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山水畫教學研究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藝術的靈感 臨摹 寫生
論文摘要 唐代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成為中國畫的指導原則。這樣可以得到藝術的靈感和心靈的凈化。
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一直擔任學生的山水畫教學,在這幾年教學當中感觸頗深。在中國畫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山水畫因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而為蔚大宗,“仁者智山,智者樂水!币彩侵袊糯罡叩娜宋睦硐搿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宣揚“老、莊”的宣言詩就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并成為政治說教,所以變革勢在必然。于是自宋初謝靈運始,山水詩開始了歷史之旅!八纬跷脑仯w有因革,老莊告退。山水方滋”,文人士大夫們?yōu)樽非笙蟆袄锨f”哲學那樣超脫紅塵,凈化心靈、清靜無為的美學思想。于是,獨往煙霞,模山范水,放情林壑。成為“澄懷觀道”者的修養(yǎng)之道。千百年來經(jīng)過歷代畫家的前赴后繼,不斷實踐,完成了對自然景物由“應物象形”,到“表心寫意”這一質(zhì)的飛躍。畫家對大自然有了嶄新的視角。
唐人著作中將中國畫分為六門,山水列為其中之一,可見早在隋唐時期山水畫在中國繪畫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畫種,同時,山水畫具有復雜的傳統(tǒng)技法和完整的傳統(tǒng)理論,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確保學生對山水畫的認知與實踐能力。我認為山水畫學習應經(jīng)歷“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個必不可少的階段,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談一談:
一、臨摹
中國畫主要是利用毛筆的特性,宣紙的滲透性。把畫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表現(xiàn)領域,它的關鍵取決于自然的感受能力和對筆墨語言的把握能力,兩方面把握得好,能繪制出一副很好的藝術品,否則反之。用毛筆對景直接寫生。對于學生來說難度是很高的,如果在學校里沒有經(jīng)過一定的訓練,學生在寫生時將束手無策,無從下筆。所以我們在對景直接寫生之前,必須先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臨摹練習,從中學習、了解山水畫的諸多傳統(tǒng)技法,感悟前人山水畫中的的精神境界,以便提高學生對景寫生的能力。
從北宋的范寬到明清的龔賢,流派很多,技法也很多,但都要經(jīng)過大量的臨摹學習,所以在臨摹的過程中還要善于總結、研究,了解每一朝代不同時期畫派的特點,人文思想和繪畫技法。知道畫面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哪些適合自己重點研究。說到作畫的表現(xiàn)技法,山水畫中主要是利用各種皴法來表現(xiàn)山之起伏、樹之繁茂的,較常用到雨點皴、混點皴、披麻皴、大小斧劈皴等,其中以線為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的披麻皴運用頗廣,有長、短披麻之分。這種皴法由五代董源開創(chuàng),適宜表現(xiàn)江南山水的秀潤之態(tài),而荷葉、解索、卷云、牛毛等皴法亦是由其演化得來。我們利用這些皴法加之對古人的理解,吸取他們的精華,整體把握,這樣臨出來的畫。既有古人的精神,又有自己的想法,這就為下一步寫生打好基礎。
五代山水畫家荊浩在自己的理論著述《筆法記》中特別強調(diào)了對于自然物象的“真”和“似”的區(qū)別,即臨摹和寫生的區(qū)別,提到“似”是“得其形而遺其氣”:而“真”則為“氣質(zhì)俱盛”,想要再現(xiàn)真實、生動地藝術形象就必須對真山真水進行深入地觀察和研究,明確了對景寫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客觀的表明了臨摹和寫生的承接關系。
二、寫生
從我們熟悉的城市來到新鮮的大自然,空間的變換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身處自然,感觸自然。才能更深刻的表現(xiàn)自然,畫家石濤就曾久居深山數(shù)十載,之后在自己的畫作上無限感慨的題寫:“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字樣,其意在于,告誡后輩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實踐積累作為基礎,做到成竹在胸,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生動而豐富的作品。下面是我這幾年寫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感悟自然
我每年都要帶學生到山區(qū)寫生,在寫生的過程當中邊教學邊實踐,有了新的思考。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鼓勵他們用心去熱愛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靈。古人云:“悟?qū)νㄉ瘛,想要準確的領悟山水畫的絕妙境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會。讓自己的心靈融入到純美的大自然當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使畫者的心靈得到凈化,進而使山水畫的精神得以升華,做到“情境合一”。
2、觀察自然
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認識大自然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規(guī)律。自然界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山與山之間,山與水之間,山與樹之間,樹與樹之間,水與水之間,人與山水樹木之間等等,既要整體,又要局部,整體去觀察山的勢,局部看精彩的部位,總之,擺在我們面前的自然界猶如一幅畫。既有山的開合,又有精彩的畫眼和嚴謹?shù)木植,而關鍵就在于你要如何去發(fā)掘它潛在的魅力。
3、描繪自然
學生通過前一段的臨摹以后基本有了一定的技法基礎,根據(jù)我們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就應該細心的描繪,在描繪自然的.同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構圖
因為中國畫與西洋畫在構圖上是有根本區(qū)別的,西洋畫的構圖屬焦點透視。而中國畫一般都是散點透視,不受定點的約束,意在體現(xiàn)“望秋水,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感受。
取景
可分全景和局部(小景),取全景時要體現(xiàn)主次關系,還要注意加減,山可以加可以減。也可以加些生活素材,如房子、人物、樹木、河流等用以點綴,也可取小景,比如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可構成一幅小畫面。
變意境
在畫的同時就是你創(chuàng)作的同時,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可以把春天畫成夏天、秋天。還可以把冬天畫成秋天等,這樣能產(chǎn)生新的感覺,同時在顏色上加一些變化,比如用赭石色渲染山頂和山坡可以營造深秋的氛圍等等,以此來調(diào)動畫面的情調(diào)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總之,自然中的景物搬到畫面上都需要筆者的組織、經(jīng)營,畫面的構圖、面積、虛實的變化和黑白的處理也都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反復推敲。
三、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主要是學生通過寫生,用自己的視角和語言來完成一幅感人的畫面,前人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不可照搬照抄。山水畫就同詩歌一樣要體現(xiàn)出自己的感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所以“立意”還要通過構思、構圖、筆墨、色調(diào)、黑白濃淡等形式相互協(xié)調(diào)表現(xiàn)出來。
立意和技法之間是缺一不可的。立意是想法問題,而技法是技術問題。沒有成熟的立意只有成熟的技巧,畫面就沒有生氣,反之,有了成熟的立意沒有成熟的技巧就組織不起畫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這兩點掌握好了以后經(jīng)過反復練習才會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
創(chuàng)作的過程既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享受和前進的過程。里面的樂趣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慢慢的成熟起來,但是還要突破自己,增加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嘗試新的技法,使自己的畫面更加豐富。更有趣,更有個性,意境更加深遠,最后取得圓滿的藝術效果,將國粹發(fā)揚光大。
【高校山水畫教學研究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山水畫教學論文02-21
高校鋼琴教學研究論文05-31
高校體育教學研究論文05-31
高校聲樂教學研究論文06-11
高校體操教學研究論文01-17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1-06
高校女生游泳教學研究論文04-17
高校聲樂有效教學研究論文04-17
高校色彩基礎教學研究論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