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周作人的自然觀念探析論文

時間:2021-05-09 08:00:51 論文 我要投稿

周作人的自然觀念探析論文

  周作人的童年是在他的故鄉(xiāng)紹興度過的。雖說身處于深宅大院,未能像鄉(xiāng)下孩子一樣與大自然有著充分的接觸,但僅僅一個"百草園"就足夠讓他回味一生了。兒童對大自然有著特殊的敏感,對于周作人來說更是如此。"百草園"里的木蓮藤、何首烏、覆盆子、蟋蟀、油唧蛉……,給他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也是他幼稚的眼睛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最初的美。正如錢理群先生所說,這是大千世界賦予他的自然狀態(tài)的美,是一種生氣貫注的和諧之美[1].開始讀書的周作人對于天天必讀的圣經(jīng)賢傳完全不感興趣,卻獨獨喜歡諸如《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花鏡》等動植物考釋類的書籍。這早年對大自然的記憶,勾起了周作人對自然事物的濃厚興趣,對周作人自然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反過來,這最初的自然興趣后來經(jīng)周作人用習得的精神滋養(yǎng)加以貫注,又具有了愈加豐富、有力的精神內(nèi)涵,最終形成了其深邃而獨特的自然觀。

周作人的自然觀念探析論文

  1 以科學為根基的理性觀照

  作為一個從傳統(tǒng)中走出的文人,周作人對大自然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愫,然而不同于傳統(tǒng)文人沉醉于大自然聲色之美的感性審美,周作人的自然觀中呈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科學理性。這當然與其理智冷靜的性格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西方科學思想的影響。周作人在他的文章中曾滿懷崇敬地提及過多位西方自然科學家,并且不遺余力地介紹他們的觀念,翻譯他們的作品。他非常喜歡英國生物學家湯姆生,更是直言十分佩服法國自然科學家法布爾,將之稱為"科學的詩人",并且表示"讀了他的詩與科學兩相調(diào)和的文章,自然不得不更表敬愛之意了"[2].此外如英國的懷德、大威爾士等都是周作人非常欣賞的學者。

  周作人欣賞的正是他們觀照自然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能夠?qū)⒃娨馀c科學自然融匯的洞達精神。這以科學為根基的自然觀念成了他此后抨擊封建迂腐荒謬的自然觀的一把利器。當周作人用科學的自然觀反觀兩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學術時,便深感科學精神之匱乏。他看到我們的古書中"自周朝以至清末,前后二千年間,像甘蔗渣兒嚼了又嚼的,記著好許多怪話,如雀入大水為蛤,腐草化為螢,蚯蚓與阜螽為偶等,又如羔羊跪乳,烏反哺,梟食母等,皆是",[3]指出第一類還只是奇怪、荒謬,而第二類則是假借名教,將自然倫理化,其社會危害性尤大。他常常感嘆中國自然科學之不發(fā)達,認為"中國學者雖然常說格物,動植物終于沒有成為一門學問,直到二十世紀這還是附屬于經(jīng)學"[4].不發(fā)達的原因首先是學者們多關注于人事,對于自然少有關心,其次是即使有關心者也多將其與人事牽連,或者拘泥于故人章句,缺乏實證精神,盲目聽信他人,以致常常以訛傳訛。周作人提及此曾不無憤怒地說: "中國學者如此格物,何能致知,科學在中國之不發(fā)達蓋自有其所以然也。"[5]

  有了這痛心疾首的認識之后,周作人并沒有止步,一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促使他必須身體力行,喚醒民眾,摒棄愚昧,接納科學。于是他開始以自己的文章替貓頭鷹申冤,為蜘蛛叫屈,給螢火蟲正名,為癩蛤蟆抱不平,寫螞蟻之生活,講蚯蚓之益處……直至1957 年年逾七十的周作人仍在寫《烏鴉與鸚鵡》,以糾正古人自然之倫理化的謬誤,1958 年除四害之時,還在諄諄告誡大家蝙蝠和貓頭鷹為益鳥,應破除迷信,不要加以迫害。可以說,正是這關照自然物事的理性精神,這理性精神背后的知識分子的強烈責任感,構成了其科學小品意義之內(nèi)核。

  2 以平等、自由為內(nèi)核的生命觀念

  在周作人的眼中,平等與自由不僅僅是適用于人與人之間,同樣應當適用在人與自然之間。

  這便是人對自然萬物之尊重,尊重一草一木、一鳥一魚的生命權利和生長空間,使自然萬物按照其本有之規(guī)律自由地生長,不要加以人為的束縛或改變。所以周作人雖然對于自然生命頗有興趣,但特別不喜歡豢養(yǎng)動物。他說自己"有點相信'鳥身自為主'的迂論,覺得把它們活物拿來做囚徒當奚奴,不是什么愉快的事".[6]

  他認為一切飛禽走獸鳴蟲,如果不是出于實用考慮,都應該放到大自然中去欣賞,關在籠子里或豢養(yǎng)在園子中都是對生命的束縛和傷害。即使是植物"也不必一定種在自己的家里,關起門來獨賞,讓它們在野外路旁,或是在人家粉墻之內(nèi)也并不妨,只要我偶然經(jīng)過時能夠看見兩三眼,也就覺得欣然,很是滿足的了。"[7]他曾寫文章抨擊養(yǎng)金魚、養(yǎng)鸚鵡、養(yǎng)貓狗,甚至恨屋及烏,對這些習慣于被豢養(yǎng)從而失去了自然之氣的動物也產(chǎn)生了厭惡之情。相反,凡是自由自在地生長于大自然之中的生命都是美的,哪怕是麻雀那唧唧足足不成腔調(diào)的叫聲,也能帶來一絲春天的氣息,"比籠養(yǎng)著名貴的鳴禽聽了更有意思".[8]

  也即是說,在周作人看來,自然生命就應該生長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就應該具有自然之生氣、自然之野氣,任何人為的改變都是弄巧成拙,不僅不能產(chǎn)生美,反而會造成自然生命的扭曲和畸形。在動物界中,周作人頂不喜歡的一種就是金魚。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是由野生魚類經(jīng)人工培育而來的變異魚種,不僅從外形上喪失了天然之態(tài),而且只能生活在"富貴人家的繡房,浸在五彩的磁缸中,或是玻璃的圓球里",[9]完全沒有了自然之生氣。對動物如此,對植物也是一樣。即使是因品性之高潔淡雅而自古深受國人喜愛的梅蘭竹菊,如若失卻了自然之性,也同樣不受周作人的喜歡。譬如,他就對后世經(jīng)人工改造的蘭花和菊花品種表達過不喜之情,說"蘭菊到了后世,像養(yǎng)金魚一樣,競尚變種,我覺得有點無聊。"[10]他相信孔子當年所喜歡的蘭花一定是野生的春蘭,決不是什么梅瓣荷瓣,陶淵明深愛的菊花也一定是野生的黃菊而已。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給每個生命以平等自由的生長空間,讓一切都順遂自然,以自己本原的面目昭示出生命之美,這是周作人自然觀中的又一重要蘊涵。

  3 以自然映照人事的人文精神

  "順應自然,尊重自然",這一觀念一旦應用于人類本身的生存發(fā)展,便顯現(xiàn)出了極大的批判力量,彰顯出了一種新的生命價值。周作人常常以此為依據(jù)揭露人類社會與之相悖之處,以求人性的健康發(fā)展和社會的合理演進。他首先以自然界生物自然演進的生命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為標準建立起了自己的生命觀念和道德觀念。他不止一次地說過: "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經(jīng)典可以千百年來當做人類的教訓的,只有記載生物的生活現(xiàn)象的 biology,才可供我們參考,定人類行為的標準。"[11]

  他認為人類的生存道德即是由生物求生的自然本性進化而來的',只是一般生物的求生是單純的,不會顧及別個生物的存在,而人在自我求生的同時則能夠顧及到別個的存在,這就是道德意識的生長。正如清人焦循所說,"人生不過飲食男女,非飲食無以生,非男女無以生生。唯我欲生,人亦欲生,我欲生生,人亦欲生生,孟子好貨好色之說盡之矣。不必屏去我之所生,我之所生生,但不可忘人之所生,人之所生生".周作人覺得這段話最能體現(xiàn)道德的自然化特征,很好地說明了人類道德即是動物自然本性的"崇高的生長",正如荷花之出淤泥而不染。[12]

  既然人類道德是生物本能的崇高化,所以人類當然不能拋棄之,而復歸于禽道,但同樣需要警惕的是人類也不可在"道德"之路上走得"過高過遠",以致違背生命自然之道。這一生命道德觀念確立后,周作人便不斷地拿它來映照人事,揭露人類社會存在的種種丑惡與劣行?梢哉f,成了周作人評判人類行為的重要依據(jù)和標準。

  在周作人看來,人類歷史上所有假借道德之名而做出的扼殺自然人性或為一己私欲而剝奪他人生存權利的行為,都是悖謬于以"順應自然"為前提的人類生存道德的丑惡行徑。諸如宗教戰(zhàn)爭、文字獄、三綱主義、賣淫制度等皆是。關于如何合理地生存,人在很多情況下要求教于動物。

  "平常大家罵人總說禽獸,其實禽獸的行為無是非善惡之可言,乃是生物本然的生活",而人因為有了理智,便想對自身的動物性加以節(jié)制,于是就產(chǎn)生了文明,但這"文明"一旦失去了"尊重自然人性"這一基本的前提,便往往淪為虛偽的掩飾,就會產(chǎn)生"燒死異端說是救他的靈魂,占去滿洲說是行王道"之類的事,而"此乃是禽獸所不為的勾當".[13]動物依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饑餐渴飲,弱肉強食,雖少了一些文明的色彩,但相較于人類"遏塞本性的發(fā)露,卻耽溺于變態(tài)的嗜欲,又依恃智力造出許多玄妙的說明"[14]之行為,實在人類應感到慚愧。除此之外,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復歸禽道,以致墮于禽道之下的行為也不是沒有。1950年,周作人在《狼的聲名》一文中便犀利地指出,狼雖吃同類,但不會自己去屠殺,而縱觀人類歷史,則多有殺人吃人之事。人類當然應該發(fā)展文明,但這文明必須合于人情物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自然,從自然的演化中認識人的本性,從而尊重本性的自然發(fā)展。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周作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青少年要多關注草木蟲魚,認為"讀一本《昆蟲記》,勝過一堆圣經(jīng)賢傳遠矣".[14]

  4 以順遂自然為旨歸的人生態(tài)度

  "順遂自然"在周作人那里不僅僅是一種生命道德觀念,而且已經(jīng)內(nèi)化為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

  五四落潮之后周作人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個重大變化。啟蒙救國夢的幻滅,讓他一下子從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開路者,變?yōu)榱伺腔灿谑纸诸^的迷路人。深深的失落感和對前路的迷惘,讓他陷入了對人生沉重的思考。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感到了知識分子力量之微弱,感受到了"教訓之無用".這一痛苦的認識讓他焦灼、不安。他必須給自己的靈魂重新找到一個歸宿。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掙扎之后,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就是人類的生活也應當"模仿大自然的豪華與其嚴肅".[15]

  他說人生就像一輛敞篷車,"我們誰不坐在敞車上走著呢? 有人以為是往天國去,正在歌笑; 有的以為是下地獄去,正在悲哭; 有的醉了,睡了。我們---只想緩緩地走著,看沿路景色,聽人家談論,盡量地享受這些應得的苦和樂……"[16]也即是說,就像大自然的演進一樣,人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既有快樂,也有悲苦,而人應該順應這一過程,不必過于耽溺,不必固執(zhí)一端,而是應該以過客的心態(tài)在這旅程中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即可。這一順遂自然的人生觀念就像一帖撫慰劑,使周作人從迷惘的痛苦中解脫了出來,幫助他從搖旗吶喊、沖鋒陷陣的前哨,安然地退回到了一方安寧的"自己的園地".不過,為了讓這一結論更加站得住腳,他還必須為它尋找外在的理論支撐。

  此時,他想到了英國性心理學家藹理斯。對于歷史、人生藹氏曾經(jīng)有過一段經(jīng)典的言論---"世上總常有人很熱心地想攀住過去,也常有人熱心地想攫取他們所想象的未來。但是明智的人,站在二者之間,能同情于他們,卻知道我們是永遠在于過渡時代!瓫]有一刻無新的晨光在地上,也沒有一刻不見日沒。最好是閑靜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亂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對于落日忘記感謝那曾為晨光之垂死的光明……"[15]這段話讓周作人欣喜不已,讓他對歷史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歷史的演變本就如日出日落一樣,都是自然的安排,任何人為的干預都是多余的,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自己以往"熱心地想攫取未來"的做法顯得那么幼稚,甚至愚蠢。而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閑靜地站在一旁,默默地欣賞這個過程,順應這個過程,享受這個過程,這才是"生活之藝術".

  這一順遂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讓周作人從熱烈的追求中冷靜下來,讓他與現(xiàn)實社會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從而得以站在高遠處去欣賞、評判,以一種新的方式去踐行人生的價值,成了他構建其整個自然觀大廈的內(nèi)在支撐和理論依據(jù)。

  從愛自然,欣賞"自然",到歸于"自然",周作人以詩意為出發(fā)點,以其獨具的科學理性和深切的人文關懷為依托,將科學、平等、自由等要素熔鑄其中,最終構建起了其含蘊豐富的自然觀。就其個人來說,這一自然觀不僅成了他安頓不安靈魂的一個溫馨的居所,而且成了他借以映照人事的一面鏡子。對這一自然觀的踐行,成就了他"在平和中顯出尖銳"的關照現(xiàn)實的另一種方式;就這一自然觀本身來說,在當時乃至現(xiàn)在無疑都彰顯出了極大的啟蒙意義和批判價值。

  參考文獻:

  [1]錢理群。 周作人傳[M]. 北京: 華文出版社,2013.

  [2]周作人。 自己的園地·法布耳昆蟲記[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周作人。 立春以前·博物[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周作人。 風雨談·記海錯[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作人。 苦茶隨筆·貓頭鷹[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周作人的自然觀念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周作人茅盾魯迅與早期鄉(xiāng)土文學理論的形成論文08-24

梁實秋《雅舍小品》憶周作人先生11-18

物業(yè)管理自考工作的探析論文09-23

放手自然(議論文)08-22

周作人和汪曾祺同題作文《故鄉(xiāng)的野菜》對比賞讀推薦12-06

資產(chǎn)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探析論文12-07

關于自然科學小論文的作文08-07

大自然的啟示議論文9篇02-15

勵志作文素材:價值一億美金的觀念06-09

關于探析以專業(yè)需求為基礎的高職應用寫作教學論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