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美育的實施論文
科學求真,美育尋美,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美感是主觀的,但它來源于科學實踐活動,科學中豐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是美感產(chǎn)生的客觀基礎。科學方法之真、價值觀之善、情感之美,客觀上要求科學教學表現(xiàn)出更豐富的情感性和審美性。因此,小學科學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同時也是審美教育的過程,承載著讓兒童感受科技美的啟蒙任務。美育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號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審美形象就是人類科學活動及其成果呈現(xiàn)為審美對象的成果,是體現(xiàn)人的探索本性和認識能力的活的形象。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地實施美育,引導學生認識、感受科學之美,必須根據(jù)科學教學的審美特點,遵循學生審美活動的特征,在發(fā)掘、把握小學科學教學中美育內(nèi)容的基礎上,探索正確實施美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以情起興,陶冶學生審美的情趣
感染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美育不可能以說教或講解的方式存在,其實現(xiàn)依靠的是小學生與審美形象之間的情感交往,從動之以情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美育不能被動接受,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他們的美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之中才能形成。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指望審美情感會自發(fā)地形成。必須進行目標明確的工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在這里,教師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活動天地!彼裕郧槠鹋d,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引領學生感受科學之“美”的最基本的途徑,以此實現(xiàn)“美”的教育功能。就其實施的方法來說,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1.以教師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課堂彌漫一種溫暖的氣息杜威說:“知識是情感汪洋中的一杯水!蓖鯂S說:“美學即情學。”科學教師要發(fā)揮情感的感染作用,首先必須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做到以情傳情,以感動感,讓學生產(chǎn)生“科學學習是美的”感受。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為什么聽有些教師的課,感覺舒服,甚至回味無窮呢?這就是情感的魅力,是美的魅力。科學用理性方式把握世界,強調(diào)理性和客觀。學生往往對科學活動中蘊含的真、善、美難以體會,將科學學習等同于課上記筆記、背概念和課后做習題等枯燥的學習活動,無法從科學學習中獲得美感,喪失了科學探究的興趣。美是一種自由的創(chuàng)造,沒有自由,美是不會生長的。只有學生自己愿意進行探究學習,他們才會獲得美的享受。所以,對科學教師來說,就是要成為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親身介入并悉心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tài),為兒童營造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以自己良好的情緒激發(fā)學生高昂、愉快的學習情緒,讓學生自由自主地開展探究,由情入理,情理交融,感悟科學之美、探索之趣,收到陶情冶性的效果。
2.以審美對象之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是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的。美育也總是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覺生動、活潑、有趣,趣味性是美育的一大特征。美育的過程總是伴隨個人趣味的激發(fā)和滿足。兒童審美心理具有直觀性,這就要求科學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美的形象,激活學生審美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審美的興趣。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缺少的是眼光。”科學學習內(nèi)容有三大領域:物質(zhì)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給學生呈現(xiàn)了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整體世界,這本身就是一種系統(tǒng)的、和諧的美。(1)以自然之美滋潤學生自然成長。科學教師要充分利用科學教學中的資源,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用自然之美滋潤學生自然成長。如果學生能為了欣賞日月星辰、風霜雨露的美景而停下腳步,能因為小草萌芽、葉子飄落的美態(tài)而心頭柔軟,能為觀察到顯微鏡下一滴水里的世界而感到心靈震撼,能看到自己種植的植物和飼養(yǎng)的蠶兒、蝸牛等茁壯成長而敬畏生命,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美麗,他們感受到的快樂和美感會多很多。(2)用生活之美啟迪學生自己成長。美是生活?茖W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科技形象來感染學生,用生活之美啟迪學生自己成長。通過帶領學生開展制作紙鸚鵡、做太陽鐘、折形狀、建橋梁、搭支架等制作活動,使兒童體驗科技作品中蘊含的科學之美。同時,由此聯(lián)系到科學技術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去欣賞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激動人心的航天工程,了解神奇的克隆、人工選擇等生物工程技術,感受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電腦、手機、微波爐等日常用品,認識到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體驗到科學與技術的完美結合,科技之“美”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自覺成長。
二、感悟過程,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實踐。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冥思苦想后柳暗花明的情景,產(chǎn)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心理體驗,師生的情感被源自心靈的成長所照亮,不知不覺融入探究之中。此時,教學成為美好的過程,表面化的教學活動走向認知的實踐活動,科學過程的內(nèi)在景觀變得豐富多彩,科學認知過程產(chǎn)生了美的魅力。在此過程中,兒童對科學方法的“真”會獲得獨特的體驗,實現(xiàn)美育中“真”的教育功能。如何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呢?
1.在過程中啟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小學生嘗試把解決問題的艱苦勞動轉化為一種審美享受,每一次的問題解決都是一種充滿靈感的體驗,而成功的發(fā)現(xiàn)是對學生們最好的獎勵,學生在對真理的把握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第一,感受科學方法的智慧美。為了證明地球的自轉,法國物理學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擺動實驗,“傅科擺”由此而得名。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越重的物體下落越快”的結論。這些著名的實驗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體現(xiàn)著科學方法和驗證結果的完美。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猜想假設,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并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結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往往能產(chǎn)生由衷的喜悅和深沉的美感。比如:設計一個在10秒鐘內(nèi)能擺動10次的擺,學生們首先要研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在得出了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以后,設計出反復調(diào)整擺長以達到實驗要求的實驗方案,經(jīng)過多次艱苦嘗試,最終制作出了10秒鐘內(nèi)擺動10次的擺,明白了擺的制作原理,并能解決生活中鐘擺走得快和慢的實際問題。這時,學生們會感到科學是有用的,他們從科學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第二,感受科學過程的曲折美。感受是審美的關鍵,理解是審美的核心?茖W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親歷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認識科學的基礎。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真情地感受到并由衷地贊嘆科學知識比他們以前的個人見解有更為強大的說服力、迷人的魅力和科學規(guī)律美的震撼力———“科學之美”。比如《簡單電路》的教學,教師讓學生點亮小燈泡,當學生們不懂得閉合電路、不知道將導線的兩端分別連在小燈泡的底部和側面兩個觸點上時,他們往往點不亮小燈泡,經(jīng)過反復觀察、對比、嘗試等一系列艱苦的探索以后,他們點亮了小燈泡,懂得了要點亮小燈泡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這時,學生們所收獲的喜悅是無與倫比的。當他們反觀自己探究的過程、審視已建立的簡單電路概念時,就有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精神上的愉快就是美感。建立在知覺基礎上的對科學求“真”的深刻體驗和理解,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2.以好奇心為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力人類的發(fā)明離不開想象,兒童在審美活動中同樣離不開想象。“審美活動中的想象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集中表現(xiàn),它可以達到對現(xiàn)象發(fā)展規(guī)律的審美表現(xiàn)及自由把握!毕胂罅κ强茖W的生命。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想象力,使科學活動之中的思維美為學生所欣賞、所接受。(1)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知識容易遺忘,而思想可以潛移默化。教師要注意避免在教學過程的初始階段把結論告訴學生,要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留白”的審美藝術,講述時適當做些減法,尤其要避免把實驗的方法和步驟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按部就班地操作,而是要善于抓住關鍵處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產(chǎn)生急于填補、充實的欲望。比如:教學“環(huán)形山的形成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師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猜想假設,有學生認為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隕石撞擊形成的,有的認為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也有的認為是月球形成之初形成的,等等。這時,不要告訴學生答案,繼續(xù)引導他們自己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學生得出結論后,及時組織交流與評價,讓學生學會靜靜地傾聽,學會悅納、分享別人的見解,在傾聽中讓思想悄悄拔節(jié),看到“每一粒沙中的世界”,獲得思維美的熏陶。(2)創(chuàng)設美感情境,引導學生移情。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轉移到審美對象上,以情感為動力,結合審美經(jīng)驗,對審美對象進行分析、加工、改造,美學上稱之為移情的過程。小學科學教學中審美想象力的培養(yǎng)要從創(chuàng)設情境開始,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形成審美的心理共鳴。如教學《變色花》時,教師出示一朵白色的紙花,然后往上面噴灑紫甘藍汁,白色的紙花瞬間變成了紅花。在學生躍躍欲試時,再出示一朵白色的紙花,請一名同學同樣往上面噴灑紫甘藍汁,白色的紙花卻沒有變成紅花。這時,學生會產(chǎn)生探秘老師在第一朵花上動了什么“手腳”的強烈好奇心,這種強烈的好奇心正是他們感受、領悟科學方法之“真”的原動力。
3.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美在哪里?就在創(chuàng)造中。實踐證明,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可以通過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最美的火花。要想獲得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chuàng)造輕松潤澤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對別人的探究結果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教師不一定非要追求什么“標準答案”或“終極真理”,而是要隨時抓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閃現(xiàn)出來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火花,并且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把學生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轉化為卓有成效的探究活動和創(chuàng)新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悟到創(chuàng)造不僅是智慧的升華表現(xiàn),也是人類最絢麗的花朵,受到美的感染。
三、美化心靈,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
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完整人格的塑造,是實施于倫理層面的美育,側重于美育中“善”的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小學科學教學中美育的實施,在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對科學、對自然、對世界的正確認識,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1.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讓學生學會辨別美一個人能否正確地認識世界和對待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備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小學科學教學要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知道科學已經(jīng)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剿鳎茖W不迷信權威;珍愛并善待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這些價值觀隱藏在具體的科學活動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拾取其中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完成感受、欣賞、評價、判斷的審美過程,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理想和高尚情操,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學會科學地看問題和想問題。
2.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精神,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美育終究要以高貴、健全的人格為旨歸。良好的科學精神會潛伏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成為此后支持他們行為的一種無意識力量,會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個體人格的塑造。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要形成的科學精神,主要包括“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這里面涵蓋了求真求實、尊重客觀事實的精神,解放思想、合理懷疑的批判精神,不迷信權威、敢于突破的創(chuàng)新精神,民主自由、平等合作的團隊精神,鍥而不舍、頑強執(zhí)著的奮斗精神,等等。這些科學精神滲透于小學生科學學習之中,并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悟到科學精神之美。在科學精神的觀照下,學生逐漸從審美自發(fā)走向?qū)徝雷杂X,最終由內(nèi)而外表現(xiàn)在他們的經(jīng)常性行為中,實現(xiàn)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科學教學中美育的實施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的途徑論文11-09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教學論文)12-06
加強體育教學中的美育的論文07-05
聲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論文07-06
淺析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論文09-2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育論文01-10
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育的關系論文04-27
語文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美育實施12-07
語文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美育實施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