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讓個性化閱讀教學真精彩教育論文
[關(guān)鍵詞]個性化閱讀 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個性化”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領(lǐng)域。個性化閱讀作為一個超越傳統(tǒng),彰顯時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們大步走來。教師也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學生盡嘗不同的閱讀方法。那么如何讓個性化閱讀教學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學生的閱讀學生做主——注重體驗,尊重人本
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實質(zhì)是對學生認識的肯定,也是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的平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例如,在教學《艾滋病小斗士》一課,當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guān)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人們不應該對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們需要關(guān)愛,擁抱艾滋病兒童是不會被傳染的”時,教師設(shè)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1.恩科西的聲音要讓全場的人聽到,他說些什么?2.恩科西的聲音要讓全美國都聽到,他說些什么?3.恩科西的聲音要讓全世界都聽到,他說些什么?學生們紛紛發(fā)言,有的學生說聲音應該低沉些;有的說我認為該大聲說,雖然他身體不好,但是他也希望自己的呼吁能讓全世界聽到,讓每個人都來關(guān)心艾滋病人;有的說:我覺得聲音是低沉而有力的,從這聲音中透露出他對生命的渴望,對真情的渴求。”……這下,學生的感受被釋放出來,課堂上學生的個性思維如潮水般噴薄而出,這樣的教學是鮮活的.。此刻,學生的朗讀是那樣動情,仿佛他們就是恩科西。
因此,教師要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有了這個自由對話的平臺,學生才敢于表達自己的困惑,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激發(fā)自主創(chuàng)新的推動力。
二、學生讀出的還是哈姆萊特嗎?——解讀文本,價值引領(lǐ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核心與靈魂,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是個性化閱讀的奠基……應讓學生鉆研教材,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也就是說,學生的“多元理解”、“獨特體驗”不可撇開文本的價值導向。然而,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面對學生有悖于文本價值取向的理解不敢說“不”,惟恐抹殺了學生的個性。例如:《豐碑》——“我覺得軍需處長做得不妥當,因為他的價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狐貍和烏鴉》——“狐貍很聰明,憑著自己的智慧吃到了肉”;《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愛因斯坦衣服穿不整齊,房間亂得一塌糊涂,說明他做事馬虎,沒有條理,那他做實驗怎么會井井有條呢?”……學生這些個性化的閱讀符合教材的價值取向嗎?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延伸嗎?教師應該“判斷價值”,對價值的“選擇”十分重要。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在個性化閱讀的問題上,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文化背景對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讀,但如果從哈姆萊特中讀出了少年維特,葛郎臺或其他的話,文本的價值也就喪失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等于要教師放棄價值引領(lǐng),學生的閱讀理解可能出現(xiàn)偏差,偏差甚至偏激,這是正常的,真實的,關(guān)鍵是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拋開文本的價值取向,在閱讀活動中調(diào)整學生的體驗,在對話、交流、碰撞中提高認識,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確定對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一石激起千層浪——巧妙點撥,以情動情
薩特說過:“閱讀是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不同個體氣質(zhì)和生活經(jīng)驗的個體,被一篇篇想象豐富,語言精美,情感涌動的作品吸引,產(chǎn)生或喜或哀,或悲或歌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在這種被誘惑的體驗中,教師要為學生架設(shè)云梯,讓學生自己走上去,步入對話的美麗天空。語文教師要善于點撥學生的激情,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動力,才能使學生樂讀,好讀,創(chuàng)造性的讀。例如我在進行《愛如茉莉》的閱讀教學時,設(shè)計了以下引導:1.從哪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映兒父母之間的愛?2.再讀課文,想想你父母之間動人的事,然后說說你的感受?3.如果請你打個比方,你覺得映兒父母之間的真愛像什么?每一次點撥都使學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每一次喚醒都使學生的精神生命走向精彩。學生品出了自己的味,品出了自己的情,可見,教師巧妙點撥會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對話,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作品的感染,個性品質(zhì)得到重塑,從而建構(gòu)豐富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這時的讀已經(jīng)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xiàn),而是能夠表達學生個體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chuàng)作”,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
四、結(jié)語
教師應引領(lǐng)學生親歷閱讀的全過程,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只有學生在讀懂,讀通文本,并準確把握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識的,情感的,道理的這些根本性的共性,閱讀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陳鐵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反思[J].教育與學習,2007,(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