那么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傳播與溝通的定義:傳播與溝通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者與受傳者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利用適當?shù)那?方式和方法)相互傳遞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預期達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傳播與溝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除了睡覺以外,我們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進行傳播與溝通的活動,這種活動也是我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傳播與溝通過程中的人際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

  以我的工作來舉例:到過北京王府井的'人都應該知道,在王府井大街上有幾輛大型的游覽觀光車,每天都會有大量來北京旅游或者是北京本地的游客乘坐,我的工作就是就是為這些乘坐觀光車的游客作講解介紹。我們提供的是一種有償式的服務,游客付給我錢,我們就要為他們提供讓他們感到物有所值的各項服務。在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是作為傳播者在向作為受傳者的游客提供講解服務;也有的時候,我會作為受傳者接受作為傳播者的游客提出的建議和意見。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我和游客都應該互相尊重。我認為,游客不應該因為自己付了錢,就把自己擺在很高位置上不尊重我們;而我們則更不應該認為自己是導游,比客人知道的多,就瞧不起游客。只有互相尊重對方,才可以達到傳播與溝通的最佳效果——游客了解到了知識,作為導游的我們也會感覺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時還可以為我們帶來更豐厚的收入。

  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在商場里,作為傳播者的售貨員和作為受傳者的顧客之間要相互尊重;在公交車上,作為傳播者的司售人員和作為受傳者的乘客之間要相互尊重;在餐館里,作為傳播者的服務員和作為受傳者的食客之間要相互尊重……這樣的舉例還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見,相互之間尊重的關系在傳播與溝通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種關系,傳播與溝通的作用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出來。

  通過對于《傳播與溝通》這本書的學習,使我得到了提高,收效是很大的。我想通過我對"傳播"和"溝通"這兩個詞的全新的理解,我會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我在進步。傳播與溝通當中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可以讓每件事情都海闊天空!

  人際關系論文 篇3

  《圣經》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文本,其作者及敘述客體大多為男性。在《圣經》66卷書中,只有《以斯帖記》和《路得記》這兩卷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盡管《路得記》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但文中不乏父權制思想的影子。表面上看,路得是一個光輝形象,是男性創(chuàng)造出來的“天使”,并代表了男性希望女性所擁有的品質。然而深層次分析,此“路得”并非真正的路得,而只是男性的想象物,男性閱讀的產物。路得并非簡單的溫順、高貴和貞潔,否則就落入了扁平的性格,在其表面的順從和貞潔下深藏著其復雜性和狡猾性。本文通過路得和其他人物關系的分析,試圖還原真實的路得。

  一、路得與拿俄米

  小說中展現(xiàn)最多的是婆媳關系,路得對婆婆拿俄米的的孝順也是傳統(tǒng)讀者最贊賞的地方。

  (一)路得的傳統(tǒng)形象

  故事之中還是故事之外,路得都被認為對婆婆孝順有加。書的結尾之處,以色列的眾婦人對拿俄米這樣說道:“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yǎng)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個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路得記》,4:15)“比七個兒子還要好”最好地總結了大眾眼中路得的善良與孝順。周平在其論文中高度稱贊了路得并將其概括為“人性美”(1999)。

  (二)路得的復雜性與狡猾性

  盡管路得傳統(tǒng)地被認為是孝順善良的,但John H Gottcent在The Bible: A Literary Study一書中認為《路得記》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詭計多端,做事說話都有其計謀(1986)就路得性格而言,筆者亦有同感。路得在對婆婆拿俄米的孝順背后掩藏著她自己的真實意圖。

  路得,一個摩押女子在喪夫之后,為何會背棄信仰,拋棄父母,追隨婆婆?這難道只是出于孝順?一個摩押女子又怎么會去一個敵邦生活呢?郭秀梅在其Journey Through the Bible中指出“在一般的西伯來人聽來,這就好像一般的中國人在1949年聽見,‘某個中國人與與妻子和兩個兒子去日本居住,兒子后來娶了日本人為妻’時的感覺一樣”(1992)。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當時摩押和以色列的關系。在這種敵對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不會做出路得式的選擇。難道路得從來沒有考慮過可能遇到的艱難險阻嗎?如果真的沒有,那么我們不得不說她很魯莽無知。如果她能背棄父母,背棄信仰,我們又怎么能稱她為義人,稱她為孝順?

  事實上,在婆媳關系中,路得有她自己的計謀。她深諳丈夫家鄉(xiāng)的寡婦內嫁制風俗,正是因為如此,她知道在以色列她一樣可以謀得一位丈夫,否則她不會拋棄所有去奔赴一個未知的明天。她明白她能獲得上帝的憐憫并找到安息之地。路得在追隨婆婆時其實內心有自己的打算。事實上,她遠遠比人們心目中的陳規(guī)形象要復雜狡猾的多。

  二、路得與波阿斯

  當路得與婆婆回到以色列時,正值麥收季節(jié)。沒有經濟來源的她們只能靠撿麥穗維持生計。路得主動承擔起此項工作,“容我往田里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后面拾取麥穗。”(《路得記》,2:2)那么,路得可以“蒙誰的恩”呢?熟悉故事的人,答案指向了波阿斯。

  傳統(tǒng)觀點認為,路得與波阿斯的關系中路得一直是處于服從狀態(tài)。“她是溫順的,只想按拿俄米說的做”(陳,20xx:35)筆者認為,在路得和波阿斯的關系中,是路得而非拿俄米有言語權。拿俄米只是路得思想的傳聲筒,路得愿望合理化的`途徑。路得反復在婆婆面前暗示她對波阿斯的愛慕之情,而婆婆拿俄米只是他們結合的催化劑。

  (一)結識波阿斯

  當路得去撿麥穗時,碰巧到了波阿斯地里,而這一天波阿斯正好來田里視察?芍^無巧不成書啊,怎么會有這么巧的事情?純屬巧合還是特意安排呢?在貌似的巧合下其實有諸多必然性。路得知道波阿斯家的田地,而且知道波阿斯回來。

  那時,陌生人在別家田里撿麥穗會受到斥責,波阿斯對仆人說的話足以證明!八褪窃诶χ惺叭←溗耄部梢匀菟,不可羞辱她”(《路得記》,14:15)。拿俄米應該知道路得有可能被責備。既然如此,她沒有理由不提醒兒媳?赡艿募僭O是拿俄米警告過路得,那么如何預防呢?路得應該想過并找到了對策。最好是去自己丈夫兄弟的田里,這樣就可以避免侮辱。這一切并非巧合而是有意而為之。她來是為了引起波阿斯的注意,她成功了。

  (二)麥場求婚

  表面上看,路得是在婆婆指導下完成了所有事情,如果讀者單純地這樣想,就完全忽視了其個人能動性。深層分析,在其“被指導”的求婚中,路得是自發(fā)的。她去了波阿斯的麥場,并做了婆婆交代的事情!奥返帽闱那牡叵崎_他[波阿斯]腳下的被,躺臥在那里”(《路得記》,3:7)。她應該懂得這種行為的深層含義,拿俄米也曾提到要幫她找歸宿。從拿俄米口中,她應該懂得這在以色列文化中是求婚的意思。事實上,不僅拿俄米希望如此,這正是路得的愿望。波阿斯,富有,慷慨,正直而又對路得關懷有加。

  三、路得和鄰里

  雖然文中路得和鄰里的關系很少提到,但從文中我們可以推測出,鄰居尊重并愛戴她。眾人對他和波阿斯多子的祝福,以及眾婦人“勝于七個兒子”的評價最好地證明了這點。在一個社區(qū)里,一個女人怎么樣才能贏得所有的的尊重?僅僅是善良和貞潔是不足的。這仍然需要在人際關系中的圓滑,尤其是在一個大的社區(qū)中,F(xiàn)代社會更是如此。

  四、結語

  路得作為家喻戶曉的名字,通常與眾多美德聯(lián)系在一起,但通過分析她與其他人物的關系,我們發(fā)現(xiàn),路得還有其狡猾算計的一面。通過分析,我們將路得從父權制單一的解讀下解放出來,還原了路得的真實性格。

  參考文獻:

  [1]Gottcent, John H. The Bible: A Literary Study. Boston: ADivision of G.K. Hall & Co., 1986.

  [2]The Holy Bible(King James Version).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1.

  [3]陳嬌.“《路得記》的敘事技巧”,Diss. 中南大學,20xx.

  [4]郭秀梅.Journeying through the Bible,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5]周平,《路得記》的人性美與文學魅力,《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第三期(1999):46-49頁.

  人際關系論文 篇4

   一、關系在現(xiàn)今中國的重要意義

  中國人崇尚“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一個成功的企業(yè)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企業(yè)的每個員工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大學生入黨自傳,大家都在家長的帶領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而這個家長就是我們的管理者。

  知人善任、活用人、巧用人、用好每一個人,這是管理者成功的關鍵因素。關于這一點,劉邦有句經典之言“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韓信;籌集糧草銀餉,我不如蕭何。而他們都為我所用,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

  從古到今,成大事者,無不是得道多助,無不應了中國的古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里的“人和”,強調的是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在每一個遠東地區(qū),尤其是在儒家孔子思想傳統(tǒng)的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qū)工作的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都清楚: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他所從事的商業(yè)活動是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在臺灣地區(qū)廣為流傳的一首小詩,很好地概括了人際關系的內涵:“年輕是財富,文憑必須要,知識供參考,關系最重要!1998年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qū)所作的一項綜合性調查清楚的表明:人們去普遍認為“關系”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當被調查對象對中國社會的關系網加以衡量和評價時,絕大多數(shù)被調查者認為這種關系網是非常重要的(42.7%)和重要的(26.9%),只有4.9%的被調查者認為這種“關系”根本不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71.7%地被調查者認為當遇到一個問題是,他們會通過關系網來解決,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各種渠道。調查還發(fā)現(xiàn),相比年紀大的人而言,年輕人更看重關系網的重要。該調查報告的結論是:找關系現(xiàn)在已經成了流行的做法。另外一些研究也證實了在中國找工作或解決問題利用關系的重要性。

  對個人而言,關系是一種社會資本(coleman,1998)。通過關系可以更容易獲得某些信息和提高影響力,而這兩者對實現(xiàn)目標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關系的意義及其產生的基礎

  人際關系指的是個體之間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以情感為紐帶的相互聯(lián)系。簡而言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特殊聯(lián)系。人際關系的好壞既是人際溝通的結果,也是影響人際溝通過程的主要因素。溝通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狀態(tài)從無關到密切,是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這個有淺入深的過程是一種直接聯(lián)系和間接聯(lián)系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說來,直接聯(lián)系比間接聯(lián)系更可靠、更牢固。

  在西方文化中,運用特殊關系,以便于開展商業(yè)活動是不太合適的。在東方國家,如中國,“關系”卻沒有任何負面的含義。關系具有組織的穩(wěn)定性,一般是由可靠的政府機構和已有的法規(guī)所提供的一種主要的和必要的替代物。在缺乏組織結構方面的支持時,關系在商業(yè)交易中尤為重要。由于組織結構薄弱、不穩(wěn)定,人際關系成為可靠的信息和資料的來源。

  在中國,關系起源于儒家思想。根據(jù)儒家思想,作為個體的人具有關系性和社會性。社會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性取決于不同的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的正常運轉。儒學開創(chuàng)者孔子認為:社會的種種關系大致可分為五種———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這是一種高度禮儀化的社會關系體系。

  儒家思想規(guī)定的各種禮儀角色和通過與他人的聯(lián)系來定義自我的做法,形成了中國三大基本人際關系的文化基礎。這三者分別是:家人關系(直系家庭成員)、熟人關系(遠親、鄰居、朋友、同事和同學等)和陌生人關系(僅僅是遇到的或不認識的人)。這三種不同類型的關系對于涉入其中的群體而言有著完全不同的社會和心理意義,并且他們還受到完全不同的人際關系規(guī)則所支配。家人關系的特征是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長期性和明確性,其成員有義務為其他家庭成員的利益負責。陌生人關系恰恰相反,是表面的、臨時性的,總是受到利益的是考慮的限制。熟人關系是家人關系和陌生人關系的一種混合,并且同時具有功利性和明確表現(xiàn)形式。熟人關系一般需要用人們之間的相互惠贈,即用所謂的人情來維系和呵護。

  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最強有力的(也是最積極的)是家人關系,其次是熟人關系,陌生人關系是最不穩(wěn)定的,達到一定親密程度的熟人會受到親人關系般的待遇,對這種親密的朋友,人們總是給予一些特殊的照顧和特權。

  三、關系的運用

  另外,人們有這么一個共識:關系網越大,關系就多樣化(即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和不同職位的人的參與),則擁有此關系網的`個人獲得社會資源和機會的能力就越強。新的關系可以從自身開始建立也可以通過中間人建立。通過中間人建立的關系的方法更為有效,因為中間人能為對方的人品、性格和對人情的理解都可以做一定的擔保。此外,另一種擴大關系網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關系網做基礎,吸引和維持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因此,關系運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建立和維系兩人或多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1.尋求共同的特定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指的是親戚、同鄉(xiāng)、同事、同學或師生關系;

  2.利用中間人于某個本來沒有特定聯(lián)系的人建立聯(lián)系。比如,甲和丙,兩人之間本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是他們有個共同的朋友乙,于是,通過乙,甲和丙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 3.人情來往。即給予或受惠或履行相互之間的義務。中國人講究“一回生,二回熟”,由陌生人關系逐漸向熟人關系過渡。建立人情往來是維系關系的前提。人情往來或和某人建立關系都是比較大的社會投資。在“關系網”(相互交織的人際關系結構)中,人們有著很大程度上的相互依靠性。關系網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義務對其他成員提出的幫助要求有所表示。處于復雜的關系網中的個人往往容易失去自主權和自由,這就是建立和使用關系網所要付出的代價。要建立和使用關系網的人就必須自愿進行社會投資,并且履行關系網中的相互幫助的義務。送禮、贊譽、推崇以及設宴招待都是維系和支付人情的不同方式。

  在現(xiàn)代這樣一個講求關系的社會中,筆者認為可以以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例子,對人際關系進行簡要的SWOT分析,來明確關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地位和重要性。

  1.Strength:

  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除了工作本身帶來壓力外,緊張的人際關系所帶來的壓力不亞于工作本身的壓力。對于企業(yè)來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員工之間的溝通,指令的上傳下達,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企業(yè)文化氛圍。

  在本文的前面,可以看到有這么一句話———關系網越大,擁有的關系網的個人獲得的社會資源和機會的能力就越強。中國的國有企業(yè)中,尤為突出。某個企業(yè)的“一把手”和上面的領導關系好,那么他從上級那里得到的利益和機會越多,甚至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其他人千辛萬苦才能得到的東西。在生意場上,和掌握重要經濟信息的官員關系不錯,那么不僅可以規(guī)避許多風險,而且可以從中漁利不少。

  2.Weakness和Threaten:

  中國有句古話:“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中國的關系網密密麻麻,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理清楚的。于是,在錯綜復雜的關系網中只要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了,其它的鏈條就有斷裂的危險,不同層次的人可能受到牽連,工作中斷,影響企業(yè)的正常經營秩序。

  飯店業(yè)作為一個服務行業(yè),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危險。從員工的招聘到員工的離職,這個過程人際關系都在發(fā)生作用。關系處理得好,大家相安無事,關系一旦破裂,問題層出不窮。以離職為例,作為雇傭方,酒店不怕單個的員工離職,怕的是員工的集體離職,有的是主管把下面的員工帶走,更有甚者,經理離職,把下面的執(zhí)行層(主管一級)也帶走了,嚴重影響了酒店的正常運轉,如飯店營銷人員的離職,導致客戶的流失。因為飯店很少直接與客戶打交道,更多的是營銷人員與其建立的私人關系,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客戶對我們的營銷人員產生了忠誠感,但是這種忠誠感更多的是忠誠于營銷人員而非酒店方。除此之外,為重要職員找替代者的代價,包括招聘新人和重新培訓,無論在何處都要花費該員工工資的5—7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酒店對員工的招聘和培訓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增加了酒店的成本核算。因此,在營銷上,飯店方可以通過營銷人員與客戶建立聯(lián)系后,適當?shù)睦@過營銷人員與客戶直接聯(lián)系,形成酒店方與客戶的穩(wěn)定關系,而不需要把籌碼壓在營銷人員身上,大學生求職案例,一旦離職,造成客戶的流失。

  另外,中國人有很強的地域觀念和血緣觀念,在工作的開展中,喜歡培植自己的實力,形成幫派,分裂企業(yè)團隊,影響企業(yè)的經營活動。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企業(yè)可以把人際關系的處理作為危機管理的一部分加以重視。

  3.Opportunity:

  相對劣勢和威脅來說,人際關系帶來的機會可謂多多。從人員招聘、選拔、績效評估看,大專院校的教授和管理招生分配的老師擁有大量的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信息,發(fā)展同他們的關系能夠在吸引和接觸高素質的求職者方面得到豐厚回報。

  作為流動率較高的飯店行業(yè),員工的招聘方面,現(xiàn)有的員工可以成為高度分散的求職場上求職者的中間人,可以把自己較熟的人引薦進入該行業(yè)。企業(yè)的雇主可以通過現(xiàn)有的員工關系介紹進入另外一個本不可能進入的勞工市場。那些懂得關系網內部結構并能熟練的拓展關系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在擴大求職者可挑選范圍和辨別人才方面會比那些不懂關系的經理要高效得多。

  同時了解申請人的關系和關系網有利于選擇合適的管理人員。關系能起到一個推薦的作用,大學生如何寫簡歷,通過這種關系,對申請人的背景有更深入了解,了解申請人的關系網及其建立關系網的能力,雇主也能估計出此人日后的工作效率。營銷工作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無論你是本科生、碩士、甚至博士,你的業(yè)績可能比不上一個高中生,為什么?因為你的關系網沒有他的大,沒有他的強。酒店招聘營銷人員,明確要求:一要形象氣質佳;二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三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網。酒店人力資源部勞資主管,除了必須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有眾多的社會關系網,那樣才能更好地處理與社保、醫(yī)保單位的關系,為員工和企業(yè)的利益服務。人們常說認識什么樣的人比自己懂得多少知識要重要的多,不正說明了“文憑比需要,知識供參考,關系最重要”嗎?

  四、結 語

  關系是中國社會中成人進行日常生活管理的知識的一部分。關系的建立是中國模式的工作網的建立,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網絡,網絡的成員是那些享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人。關系的建立是以共同的性質如親戚、同鄉(xiāng)、同事為基礎的,這種文化不太適應外國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對關系的文化根源方面的理解,即缺乏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共同性質。這里所謂的性質就是背景、經歷,而非個體心理、生理上的特征。因此,許多跨國集團的企業(yè)來到中國以后,對其人力資源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大學生理性愛國論文,要求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的本土化,發(fā)揮國內優(yōu)秀管理人員的能力,充分保留中國的傳統(tǒng)理念和文化。美國豪生國際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時特別注重這方面工作的開展。20xx年10月,與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簽訂了共同建設上海旅專豪生人才基地的協(xié)議;香格里拉集團也對在華高級管理人員實行本土化政策,在內地的16家酒店中,有7家起用了當?shù)厝藛T任飯店副總經理,青島和長春香格里拉酒店業(yè)都由中國人擔任總經理。同時,也有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挑選外派人員的標準,亞洲的經理列為前5項的是:技能勝任力、適應能力、人際關系技能、配偶或家庭適應力、懂得派駐國的文化。

  從中不難看出,關系的文化動力是中國社會生命力的根源之一,在組織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正是通過關系才使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建立關系是社會資源流動的一種文化性的戰(zhàn)略方法,對于處于關系之風盛行且深入到社會人際關系根部國家的外國企業(yè)來說,了解關系以及相關知識并知道如何利用關系為其服務將是企業(yè)的一種競爭優(yōu)勢,當然就目前而言,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

  人際關系論文 篇5

  【摘要】目的:本文著重于初探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人際交往的研究。方法:選取712名蘇州大學本科生,分別接受情緒調節(jié)方式量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的評定。結果:大學生對于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有很大差異,男生偏向重視調節(jié),女生則無明顯偏向。針對悲傷和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有較大的影響,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jié)學生的1.74倍。結論: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jié)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jié)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huán)境的需求。

  【關鍵詞】情緒調節(jié);人際交往;學生

  情緒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調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緒失控造成的悲劇和失誤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壓力產生的催化劑,好情緒、好心情著實難覓。情緒是個體對重要的機遇或事件作出適應的生物反應傾向:一般認為,情緒包括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1]。Lzard[2]指出有8~11種基本情緒,如快樂、驚奇、憤怒、悲傷、恐懼、厭惡、興趣、羞澀、羞愧、蔑視、內疚等。情緒調節(jié)最早出現(xiàn)于發(fā)展心理學領域,根據(jù)調節(jié)的努力程度,情緒調節(jié)可分為重視調節(jié)、忽視調節(jié)和維持調節(jié)[3-5]。重視調節(jié)指對情緒進行積極的干預,努力使某些情緒增強。這種調節(jié)在臨床上常被采用,如對抑郁或情緒淡漠癥的患者進行增強調節(jié),使其調整到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忽視調節(jié)主要指對強度過高的情緒,尤其是負性情緒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強度,使之恢復平靜;維持調節(jié)主要指人們主動的維持和培養(yǎng)對自己有益的正情緒,如興趣、快樂等,使這些情緒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圍。能力按照功能劃分可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其中,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據(jù)文獻[7]所述,本文將人際交往能力定義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xiàn)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大學生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有影響,尤其對大學生個體健康化人才發(fā)展起較大作用[8-9]。本文將著重研究三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分別為情緒忽視(簡稱忽視)、情緒重視(簡稱重視)、情緒維持(簡稱維持)。從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測量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展開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為蘇州大學各個校區(qū)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類207名、理工類100名、藝術類14名、醫(yī)學類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齡18~22歲,平均20歲。

  1.2方法

  1.2.1情緒調節(jié)方式問卷

  這是一個自編問卷,用于測量生活中對10種基本情緒(內疚、害羞、快樂、厭惡、痛苦、興趣、悲傷、憤怒、恐懼、羞愧)進行的減弱型調節(jié)、維持型調節(jié)、重視型調節(jié)。調節(jié)頻率用“1-從不這樣,2-極少這樣,3-有時這樣,4-經常這樣,5-總是這樣”表示。

  1.2.2數(shù)據(jù)轉換

  將每種情緒在三種調節(jié)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種基本情緒的調節(jié)量,根據(jù)調節(jié)調節(jié)量的大小,將各個情緒的調節(jié)分為忽視、維持、重視三種方式。

  1.2.3人際交往能力評價方法

  人際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xiàn)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際關系能力問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結合中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進行文獻綜述、訪談即開放式問卷調查,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問卷由主動交往、廣交朋友、沖突解決、情感支持、語言表達五個維度構成。數(shù)據(jù)轉換:將各項目評分相加,得到人際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數(shù),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際交往能力良好。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 9.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大學生對10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

  由表1可見,對于不同的情緒,其調節(jié)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對快樂的維持調節(jié)明顯高于忽視調節(jié),對興趣的重視調節(jié)最顯著,而對厭惡情緒普遍采用的是忽視調節(jié),對內疚的調節(jié)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2.2三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性別差別比較

  由表2可見,對于內疚、快樂、憤怒和痛苦四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在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男生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偏向于重視型,女生則比較偏向于維持調節(jié)和忽視調節(jié)。

  2.3不同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以及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

  表3反映了人際交往能力好的大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是否有差別,用字2分析得出結果顯示:在10種情緒中,害羞和悲傷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影響,對害羞和悲傷采取不同調節(jié)方式的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交際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歸結果反應了對于害羞進行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比那些運用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其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概率是重視調節(jié)學生的1.74倍,而對于悲傷和羞愧的忽視調節(jié)比重視調節(jié)更難獲得良好的交際能力。

  3討論

  情緒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聯(lián)系著個人情境,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目標、信念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大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適當?shù)那榫w調節(jié)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緒調節(jié)方式和人際交往之間的關系。

  3.1情緒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具有鮮明的生理基礎。Lazarus[12]情緒狀態(tài)標志著個體適應環(huán)境時的生物性動力狀態(tài),每一種情緒都代表著某種適應動力。情緒調節(jié)發(fā)生與情緒感受過程之中,情緒調節(jié)就是在感受情緒時忽視、重視、宣泄的傾向。良好的調節(jié)能更好實現(xiàn)情緒的適應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緒同感模式,人們在感受和表達情緒時,總是要考慮情緒發(fā)生的原因、情緒表達的時間、地點及形式的適當性,所以,在情緒感受過程中調節(jié)也同時發(fā)生。從10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來看大學生對于快樂的維持調節(jié)明顯高于忽視調節(jié),對憤怒的忽視調節(jié)明顯多于重視調節(jié)。另外,對恐懼、厭惡、羞愧等情緒,大部分人會采取措施進行調節(jié),但是分重視忽視兩種選擇不一,對內疚的調節(jié)則三種方式差距不大。

  3.2性別差異

  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個體內部情緒相關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學習決定的許多個體差異,性別差異包含著復雜的生理、文化及學習因素,就成為情緒研究的重要變量[14]。本研究表明,情緒調節(jié)方式中都存在著一定的性別差異:男生對于情緒的調節(jié)多采用重視的調節(jié)方式,女生則傾向于選擇重視與忽視調節(jié)方式。

  3.3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

  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xiàn)出有效和適宜的交往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特質。在人際交往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表格中顯示了在10種情緒中悲傷、害羞兩種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對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影響,對于悲傷、羞愧進行重視調節(jié)的大學生更易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對于害羞,則是采取維持調節(jié)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較好。

  綜上所述,合理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處理自身發(fā)展、社會交往等問題。而當下大學生對于害羞、悲傷等情緒的忽視調節(jié)欠妥,對于悲傷、害羞、憤怒等負面情緒,建議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宣泄以及積極的調節(jié)方式。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能幫助個體獲得良好的情緒和人際溝通技巧,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環(huán)境的需求。

  人際關系論文 篇6

  幼兒的人際關系能力,能直接影響著幼兒性格的發(fā)展和品格的形成。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里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能,合作完成工作等等,所以人際交往能力要從幼兒開始培養(yǎng)。

  一、幼兒教育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

  1.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扭曲

  現(xiàn)下社會,祖父母、父母、幼兒三代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少,小家庭和少子家庭越來越多,而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人們不得不住進高層住室,空間的變導致幼兒的活動也受到約束,他們只能呆在家里看電視或玩玩具,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就受到了阻礙。玩是幼兒的天性,然而與其他小伙伴玩耍的同時避免不了與他人的沖突。他們可能因為一個玩具、一個過家家的角色、一個動畫片而爭執(zhí)甚至拳打腳踢,此時,雙方家長就會很快將自己幼兒帶開,并私下勸其幼兒以后不要和另一個幼兒玩耍。于是幼兒獲得與別的小孩交往的機會和積累與人溝通的經驗就少了。

  2.宣傳媒體在幼兒人際關系中的影響

  宣傳媒體發(fā)展迅速,幼兒常涉及到的宣傳媒體有:電視、電腦、CD、手機、小人書、漫畫書、游戲。宣傳媒體的廣泛運用對幼兒的人際關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今,幼兒們不出家門就可以通過電視、電腦、手機等現(xiàn)代設備來娛樂和打發(fā)時間。這種方式雖然增強了幼兒對多媒體的應用,提升了兒童手機信息和與人聯(lián)系的速度,但是看電視的時候大腦是處于被動地接收外來信息,極大地限制了幼兒大腦的主動性。也就是說一方面幼兒出門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減少了,另一方面,幼兒大腦與他人交往需要的主動性也減弱了。

  二、幼師在幼兒人際關系中的作用

  幼兒園是兒童走進社會的第一站,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各個方面。在幼兒的心目中老師無所不知,無所不會,一個多才多藝的幼師對成長中的幼兒產生的積極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以高超的教學能力,引導幼兒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幼兒交往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人所造成的。作為教育者,不僅要認識到交往是幼兒的生活,是幼兒的需要和權利,還應切實體現(xiàn)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自由天性!蔽覀儜选芭囵B(yǎng)”與“教”放在同等位置甚至更高的位置,如果不去培養(yǎng)幼兒自己的能力,幼兒便不能自己更好地去適應復雜的'社會。

  三、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關系能力

  1.幼兒的自我表現(xiàn)及交友

  人參加群體活動是很社會交往的基礎,可是許多幼兒卻不知如何進入到群體活動中去。進入幼兒園的幼兒自理能力弱,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不是憑借單純的知識技能可以直接獲得的。而如今,幼兒們大多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態(tài)度都表現(xiàn)出以自我為中心,不愿與他人合作。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交往氛圍,幫助幼兒建立輕松和諧的同伴關系是幫助小朋友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

  2.創(chuàng)建開放式集體

  個性、創(chuàng)造與協(xié)作、規(guī)則并不一定是對立的。在封閉的集體中,幼兒會變得保守、排他、計較的人。因此,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表現(xiàn)自由,尊重幼兒的內心的感受,引導幼兒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此外,不能按照大人的思路讓幼兒去做,要認真對待幼兒的自身感受和想法,建立暢所欲言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開放感”產生“心安感”,它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開端。創(chuàng)建開放式集體,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協(xié)作性和學習性;驹砭褪窃诖_保表現(xiàn)自由的前提下,促進自我表現(xiàn),這樣每個幼兒都能以個體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3.玩耍和游戲中培養(yǎng)

  幼兒與外界接觸少,所以缺少交朋友的經驗。老師應該多組織幼兒們玩游戲,游戲中幼兒們與同伴會有更多的交流,他們會一起分享或共用玩具和游戲材料。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對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發(fā)起交往時,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更多采用主動邀請和言語協(xié)商策略,更少采用攻擊和聯(lián)合策略。同時也可以加些比賽項目,讓他們在游戲中有領導、有分工,讓他們?yōu)榱斯餐哪繕艘黄鹋ΑS螒蛞环矫嬖鲞M了幼兒彼此之間的友誼,另一方面,如果有了摩擦,也鍛煉了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總之,玩耍和游戲增加了幼兒間的交往機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4.關注孤立兒童

  在幼兒游玩中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能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中的一員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地區(qū)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導致不少幼兒在上幼兒園之前很難找到自然地融入集體的方法。長時間的與集體脫離,他們在同伴交往中表現(xiàn)得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常常悶悶不樂,甚至過分敏感。他們喜歡一個人呆在一邊,不愿讓別人接近他,更不會主動地與同伴玩合作游戲。這些幼兒有時還伴有小心眼、愛鉆牛角尖的現(xiàn)象。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嚴重影響著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寬容、理解地他們的行為,試著耐心地改變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創(chuàng)造他們在游戲中表現(xiàn)的機會。只有在溫暖的教育環(huán)境中,幼兒才會喜歡和大家玩。對于不善交際的幼兒,如果老師能早發(fā)現(xiàn)、早引領,那么他們就能早點改變孤獨的性格了。

  參考文獻:

  [1]小田豐.幼教與教師-關注幼兒的個性培養(yǎng).中山大學出版社,20xx.

  [2]張博.論幼兒交往生活的缺失.南京師大學報,20xx.

  [3]楊晶晶.幼兒人際關系的特點和培養(yǎng).新課程學習(下),20xx.

  [4]李楠.角色游戲對大班幼兒同伴交往策略影響的實驗研究.河南大學,20xx.

  人際關系論文 篇7

  一問題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xx-20xx年)》教育發(fā)展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在校生鞏固率要從20xx年的90.8%提高到20xx年的93.0%,到20xx年在校生鞏固率要達到95.0%。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初中生厭學、流失現(xiàn)象依然存在,成為實現(xiàn)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一大障礙,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農村初中生在校學習情況是衡量他們是否優(yōu)異的重要標準。隨著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已由過去僅看學業(yè)成績轉變?yōu)槎喾轿欢嘟嵌群饬繉W生的綜合素質。學業(yè)成績、心理健康狀況、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等成為考察學生健康成長的指標。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在校的學習狀態(tài)除受到教師、同學、校園文化、學校硬件建設、學校的品牌和質量等客觀條件影響外,最關鍵的因素是心態(tài)、性格、氣質、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能力等,即自我因素。自我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屬于內因,是自我最終發(fā)展高度的決定性因素。自我調節(jié)是個體健康成長的關鍵,是目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關注的重要課題,正確引導學生自我調節(jié)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研究意義

  自我是人成長過程中最容易引起注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過去教育學一直在研究學生的學習問題,但大部分都是從自我以外的因素入手,比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育資源的配置、課堂教學情境的合理安排等。本文基于對自我的研究,從自我調節(jié)的視角探討農村初中生的學習狀態(tài),旨在探尋一條從學生自我出發(fā),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可控性,增強學生學習幸福感,促進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可行之路。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ㄒ唬┭芯克悸

  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自我調節(jié)對人際關系與學習成績的影響,從而探討教育教學的啟示。主要研究自我調節(jié)對性格形成時期的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以及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利用這種規(guī)律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高效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并解決教育中存在的農村初中生厭學、學習倦怠等不良現(xiàn)象,從根源上提高教育的效率,增強教育的目標性和針對性。

 。ǘ┭芯糠椒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綜述法、訪談法探查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jié)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以及對學習成績的作用,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自我調節(jié)與學習并針對問題探討現(xiàn)象背后的教育啟示并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1.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為農村初中生的自我調節(jié)狀況及在校學習成績。被試的真實姓名用學號代替,保證了數(shù)據(jù)的客觀性。

  2.訪談法。針對農村中學生、部分教師與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教育論文 )通過訪談了解農村初中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基本表現(xiàn),歸納總結農村初中生所處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的特點,保證了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

  四自我調節(jié)概述

  自我調節(jié)指的是自我意識對心理與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作用。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對各種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的調節(jié)。主要表現(xiàn)為:始動或阻止行為;心理活動的轉移;心理過程的加速或減速;積極性的加強或減弱;動機的協(xié)調;根據(jù)擬訂的計劃進行監(jiān)督檢查行動;動作的協(xié)調一致等。自我意識是意識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較晚,并以系統(tǒng)的形式存在著。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對個性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調節(jié)的表現(xiàn)

  自我調節(jié)在認知、情感及意志活動方面均有所體現(xiàn)。其中在認知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觀察既包括觀察自身,也包括觀察他人,也就是主體和客體;自我分析即個體把從自身思想和行為所觀察到的情況加以分析,在這基礎上加以綜合、歸類、分析,并找出哪個是個性品質中最本質的特點,哪些是非本質的特點;自我評價,個體對自身能力、道德品質、行為及其他的社會價值的評估。正確的'、合理的自我評價使主體對自己采取分析的態(tài)度,將自己的力量匹配進入不同難度的任務或者環(huán)境的要求;不正確、不合理的自我評價對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活動產生不利結果。在情感方面表現(xiàn)為自信感和自尊感。在意志和活動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檢查即個體在自我意識中將自我活動的目的與活動結果相互比較、對照的過程,它起到了計劃與目的同步實現(xiàn)的作用;自我控制即一個人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主動加以控制的過程。通過自我意識達到控制自身的目的。自我控制水平與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密切相關。

 。ǘ┳晕艺{節(jié)學習模型

  1.Zimmerman關于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循環(huán)模式

  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理論眾多,其中社會認知心理學家Zimmerman的觀點最具影響力。Zimmerman提出的“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循環(huán)模式”,包括四個互相關聯(lián)的部分:自我評價與監(jiān)控;目標設置與策略計劃;策略執(zhí)行與控制和策略結果的監(jiān)控。首先,自我評價與監(jiān)控指的是學生是通過對前期學習結果和學習表現(xiàn)的觀察和記錄,來判斷自身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自身的學習觀察和記錄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不斷解決問題,實現(xiàn)進步。其次,目標設置與策略計劃指的是學生分析自身學習任務,設置具體學習目標和學習規(guī)劃,或改善現(xiàn)存應用的策略。再次,策略執(zhí)行與控制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某種適宜的策略,并保證使用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學生的學習策略具有一定的遷移性,可以在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使用。最后,策略結果的監(jiān)控指的是學生通過把學習策略與學習結果聯(lián)系起來,來判斷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只有了解了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之間的相關關系,他們才會更加重視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自己運用自我調節(jié)學習策略的能力。

  2.Pintrich 自我調節(jié)學習模型

  Pintrich在社會認知觀點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自我調節(jié)學習模型理論框架,他主要探討了分類和分析在自我調節(jié)學習中發(fā)揮不同作用的過程,并有一系列學術著作。在Pintrich的模型中,自我調節(jié)過程是按照以下四個階段來進行的:計劃,自我監(jiān)控,控制,評估。在四個階段中自我調節(jié)活動被逐漸建構到以下四個領域:認知的、動機或情感的、行為和情境的。在這一模型下,四個階段代表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所要經歷的一個整體,但它們并不是按等級建構的。這些階段可以并行發(fā)生,并產生較強的相互作用。另外,Pintrich還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明確地涉及到自我調節(jié)。有時,有些任務的表現(xiàn)并不要求學生們像他們打算的那樣有計劃的進行控制和評估;執(zhí)行過程也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成為學生習得經驗的功能。

  五結果與分析

  本文調查對象為湖南3所中學的初中學生,年級為1~3年級,每年級各60名。問卷回收174份,男生95人,女生79人,其中有12份問卷為無效問卷。人際關系所得分數(shù)越高人際關系越不好,也就是個體與同學和教師的關系比較緊張。自我調節(jié)分數(shù)越高個體的調節(jié)能力越強。

  通過表1可以得知,本文所調查的農村初中生只有49%的被試人際關系指數(shù)超過3.0,也就是存在人際障礙。

  通過表2可以得知,本文所調查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基本呈正太化,自我調節(jié)能力很強和很弱的被試均占少數(shù)。

  通過表3可以得出,本文所調查的農村初中生有30%左右的被試成績不理想,70%的被試成績良好。

  利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自我調節(jié)與人際關系存在顯著性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868,p值為0.000,雙尾統(tǒng)計結果為顯著性相關。人際關系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為0.009,p值為0.913,顯示二者之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相關。自我調節(jié)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為0.680,p值為0.002,顯示二者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

  六教育對策

  以上研究表明,自我調節(jié)直接影響農村初中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可以就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提升來幫助農村初中生提高學習成績,加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能力,強調學生如何才能學會學習,無非就是要使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學習。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促進可以從建立學習目標、掌握學習策略以及增強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入手。

  第一,促進農村初中生掌握學習目標,使其明確學習能夠掌握新的知識、發(fā)展農村初中生掌握學習技能、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能夠影響學生形成掌握學習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教師評價。有很多老師慣于用相對評價的方式去評價農村初中學生,即在評價一個學生時,將這個學生放在群體中與其他人進行比較,如學習的排名,思想品質優(yōu)良與否,這就影響學生形成表現(xiàn)目標。如果我們在評價時更注重每個學生自身點點滴滴的進步和成長,使學生更關注自身的發(fā)展與提高,這樣就會更利于促進農村初中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學習。

  第二,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影響農村初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是學生本身的成敗經驗和對成敗原因的自我認知。另外,相對評價對自我效能感帶來的影響也是消極的。因為把個體放到群體中去比較,會使很大一部分人感到自己的失敗。即使成績較好的個體也會因其保持在群體中靠前的位置而處于較高的焦慮狀態(tài)之中,這對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自我的提高是不利的。人在失敗時會對原因進行原因分析,心理學將其稱之為歸因,這是一種主觀認識。如果學生將失敗歸因為能力這一穩(wěn)定內部因素,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如果歸結為努力程度、學習策略這種可自我調節(jié)的內部因素,自我效能感就不會降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也應該注意讓農村初中學生將行為的結果與努力的程度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并注意掌握學習策略。

  第三,有意識地讓學生掌握并使用學習策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學習策略,但不全面,甚至不恰當。例如,原詞原句記憶對有些內容是適當?shù),但對所有內容的記憶都采取這種方法則是不適當?shù)。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科內容有意識地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認知策略和認知調節(jié)策略,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使用策略的條件。例如,學生學會了歸納和組織學過的知識,教師就應該讓學生練習做歸納,而且允許他們自己有不同的歸納和組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我們明確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重要性,把握好影響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因素,并采取適當?shù)慕逃胧?就能使學生成為參與并控制學習過程的自我調節(jié)主體,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人際關系論文 篇8

  【摘要】心理學認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會性,青少年也就繞不開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際關系中,主要包括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三大關系相輔相成,其和諧程度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關。家長應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親子關系;教師應學會換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師生關系;青少年應以尊重和真誠為基礎,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關系。同時,家長、教師和青少年都必須加強學習,提高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三大關系呈現(xiàn)出最大程度的和諧狀態(tài),從而有效提升青少年人際關系,達成青少年理想的樂群標準。

  【關鍵詞】心理健康;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

  1前言

  有一則“封丘14歲女孩給男友買奧迪 ,車沒買成與男友鬧僵”的新聞令人驚訝不已,售車人員擔心女孩被騙是有道理的,因為女孩心智不成熟,但我們不禁要問:家長哪去了?再聯(lián)系到上海復旦大學“4·1投毒案”中研究生黃洋被舍友林某投毒致死,網上一片謝同學舍友不殺之恩,青少年是否也意識到學校同伴關系如此危險?還有類似去年“岳陽一高二學生不堪老師過重批評跳樓自殺受傷”的新聞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廣大教師不得不反思。從種種類似的事件中我們應該看到,當下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是源于學習上的挫敗或不滿,而是源于人際關系,有的是同伴關系,有的是師生關系,有的是親子關系,本文將之稱為“三大關系”。無論是哪種關系,它們在青少年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中都顯得多么重要和緊迫。

  心理學認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會性,青少年也就繞不開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那么如何判斷一名青少年人際關系心理是否健康呢?據(jù)我國比較權威和代表性的林崇德心理健康標準認為,青少年正常人際關系方面的心里健康表現(xiàn)是樂群,主要體現(xiàn)在能互相了解對方的權利和義務,能客觀地了解他人并關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誠地贊美和善意地批評,能積極溝通和主動交代,能保持個性和人格的統(tǒng)一。在這一過程中,三大關系相輔相成,其和諧程度與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呈正相關。

  2青少年需要什么樣的“三大關系”

  在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群體里,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看似獨立的平行的,實際上是交叉的,三者互相影響,可以說是“正+正+正=正強化”、“負+負+負=負強化”,又可以說是“樂+樂+樂=其樂無窮”、“惡+惡+惡=其害無窮”,它們的積極作用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關,其消極作用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負相關,有一者弱化則樂群程度減分,每一種關系的和諧程度不同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又不一樣。

  青少年成長最迅速的是其社會性需要,家長、教師必須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成長。成人應擺脫兒童時期根據(jù)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輸出教育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據(jù)被教育者的需要來進行教育,才能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同樣,青少年自身對同伴關系也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

  2.1家長應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顧名思義就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毫無疑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對青少年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但很多家長都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結果只能埋怨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親子沖突是家庭成員間缺乏交往和溝通的技能所致。

  家長要理解青少年對自我的認知是迅速的,也是具體的。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已經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渴望獨立,希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青少年都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朋友,以平等的視角來對待自己。顯然,父母必須意識到要建立新型的家庭關系,把孩子當成可以學著商量參與家庭事務的角色,才能適應孩子的成長;正視孩子成長中的變化并加以引導,才是積極的撫養(yǎng)行為。

  理解和信任是親子關系的基礎。在青少年需要獨立的時候父母要懂得適當放手,在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父母既不能無條件服從和滿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無條件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眼下多是獨生子女,核心家庭是6位大人管一個小孩,單親家庭小孩則沒人管,有人受到溺愛嬌慣,有人被放任自流。如: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又或者家長的專制粗暴、強迫壓服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的原因。例如想給男友買奧迪的女孩,父母離異不在她身邊,她會非常缺乏愛、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青少年在成長中需要上述這些情感上的“心理營養(yǎng)”的程度不亞于吃飯的需要,但往往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再者,青少年處理與家庭以外的人際關系時,他們會借鑒父母處理親子關系的方法和技巧,以遷移到其他關系中,所以說親子關系在他們的成長中是一個基礎,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起著積極作用。

  2.2教師應學會換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師生關系。

  誰都知道學生白天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學習度過的,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而以往講到師生關系,很多人都只想到學生應該如何適應教師,教師內省的機會很少。實際上,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教師才是師生關系的主導,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肩負很大的責任。

  皮連生在《學與教的心理學》提到中國中學生喜歡的教師特征:教學方法好、知識廣博、肯教人、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實事求是、嚴格要求、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人對事公平合理、負責任、守信用、有政治頭腦、關心國家大事、講文明、守紀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除去對教師教學上有要求,還對教師對師生關系上有要求,比如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嚴格要求、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人對事公平合理、負責任、守信用。下面著重講一下尊重、公平和誠信。

  新型的師生關系又可以說是一種合作關系,既然是合作,那么在共同的目標面前,尊重是前提!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 ?尊重學生不僅包括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勞動,還包括學生的人格、隱私……

  同時教師與每位學生的教與學的合作過程必須體現(xiàn)出公平,亦即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所有的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師決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對待后進生應該給予更多的愛心及寬容。

  而“誠信”這個詞不只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必須實事求是;答應了學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

  岳陽受批評跳樓的`高二學生,其左手背上寫著“為什么沒一個人相信我”?梢姡瑢W生在接受批評時感到自己被“冤枉”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情緒激動產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師應在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其犯錯的實情,了解其原因、過程及其他相關因素,再選擇恰當?shù)姆绞竭M行溝通。

  合作的師生關系實際上也是人際互助的過程,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教師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

  2.3青少年應以尊重和真誠為基礎,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觀認為: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同伴,他們在與同伴們建立親密的友誼中進一步認識自己。同伴關系里可能是一對一的友誼關系,也可能是同伴群體。在這種社會性需要中,青少年渴望獲得尊重的需要、友誼的需要與交往的需要,同伴的影響非常明顯,對他們的發(fā)展具有父母和老師都無法取代的作用。

  和家長、老師的交往不同,家長和老師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成年人,有著垂直關系,而同伴大多為同齡人,有著水平關系。這種水平關系的好處是大家以信任為基礎,具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行為準則、相同的興趣等。因為大家是平等的,所以可以在交往中或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負面情緒宣泄,獲得寬慰、理解和同情,克服心理障礙和情緒困惑;或分享積極的情緒,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觀念和人格的培養(yǎng),有利于增進自我價值。這時候他們最害怕被孤立,會盡量避免自卑感。

  復旦大學“4·1投毒案”中林某身上折射出和青少年一樣所需要的自我價值認同。對應到青少年同伴關系中,是對自己認可的不足,是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xiàn),實際上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別人交往或尊重,變得無法包容他人。

  有個家長曾經講過他兒子的故事。他兒子的朋友在學校老是被別人欺負,但每次都不吱聲,都是他兒子幫朋友出頭。有一天,他朋友又被欺負,這時候朋友進行了積極的反抗。他兒子回家后跟他說:我朋友今天終于敢對別人說不了,我真替他開心。這位家長講到這里是很欣慰的,孩子能客觀地了解他人并關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誠地贊美。

  同伴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青少年在這場關系中應該互相理解寬容、互惠互利,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形成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對心里健康非常重要。

  3、各方應加強學習,提高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切人際關系都是兩元結構關系,在教育中體現(xiàn)出的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開展青少年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單一方面的關系中的相關人員的事,而是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甚或學生,都需要學習,從而提高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對于青少年人際關系中的三大關系而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青少年同伴之間的關系靠的是共同愿景——心理認同感,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缺乏共同愿景、缺失心理認同感和認知統(tǒng)一性,則教育難有效果。

  3.1教師應寓教于學,提高心理素質教育的專業(yè)能力。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而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tài),使自己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平和穩(wěn)定、健康的狀態(tài)投入工作。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學校應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既要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又要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xié)調、人際關系適應的樂群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而作為班主任,應特別注意:應強化對青少年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他們的心理寬度,使他們即使在遭遇負面情緒時也能合理排解,不對別人施以“冷暴力”;不孤立那些性格內向同學,其中包括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老師經常批評、或常給老師打同學“小報告”的學生;其次,那些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外貌不好看以及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第三,那些學習特別好或家庭條件特別優(yōu)越的學生,也會成為學生中的“孤島”,因為這些“驕子”之類的焦點人物,很可能由于過于強勢,或言行上的不當而引來同學的嫉妒、敵意與抵制。

  3.2家長應加強理解和溝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币虼耍瑢W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對家長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為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建立支持性的環(huán)境,讓家長充分認識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懂得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青少年的人際關系障礙與行為異常本身就是源于消極的成人錯誤指導。家庭是每個青少年首要的成長環(huán)境,家長必須意識到家庭結構、教養(yǎng)方式等對孩子身心的影響很重要。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家長對此要有心理準備,要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及時干預和指導。

  家長要改變對孩子兒童時期的教育方式,正視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在家庭中平等相處,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和來自家人的愛。一方面,應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之心,提高他們的與人交往技巧,增進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應學會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培養(yǎng)和維護青少年的人際關系。

  3.3青少年要加強學習,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長、教師是需要學習的,更需要學習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但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學做一個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且還要不斷提升這種能力,為自己負責,做一個引導自己走向正確的生命方向的人,充滿正能量的人。

  青少年首先要學會了解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和別人的不同,能力的高低、品格的優(yōu)劣等,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還要積極地評價自己,包括優(yōu)缺點和長短處,并能正確地對待,不好的方面要勇敢面對,不斷提高,超越自我,更要了解自己的快樂和不快樂,學會反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此外,青少年還要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參與群體活動,在保持個性和人格的同時,尋找有共同目標和共同興趣的同伴,客觀認識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行為結果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適應環(huán)境,用快樂的心情面對他人,將孤獨冷僻消解于無形中。

  在家庭中,青少年在體驗到父母關愛的同時,要學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在學校里,能明確師生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能客觀地了解他人并關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誠地贊美和善意地批評,能積極溝通。

  總的來說,如果青少年能正確地認識自我,那么他就會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yōu)點,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從而揚長避短,或取長補短,從而改變自己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進一步完善自我。

  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青少年處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的能力直接體現(xiàn)了其心里健康水平。在青少年人際關系的三大關系中,只有家長、教師和青少年互相理解和積極溝通,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達成青少年最佳的樂群效果。

  4結束語

  本篇論文整體介紹了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中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以及關系各相關方如何加強學習,提高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能力,最終合理達成青少年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中有的地方研究得還不夠深入,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啟珍 楊黎明《學與教的心理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xx年,第69~73頁。

 。2]吳發(fā)科《心本教育》,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年,第8~9頁。

  [3]童心 符明弘《青少年親子親合與父母意識關系》,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xx年05期,第46頁。

  [4]孫康 《批評講究藝術,師生關系更和諧》,《神州》,20xx年 第15期,第57~57頁。

 。5]林海亮 楊光海 《教育心理學——為了教與學的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第52~58頁。

 。6]韋洪濤 《學習心理學》,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xx年,第25~30頁、第61~70頁。

 。7]皮連生 《教學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43~48頁。

  人際關系論文 篇9

  淺談班集體人際關系

  【摘 要】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手段和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班集體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和諧的班集體人際關系是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的重要內容。本文筆者從班集體人際關系的各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班集體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一種關系。班集體人際關系是指班集體中師生、生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建立起的關系。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班集體人際關系的教育功能及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系的障礙和調整措施。

  一 班集體人際關系的教育功能

  1.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集體的紐帶,沒有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就不可能有真正團結的班集體

  班集體并不等于幾十位學生簡單相加的算術和,學生只有在共同活動中通過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后,才能形成群體。如果班里的幾十位學生只是坐在一起聽課,從不一起交流,一起活動,可想而知,那班級將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個集體。

  2.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源

  對學生來說,一天之中,他們與同學的接觸最多,受其影響也最深。優(yōu)秀的品格――正義、愛心、慷慨等從來不是某個孤立學生的品質,它們必然是在人際交流過程中受別人影響而形成,進而也對他人施以影響。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是孕育學生完美個性的肥沃土壤。

  3.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提高教育活動效果的重要手段

  當學生在班集體內具有有利地位時,他在豐富的人際關系體系中也能表現(xiàn)其特長和施展才能,當他的這種能力被班級其他成員所珍視時,他就會在相應的教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高漲的積極性,并努力與其他同學協(xié)作,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創(chuàng)設的條件,能顯示出強大的教育和管理功能。

  二 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系的障礙

  綜上所述,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系對于班集體建設的教育功能是相當大的,然而由于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在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定會遇到許多障礙。如班內學生有關是非、善惡、美丑的一般觀念,在對人的品格和事物性質的基本評價及態(tài)度方面,通常有較大的認知距離,從而在交往過程中會出現(xiàn)種種矛盾。但最主要的障礙是學生對于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定位,也就是學生在班集體的人際關系體系中確定或取得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有利的.地位通常會很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班干部的定位

  有些學生在沒有當班干部時與同學相處和諧,深得人心。但當了班干部以后,在班級中居于有利地位,以前很親密的朋友反而疏遠了,由于沒有情誼性關系作調節(jié),有時很難開展工作,以致威信下跌,使班集體建設難以順利展開。

  2.“頭領”的定位

  有的學生有很多朋友,也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但由于其他方面能力的缺憾,集體并不委任他辦理重大事情,由于他在公共關系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就常常會由集體的積極分子變成消極的成員。于是,他千方百計地在小群體中爭取有利地位,甚至使小群體偏離集體,或不惜以任何代價達到引起同學們注意的目的,這種代價會導致各種惡作劇和偶發(fā)事件的產生,因而阻礙班集體的良好建設。

  3.“沉默者”的定位

  平時常聽同事談到某同學時說“這個同學有他沒他一個樣”之類的話。確實在每個班級里,都可能有幾個默默無聞的學生,他們不引人注目,似乎在班級里不起任何作用。他們大多在班內受到排斥、歧視,甚至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或“替罪羊”。這種現(xiàn)象很不正常,容忍它,就會使其他成員變得麻木不仁,對班集體的人際關系產生銷蝕作用,有礙班集體的建設。

  可見,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系面臨著較大的障礙,那么,作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應如何去排除這些障礙,調整班集體的人際關系呢?

  三 調整人際關系的措施

  1.優(yōu)化集體背景,豐富人際關系

  第一,運用組織手段,建構關系網絡。教師可運用組織手段,為學生提供日益擴展的交往范圍,建立豐富多彩的生活聯(lián)系,從而使每個同學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集體建設中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充實。如變單人活動為多人合作活動,進行小隊與小隊之間的各種競賽,讓每個學生都能與其他同學和諧交往,增進彼此的了解,感受到同學之間的情誼,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會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享受到集體的溫暖,也同時把溫暖送給班里的每一位學生,從而使集體變得生機勃勃,健康成長。

  第二,采取接納態(tài)度,引導非正式群體。所謂非正式群體,就是沒有正式規(guī)定的自發(fā)形成的群體,如班級中的伙伴群體,其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以個人之間的好感、喜愛為基礎。這種非正式群體的共同活動比較協(xié)調,結構也比較穩(wěn)定,有較高的凝聚力、功效性,所以對于學生的非正式群體,既要承認他們的存在,又要積極引導。而對于那種反集體的非正式群體,可采取情感疏通,積極引導的方法,逐步使它們與班集體的關系趨于正;。

  2.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克服定位困難

  為了使學生在班集體中克服由于定位困難而帶來的情緒波動,班主任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教育情境,并發(fā)揮其教育功能,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減少消極的人際影響。如班主任可利用班會這一陣地,通過演小品、啞劇、小辯論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的情境,如信賴情境、成功情境、挫折情境、道德選擇情境等,使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中受到教育,從而使班集體的生活具有強大的情緒吸引力。班主任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克服自私、冷漠的情感,從而逐步養(yǎng)成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3.改變控制方式,優(yōu)化師生關系

  為了成功地調整班集體的人際關系,班主任首先要對自身的言行進行調整,調整自身的思想和行為,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前提條件。師生關系對班集體人際關系的結構有著一種舉足輕重的影響。班主任必須把每個學生放在心上,并使他們居于有利地位,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在實踐中會發(fā)現(xiàn),如果某位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冷落,那其他同學也會避開、冷落甚至鄙視他。可見班主任應認真、慎重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在師生交往中把自己擺在恰當?shù)奈恢,實行符合教育要求的適度控制,真正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

  所以,班主任和全體教師應把良好的人際關系看做教育的真正對象,并積極開展工作,使班集體建設能較好地發(fā)展,學生也能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條件下正常交往,共同愉快地完成學習和其他任務,并形成各種積極而高尚的品質,從而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章志光.學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曾仕強、劉君政.人際關系與溝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3]黃正平.班集體問題診斷與建設方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人際關系論文 篇10

  福列特“整合統(tǒng)一體”的管理思想是西方管理思想史上耀眼的一環(huán),在當代管理的許多領域依然具有鮮明的實踐價值。她那些睿智思想在當代管理理論和實踐中得到驗證,并日益成為管理的“新常態(tài)”,因而她實際上比當時的許多管理理論家“更接近管理”。

  在現(xiàn)代西方管理思想的演進過程中,科學管理理論和人際關系理論都曾大放異彩,而串連起管理史上這兩個時代承上啟下的人物是一位出色的女思想家。

  瑪麗·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年)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杰出的女政治哲學家和管理哲學家,其政治哲學的代表作有《眾議院發(fā)言人》、《新國家——大眾政府的團體解決之道》,管理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有《創(chuàng)造性的經驗》、《動態(tài)管理》(厄威克整理出版的福列特管理論文集)等。從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時間看(她的管理著作陸續(xù)發(fā)表于1925—1933年),福列特屬于弗雷德里克·泰勒所代表的科學管理時代;從管理思想及其影響看,她又是人際關系運動的理論先驅,是管理思想史上兩個時代之間的“紐帶”和“整合者”。德魯克將其稱為“管理學的先知”,丹尼爾·雷恩則稱其為“商業(yè)哲學家”。

  福列特管理思想的獨特性與她個人的知識背景和特殊經歷有關。一是早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的求學時代,福列特積累了在哲學、歷史、法律、心理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基礎,特別是在哈佛大學求學時期就以第一部著作《眾議院發(fā)言人》(1896年)奠定了她作為政治哲學家的聲望。這些賦予她審視和闡釋當時正在興起的管理問題的獨特視角和深刻洞察力。二是福列特的工作范圍主要是由志愿者組成的社會服務組織,涉及為年輕人提供就業(yè)指導、教育、工作安置援助等,是當時社會工作的積極分子,這種在服務性組織中的工作經驗為她提供了感受和重新反思權力、沖突、領導、團隊等組織問題的契機。盡管她沒有在企業(yè)工作的經歷,但是,波士頓就業(yè)安置局的工作使福列特廣泛接觸到企業(yè)界及其管理者,那里表現(xiàn)出來的“富有刺激性、生氣勃勃、激動人心,完全是先鋒式的工作”深深地吸引著她,促使其將理論視角從政治哲學轉向管理哲學,集中思考組織和管理問題,進而突破性地提出了與當時美國主流管理思想不同的、頗具創(chuàng)見的新思想。盡管有人經常指責她的管理思想具有某種“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化特點,但是,她那獨特的女性視角、社會科學的知識基礎、非營利組織的工作經歷、非凡的洞察力以及高尚的社會情懷等,賦予其管理思想以超越時代的思想穿透力和實踐價值,她那些睿智思想正在當代的管理理論和實踐中得到驗證,并日益成為管理的“新常態(tài)”,因而她實際上比當時的許多管理理論家“更接近管理”。

  整合統(tǒng)一體:福列特管理思想核心

  福列特管理思想豐富多彩甚至有些雜亂,“她曾經撫弄過現(xiàn)在正在彈奏的‘管理學交響曲’的每一根琴弦”(德魯克語),如群體心理、沖突解決、權力與職權、職工代表制、領導、控制、企業(yè)責任等,但其核心的思想是“整合”(Integration)。這不僅因為她是泰勒主義與梅奧主義兩個管理時代的“整合者”,而且因為它是貫穿其管理思想的一條主線。正是由于她以“整合統(tǒng)一體”的觀點審視組織性質、闡釋管理方式、反思領導權威……才能突破當時蓬勃發(fā)展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正在興起的人際關系學說的局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系列超越當時、引領未來的管理思想。

  整合的或融合的統(tǒng)一體(Integrated Unity)是福列特管理思想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她認為,企業(yè)應該是“所有部分互相協(xié)調,步調一致,緊密結合,各自的活動得到調整,從而互相鎖定、互相關聯(lián),形成一個運轉的整體——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堆積,而是一個功能整體或者整合的統(tǒng)一體”。這被她看成是理解企業(yè)管理或工業(yè)組織中的一條“深奧的哲學和心理學原則”,并在“本質上幫助我們找到企業(yè)組織的實踐方法”。這種“整合統(tǒng)一體”的原則,既表現(xiàn)在企業(yè)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中,也表現(xiàn)在企業(yè)內部的管理職能上,還表現(xiàn)在認知管理問題的多學科知識視角上,是她思考企業(yè)管理所有問題的基本方法。福列特并不否認企業(yè)內部的多種要素、職能、權力、利益之間的差異甚至沖突,恰恰是因為差異和沖突的存在,凸顯管理的必要性和獨特價值。就是說,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現(xiàn)集權與分權、資方與勞方、領導與下屬、個體與群體、技術與心理等各種因素之間的有效整合來達成企業(yè)的目標,履行經濟與社會責任。而管理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整合統(tǒng)一體”及其價值將有助于整個社會問題的解決和社會與個體的共同進步。所以,福列特實際上將整合理解為一項可以應用于所有生活層面重要的認知和實踐原則。

  福列特的“整合”思想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關系”(Relating),甚至“統(tǒng)一體”、“整體性”必須是建立在相互影響的關系之上才是真實的。她強調“相關的兩項活動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相互影響、由此而產生的價值”,這才是整合的核心思想。福列特反對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如主觀與客觀、現(xiàn)實與理想、群體與個人之間的對立,特別推崇類似生理學上的“循環(huán)反應”(Circular Response)那樣的關系思維,“先進的經驗取決于關系”。對管理中的.任何問題都不應該從單一的對立中尋求解答,而應該在“雙方的聯(lián)系及其無止境的演化之中”、從“兩種活動交匯和相關貫穿”出發(fā)來探求問題的答案。如在人際關系中,“我不是對你做出反應,而是對你和自身做出反應;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和你對你和我做出反應”。這是一個特定情境下相互影響、依次循環(huán)的過程。福列特將這種從心理學角度闡發(fā)的動態(tài)“關系”思維用于認識和處理管理問題,形成和當時流行的科學管理理論不同的新觀點、新思路。如勞資沖突中,勞方不是對資方做出反應,而是對自身與資方之間的關系做出反應;企業(yè)與社會關系中,企業(yè)不是對社會做出反應,而是對企業(yè)與社會的關系做出反應等等,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所以,理解企業(yè)目的、解決勞資沖突、制定管理政策、重構領導方式等,都必須從這種相互“關系”中尋求出路。這要求管理者對待管理中的任何問題,如職責安排、權力分配、縮短工時、提高效率、利潤分紅、嚴格控制等,都要

  從多種因素的相互“關系”和“整合”中來尋求解決方案。如權力不是自上而下的“凌駕的權力”(Power-Over),而是上下級之間相互影響的“共享的權力”(Power-With);命令不再意味著單方面的“同意或強制”,而是“共同的行動”。福列特認為,這種“關系”思維才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新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式”。

  福列特充分認識到正在發(fā)揮社會功能的管理的價值,“產業(yè)的基本要素是管理,良好的管理才能吸引貸款、工人和顧客”。而管理正在成為一項以科學為基礎的社會職能,這就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業(yè)管理是技術性知識和人事方面知識相互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體,科學方法不僅可以運用于技術方面的管理,也應該運用于人際關系方面的管理,二者不能分割開來各自應用獨立的方法。管理者必須整合利用好技術性知識和認識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職能。其次,管理者必須成為“各方利益的整合者”。因為這是一個“群體創(chuàng)造的時代”,管理者通過整合企業(yè)內外各方面的利益和關系,才能把個體的努力協(xié)調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群體創(chuàng)造的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整合:“建設性沖突”最有效解決方式

  20世紀初的美國正處在現(xiàn)代管理理論的初創(chuàng)時期,勞資矛盾與沖突既是工業(yè)化加速推進中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科學管理理論試圖為企業(yè)解決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泰勒就把勞資雙方合作的“精神革命”作為科學管理的根本前提,并特別強調管理者在勞作合作中的主導責任;梅奧則把企業(yè)人際關系問題當作工業(yè)文明中的社會問題來看待,強調通過改善領導方式、關注員工的社會情感來達到勞資合作。但是,與泰勒、梅奧等否定、厭惡矛盾和沖突的態(tài)度不同,福列特首先強調“沖突和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將其看成是企業(yè)中包括勞資雙方在內的“各種觀點和利益差異化的表現(xiàn)”,是組織中的正常存在,它們?yōu)樯鐣兏锖瓦M步創(chuàng)造機會。管理者應該“不帶任何道德上先入為主的判斷去考慮沖突”,并設法利用這些差異和沖突來“促使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新價值”,使之服務于管理的需要。所以,福列特稱之為“建設性沖突”。

  福列特總結提出了當時處理沖突的三種方式:控制、妥協(xié)和整合?刂剖且环綉(zhàn)勝另一方,這是最容易的解決沖突方式,但效果往往是短暫的;妥協(xié)是沖突雙方都退讓,這是當時工會處理工資糾紛的一種主要策略。但是,控制是通過強力實現(xiàn)的,妥協(xié)只是推遲了問題的解決時間但并沒有真正解決沖突。而福列特認為,整合才是建設性沖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說,要設法使沖突雙方的要求或利益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達成讓沖突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它既不是單方面的支配,也不是雙方的暫時妥協(xié),更不需要任何一方做出犧牲。這在當時勞資雙方相互敵對的社會環(huán)境下,開拓出一條社會合作特別是勞資雙方和諧的新的管理途徑,盡管福列特也承認并不是所有情景下整合都是有效的。

  福列特還結合勞資沖突和生活中的事例,揭示了整合化解沖突的具體步驟:第一,“攤牌”,即使差異公開化,讓沖突雙方面對真正的問題;第二,將雙方的需求或要求進行細化分解,以便于發(fā)現(xiàn)雙方的利益平衡點,而不必對沖突雙方所有問題做出改變;第三,從“循環(huán)反應”(環(huán)形反應)中尋求整合方式,即不是單方面面對沖突中的另一方,而是從沖突雙方的關系中尋求解決方式,使沖突雙方都做出相應的改變。如工會不僅要對資方做出反應,而且對自身與資方之間的關系做出反應。她認為這是探索建設性沖突的一把鑰匙。這里,福列特強調管理者應該自覺確立建設性沖突處理的整合意識,從各種沖突雙方互動關系及其所處環(huán)境(她稱之為“情境規(guī)律”)出發(fā),主動尋求組織沖突的正面價值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利用。福列特承認并整合沖突各方利益的思想,實際上包含著肯定勞工利益、通過勞工和工會參與管理來解決沖突、改善管理的新理念。這種被厄威克稱之為“動態(tài)的積極管理”的思想無疑是現(xiàn)代管理思想發(fā)展中參與式管理或民主管理的最早表達。

  共同目標:領導者與追隨者互動整合

  20世紀早期流行的官僚制組織推崇自上而下的等級控制和領導合法的職位權力,追隨者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福列特則認為,領導以特定情境中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追隨者)的相互影響為基礎,其首要任務是確定組織的目標,并把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整合起來。領導所依靠的主要不是建立在職位權力基礎之上的命令和服從,而是協(xié)調、確定目標和鼓勵人們對情境規(guī)律做出反應的技能。領導者是“將群體中的不同意愿聯(lián)系起來以形成持續(xù)動力的人”,重要的是他必須知道如何通過協(xié)調與溝通創(chuàng)造群體力量而不是單方面施加個人的權力。所以,最優(yōu)秀的領導者并不要求下屬為他本人服務,而是通過一個共同目標來團結追隨者,一起為組織的共同目標服務。

  領導者要依據(jù)情境規(guī)律下達命令。命令的下達和接收既是領導者的工作手段,也是組織中信息交流與溝通的重要通道。福列特根據(jù)她的整合觀將科層制下的單向服從命令轉變成以情境規(guī)律為依托的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的雙向互動,即一個人不應該對另一個人發(fā)號施令,但是都應該通過可行的方法從情境中找到可以共同遵循的命令(如組織的目標或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她所說的“讓命令客觀化和非人稱化”,使命令與情境融為一體,是“命令來自工作,而不是工作來自命令”。在這種情境規(guī)律下的命令下達,“上司”和“下屬”的角色都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一方面,上司應改變武斷地發(fā)出命令、強迫別人盲目服從的習慣。因為這樣做往往會破壞下屬的創(chuàng)新精神,打擊自主意識,挫傷自尊心。另一方面,對于下屬來說,接受命令的最佳態(tài)度是理智的調查,提出改革建設的熱情,以及禮貌的建議方式!边@樣,對領導者來說,可以兼顧權力與責任;對下屬來說,可以兼顧服從與自由,避免單方面支配人或被人支配而帶來的弊端。

  領導者要培養(yǎng)和訓練追隨者。與傳統(tǒng)的支配型領導觀不同,福列特認為,“教育和訓練是領導者的職責之一”。“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需要別人的臣服或者絕對服從”,而是要“說服他人追隨你并且訓練他們與你共事”,“是整合所有人經驗并應用于共同目標的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能量、激情和未喚醒的生命”。這樣,領導者不再是自上而下發(fā)布命令的權威,而成為與學生教學相長的教師,“教育并且訓練你的下屬如何控制局勢,幫助下屬形成自己的觀點”,點燃下屬的熱情和能量。福列特用師生關系來描述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的新型關系,“教師是從與學生的關系中獲得領導力”,這就凸顯出領導力中尊重、關懷、共

  享、參與、合作、激勵等新的因素。這就是說,領導者要通過一個共同的目標凝聚所有的追隨者,并幫助追隨者提高其領導力,“最好的領導者努力培訓他們的下屬,使下屬成為領導者”。與此相適應,被領導者(追隨者)也不再是單純對領導者“俯首貼耳之輩、無條件服從之人”,而是參與領導的能動角色,“作為一個被領導者,我也參與了領導”。所以,領導本質上是一個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共享權力、共同工作和共擔責任的過程。

  福列特極富創(chuàng)見的關于領導、權力、職權、命令、情境規(guī)律、追隨者等方面的思想,反映著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平等互動關系和共享權力與責任的確立,代表著獨裁式、等級制權威和追隨者單向服從的領導方式的終結,推動著集權化、等級制組織向分權化、民主參與型組織的轉變。福列特無愧于新型領導觀念的“開先河者”。(沃倫·本尼斯語)

  企業(yè)目的: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整合

  福列特認為,企業(yè)是社會有機整體的一部分,除了把企業(yè)看成是一個多種要素構成的功能統(tǒng)一體外,還應該看到企業(yè)與其環(huán)境,包括債權人、股東、顧客、競爭者、供貨者和當?shù)厣鐓^(qū)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企業(yè)承擔在利潤動機之外的社會服務責任;谶@種企業(yè)內外部“整合統(tǒng)一”的觀念,福列特對“服務”的傳統(tǒng)含義即那種把企業(yè)看作單純“營利組織”的觀念提出了質疑,認為企業(yè)不僅是一個生產單位或商業(yè)機構,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機構,自然有著經濟責任之上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同時她也不認同完全以服務動機替代利潤動機的觀點,而是主張“相互服務”即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整合統(tǒng)一的企業(yè)責任觀,企業(yè)理應被當作一個真正的社會服務部門來對待,它不僅為自己的社區(qū)服務,也為整個社會服務。福列特理解的社會責任包括就業(yè)、協(xié)調人際關系、為員工提供發(fā)展機會、服務社區(qū)、創(chuàng)造精神價值等。她說:“我們?yōu)槔麧櫠ぷ,為服務而工作,為我們自己的發(fā)展而工作,為對創(chuàng)造的熱愛而工作”。而作為一門職業(yè)的管理通過多種職能的整合這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構筑一個和諧、健康、有用的社會”,履行管理作為社會職能的責任。

  總之,福列特是“一位真正的管理哲學家,一位在泰勒的機械方法與我們當代強調人們行為的方法之間架起橋梁的先行者(克勞德·小喬治語)”。她還是“勇往直前的管理學先鋒,到處搜尋著先進的管理思想(沃倫·本尼斯語)”。后世許多宗師級的管理思想家林德爾·厄威克、赫伯特·西蒙、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本尼·沃倫斯、彼得·德魯克等,都從福列特的管理智慧中汲取了有價值的思想財富。具體說,關于群體是個體整合、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整合的思想開啟了巴納德協(xié)作系統(tǒng)理論的先聲,關于領導、授權等思想啟迪了領導大師沃倫·本尼斯的靈感,關于企業(yè)的社會性和管理的社會功能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學;關于整合統(tǒng)一體的思想則成為當代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思考等思想的萌芽;關于共享權力、參與領導等卓見預示著組織中的民主化管理的到來;關于權威的去個性化和對情境規(guī)律的服從,則無疑敲響了官僚制集權管理和暴力控制的喪鐘。這一切,都使得福列特“整合統(tǒng)一體”的管理思想成為管理思想史耀眼的一環(huán),并在當代管理的許多領域依然具有鮮明的實踐價值。

  人際關系論文 篇11

  望著窗外皚皚的白雪,整個世界像被凍住了似的,冷清、蕭條。天氣太冷了,人們都窩在屋里不肯出來,獨守著自己的小空間,心里不停地念著,念著:“冬天到了,春姑娘什么時候來呢?”——題記

  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解,那么世界將是一片冰天雪地,把人間的歡樂都凍結。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如果不把心窗打開,那么永遠只能活在自我里,感受不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了解自己。你試著去理解自己了嗎?了解自己的行為,想法,目標,對自己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承認自己有很多缺點,告誡自己要盡力將它們改正。提醒自己,夢想還很遠,還需要很刻苦才能到夢的彼岸。鼓勵自己,只要不懈地努力,你就可以成為天邊最亮的那顆星,就可以照亮無數(shù)的夜行人,就可以吸引來眾多的星星。

  了解朋友。朋友是結伴而行的魚,也許相處的時光只有這段,但只要能結伴而行,就一定要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知道朋友的.喜好,盡力不去提及對方的痛處與私人空間,朋友快樂時一起分享,朋友傷心時學會去安慰。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地結伴而行,我們都是自由自在的魚兒。

  了解敵人。為什么提起敵人就咬牙切齒呢?他們的議論攻擊又不會讓我們掉一塊肉,讓他們說去吧,我們照樣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但是你必須知道,有的敵人是你最好的助手。去了解那些與你作對的人,如果他是閑得無聊沒事找碴,那就不必理會,如果他是你強勁的競爭對手,那么振作起來,與他一拼高下。不知不覺中,敵人就成為了你前進的動力。了解了敵人,你就可以信心滿懷地對他微笑了。微笑顯示出你的勇敢,你的從容,還有你廣闊的胸襟。

  自知,像一陣春風吹化了漫天的白雪,讓自己對未來不再迷茫,做好準備,迎接一切挑戰(zhàn)。

  知人,像一場春雨滋潤了寒冷的大地,讓自己不再孤單,不再害怕,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安然與坦蕩,調整好心態(tài),所有的困難都不足掛齒。

  了解,是那美麗的春姑娘,帶來人間的溫暖與一切的蓬勃生機。

  自知還要知人,了解快樂還要了解痛苦,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了解社會這個溫暖的家。

  篤、篤、篤,你聽,那是春姑娘的腳步聲。

  人際關系論文 篇12

  【摘要】大學生作為新世紀文化新生代,這個社會亞群體具有獨特的交往心態(tài)。探索與研究大學生交往心理,把握與遵循大學生交往心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之提高交往素質,增強交往藝術,是培養(yǎng)新世紀有用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新世紀大學生的交往心理在探索中推進,在互動中整合,在交往中和諧,在運作中成熟。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交往困境;交往原則

  新世紀大學生要與人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需要對人際關系有一個比較健康的科學態(tài)度,自身也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交往科學素質。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社會交往與人際交往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認識到它在自我內在人格力量發(fā)揮中的作用。每個人的人格品質和心理特征的陶冶、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借助于社交來實現(xiàn)。所以,作為現(xiàn)代人,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交友八方”。

  一、人際關系的含義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切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聯(lián)系,是通過交往形成的心里關系。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1]。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以后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敗。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前進方向,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但在現(xiàn)實中,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不容樂觀,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著這一問題的形成,而這些因素是怎樣形成的?我們又怎樣對待這樣的問題?

  二、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與特點和影響因素

  大學生已進入青春發(fā)育的中后期,從其心里發(fā)展水平來說他們是正在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邊緣人”。這個階段是他們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一方面,人際交往時他們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展現(xiàn)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另一方面,交往能力本身就是生存的智慧。良好的人際交往能滿足大學生交往、友誼、安全等的需要,增強價值和力量感,有助于降低大學生的挫折感,緩解內心的沖突和苦悶,減少孤獨,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據(jù)我國有關研究報告:由于交往能力較差,交往方法不當,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63%的同學們感到“交往困難”、“知心朋友難覓”,只有25%的同學感到“有知心朋友”?梢,大學生整體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國內心理學界在研究大學生人際交往時發(fā)現(xiàn)如下幾個特征:交往的盲目性和被動性的整體性特征;互動性與開放性的時代特征;交往需求迫切,但主動性不夠,以同齡人交往為主,如其同室、同班、同鄉(xiāng)的交往;發(fā)展的不平衡性,這種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是由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決定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大致分為三情況:其一,人緣型。這類學生與人交往積極主動,交際面較廣,大約占20%。其二:孤僻型。這類學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在人際沖突中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大約占3%。其三:中間型。這類學生占大多數(shù),其特點是出于前兩者之間,一般表現(xiàn)不突出,人際交往范圍較窄,行為上隨大流,不愛顯露頭角[2]。

  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但主要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其中客觀因素又分為學校、家庭、社會觀念以及信息網絡化等方面,而主觀方面也包括個體的認知、情緒、人格及個體能力等。首先,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看,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忽視了無法因分數(shù)衡量的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這其中就包括了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其次,家庭因素對于年輕一代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幾乎都無法擺脫家庭對他的熏陶。理論上說,家庭的優(yōu)點會成為促進子女成才的積極因素;其缺點,則會成為子女成長的障礙。第三,依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43.6%的大學生人際沖突的原因在于經濟,習慣等問題。激烈的社會競爭蔓延到大學校園,引起大學生之間的利益之爭,更加導致了大學生人際溝通網絡的狹窄與人交往的缺乏。目前大學就業(yè)形勢越發(fā)嚴峻,是否是學生干部,優(yōu)秀團員,黨員,是否獲得過各類獎學金是大學生參與就業(yè)競爭和繼續(xù)學習深造的重要資本,為此,很多大學生在暗地里展開各種較量。最后,有專家認為由于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側重于學業(yè)成績,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心理壓力比較重,網絡極易成為許多人躲避負擔和壓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上網成癮不僅響學習,還會讓人缺少交往,忽略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同樣關系到人際關系能否順利進行。要走出對他人認知的心理誤區(qū),需注意克服以下幾方面:暈輪效應,首應效應,近因效應以及社會刻板效應等,另外,我們要全面審視自己,存在的不足,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

  三、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現(xiàn)代社會,要建立一種和諧的于己于人均有良好效果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其關鍵要素是需要運用并發(fā)展人的交際魅力和人際生命力。每一個人都是通過自我和周圍世界的關系而生活的,不管大學生所尋求的是哪種需要,自我的意義都存在于人們與外圍世界的相互關系中。

  我們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遵守以下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一)真誠原則。馬克思把人們之間真誠的友誼贊譽為“人生的無價之寶”。古語說“心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边@些說法都是對真誠及其作用的高度評價。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形容詞,讓大學生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是“真誠”,在八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六個與真誠有關。真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二)信任原則。管理學家戈登希爾曾說:“信任是無形資產中最重要的一種。它是沒有外形、沒有內質,但卻指揮者我們的行為。而且其存在與否將決定我們的行動,仿佛它是一種有形的力量”。在人際關系中交往雙方彼此都要講求信用。人與人之間要是缺乏信任,生活也會處于無序與恐懼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關系式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秩序安定的重要保證。

  (三)熱情原則。美國教育家卡耐基在《積極的人生》一書中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居于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情。沒有它,不論你有什么能力都發(fā)揮不出來!蔽覀儺敶髮W生正處在追求與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興趣廣泛,是建立良好個性品質和交往心理的關鍵時期,學會以一種熱情直率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也必然會獲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從而將愉快與友情長久地系于身邊。

  (四)理解原則。孟子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边@是至理。只有理解,才能消除人際關系發(fā)展中的某些隱蔽因素,如猜疑、嫉妒等,使人際關系不至于朝著惡化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收獲真心。

  (五)尊重原則。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把“尊重”放在人們的高級需要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對所有人,都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個性、習慣和隱私。只有做到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平等友好的人際關系,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六)交換原則。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的社會交換理論指出:社會是一種商品交換,不只是物質商品的交換,而是諸如贊許、榮譽、聲望之類的非物質交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基本上是一種交換過程。交往的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得到對方的回報,這樣雙方的關系才能繼續(xù)發(fā)展,在交換中互利性越高,雙方關系越穩(wěn)定、越密切。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如何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是每一位大學生必學的人生課程。作為一個具有卓越才能的新世紀優(yōu)秀大學生,不僅要德才兼?zhèn)、身心素質良好,而且必須具有一定的與人交往、待人處事的能力,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未來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生存技巧與藝術。

  【參考文獻】

  [1]存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xx.

  [2]聶振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3]張生.大學生心理健康[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xx.

  人際關系論文 篇13

  [摘要]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障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因,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個人成長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并從大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出發(fā),對其人際關系心理障礙的克服及自我超越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障礙;自我超越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由于交往而發(fā)生的一種心理關系。不論是親密關系、疏遠關系,還是敵對關系,統(tǒng)稱為人際關系[1]。因此,人際關系實際上又是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的許多需要都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滿足,它的好壞反映了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物質和精神需要能否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2]。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即是在大學學習、工作、生活中發(fā)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主要有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等。如果這些人際關系不順利,就意味著心理需要被剝奪,或滿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會產生孤立無援或被拋棄的感覺;反之則會因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自信。

  1、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義

  1.1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

  當今大學生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不是學習和就業(yè),而是人際交往。北京市曾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做了3次較大規(guī)模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人際關系適應不良或交往不良成為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因,占40%以上,已經超過擇業(yè)的壓力和學業(yè)的壓力[3]。

  1.2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嚴重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而真誠的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徑。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減少心理上的不適感,實現(xiàn)心理平衡。大學生大多在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間的交往狀況往往決定一個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同學,因人際關系和諧,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暢,專心學習,樂于交往與助人。反之,人際關系不和諧,感情不融洽,甚至沖突、仇視,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壓力便會增大,導致壓抑、冷漠、猜疑、退縮、回避、畏懼、敵對等消極情緒和內心體驗,嚴重阻礙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1.3大學生職業(yè)成功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

  渴求事業(yè)成功是每個學生的追求。有人做過研究,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知識,85%靠人際交往?茖W的進步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人際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條件。

  2、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中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

  2.1缺乏主動交流的心理能力

  人際關系作為人們之間的心理活動,是主動的、相互的。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這種主動交流的心理能力,而對于陌生人,尤其異性,表現(xiàn)出害羞、主動回避、畏縮現(xiàn)象。在別人面前面紅耳赤、目光緊張、心跳加快、講話吞吞吐吐、難以自我控制等。

  2.2部分學生存在內向性格

  部分學生由于從小性格內向,缺少交往,不善于交際而表現(xiàn)為膽怯、多慮、不合群等。在學校里上課不敢發(fā)言,除了要好的同學外,與大多數(shù)同學很少接觸,常常獨自活動,遠離人群,看到老師繞道而行,盡量回避學校集體活動。通常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做事力求絕對把握才行,所以不敢冒半點風險,因而多是受環(huán)境和別人主行的支配,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更羞于與他人接觸。

  2.3部分學生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作出過低的估價,進而否定自我。部分學生由于相貌、智力、受教育的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不如他人而產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愿望,但是總是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有自卑感的人往往過分自閉,為了保護自己,常表現(xiàn)得非常強硬,難以讓人接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格格不入。

  2.4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些學生由于從小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下長大,一遇到交往方面的挫折,如初戀失敗、當眾出丑等,就變得膽怯怕生、消極被動。

  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yǎng),完善個性結構中的優(yōu)秀品質,克服不良因素,提高人際交往能力[4]。

  3、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障礙的自我超越

  3.1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

  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對人際關系的意義非同小可。盡管大學生們每天也都處在各式各樣的交往環(huán)境中,但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意識。不少學生只是被動地處于交往中,有的學生甚至遠離人群、自我封閉。學校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樹立正確的交往動機的良好交往意識,讓學生認識交往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交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3.2要增強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人際關系妨礙最大的,莫過于自卑。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學校培養(yǎng)學生在交往中應該熱情友好,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于矜持,謙遜而不矯飾作偽,要充分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樹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從而顯得坦然自若,沉著鎮(zhèn)定。

  3.3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原因之一[5]。在人際交往中,語言的交流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大學生由于年輕氣盛,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時總是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往往忽視了傾聽對方的發(fā)言,與老師、學校領導、用人單位等交流時,若言語盛氣凌人、不注意傾聽,造成的后果及給人的印象將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在傾聽時常常出現(xiàn)以下情況:①很容易打斷對方講話;②發(fā)出認同對方的聲音。較佳的傾聽卻是完全沒有聲音,不能打斷對方講話,兩眼注視對方,等到對方停止發(fā)言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然而,最佳理想的情況是讓對方不斷地發(fā)言,越保持傾聽,你就越握有控制權。

  3.4不要過多計較別人的評論,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

  每個人為人處世受到別人的評論是很正常的,不要輕信主觀感受,不要浪費時間去揣測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人家評論,不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應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促進。同時也不應該以一時一事來評價一個人的好或壞,因為“借一斑而窺全貌”并不總是適合于所有人和事,個別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體。在與人交往中應具有寬宏的胸懷,要有“讓人不為丑,饒人不為癡”的大度大量,不為社交中細小矛盾糾纏而斤斤計較。

  3.5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你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可能緊張、羞怯時,就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焦慮,并處于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wèi)狀態(tài),使他人覺得你對他有一種不信任的感覺,這樣就阻礙了彼此關系的發(fā)展。例如,部分新入學的同學,由于對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都缺乏了解,因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一種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wèi)狀態(tài),直到他們熟悉了周圍的環(huán)境及同學,才真正比較放松,真正適應。學校教育就應該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生交流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夠鎮(zhèn)定下來,早日融入集體生活。

  4、大膽實踐,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良性循環(huán)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可以改變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后天的練習和訓練來發(fā)展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純粹增加交往技能可以改善個體的人際交往狀況,但并不一定能促進個體的人際相處關系[6],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改善除了有賴于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大學生自己主觀的努力。在個人心態(tài)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核心實際上是一個人逐漸克服“自我為中心”的過程。建立和發(fā)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重要的是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如果自己身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這種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才是人際交往的內涵之所在。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豐富是人際關系的豐富,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自我的發(fā)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都離不開人際交往。只要大學生正確認識和重視人際交往問題,就能夠實現(xiàn)自我超越。

  人際關系論文 篇14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認知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師的認同度及信任度!坝H其師,信其道”,這句出自《學記》的古訓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

  一、師生關系也是一種人際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美國教育家季洛特說:“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聯(lián)系,方能奪得每個學生的心。”

  成功的教育,是通過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有效程度來決定的。教師首先要有能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養(yǎng)成這樣的一種意識:學校開展的所有工作,都是在這種師生關系中進行的,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師生溝通實踐中應遵循的人際交往規(guī)律

  師生溝通的實質是一種人際交往,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師生溝通必須遵循一般人際交往的普遍規(guī)律。

  1、事半功倍的“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又稱為“第一印象”,是社會心理學中有關人際知覺的經典內容。社會心理學家通過許多實驗證明:在人際交往中,對某人的最初印象,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對該人以后一系列心理及行為特征的解釋。教育心理學研究結果也表明: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對教師威信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

  2、不可忽視的“動機效應”

  心理學認為,人從事任何活動都是由需要產生動機,再由動機激發(fā)行為的過程。而動機作為人各種行為的內在因素,教師需要經常思考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和認知自己的“良苦用心”,只有當學生認定教師一方的溝通動機是善意的,師生溝通才能有良好的開端。

  3、營造溫馨的“自己人效應”

  當學生了解了教師的良苦用心后,教師還需與學生進一步拉近心理距離。這時,要更多地尋找與學生共同的話題點,各抒己見,讓他們視你為“自己人”,使雙方的溝通不斷融洽,溝通才能深入下去。這就是人際溝通中的“自己人效應”。

  4、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此消彼長”效應

  溝通一般都有明確的目的,因而就產生了“究竟是誰影響誰”這個最關鍵的問題。在師生溝通中,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希望對學生產生影響,并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發(fā)揮導向作用,但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那么溝通的目的就無法實現(xiàn)。反之,還很有可能被學生所左右,陷入尷尬、甚至“悲慘”的境地。

  三、可能影響師生有效溝通的負面因素

  1、對師生關系的錯誤定位

  相對于年輕的學生,教師在豐富的社會經歷、權威的知識見解等方面有著顯著優(yōu)勢,而正是這種優(yōu)勢,使得部分教師往往有種“高大上”的感覺,一旦處理不好,則容易拉大師生間相處的距離,造成溝通上的落差和師生間的不平等地位。如果教師習慣于維持自己的權威地位而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習慣于單向溝通而不注意傾聽,那么,這種缺乏平行溝通與雙向溝通的方式會使得學生因畏懼而不敢接近,害怕相處,溝通意愿減弱,或者厭煩老師,一有機會就想從教師身邊消失,使得教師即使有再好的溝通愿望也無法實現(xiàn)。如一些學生嫌老師“嘮嘮叨叨”,根源可能就在于教師對師生關系的錯誤定位。

  2、以“我”為主的本位主義思想

  本位主義,其原意是指習慣固守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以己度人,甚至還有些自戀和自大。教師如果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始終從本位主義出發(fā),就會容易使自己陷入一個過于自我或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qū)。這種師生間的.本位主義交流,使得教師喜歡將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學生,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最好的意見,容易缺乏對學生情感和需要的理解與尊重,把學生視為灌輸自己一切價值觀的最好對象。學生會因此產生抵觸、抗拒和排斥心理,拉大師生情感上的距離,影響師生關系的和諧,故而嚴重影響溝通的順利進行。如一些教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后你一定會懂得我是真正的為你好”等一系列強迫癖的表現(xiàn)。

  3、不懂變通的角色固著思維

  一個人在社會中身份是不斷變化的,如一位女教師可能要扮演教師、妻子、女兒、媳婦、領導、職工、乘客等多種不同的角色。每種角色都有一定的行為模式,教師的行為特點也得有相應的變化,如果不能根據(jù)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場合調節(jié)、變換自己的角色行為,始終固守一種角色,就是角色固著。角色固著會給人際溝通造成較為嚴重的障礙,對于師生溝通來說,當教師扮演的角色十分適宜時,師生溝通就會比較順利;如果教師固著于某種角色不善轉換,師生溝通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調節(jié)角色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是不難做到的,因為人的大腦里都有一套警戒調節(jié)系統(tǒng),它會根據(jù)情況隨時調節(jié)人的行為,但如果是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這套警戒調節(jié)系統(tǒng)有時就會“瀆職”,甚至連對方在對你有所暗示時還不能察覺。教師在他們的學生面前就經常會犯這類錯誤。

  4、將不良情緒帶入溝通交流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你如果要發(fā)怒,則必須選擇正確的對象,把握正確的程度,確定正確的時間,為了正確的目的,并通過正確的方式”。溝通實際上是情緒的管理,情緒具有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功能,所以情緒的管理非常重要。教師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試想一下,當教師帶著負面情緒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學生的情緒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效果當然可想而知了。師生溝通時一方的情緒化或雙方的相互情緒影響都將會直接影響到溝通的質量,因為情緒的影響,往往使溝通只在意了溝通的語氣、態(tài)度或動作形式等過程,而忽視了溝通的真正內容主題與目的本質,從而造成溝通的失敗。

【人際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人際關系論文07-13

關于人際關系論文12-11

網絡影響人際關系論文01-22

人際關系的議論文11-11

關于人際關系論文5篇06-21

大學生人際關系論文01-22

大學生人際關系論文01-08

大學生人際關系論文09-18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論文范文10-17

大學生人際關系論文8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