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工具取紙漿模型,并通過討論交流找出取紙漿模型的有效方法。
2、在制作紙漿玩具的過程中,體驗廢紙再利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前次活動中,已經晾干但還未取出的帶模具的紙漿模型。
2、老師預想的釘子、剪子、刀子、勺子、叉子、鉛筆、鏟子等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預想
孩子們,我們昨天制作的紙漿碗已經晾干了,現在我們一起把它們取出來吧。(孩子們聞言一起行動起來,幼兒感到徒手取模型的時候很困難,都很著急“老師!取不出來!”“老師!太費勁了!”)
空手取不出來的模型,我們可以請個小幫手來幫我們的忙嗎?請誰來幫忙怎么做呢,大家動腦筋好好想一想。(孩子們憑空想出了一些常用的小工具,如:刀子、剪子、尺、筆等,也憑借以往的經驗預想出一些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2、嘗試利用工具取模型。
師:“大家都想出了一些好辦法,可是這些辦法管用不管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可以自己試做,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試做,不過大家都要注意有的工具比較危險,所以用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注意安全,別弄傷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鄭若凱選了一把剪子,用它的尖端沿碗的邊緣慢慢向下撬,蔣多鳴見了也從自己的書包里跟著拿了一把剪刀,用力撬了起來,不過他剛撬了幾下,碗內層的紙漿就被戳破了,他只好放棄,轉過頭看著鄭若凱繼續(xù)撬。鄭若凱邊向下撬紙漿邊用另一只手不停轉動碗,由于有了先前同伴失敗的教訓,他撬的動作很小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撬幾下就停下來休息一會,旁邊觀戰(zhàn)的蔣多鳴跟隨他的動作也是一付很緊張的樣子,邊看邊叮囑伙伴:“小心點!”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紙漿模型就順利取出了,除了碗的邊緣有些破損, 整個模型的外觀大致還算完整,兩個人不由興奮地歡呼跳躍起來。
蔣金穎、林卿賢開始選了個筷子做工具,但拿起來很快就發(fā)現筷子粗粗的兩端根本幫不到忙,兩個人商量了一下于是就扔下筷子,另外挑選了一把刀子,可是又不知該如何下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我走過去提醒他們可以去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于是蔣金穎跑到旁邊的組去,正好看到鄭若凱在忙活,得到了啟發(fā)以后趕緊跑回來指揮林卿賢扶著碗,她自己用刀子模仿鄭若凱的樣子也慢慢撬起來……
另一組的盧欣欣沒有使用任何工具,已經成功將模型取出來了,而且異常完整。)
3、交流討論
組織幼兒將各自使用工具的方法以及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并提出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供大家討論并解決。
(老師的話音剛落,孩子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蔣多明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和鄭若凱用的都是剪子,可是我的紙漿碗就破了,他的沒破,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請他分別模仿一下自己和鄭若凱操作時的動作,他馬上從中找出了原因:自己心急動作太猛用力太大,而鄭若凱動作慢,用力小。
順順說 “為什么欣欣的可以拿出來,我的不行呢?”“是。〉降资窃趺椿厥履?老師也不明白,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蔽艺埬菐讉可以成功取出模型的孩子把他們各自從家中帶來的模具集中放到一起,大家比較觀察后發(fā)現這些小朋友用的模具材質都是塑料的!而其它小朋友用的模具材質有的是不銹鋼的,有的是陶瓷的
“是不是所有的塑料模具里的紙漿模型都可以這么容易的拿出來呢?”我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田亦等幾個幼兒表示:雖然自己也用了塑料碗,可是里面的紙漿仍然拿不出來。我引導大家找它們的不同,開始孩子們的注意只停留在容器外表的差異,所以意見一直無法同意。我請欣欣說說她是怎么把紙漿模型拿出來的,欣欣示范了一下她的操作動作向同伴介紹說“一捏就可以了!甭犓@么一說,下面的孩子也去輪流捏了捏田亦和欣欣使用的模具,這樣又有了新發(fā)現:有的軟,一捏就變形了:有的硬,怎么都捏不動。孩子們于是恍然大悟:只有軟塑料的模具才能不借助任何工具,順利取出里面的模型。這為他們以后再次嘗試進行同類操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4、教師小結,鼓勵幼兒進行成功的再次嘗試與體驗
自我評析:雖然這次活動給了部分實驗失敗的孩子們一個挫折和打擊,但是通過工具的具體使用方法和使用過程的互相介紹,使幼兒的成功經驗在同伴之間進行了交流和分享,同時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大家發(fā)現自己對工具的預想使用效果和真實的使用效果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只憑空想而不動手去做是不行的。
這些有益經驗的獲取讓我感到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問題的獨立判斷能力在逐漸增強,但還存在很多順從判斷的現象,一部分孩子不肯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對別人的看法多隨聲附和,很少提出自己的異議和見解。以后的科學活動我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主動觀察、主動發(fā)現和提問、主動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由于我自己先前沒有制作紙漿模型這方面的經驗,在活動前也沒有事先進行嘗試和預想過,所以在取出晾干的紙漿模型時,雖然部分孩子們以失敗告終,但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們可以很輕松很完整的取出自己的模型,這種現象是偶然的嗎?這個問題的出現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面對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我沒有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掩蓋自己無知的真相而采取回避的做法,我深知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僅能提高幼兒科學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可以使科學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使幼兒探究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在這種背景下的教育,可以使幼兒永葆學習熱情,因此在發(fā)現問題后,我沒有簡單地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直接告知幼兒問題產生原因,以及解決方法,而是順應幼兒興趣,不過多干預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了思維的靈敏度。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親歷探究、解決問題全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用各種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征和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讓幼兒體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幼兒每人一個桔子。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幼兒學會剝桔子的技巧,并可以自己把桔子剝開。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觀察法、操作法、提問法。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聽音樂,幼兒開火車從筐子里每人拿一個桔子回到座位。
二、感知桔子的內外部特征。
1.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顏色 的?什么樣子的?
2.摸一摸:桔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聞一聞:桔子與什么氣味?
4.猜一猜:桔子里面是什么樣的,我們怎么把桔子給剝開?
5.動一動: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桔子,觀察桔子里面的特征。
三、品嘗桔子。
幼兒品嘗桔子,并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桔子的特點,知道桔子熟了以后是黃色的,沒有熟透的桔子是青色的。我讓幼兒摸一摸桔子的表面,并聞一聞,說說感受。鼓勵幼兒親手剝桔子,有的幼兒不知道從何下手,我適時教給他們剝桔子的小訣竅。剝開桔子皮,我們也觀察了桔子肉,好像很多瓣桔子兄弟團結地圍在一起,幼兒聽了我的描述特別開心,邊剝桔子邊一起念:“桔子兄弟,桔子兄弟快開門!”幼兒通過親手剝桔子,在品嘗桔子的味道時有了成功的喜悅,能用語言表達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對大班幼兒來講對土壤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土壤對我們人類以及植物的好處,不清楚土壤有幾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因此,我特設計了本節(jié)《土壤大探秘》能讓幼兒較清楚的理解土對人類的作用。
活動目標:
1. 感知了解土壤有多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里面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
2. 嘗試用小實驗的方式探究土壤特點,知道土的人類的作用。
3. 樂意參與活動,萌發(fā)珍惜土地的.感情。
活動準備:
1. 幼兒資源:主題小書、記錄單、自封袋1個。
2. 教師資源:掛圖、DVD、土壤1份(內有一份樹葉、樹根等);大盤子1個(里面有干、濕的土壤);與土壤相關字卡,一盆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一盆在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荒瘠土地、梯田、種植綠肥、收集落葉漚肥的圖片各1張。
3. 經驗準備:有挖土經驗。
活動過程:
1. 看一看、捏一捏、想一想,探究干濕的區(qū)別。
(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什么顏色的?除了黑色的土,你還看見過什么顏色的土?猜猜它是軟的還是硬的?
(2)教師:請你們來捏一捏土壤,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覺(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軟”“硬”字卡)
(3)教師:什么樣的土壤是軟的什么樣的土壤是硬的?
(4)教師:土壤有多種顏色,它們有的是干土,有的是濕土,軟硬程度也不一樣。
2.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土壤剖面圖和小實驗,了解土壤對動植物生長的作用。
(1)教師:土壤對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2)教師:可以種植植物、花草樹木、莊稼……還有許多美麗的建筑。
(3)土壤里面有什么?
(4)教師:有許多小生物在這里生活,有蚯蚓、蛇、青蛙……
(5)教師:土壤里面的小動物要呼吸空氣的,為什么它們能在這里生存怩?
3. 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土壤層。
(1)引導幼兒閱讀主題小書,比較土壤各分層之間的異同。
(2)教師:看看這兩盆植物,你們發(fā)現什么?
(3)教師: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而在貪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細弱,柔軟且枯黃。
(4)教師出示荒瘠的土地、梯田等幾種圖片。
活動延伸:
(1)教師出示一些用泥自制的泥人、泥動物,并現場捏制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交流欣賞。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二、活動準備: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小結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過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對應,激發(fā)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2、養(yǎng)語言概括力,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葉標本四種。
2、收集的各種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標本)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這些樹葉是從哪里來的呀?老師這有許多離開了樹媽媽的小樹葉,我們來和小樹葉做朋友,好嗎?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片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看看它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你們說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么樣呢?那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呢?
2、一起來幫你的好朋友小樹葉找媽媽!請小朋友找找小樹葉的媽媽在哪里,它的媽媽是誰?(小朋友分散找樹媽媽)
3、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那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再一起來找一找、認一認,好嗎?剛才有哪些小朋友找的是這片小樹葉的媽媽?它的媽媽在哪里?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不是這個呀?為什么是呀?他們有哪些地方一樣?讓我們來比一比。那我們把小樹葉送回家吧!接下來我們再去找哪片小樹葉的媽媽呢?
4、我們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還把他們送回了家,我們認識了四種樹葉,你們發(fā)現了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秋天很多樹葉都變黃掉落了,但我們今天認識的樹葉不但沒有掉,還越來越綠了,這是怎么回事呀?今天請小朋友回家找答案,下次來告訴大家。
科學教案 篇6
大班科學:吹泡泡
科學活動吹泡泡
目標: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fā)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yǎng)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準備:記錄卡 、幼兒用筆
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視平轉換儀 磁帶 錄音機
過程:一、開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并討論。
(1) 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來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并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里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回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 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
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 師:你為什么這么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 師生共同討論,并統(tǒng)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tǒng)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
請大家拿著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并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后的結果。
(1) 師: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結果?
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
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tǒng)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后,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tǒng)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fā)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為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結束部分。
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為什么?
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么?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吹泡泡》中跳出活動室。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賽車》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