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朗誦中非語言符號研究論文
1.增強情感表達能力
朗誦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門情感抒發(fā)的藝術,對各種非語言符號的運用,正是為了情感的抒發(fā)。為了使兩者更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需要朗誦者不斷強化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具體來說,這種情感表達包含正確和充分兩個方面。首先是正確的情感表達。朗誦者首先應該弄清楚情感的類型和方向,如果這一基本前提出現(xiàn)了失誤,那么整個朗誦的情感抒發(fā)也就無從談起。比如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很多朗誦者并沒有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認為作品描繪的主要對象是一條河,表現(xiàn)的是對這條河流的思念。其實不然,“大堰河”其實是一個人名,是作者小時候的一位保姆,詩歌是對這位普通勞動婦女的贊頌。也就是說,朗誦者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朗誦所指,如果連歌者為誰都不清楚甚至張冠李戴,朗誦的質(zhì)量也就無從談起。其次是充分的情感表達。情感表現(xiàn)越充分,角色塑造就愈發(fā)的感人至深。其和非語言符號運用的關系在于,當朗誦者充分融入了個人情感后,就會忘記自己是在表演,而完全是一種本能的.情感抒發(fā)。在這種狀態(tài)下,各種非語言符號的運用一定是自然和和諧的。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所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朗誦者的情感表達正確并且充分后,各種非語言符號的運用也和整個朗誦有機融為了一體。
2.加強朗誦基本功的訓練
朗誦隸屬于表演藝術,各種非語言符號的運用,如手勢、眼神的運用等,其實也是一種表演。所以要想充分運用好這一元素,就要加強表演基本功的訓練,使之成為個人表現(xiàn)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來說,主要包含注意力、表現(xiàn)力和親和力三個方面。首先是注意力的訓練。作為一個朗誦者來說,要對自己的注意力進行重點訓練,F(xiàn)實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甚至是一心二用。這在舞臺朗誦中是決不允許的。朗誦者在舞臺朗誦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燈光、道具等各種元素的影響,如果因為這些因素而分散了注意力,勢必會導致朗誦質(zhì)量的下降,而且還會出現(xiàn)一些非正常的非語言符號的運用。比如受到燈光照射的影響,有的朗誦者會情不自禁的擦汗,這就是個一多余的動作。所以要在日常訓練中重視對注意力的訓練。其次是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朗誦者,總會把各種非語言符號運用的十分合理和自然,讓觀眾覺得這就是最真實的角色形象。這其實就是朗誦者精湛的表現(xiàn)力使然。所以朗誦者應該在臺下反復的嘗試和揣摩,找到一種和角色相契合的狀態(tài),使非語言符號的運用自然和靈活。最后是親和力的體現(xiàn)。所謂親和力,其實是一種氣質(zhì)和修養(yǎng),是指朗誦者給觀眾的信任和之感。正所謂“功夫在詩外”,朗誦者應該主動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修養(yǎng),逐漸形成一種精神氣質(zhì)和風貌,給觀眾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本文來自于《大眾文藝》雜志。大眾文藝雜志簡介詳見
3.把握好觀眾的審美傾向
伴隨著社會的整體發(fā)展,當代舞臺朗誦藝術也從幕后走向了臺前,整個朗誦的舞臺也被布置的十分豐富,各種高科技設施都廣泛的運用其中,使朗誦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應該充分考慮觀眾的審美傾向,比如有的觀眾就認為,過分繁瑣的舞臺布置和過多的肢體動作,使舞臺朗誦看起來更像是一出話劇,削弱了朗誦本身的聲音美感,各種非語言符號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對此我們都應該做好權衡。而且朗誦者的著裝服飾應該尊重受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趨向,其次再是要契合自己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大方、得體,避免媚俗化。舞臺朗誦者如果放棄了受眾的要求而一味的追求服飾的標新立異,可能不但會使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成功,同時也讓受眾失望。因此,作為一個舞臺朗誦者,需要在朗誦、人物塑造和受眾的接受趨向上找到契合點,從而去塑造出獨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著文化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和進步,朗誦藝術也迎來了新的春天。關于朗誦多個方面的理論研究,正是這種進步和繁榮的表現(xiàn)之一。
【舞臺朗誦中非語言符號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符號對語言教學的啟迪論文08-31
語言符號景觀設計論文11-20
發(fā)展學生符號意識的技巧研究論文05-02
聲樂教學舞臺表演能力研究論文10-13
跨文化商務交際中非語言交際方式的運用論文10-06
武術服飾藝術文化符號象征研究論文10-03
舞臺燈光設計研究論文10-29
景觀設計符號表意方式研究論文11-01
符號語言對平面設計的意義論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