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禮儀習(xí)俗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tǒng)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各族禮儀習(xí)俗!
一、壯寨迎客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xí)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wù)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xí)俗為“喝交杯”,其實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后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后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飯。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tǒng)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并送到分手處。
二、趣說洛陽話“中”
洛陽人同意某個事情不說“好”,而是重重地說一句“中”。在洛陽話里,“中”就是好,它代表了很多意思,比如“不錯、可以、可行、同意”等。
你若問飯做好了沒有,人家回答“中了”,就表示做好了;你若問這個人咋樣,回答“不中”,就說明這個人不好。一個“中”字,被洛陽人用到了極致。
“中”的本義是一個方位詞,表示“中間”。甲骨文里的“中”是一桿大旗中間放著一面鼓,這是上古社會的一種召集工具。凡有大事,便在一空曠地的中央樹起大旗,這便是“建中”,領(lǐng)袖立于中央,民眾站于左右。所以,“中”就是中間、中央的意思。
那么,這個“中間”的“中”怎么就變成了洛陽人口中的“好”呢?
這源自漢民族根深蒂固的尚中思想。
我們民族自古就有崇尚中心的傳統(tǒng)。單就我們的國名來說,就表現(xiàn)出先人強烈的自我中心思想。祖先認為,我們處在世界的中心,四海環(huán)繞,再無第二,所以命名為“中國”。我國古代的建筑觀念也是如此。先秦的城市最外一周為郭,郭的中間為城,王宮一定會建在城的最中心,也叫中城。北京故宮用一條中軸線把偌大的紫禁城完美地剖為兩半,各主要大殿無不建在中軸線上。這些都是尚中思想的體現(xiàn)。
古人對色彩的認識也是如此。黃色之所以成為尊貴至極的顏色,是因為“黃,中之色也”(《左傳》),而“中”就是好,所以,黃色才成為皇帝專用的顏色。
以“中”為“好”,也是受八卦和中庸思想的影響。《周易》六十四卦中,“二、五多吉,三、四多兇”,因為二、五處在上卦、下卦之中,也叫中爻,處中為上,便是吉卦、好卦。儒家的“中庸”,講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凡事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只要“適度”,只要“處中”便是好的。
時代變遷,改變的不僅是語言,還有觀念和想法。但固執(zhí)的`洛陽人依然守著祖宗的教誨,守著古老的觀念,中和公正,認為只有這樣,才“中”!
三、土家人告別人生的盛大儀式
傳統(tǒng)的撒爾嗬
親人去世,本是一件令人悲痛的傷心事,誰會在此時擊鼓踏歌至通宵達旦?然而,在巴東縣野三關(guān)、清太坪、水布埡等土家族聚居的村鎮(zhèn)山寨,就有這樣一種奇特的“喪事喜辦”的民俗:在這些地方,一旦土家老人亡故,親朋好友往往不約而同趕到孝家靈堂,參加跳撒爾嗬,借此為死者親屬排憂解愁,慰藉亡靈。人們在孝家靈堂跳撒爾嗬,一跳就是兩三個夜晚,直到送亡人上山時為止。這種喪事喜辦的形式,在當(dāng)?shù)亟凶觥盁釤狒[鬧陪亡人,高高興興辦喪事”。
亦歌亦舞祭亡靈
按照土家人的習(xí)俗,喪家在老人去世后,孝子首先要跪在亡者床前,燃燒一種當(dāng)?shù)刂圃斓暮艽植诘狞S色草紙,土家人稱之謂“落氣紙”。在將亡人裝殮入棺后,即燃放鞭炮或派人翻山越嶺去告訴親朋好友,叫做“報信”,親友及鄉(xiāng)鄰在得到報信后,即從四面八方趕到喪家,有的親友鄉(xiāng)鄰要走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不管多晚,打著火把也要趕到喪家,土家人稱之謂“奔喪”。前來奔喪的親友至家,會對孝家后人說一聲:“恭喜你盡孝噠!”
孝家把靈堂設(shè)在堂屋里。靈柩前的四方桌上供奉著紅色的靈牌,靈樞上鋪著紅色的繡花絨毯。跳撒爾嗬所用的牛皮大鼓就置于靈柩前的桌子旁邊,靈柩前的空地就是人們跳撒爾嗬的地方。
夜?jié)u漸深了,吊喪的人們吃過晚飯后,最熱鬧、最濃烈的跳喪也要開場了。只見掌鼓歌師父走到靈柩旁,拿起鼓捶示意前來奔喪的客人,意思是愿意上來跳的可以開始跳了,隨即擂響了牛皮大鼓,隨著“咚咚咚”的鼓點節(jié)奏,掌鼓的歌師高聲唱出了跳撒爾嗬開場的第一個曲目“待師”——
“我打鼓來你出臺,黃花引動白花開……”
伴隨著鼓聲和歌聲,前來奔喪的土家漢子兩人相邀上前,隨著鼓點踏著節(jié)奏,自然地走到靈柩前起舞,邊跳邊與旁邊觀看的鄉(xiāng)鄰一起唱著應(yīng)和:“跳撒爾嗬哎——”。
一領(lǐng)眾和,邊唱邊舞,現(xiàn)場氣氛歡快熱烈。
撒爾嗬是一種歌舞性很強的民俗祭祀表演活動。其舞姿剛健、古樸、豪放、粗獷,尤其是跳“燕兒銜泥”,更為妙絕。只見一人丟一手帕在地下,另一人叉開雙腿下大腰,隨著鼓點的加快,雙手后翹煽動雙翅,嘴攏地面銜起帕子。
“好!”周圍頓時響起一片喝彩聲……
就這樣,眾人且歌且舞,壯觀的場面一直持續(xù)到次日天明……
【各族禮儀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阿壩藏族婚禮 禮儀 習(xí)俗09-04
飲食禮儀之西餐禮儀08-20
西餐禮儀常識服飾禮儀07-21
商務(wù)禮儀知識禮儀06-18
中餐禮儀與西餐禮儀11-14
商務(wù)禮儀西餐禮儀11-11
秘書禮儀知識:同事禮儀04-22
春節(jié)習(xí)俗作文600字:過年的習(xí)俗09-09
冬至習(xí)俗教案12-18
商務(wù)禮儀與西餐禮儀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