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對立在《覺醒》中的體現的優(yōu)秀論文
摘 要:覺醒作為凱特肖邦的晚期代表,充分體現了女性對婚姻,愛情的獨立性的追求, 卻以幻滅告終。文中大量運用了二元對立的概念,本文擬從二元對立的研究手法,對作品中體現出的理性與感性的對立,存在與缺失的對立, 幻想與幻滅的對立,生前與死后的對立進行研究。
關鍵詞:二元對立;覺醒;幻滅
作者簡介:張心雨,女(1985.8-),生源地:陜西榆林,方向:英語語言文學下設的英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二元對立在理論是索緒爾創(chuàng)立的現代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列維斯特勞斯類型的模式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二元對立, 他“將文化現象進行分解, 按二元對立結構框架重新組合,現其本質意義和價值,即文化現象的深層結構”[4]P271。如今,二元對立的分析方法已被結構主義批評家運用到了文本分析上。研讀《覺醒》文本,會發(fā)現文中存在著大量的二元對立概念,本文擬以二元對立的研究手法,對作品中體現出的理性與感性,存在與缺失, 幻想與幻滅的對立進行研究。
一、女主角的理性與感性的對立
艾琳娜,小說的主人公。在與艾戴爾萊迪奈接觸后,從她身上學會了自由表達情感的方式。艾琳娜從過去謹慎的行為與壓抑的感情中逐步解放出來。她從一名賢妻良母的'狀態(tài)走向徹底的覺醒,艾琳娜成為了一名令人刮目相看并具獨立性的女人,她離開了丈夫和孩子,只對自己的感性負責。之所以說她感性是因為其沒有看到社會的約束。艾琳娜不僅對自己的覺醒缺乏理性的認識,羅伯特更是其所不能把控的一部分,因為他也屬于社會的一部分, 受社會道德,良知,責任的約束。
除了兩位女主角在生活態(tài)度上的鮮明對比之外,最重要的莫過于倆人在思想上的理性與感性的不同。雖說艾琳娜作為19世紀的典型女性主義者的代表,為了愛情婚姻及性的自我追求,可以放手一搏。但最終的命運是使她孤寂的走向大海。在大海溫柔的懷抱中,她認為自己已脫離了丈夫和孩子;并擺脫了羅伯特對自己的不理解。但處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女權運動在美國的其他地區(qū)剛剛出現,在保守的路易斯安那州幾乎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根據路易斯安那州法律,婦女仍然被認為是丈夫的財產!白鳛檎煞虻呢敭a, 埃琳娜必須依從社會規(guī)范, 對孩子盡到做母親的義務, 對丈夫做到做妻子的義務, 包括滿足丈夫的性要求”[3]P63.在覺醒過程中,艾戴爾一直扮演著打壓艾琳娜的理性角色。也許在艾戴爾的潛意識里也有渴望得到自由的因子,但她在社會環(huán)境里能清醒地意識到女性應該所處的位置。她的理性不僅表現在對羅伯特的警告中,甚至在艾戴爾即將臨盆前,她還不忘對艾琳娜的忠告“想想孩子,愛琳娜,哦,想想孩子,別忘了他們”[1]p135。 警醒她不要再一意孤行的觸犯感性的底線。
二、男主角的存在與缺失的對立
萊恩斯彭迪列是艾琳娜的丈夫。盡管他很愛艾琳娜和孩子們,但很少和他們在一起。雖然他對艾琳娜情深義厚,但是他們的關系中缺少熱情與激情,艾琳娜感受不到丈夫的真實存在,而且彭迪列也不了解妻子真正的感受。當艾琳娜和羅伯特從海邊游泳回來時,艾琳娜睡在屋外的吊床上不肯回家里睡覺,彭迪列的一系列話語說明他并不了解妻子的想法:“你呆在外邊干什么,艾琳娜……為什么還不進來?”[1]p37。彭迪列的遞進式不耐煩的態(tài)度表明他并沒有察覺妻子最近的微妙變化。相反,此刻的羅伯特則耐心的揣摩著艾琳娜的心態(tài)變化。彭迪列所能帶來的便是物質上的滿足。在他眼里,只要他能夠用金錢使妻子和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妻子就應該毫無怨言了。
羅伯特本就是一個熱情單身男子。大部分的時間里,羅伯特只是陪她在海水里沐浴或是閑聊。隨著兩人的關系變得親密和復雜,雙方互生愛戀。其對艾琳娜精神的滿足,激起了女主人公對真愛和婚姻的幻想。因為羅伯特懂艾琳娜想要的,他為艾琳娜計劃著生活,真切了解艾琳娜的感受。艾琳娜享受著羅伯特的存在感。她的覺醒并非空穴來風。
三、覺醒與幻滅的對立
與羅伯特結識后,她終于明白這種看似完美的家庭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她果斷的采取措施,未經丈夫同意便私自從家搬出來,住進了“鴿子窩!彼X得她采取的每一個措施都讓她又一步遠離作為妻子和母親的義務和責任,卻更增添了她作為獨立人格的力量。她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理解生活中更深層的東西。當艾琳娜在采取果斷的行動時,她對羅伯特的愛情并沒有減退。事實上,對羅伯特的愛以及希望得到他的愛正是促使她這么做的原因。她幻想掙脫家庭束縛,與羅伯特成就自己希望的浪漫,讓自己的激情最終得到完全釋放,自此擺脫過去的生活,從而開始一種全新生活。然而,令她失望的是,羅伯特卻沒有讓她如愿以償。羅伯特雖然也愛艾琳娜,但艾琳娜是個有夫之婦,這一點一直阻撓著他對艾琳娜的愛情。他認為艾琳娜是個不自由之人,而他也無力為了愛情去承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所以,從他發(fā)現自己愛上艾琳娜起,就選擇了逃避。當艾琳娜認為自己離開了家就是為自己掙得了自由時,羅伯特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即使艾琳娜離開了原來的家,彭迪列并不打算跟她離婚,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掩飾她離開家的原因,對外界宣稱她是因為家里要重新裝修才搬出去住的。羅伯特當然明白要接受艾琳娜必須面對的阻力,當他從墨西哥回來后,他還是讓艾琳娜成了失望的俘虜。
通過對男女主人公的角色對比,凱特肖邦筆下的人物個性更加鮮明的展現在讀者眼前,尤其是對女主人公艾琳娜,一步步揭示其覺醒到幻滅過程的原因。艾琳娜作為女性主義的代表,為眾多女青年樹立了榜樣,雖然肖邦賦予她如此的覺醒意識,但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改變的。她最終還是選擇走向大海,活著的時候不能如愿以償的完成夢想,只能在大海中繼續(xù)完成未完成的夢幻。
參考文獻:
[1]Chopin, Kate. 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hort Stories. New York: Banton Books, 1981
[2]韓 銳 愛琳娜的覺醒 :評凱特肖邦之覺醒,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重慶),1999 年第1 期
[3]金莉 秦亞青 美國女性的覺醒與反叛:凱特 肖邦及其小說覺醒[J]外國文學,1995, (3)
[4]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8
【二元對立在《覺醒》中的體現的優(yōu)秀論文】相關文章:
對立的造句06-29
覺醒07-23
溝通在績效管理中的體現論文06-29
痛苦與幸福是對立的08-10
我國上市公司二元股權結構的建立的優(yōu)秀論文05-19
覺醒的青春08-05
答謝中書書最能體現10-23
杜甫憂患意識在詩歌中的體現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