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時間:2024-05-23 16:32:20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

  論文題目:美狄亞的成因和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美狄亞》是公元前五世紀及公元前四世紀希臘最富盛名的悲劇作家歐里皮得斯的代表作。被稱為歐洲最早的“問題劇”。小說圍繞美狄亞為追隨愛情而進行的一系列反抗斗爭,描述了當時婦女的從屬地位,展現(xiàn)其悲慘的命運。是最早為婦女鳴不平的代表作。揭示了父權制對母權制的勝利,表現(xiàn)了具有民主精神的法律裁判代替了家庭仇殺。雖然作品描述的題材源于古希臘神話,但其中包含的卻是歐里庇得斯所處時代的婦女問題,因此有很強的寫實性。

  通過對小說的研究和當今社會的結合,顯示了人不再是盲目的任命運所隨意擺弄的玩偶,而是更自由的人,是對于自己的行動和感情富有重大責任的人。

  二、研究方向的動態(tài)及本文創(chuàng)新點:

  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許多人著文分析和評價劇中女主人公美狄亞這一鮮明、獨特、極具個性特點的人物。并分析造成美狄亞這種性格和個性的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揭示了當時社會制度的不平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本文創(chuàng)新點:通過研究小說中美狄亞的人物形象和社會背景分析美狄亞愛情悲劇的成因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一問題,就現(xiàn)代社會來說,雖然社會和假體地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美狄亞的.反抗和斗爭精神,對今天的女性仍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三、主要研究內容及提綱:

  一、美狄亞和伊阿宋的愛情

  二、美狄亞的多重身份

  (一)父親的女兒形象

  (二)丈夫的妻子形象

  (三)兒子的母親形象

  三、美狄亞愛情悲劇的成因

  1.美狄亞自身性格來說

  2.美狄亞所處的時代背景

  四、結語

  五、研究的方法與手段:

  1)文獻分析法

  2)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總結出相關的結論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2

  一、文獻綜述: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jù)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shù)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說文四大家,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馥《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XX年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

  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以及其它儒家經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典(“十三經”)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fā)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xiàn)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tǒng)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tǒng)禮學時代的終結。經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倬、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xù),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xiàn)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拔幕备拍畹膶,給禮學研究這門傳統(tǒng)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tài)勢,拓展了現(xiàn)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倬、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XX年11月在河南漯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guī)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tài)各個層面。以儒家經典“六經”言,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同歸,其指在禮!兑住分,《書》之政,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jù)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

  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在關聯(lián),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對相應內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墩f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藪。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瑁,諸侯執(zhí)桓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吨芏Y》曰:‘天子執(zhí)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zhí)桓圭九寸,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皆七寸;于執(zhí)蒲璧,男執(zhí)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zhí)圭!边@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jù)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說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fā)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睂⒔Y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zhí)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xiàn)!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細考經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tǒng)一。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tǒng)一,但數(shù)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在關聯(lián)。

  經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學的許慎是古文經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學的優(yōu)秀成果。這一部分結合許氏所著的《五經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xiàn)。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毖芯俊墩f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想發(fā)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墩f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fā)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zhàn)。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jù)許慎的《五經異義》,兩漢的群經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qū)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fā)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論來。

  五、論文工作量及進度

  論文涉及《說文》學及古禮兩大艱深學術領域,工作量浩大,體現(xiàn)在:

  艱深的文獻閱讀:研究者必須對《說文》及三禮有充分的閱讀和準確的理解,這些文獻內容艱深、專業(yè)性強。另外須對前輩禮學與《說文》學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對許慎時代的歷史面貌有準確把握,需要古文字學方面的堅實基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要有大量堅實的文獻閱讀作為基礎。

  繁重的文獻梳理。作為交叉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資料占有、整理后并進行仔細認真和富有發(fā)散性的分析、歸納后,才能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材料梳理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哪些有用,哪些會產生誤導等,研究者應當正確處理。

  嚴密的論證推理。許慎本身流傳下來的資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學研究方面,這項研究提出的許多新觀點新結論必須有縝密的論證,運用嚴密的推理方法對觀點進行支撐。

  論文進度:

  XX年6月前完成本項研究的資料收集與文獻閱讀

  8月前《說文》引稱禮書的整理

  10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疏證

  12月前《說文》記載的漢禮考訂

  XX年2月前《說文》涉禮小篆的詞源學研究

  4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名物制度考證

  6月前三禮與《說文》行文風格特點研究

  8月前經禮今古文之爭的歷史考察

  10月前《說文》禮學思想研究

  12月前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關系

  XX年4月前學位論文的潤飾

  6月前論文答辯

  六、論文預期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論文預期成果:專著及系列論文。

  創(chuàng)新點:

  1、開辟《說文》學研究的新領域,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說文解字》,特別是從禮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本研究尚屬首創(chuàng),并為今后與其他儒家經典的結合研究奠定基礎,形成《說文》說經系列。

  2、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研究說文者雖眾,但尚無對許氏學術思想尤其是禮學思想進行探討。研究許慎的學術思想可對經學的今古文之爭提供材料學上的支持。

  3、開創(chuàng)古禮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說,對禮學的研究可以從古代文獻、地下出土、民族學資料“三重推理”法擴充包含古文字資料的“四重推理”法。

  七、完成本課題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姚孝遂主編中華書局

  2、《金文編》容庚先生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中華書局

  3、《積微居小學述林》楊遇夫先生著中華書局

  4、《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撰巴蜀書社

  5、《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撰

  6、《說文句讀》義筠撰

  7、《說文解字義證》桂馥撰中華書局

  8、《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

  9、《經典釋文》陸德明著中華書局

  10、《史記》(附三家注)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1、《漢書》班固著中華書局

  12、《后漢書》范曄撰中華書局

  13、《三禮漢志疏證》劉善澤撰岳麓書社

  14、《十三經注疏》阮刻影印本,中華書局

  15、《周禮正義》孫詒讓撰中華書局

  16、《儀禮正義》胡培翚撰清經解續(xù)編本

  17、《禮記集解》孫希旦撰商務印書館

  18、《儀禮圖》張惠言著清同治九年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

  1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沈文倬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中國禮制史》陳戍國著岳麓書社

  21、《古漢語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等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3

  一、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jù)材料之1。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院、系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tǒng)1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址上下載)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如“20xx年4月26日”或“20xx-04-26”。

  4、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的引注標準要參照《韓山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論文撰寫標準》(韓教字[20xx]53號)執(zhí)行

  二、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xiàn)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xiàn)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xiàn)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xiàn)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

  三、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xiàn)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查字典。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xiàn)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四、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jù)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jù)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fā),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畢 業(yè) 論 文(設 計)開 題 報 告

  五、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xiàn)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六、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意識》【M】。北京:3聯(lián)書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吳戰(zhàn)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wèi)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 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 20xx年第6期第140頁。

  3、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xx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 20xx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 —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 20xx年第1期第204頁。

  網絡資料:

  1、《恐怖情節(jié)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里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4

  一、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中象征主義,來敘述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的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通過,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xiàn)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xiàn)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xiàn)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的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zhí)著于對自然的喜愛。 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的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和本。通過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認為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 葉利榮則在其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xiàn)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 王宏潔則在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xiàn)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二)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中沒有 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chuàng)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 kettle)在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jié)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 課題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

  (一)課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zhàn),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yōu)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 -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 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 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的扭曲

  3。 結論 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的災害。

  (二)課題研究創(chuàng)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主要包括: 1、定分析法:根據(jù)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質和發(fā)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得出一般的結論。 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xiàn)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 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的趨勢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fā)展趨勢。

  五、 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計劃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二)預期成果

  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shù)在5000英文 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六、 參考文獻: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著,方平譯。呼嘯山莊[m]。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xx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著,宋兆霖譯。勃朗特兩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陳茂林。 --回歸自然 返璞歸真的生態(tài)批評 [j]。 外語教學。 20xx(01):69-73

  [6] 栗華。 野孩子的愛與恨--對意象和主題的一種闡釋[j]。 北方論叢。 20xx(6):80-83

  [7] 裴雙。 --人類應有的前行姿態(tài)論對野與文明的取舍 [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xx(04):80-85

  [8] 邵旭東。 何以寫出?--也談艾米麗勃朗特創(chuàng)作源泉問題[j]。 外國文學研究。1996(04):77-81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5

  題 目:《淺談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

  姓 名:自己名字

  指導老師:老師名字

  專 業(yè):漢語言文學教育

  系 別:中文

  年 級:自己年級

  一 課題論證

  (一)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中國的兩大世情小說《紅樓夢》、《金瓶梅》。對他們的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中的兩大學術熱點。被稱為中國第一奇書的《金瓶梅》從十六世紀末問世后,研究者一開始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學術的從古典向現(xiàn)代轉型,隨著小說價值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對《金瓶梅》的研究漸漸的由微入深,被學術界稱為“金學”。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F(xiàn)如今的外文譯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蘭、俄、日、朝、越、蒙等十幾多種文種。對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稱其為中國通俗小說的發(fā)展史上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新。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并對其的創(chuàng)作時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會矛盾和小說中所剖視扭曲的人性、悲劇性,性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的運用,并對其形成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與《金瓶梅》之間有著十分明顯的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都t樓夢》是《金瓶梅》的一個重大的突破。引起了眾多的人對《紅樓夢》的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并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都t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都t樓夢》在國外有多種的譯本:英、法、日等十幾種語種的譯本。并且國內外眾多的評論者對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會悲劇,人生悲劇,愛情悲劇,人物性格,個性化的文學語言,寫實與詩化的融合,渾融一體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然而,賈寶玉與西門慶作為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兩位男主人公。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都對其二人的人物形象,語言風格,現(xiàn)實原型,性格內涵,性的體驗,個人悲劇等都做出了歸納和探究。《紅樓夢》作為是《金瓶梅》的一個延續(xù)、一個發(fā)展,它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對其二人的研究在今后應趨向于二人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的詮釋及分析。

  (二) 現(xiàn)實意義

  《金瓶梅》作為是中國的第一奇書,自問世以后,就為中國的世情小說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并且把我國長篇小說的發(fā)展劃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描摹世態(tài)的及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諷刺筆法來暴露社會*暗的兩大派系。而《紅樓夢》在批判的繼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經驗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為了世情小說最偉大的作品。在“五四”文學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評價,魯迅等闡述了《紅樓夢》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紅樓夢》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得以回歸。直到現(xiàn)在,《紅樓夢》、《金瓶梅》仍是許多作家永遠讀不完、永遠值得讀的好書。成為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鑒品。然而,探討兩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可以對兩大名著中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鑒。從而啟發(fā)后世的世情小說的創(chuàng)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悲劇性達到一個更高的巔峰。

  二 方案設計

  (一) 總論

  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從《紅樓夢》與《金瓶梅》題材類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論點。

  (二) 分論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西門慶的悲劇性

  西門慶一個市井無賴、流氓、淫棍,一個精明的`商人,靠著他對金錢的占有肆意的揮霍、放縱,以自我為中心來實現(xiàn)他對肉*放縱,及其通過金錢獲得了強大的權利,隨意的鄙棄人間,在此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的黑暗、腐*。構成了其特有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的悲劇。

  第二部分: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

  賈寶玉一塊晶瑩剔透的寶玉一個顯耀的貴族,他的個性、他的自我、他對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與封建傳統(tǒng)相背道。他作為榮國府的唯一繼承人,他肩負著榮國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使他成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三部分:論證傳統(tǒng)的價值觀、傳統(tǒng)的倫理觀與賈寶玉、西門慶的悲劇性

  傳統(tǒng)的價值觀、傳統(tǒng)的倫理觀,在賈寶玉與西門慶的行為中被肆意的踐踏,新興的與傳統(tǒng)的極大的對立,但是封建的舊勢力是無比強大的,最終,賈寶玉是失敗的,西門慶是失敗的,形成一個永恒的悲劇。

  (三) 總論

  總括全文,證實論點

  三 計劃進度

  第一階段:20xx年 10月 20日——20xx年 12月 18日 閱讀文獻,收集資料

  第二階段:20xx年 12月 19日——20xx年 1 月 6 日 擬定寫作提綱

  第三階段:20xx年 1 月 7 日——20xx年 3 月 31日 撰寫初稿

  第四階段:20xx年 4 月 1 日——20xx年 5 月 11日 修改定稿

  四 參考文獻:

  [1]管曙光編:《金瓶梅之迷》,中州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2]明/蘭陵笑笑生著,司徒博文譯:《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3]清/曹雪芹、高鄂著,張秀楓主編:《紅樓夢》,時代文藝出版社,20xx年版。

  [4]清/曹雪芹著,楊國祥、楊德宏主編:《紅樓夢》,長春出版社,1995年版。

  [5]張國星編:《魯迅胡適等解讀〈金瓶梅〉》,遼海出版社,20xx年版。

  [6]尹恭弘著:《〈金瓶梅〉與晚明文化》,華文出版社,1997年版。

  [7]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嚴明、田曉春等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9]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學通史》第三、四卷,華藝出版社,1997年版。

  [10]張國星編:《胡適魯迅王國維解讀〈紅樓夢〉》,遼海出版社,20xx年版。

  [11]智喜君著:《〈金瓶梅〉與欲》,遼海出版社,20xx年版。

  [12]張業(yè)敏著:《〈金瓶梅〉的藝術美》,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13]張國風著:《〈紅樓夢〉趣談與索解》,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14]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15]朱一玄編:《金瓶梅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16]王蒙著:《王蒙話說〈紅樓夢〉》,作家出版社,20xx年版。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6

  畢業(yè)設計題目

  論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蘇童是江蘇也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其小說有較強的哲理色彩和先鋒意識,代表了當代文學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蘇童小說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現(xiàn)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女性研究:主要論述女性不能擺脫的悲劇命運;(2)悲劇意識研究:以人在社會中存在的狀態(tài),揭示人的命運的悲劇性;(3)“逃亡與回歸”情緒;(4)敘事學:從敘述角度,敘述語言、敘述時間方面研究蘇童的“香椿樹”系列小說;(5)死亡意象;(6)文體研究:研究蘇童小說語言的隱喻性;(7)地域研究:探討蘇童小說中呈現(xiàn)的南方氣質、南方想象和與之相映的美學風范。

  針對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香椿樹街”少年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時代背景角度著重突出少年的精神創(chuàng)傷。張磅礴在《“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xiàn)象》中認為實際上這些不良少年的癥候 ,反映的正是在經歷人性罪惡被縱容的浩劫之后,在面臨社會秩序重建時內心的困惑和迷惘,是那個忽然倒塌的時代的后遺癥;吳翔之的《他們在一無所獲中等待未來——蘇童“香椿樹街系列”中的少年形象》論述在一個封閉、孤獨、陰郁、糜爛、“大坑”般的大時代背景環(huán)境里,一顆顆扭曲、騷動、茫然、困惑的心靈一無所獲的等待未來。

  二是與莫言,塞林格的少年小說作比較。在應玲素的《小說的現(xiàn)實世界與超現(xiàn)實世界——蘇童、莫言童年視覺小說創(chuàng)作比較》中,從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的寫意角度對蘇童和莫言的童年視覺小說作比較,揭示其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共通點和不同點,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chuàng)造》中,作者從敘事形式和藝術形式上對比蘇童小說中少年形象對塞林格的繼承與突破。

  應當看到,除了研究領域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外,“香椿樹街”少年系列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內涵——一種對生存的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探索的.關注。本文嘗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側重分析蘇童小說《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通過梳理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行為方式、心理軌跡、敘事策略,探討形成這些少年形象的社會、歷史、作家方面的原因,發(fā)掘這些形象的意義。本課題對于深入認識蘇童小說具有一定意義。

  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分析蘇童小說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及其特征

  2、《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3、《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塑造少年形象的意義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研究方法:1、文本細讀法;2、是社會歷史分析法。

  技術路線:先讀作品,概括其中的少年形象特征,對少年形象進行分類,探討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研究的總體安排和進度計劃

  第一學期:

  第六—八周: 進行論文選題材料搜索、分析、整理 第八周:準備好論文選題

  第九到—十八周:搜集論文相關資料,做好論文相關儲備

  第二學期:

  第一、二周:提交開題報告,完成論文提綱

  第三周—第九周:撰寫畢業(yè)論文

  第十周—第十三周:完成論文初稿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實現(xiàn)論文定稿,申請論文答辯

  第十六周:參加畢業(yè)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堯,林建法.蘇童王宏圖對話錄[M].蘇州大學出版社,20xx. 蘇童.城北地帶[M]上海文藝出版社,20xx.

  [2]李婷婷.論蘇童“童年與成長”系列小說中的少年形象[J].語文學刊,20xx(60).

  [3]葉志良,郭穎杰.論蘇童小說童年意緒的發(fā)生[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14).

  [4]孫其勇.試論作家蘇童童年生活對作品的影響[J].學理論,20xx(19).

  [5]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chuàng)造[J].外國文學研究,20xx(3).

  [6]馬燕.蘇童研究敘評[J].寧波教育學學報,20xx(1).

  [7]張磅礴.“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xiàn)象[J]喀什師范學報,20xx(1).

  [8]周莉.蘇童“香椿樹街系列”小說中的少年成長的三個關鍵詞[J]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xx.

  [9]高承新.舊城少年的成長之痛——蘇童“頑童”系列小說成長主題淺論[J]語文學刊,20xx(3).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7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tǒng)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傳說中,漢字起源于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jù)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chuàng)造了漢字,造字時天地震驚——“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歷史角度來看,復雜的漢字系統(tǒng)不可能由一個人發(fā)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tǒng)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有觀點認為《周易》中的八卦對漢字構成有較大影響,但支持者甚少。

  文字發(fā)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之后用特征圖形來簡化、代替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必須程度,并構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構成。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很多陶器,其上170多種符號中,部分特征與甲骨文有較大類似之處。這一發(fā)現(xiàn)將原始漢字的構成過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幾何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構成中(或構成前)不一樣階段的表現(xiàn)。

  可是,商朝以后的漢字和這些幾何符號是否一脈相承?這個問題還在爭議中。許多學者提出,這些符號不必須是漢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絕對肯定是文字符號。

  泰山封山刻石,相傳為李斯所書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發(fā)展過程,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在已發(fā)現(xiàn)的4500多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鐘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guī)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體,統(tǒng)一了中國的文字。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

  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xiàn)很多異體字的情景,“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tǒng)一有力促進了民族間文化傳播,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中國的統(tǒng)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fā)展經歷了許多不一樣的演變。初期漢字系統(tǒng)的字數(shù)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shù)很多增加的階段。但事物眾多,不可能都用單一漢字表示,且漢字數(shù)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fā)了漢字本身的學習困難,漢語逐步從單字表意演變?yōu)樵~語表意為主導。

  在秦始皇統(tǒng)一漢字后,漢字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斷出現(xiàn):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wěn)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時,武則天根據(jù)“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

  五代劉巖取“飛龍在天”之意創(chuàng)了自我名字內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很多西方知識的涌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一個問題,最初譯為皮酒,后覺不妥,於1910年左右創(chuàng)造了“啤”字——譯為“啤酒”。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jié)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尺)等?墒沁@些多音節(jié)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發(fā)出《關于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tǒng)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qū)已不再使用,但臺灣等地仍可見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規(guī)范,漢字已經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種元素,如“氦”、“氯”、“氡”、“鍺”、“鉻”、“鈾”等。這種造字方法還在一向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瘜W元素的造字規(guī)律詳見元素。

  六書是漢字構成的分析,在周禮中就提到了六書,可是沒有說明具體資料。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的漢字構造規(guī)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guī)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書”是對漢字產生的整理及分類,并不是造字的法則。

  小篆筆畫以曲線為主,之后逐步變得直線特征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代替小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xiàn),奠定了現(xiàn)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代以后,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fā)展到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迅速出現(xiàn),不僅僅滿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還構成了濃郁東方特色的書法藝術。古代印刷術發(fā)明后,出現(xiàn)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體,在現(xiàn)代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黑體、仿宋等字形。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8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所有的語言跟社會一樣包含著歷史,歷史中變化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語言在歷史中不斷變化,不斷產生出新義與新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治制度與經濟結構隨著世界化而快速發(fā)展,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不斷產生,新形成的概念反映在語言中,成為“新詞”。“新詞”不僅是“新出現(xiàn)的語言”,也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鏡子。漢語的新詞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人類的心理現(xiàn)象,因而不斷地出現(xiàn)。

  中國的社會語言學家陳原認為,“新詞現(xiàn)象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語言現(xiàn)象。新詞出現(xiàn)是社會生活變化的結果。”。另一個學者楊振蘭指出“新詞語是以詞語產生的時代為依據(jù)形成一個詞匯群體,受新時期社會特點的影響和制約,明顯帶有社會時代的痕跡和烙印;”。這說明新詞語除了可以從語言學角度研究以外,也可以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因為新詞語的出現(xiàn)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同時也是社會文化心理現(xiàn)象。最近 新詞語在語言學中成為了一種新的研究領域。

  因為新詞語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所以詞匯的意義比較難以理解,同時翻譯文章的時候也常常造成錯誤。本論文進行問卷調查,考察年輕人對新詞語的認識,同時考察生活中最常用的新詞語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研究意義

  語言反映當時的社會,新詞語跟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有密切的關系,不僅具有單詞的價值,也反映了背后的語法和語音規(guī)則的作用,同時通過新詞語的研究可以理解發(fā)展中的社會和文化。本論文通過對中國和韓國報紙、網絡中出現(xiàn)的以及編輯成冊的新詞語的調查,比較分析二者的異同,以及背后所展現(xiàn)的文化、語言差異。

  現(xiàn)在在韓國開始了中國流行風,比中國的`韓流更熱鬧。在韓國有許多人愿意了解中國的語言與文化,本論文提示的多樣的新詞語能夠幫助了解漢語與現(xiàn)在的中國。跟韓國一樣,在中國也開始了韓國流行風,特別是韓劇的影響,許多的廣告、媒體、文獻上出現(xiàn)韓語音譯詞。 比如,“啊擰哈塞哦”是漢語“你好”的意思,其讀音與韓語原讀音相似。本論文要研究與分析最近在中國社會中相當著名的韓語音譯詞。

  二、研究思路與內容

  三、研究現(xiàn)狀

  四、論文的研究重點、難點

  (一)研究重點

  新詞語不僅是從以前存在的一種詞匯現(xiàn)象,也是最好表現(xiàn)時代感與大眾心理的有趣的語詞現(xiàn)象。不過,在語言學系新詞語不那么受歡迎,新詞語是很快地出現(xiàn)同時很快地消滅,所以許多新詞語編入詞匯系之前容易消滅。但是,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新詞語是在語匯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社會與文化上集中地反映詞匯的動態(tài)變化。因此,對研究語匯歷時的變化價值非常大。本論文介紹最近在中國社會中相當著名的韓語音譯詞是什么與韓語音譯詞的影響。本文重點通過調查問卷考察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對新詞語的理解度和意識度。

  (二)研究難點

  語言是環(huán)境變化的產物。出現(xiàn)新的環(huán)境,就會出現(xiàn)新的語言成分。在中國開始英語熱之后,借用了一些英語的新詞語,利用音譯、意譯或者直接以英語的形式出現(xiàn)在社會生活中,但是新詞語的使用者受限于不同的社會圈子,比如年輕人和老年人使用和理解新詞上會出現(xiàn)很大差異,尤其是中國有方言的影響,也產生了區(qū)域性新詞語。作為留學生,這部分是寫作的難點。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9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大綱

  開題報告涉及的是你對畢業(yè)論文的想法和具體構架。首先,你要對自己想做的這個選題《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有初步的想法才能順利的去做。開題報告通?梢宰鳛槟阏撐牡摹熬C述”部分。

  格式的話學校網站上可以直接下載到,研究生開題報告通常包括以下介個方面:(如果是本科的開題報告的話也可參考,結構是一樣的)

  一、課題的來源及其指導思想

  為什么要選這個題目作為你的論文。理由可以是這方面存在空白,或者是導師的推薦等。

  二、文獻綜述

  前人對本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當前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和自己的見解,現(xiàn)在已有的研究有哪些方面,哪些論文和專著。你覺得這些研究整體來看,已經研究全面和不夠的地方有哪些。

  三、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意義

  你的論文是從什么方面寫的什么內容,寫這個是旨在反映、探討出什么,有什么跟現(xiàn)存研究不一樣的地方。

  四、設計方案參考

  這個就是你的論文大綱。第一章寫什么,第二章寫什么……

  五、目前工作進展情況

  論文寫了多少,有什么難點,這些難點怎么去解決。

  六、完成論文時間及預期結果七、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0

  論文題目: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研究

  一、選題背景

  季羨林先生在談及胡適時,曾評價胡適是一個大人物,一個享有盛名而又充分爭議的人物,一個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確,胡適既是五四的領袖人物,又扮演整個文學、教育史的領軍角色,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語文教育歷史潮流之中,發(fā)揮了引領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運動,刻下了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有著永不磨滅的痕跡,不僅使中國語文教育實現(xiàn)了改頭換面,讓傳統(tǒng)的理念、內容、形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嶄新變化,又將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以國家意志的形式體現(xiàn)在了語文教育中,1923 年,由胡適負責高中語文課程綱要的制定,直接參與了相關政策、綱領性文件的草擬。胡適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研究、主張,是從指出傳統(tǒng)古文教授方法的種種弊端開始的。留美期間,便發(fā)表文章,旗幟鮮明地一一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漏洞,并相應地提出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改革意義的想法與思路,這是他對語文教學的最初探討。1917 年,他又作成一篇《文學改良芻議》,最先唱響了新文化運動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進人士大力支持,從此便開始大力宣傳推行新文化運動,抨擊舊文化、舊文學,很快成為了中堅人物。三年后,他又應邀作了一篇關于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演說,即《中學國文的教授》,緊接著 1922 年,又針對其中某些問題進行過一定修正與完善,題作《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在這兩篇文章中,胡適對中學國文課程與教學問題作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闡述,提出了許多嶄新的理論主張。胡適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主要通過他參與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發(fā)表的相關著作和演講中表現(xiàn)出來。胡適關于語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從留美期間寫過的札記中就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文章,如《記興趣》《專精與博學》《發(fā)表與吸收》《作文不講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適也發(fā)表了很多相關論著。在這些論著中,胡適多是從教育的實情出發(fā),運用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來研究探索中國語文發(fā)展的規(guī)律,既有宏觀也有微觀層面,不論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推動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方面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本課題在參考了胡適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等課程與教學的各個部分,來闡釋其主體內容,既能深入、客觀地進行探究,更能極大推動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與革新,同時也可以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與實際教學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本論文將胡適系統(tǒng)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與現(xiàn)實的語文課改、教改密切結合,深入探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進性、建設性與高度預見性的觀點主張,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示,同時也為我國推進教學革新,提供強有力參考和指導。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杜威,是在哲學、思想、教育等領域都有著卓越影響力、威懾力的美國學者,實用主義思想流派的權威領袖。在西方留學階段,胡適就曾在他門下求學,受到其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深刻印記,其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1919 年,由胡適為首的學者提議,由北京大學、江蘇教育學研究會等組織進行聯(lián)合,對杜威教授發(fā)出巡回演講的邀請,進行來華講學。而胡適作為他的學生,理所應當?shù)負瘟俗詈线m的翻譯、秘書職位,進行了大部分演講活動的設計、組織,同時還作了大量關于他演講內容中先進思想理論整理匯編,形成極為珍貴的材料與文獻?梢哉f,胡適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最忠誠的信徒,并將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國的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之中,極大地促使了中國現(xiàn)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革新進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同時他還針對傳統(tǒng)教育流派提出的“舊三中心”,創(chuàng)造性地對應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對胡適課程與教學理論有著極具震懾力的方面有兩部分內容:一是“兒童中心”論,反對壓抑學生個性,主張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能力、性格和興趣,著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心理,并以此來確定最適合的課程內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張生活教育,根據(jù)“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發(fā)展”[13,18]等主張,曾指出最好方法就應該是到真正現(xiàn)實中學習、磨練,“從做中學”,反對教育是為未來做準備的觀點,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應該注重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教法上,應拋棄傳統(tǒng)的“靜聽”“單純地學習書本上的課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進行。

  個人主義理論,顧名思義就是主張“以個體為中心”,而胡適的個人主義思想理論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著比較集中的闡釋。胡適主張首先是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滿質疑與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積極、充滿責任感的態(tài)度,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本主義理論,的“個人要高于所有”“個人的充分發(fā)展就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義理論[16]。個人主義理論,在胡適一生中所有課程與教學理論思想中擁有著絕對核心的地位,他著書立作、待人接物,幾乎全都在這個理論影響下進行的。以至于,“中國式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以個人主義理論為基礎,表現(xiàn)出一種作為“人”的再生。而胡適便站在了一種作為“人”的角度與視野里,重新進行評估傳統(tǒng)中國的所有思想觀點,重新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文明境界,試圖能與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相接軌。我們也可以在他曾編輯的各類著作、雜志中發(fā)現(xiàn)這種理論的明顯的痕跡,比方說,《競業(yè)旬報》“從新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做一個完完全全的國民,大家齊來,造一個完完全全的祖國”[17];胡適不僅這樣提倡,更是以身作則。個人主義理論成為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最堅實的基礎,在更高的高度進行審視,以是否符合學生充分發(fā)展要求為根本標準,在實際的課程與教學中提出系統(tǒng)、徹底構想。在課程性質與目的的定位上,胡適主張要積極掌握白話文的知識與應用,由于古文已經成為學生進行培養(yǎng)自身獨立個性的嚴重障礙,因此說要想樹立這種獨特的個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夠自由表達、善于自由表達內心想法,但是傳統(tǒng)古文確實是無法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適主張在語文課程與教學方面,都盡量能做到使用“國語”;教學方法上,他主張大膽改革,拋棄傳統(tǒng)、落后的模式,積極推行自覺、主動的模式,這同樣基于這種先進的個人主義理論思想。當然,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理論,也的確能作為是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內在要求。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語言文字,而這種能力當然也是需要與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經驗所緊密相連。因此說,基于這種個人主義理論,胡適在語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首先,綜合探究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論源頭,這與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內容特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要最先從胡適身處背景與教育歷程出發(fā),探究其語文思想形成之源頭所在。其次,深入剖析其語文課程、教學理論,本論文第二塊,就從課程論、教學論各要素上,詳細進行闡釋與論證,這是本論文的主體部分。最后,針對實踐教學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結合胡適相應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思想觀點,挖掘出其先進性與科學性的內容,以求對當下實際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供一定參考建議。

  五、寫作提綱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錄 8-10

  緒論 10-14

  (一) 胡適與我國 20 世紀 20、30 年代的語文思想主張 10

  (二) 國內研究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的現(xiàn)狀 10-12

  1. 有關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研究 11

  2. 胡適在語文課程與教學領域作出相關貢獻的研究 11-12

  (三)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12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12-14

  1. 基本思路 12-13

  2. 研究方法 13-14

  第一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背景及理論源頭 14-19

  (一)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14-16

  (二)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的理論源頭 16-19

  1.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16-18

  2. 個人主義理論 18-19

  第二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概述 19-38

  (一) 胡適的語文課程觀 19-29

  1. 論中學語文課程目標 19-22

  2. 論中學語文課程設置 22-24

  3. 論中學語文課程內容 24-29

  (1) 國語文教育 24-26

  (2) 古文教育 26-27

  (3) 語言知識教育 27-28

  (4) 反對讀經講經 28-29

  (二) 胡適的語文教學觀 29-38

  1. 論閱讀教學 30-32

  (1) “看書代替講讀” 30-31

  (2) 養(yǎng)成自修能力 31-32

  2. 論寫作教學 32-35

  (1) 令學生自己命題 33

  (2) 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真摯情感 33-34

  (3) 作文的形式與訓練 34-35

  (4) 作文的批改 35

  3. 論口語教學 35-38

  第三章 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 38-46

  (一) 教學理念方面的啟示 38-39

  (二) 教學方法論方面啟示 39-46

  1. 對改革閱讀教學方法的啟示 39-42

  (1) 課內閱讀中,自主感悟與自讀討論 40-42

  (2) 課外閱讀中,積極“泛讀” 42

  2. 對改革寫作教學方法的啟示 42-44

  (1) 缺乏興趣,不想寫 42

  (2) 與生活脫軌,不知道寫什么 42

  (3) 拘泥形式,不知道怎么寫 42-43

  (4) 忽視修改,寫不好 43-44

  3. 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啟示 44-46

  結語 46-47

  參考文獻 47-50

  致謝 50-51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 張光璘.季羨林先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xx.132.

  [2] 黃蘇芬.20 世紀 50 年代胡適史學思想批判研究[D].安徽碩士學位論文,20xx.

  [3] 顧黃初.語文教育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4-258.

  [4] 吳樹仁.試論胡適的國文教學思想[J].上饒師專學報,1995,15(1):41-45.

  [5] 陳本源.論胡適對國文“教授法”的構想——20 世紀中國語文教育史散論[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16(4).

  [6] 李俠.朱熹、胡適作文教學觀之比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xx,43(增):288-290.

  [7] 曲英杰.胡適教育思想與當代語文教學[J].遼寧師專學報,20xx,5(4).

  [8] 溫建萍 . 論胡適的語文教育觀[J]. 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21(1).

  [9] 張瑜.胡適語文教育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10] 瞿海燕,易武.胡適與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xx,2(1):62-64.

  [11] 鄭國民.胡適對白話文教學的貢獻[J].教育研究,1999,21(5):65-67.

  [12] 韓立群.胡適對語文學科建設的貢獻[J].東岳論叢,1998,19(3):97-100.

  [13] 劉正偉.杜威教育哲學與胡適語文教學觀[J].淮陰師專學報,1996,18(3).

  [14] 胡適.胡適文集卷十一[M].對新學制的感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07-510.

  [15]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M].中學國文的教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6] 胡適.胡適文集卷五[M].介紹我自己的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11-518.

  [17] 胡適.胡適全集卷二十一[M].本報之紀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1500-1568.

  [18] 胡適.胡適文集卷三[M].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9]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十[M].國語運動與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1578-1632.

  [20] 張哲英.清末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觀念考察——以黎錦熙、胡適、葉圣陶為中心

  [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21] 吳曉峰.國語文教科書中的文言白話之爭[J].學術論壇,20xx,28(10):200-203.

  [22] 趙靜.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113.

  [23] 趙娜娜.胡適文言文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46.

  [24] 胡適.胡適文集卷二[M].文學改良芻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08-111.

  [25] 鄒賢敏.近 20 年語文教改理論與新課程標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312-340.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1

  一、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作為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大時代下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fā)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但隨著就業(yè)環(huán)境的日漸復雜和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增大,用人單位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這就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工作必須進行一場教學革命,在建立好學生的道德體系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著眼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價值不在于創(chuàng)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chuàng)造無法用數(shù)字統(tǒng)計出來的社會效益。辨證的說,我們也不能強化用實用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規(guī)范人文學科,而應該看到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加強漢語言文學應用性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

  第一,立足于專業(yè)知識的強化,構建扎實的學科基礎。注重傳統(tǒng)中文基礎和現(xiàn)代實用中文基礎的統(tǒng)一。中外文學史、古代和現(xiàn)代漢語、文藝理論三大課程體系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傳統(tǒng)中文基礎,但是,在教學中,單純依靠這些基礎,學生在畢業(yè)走向社會后,并不能適應社會生活,教師需要在這個基礎之外教給學生現(xiàn)代實用中文基礎,即應用文體寫作基礎、新聞學基礎和現(xiàn)代傳媒技術基礎。把兩個方面的基礎有機統(tǒng)一起來才能讓教育體現(xiàn)學生學習知識的應用性;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結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素質主要通過本專業(yè)所學習的知識及其相對應的能力表現(xiàn)出來。其能力結構基本構成要素如下。

  1、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學習能力。知識的掌握、學習是學習各種能力的體現(xiàn),是認知能力的整合和思維活動,是學習的根本。具體包括,學習的記憶力、觀察力、探究思考力、想象力、觀察力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指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技能。比如,寫作、閱讀、科研、對本專業(yè)的`知識運用等。

  3.普通話聽說能力。學習漢語言專業(yè),普通話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要掌握普通話的發(fā)音、變調、輕聲、兒化等知識以及自己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guī)律,能正確地辨析和糾正自己運用普通話時的方言土語,掌握一定的朗讀方法與技巧,能使用普通話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作品,并能自由熟練地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和交流。

  4.應用文寫作能力:應用文包括座談會紀要、迎送辭、自薦書、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專題報告以及事物說明的應用文等,要求做到要點明確、條理清楚、格式正確、語言流暢。

  (二)注重實踐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教育是封閉式的教學,中文教師憑借一本書、一個粉筆讓學生去記憶、寫、練。教師只是在僵硬地傳授課本內容,不是技能的培養(yǎng)。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容易眼高手低,走到工作崗位后會茫然不知所措,知識不能駕輕就熟地應用,導致學生在社會上缺乏立足的根基。所以,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學會了運用。我們要結合專業(yè)、學校、社會三方,明確定位,制定人才培養(yǎng)策略,是應用性中文專業(yè)改造的首要任務。學生在專業(yè)學習的基礎上,尋求專業(yè)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是其在競爭中謀生存、求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的途徑。應用性的教學是通過理論基礎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開展深入淺出的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將書本與實踐相掛鉤,提高學生對于學科間融會貫通的能力培養(yǎng),著眼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體系。我們只有注重基礎課與應用的結合,增加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把握和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教學計劃中,我們要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拓展,增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力度,兼顧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普遍存在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將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落實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其一,課內外相結合。讓學生走出校門,鼓勵學生參加很多活動,學校為學生的實踐搭建平臺,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對社會的了解,為學生的理論知識

  和實踐技能進行了銜接,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走向職場的過渡階段。其二,建立實習基地。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工作能力上,為此,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做到學以致用。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進行崗前培訓,整合教育資源,通過各行各業(yè)來適應畢業(yè)生實習多樣化的要求。

  總結總而言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是當下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因為只有不斷的強化其應用性,才能夠確保其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正是因為這樣,相關人員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進而及時的結合實際條件,探索出有效的、適合的解決措施。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2

  高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分析

  一、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中的問題

  目前一些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教育實習已經取消了,而一些進行了教育實習的高校師院中教育實習的質量也不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因此很多高校師院的學生無法通過教育實習讓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得到較好的展現(xiàn),學生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并沒有認真地使用自身專業(yè)知識,高校師院的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進入到學校中開展指導以及監(jiān)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也就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

  二、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的課程改革方式

  1.將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

  為了保證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的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開展,首先,應將我國高校師院中的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優(yōu)化。在實際的優(yōu)化方面,應按照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相應的培養(yǎng)規(guī)格進行。其次,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能力、知識、素質的三方面要求進行。在進行課程改革以及課程體系的優(yōu)化后,能夠將教學大綱以專業(yè)學科課程為主要的課程結構體系,使高校師院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課程能夠滿足日后學生進行教學工作中的各項需求。需要注意從調整學科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增加語文教學課程的比重、拓展選修課程等各方面入手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以專業(yè)主干課程為主、學生專業(yè)知識基礎牢固、實踐能力強、專業(yè)素質高的課程體系,對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很有幫助。

  2.整合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

  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不能有序開展是影響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學生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將高校師院中的時間性課程進行整合。在實際的整合課程時,需先制定出較為科學的課程目標、課程計劃、教學模式、評價方法、課程內容,并按照這些因素將實踐性課程加以實施。例如可在大二的第二學期,在學生將一些專業(yè)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后,讓學生進入中學進行實習,學生通過在實際的聽課過程中對自己日后的工作進行初步了解,提前掌握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在第二階段,學生進入到大三下學期后,對專業(yè)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能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通過其自身在高校學習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自己對于教育的理解,試著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中學如何開展工作。大四下學期,可以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進行實習。由于學生已經經歷過兩次實習,其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成熟,因此在進行實習的過程中也會駕輕就熟,對學生日后的工作會有所幫助。

  三、結束語

  我國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仍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因此培養(yǎng)出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會出現(xiàn)專業(yè)知識不過硬、教育經驗缺乏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需要在高校師院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yè)課程的改革。通過專業(yè)課程的改革,鞏固我國高校師院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并加強其教學經驗。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3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中象征主義,來敘述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通過,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xiàn)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xiàn)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xiàn)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zhí)著于對自然的喜愛。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和本x。通過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認為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葉利榮則在其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x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xiàn)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王宏潔則在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x,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xiàn)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x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chuàng)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 kettle)在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x、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x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jié)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課題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

  (一)課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zhàn),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yōu)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x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x。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x,重返自然的思想。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

  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x的扭曲

  3、結論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x的災害。

  (二)課題研究創(chuàng)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x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x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主要包括:

  1、定x分析法:根據(jù)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x質和發(fā)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x,得出一般x的結論。

  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xiàn)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的趨勢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fā)展趨勢。

  五、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計劃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二)預期成果

  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shù)在5000英文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4

  論文題目:《近六年嚴歌苓小說中有關女性的研究綜述》

  一、選題研究目的意義

  隨著影視產業(yè)的發(fā)展推動,視聽藝術的推進,著名海外華人作家嚴歌苓成為引導文學與影視劇潮流的代名詞。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了大量知識泡沫的快餐式時代。網絡的應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現(xiàn),幾乎可以使每個人在幾分鐘之內變成知識豐富的學者。在這種貌似知識繁榮的“快”時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長久可讀性且深具文學意義。作品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縱觀嚴歌苓三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但在細品之后,我們卻能感受到她創(chuàng)作的誠意。她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過:“我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作就是厚積之后的瞬間爆發(fā)! 正如陳思和所說,嚴 歌苓天生有著一副敏感又纖細的心:幼時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熏陶為她打下扎實的文學基礎;動亂時代的經歷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體驗,又為她提供了省視歷史和自我的獨特場所;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相互雜容和猛烈的沖擊,又賦予了嚴歌苓清醒的寫作視角。 平日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累積,使移民后的嚴歌苓的創(chuàng)作相較于國內初期創(chuàng)作的局限性,更具有豐蘊的藝術價值。嚴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將這兩種毫無關聯(lián)的文化運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性”觀念來回望母國的`社會和文化,又以東方傳統(tǒng)文化來建構海外的移民群體。因而,在中國當代作家對傳統(tǒng)人性、命運和歷史的創(chuàng)作中,嚴歌苓有著不容被忽視的獨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選擇對近六年嚴歌苓的小說中的女性研究進行整理,試圖透過外在文本,運用文化、歷史以及敘事學知識對研究嚴歌苓的女性的作品進行細致的梳理。

  二、論文寫作提綱(研究內容與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嚴歌苓是一位充滿才氣的作家,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因為邊緣身份(局外身份)與雙重視角的反觀,為中國當代文壇提供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當代文學版圖中確立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論文總的思路是總—分—總的思路,概括起來,本文研究的具體理路具體闡釋如下:《近六年嚴歌苓小說中有關女性研究的綜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對海外華人女性的書寫、女性角色的邊緣化等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書寫背后的深層次意蘊的研究,

  主要包括女性身體書寫、女性的身份建構的兩個方面。第三部分是其他作家筆下的女性與嚴歌苓筆下塑造的女性比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歌苓與不同移民作家筆下的女性比較,另一方面是嚴歌苓與外國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的命運悲劇比較

  三、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呂紅(美國):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邊緣寫作及文化身份透視.華文文學 .20xx.1. ( 總第 78期)

  [2]朱育穎: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紀的跨域書寫.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2期(總第233期)

  [3]滕威:懷 想 中 國 的 方 式— — —試析嚴歌苓旅美后小說創(chuàng)作.華文文學.20xx.4(總第51期)

  [4] 陳瑞琳(美國):冷靜的憂傷—從嚴歌苓的創(chuàng)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華文文學,20xx.5( 總 第 58 期 )

  [5]并不柔弱的話語:女性主義視角下的20世紀英文文學/劉巖等編著.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xx.10

  [6]流散與回望: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海外華人文學/饒凡子主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1

  [7]張翎:《金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 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xx.

  [9]戴雪紅.他者與主體:女性主義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 學,20xx.

  [10]嚴歌苓.陸犯焉識[M].作家出版社,20xx.

  [11]張舒.波伏瓦與女性主義[D].外語與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15

  一、當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科定位不準確。

  近幾年來,高等教育逐步進入大眾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文學院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教育部也對各級高校進行了專業(yè)合格評估,但是,我國各級各類高等學校對漢語言專業(yè)依然缺乏準確的定位,不少高校尤其是諸多地方高校仍然抱著傳統(tǒng)的專業(yè)意識,未及時調整培養(yǎng)目標,更沒有顧及就業(yè)市場的實際需要。所以,培養(yǎng)的學生與社會實際需求形成了強烈反差。

  2、課程設置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有自身的特殊性,除少數(shù)繼續(xù)深造或在中學任教之外,大部分學生不會在相對應的行業(yè)領域就業(yè)。因此,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只是作為廣闊的背景存在,實際工作中并不直接涉及到。但是,在實際課程設置之時,承接傳統(tǒng)的慣性,學校依然將焦點集中在傳統(tǒng)專業(yè)課上,如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占據(jù)了漢語言文學課的 90%以上,專業(yè)基礎知識也是重復出現(xiàn)在專業(yè)課程、基礎教學課程、選修課程之中。而一些新興課程如網絡編輯學、現(xiàn)代辦公技術、公關禮儀、DV 制作等緊跟時代前沿并且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程,往往沒有開設。這種課程設置對于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確實有一定好處,但卻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的擇業(yè)能力。這樣就形成了現(xiàn)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與用不能協(xié)調的現(xiàn)象。

  3、教學手段落后。

  隨著教學設施不斷更新,近幾年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迅速在高校之中普及,但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來講,在大多數(shù)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受教學內容的影響很少使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很少能形成聲文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學情境,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高度熱情,不能豐富見聞,更無法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由于教學手段的落后,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之中,只有教師一個人在津津樂道,學生只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他們動腦的思維能力及動手的實踐能力受到了嚴重的禁錮。

  4.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單一。

  現(xiàn)行的教育評價體系只注重學生知識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評價。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考試中也只是重視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評價的依據(jù)基本上是筆試的成績。獎學金的評定,優(yōu)秀學生、預備黨員的選取,很大一部分依據(jù)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視野廣度、電腦技能、職業(yè)規(guī)劃及交際交往等非專業(yè)能力則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構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

  1、學科定位要有層次性。不同類型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根據(jù)社會需求和自身條件,來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院校師資雄厚,圖書資料齊全,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該定位在全面發(fā)展,不僅能從事以后的教學及各行各業(yè)文字工作,還應有較強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級漢語專業(yè)人才。綜合性大學、重點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基本定位在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能從事漢語教學與訓練,具有文字編輯和新聞采編能力,同時也應該兼有社會文化工作的指導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普通?圃盒!⒏呗氃盒:"專升本"時間不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將重點轉向為農村、社區(qū)培養(yǎng)專門人才,培養(yǎng)出既能在艱苦辦學條件下?lián)谓虒W與訓練任務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又能夠勝任其他行業(yè)的專門人才。根據(jù)自己的特點,來劃分不同的層次,就可以改變原來"一刀切"的弊端,使學科定位明晰,并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2、專業(yè)方向要有多向性。當前社會各種部門和行業(yè)之間的融合滲透越來越多,所以,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已經不能滿足各個部門和行業(yè)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進行深入研究,重新對本專業(yè)的方向設定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我們應該根據(jù)社會的具體要求,根據(jù)不同行業(yè)、領域對人才規(guī)格的需求模式進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礎加特色的培養(yǎng)模式。我們可以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之下分設語文教學與教育管理(即師范類)、涉外高級文秘、文化產業(yè)管理、新聞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方向。實施低年級通修專業(yè)基礎課,側重培養(yǎng)專業(yè)基本能力;高年級分流主修專業(yè)方向限選課,側重培養(yǎng)主攻方向能力的模式,并鼓勵跨專業(yè)方向兼修。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知識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向學習,從而完成從單一性到多向性的轉型。

  3、課程設置要有科學性。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整體改革的核心。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對于課程設置的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優(yōu)化傳統(tǒng)專業(yè)基礎課。當今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存有繁瑣重復之弊,所以,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首先要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jù)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強化核心內容。其次要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文學概論和寫作學都講文體學知識,文學史和文學概論都涉及文學思潮,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的,后面的課程不要再重復,使整個專業(yè)基礎課的結構嚴密而緊湊。其次,增加專業(yè)技能課。劉穎聰先生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分為考研模塊、教育與教學模塊、文秘與公關模塊、新聞傳播模塊、社區(qū)文化管理模塊等五大模塊,其中后面三個模塊基本就屬于專業(yè)技能課。專業(yè)技能課程的系統(tǒng)設置與強化,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本專業(yè)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基本保證。在現(xiàn)有的課程設計中,我們設置的應用性課程相對來說較少,且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根據(jù)社會的需要和專業(yè)方向的要求,我們應該相應地增加新興的課程,如在文秘與公關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應用寫作、秘書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廣告學、人力資源管理學、檔案管理學、辦公室禮儀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從事企事業(yè)、機關文員及秘書的能力。在新聞傳播方向之下,應該開設編輯與采訪及相應的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實踐的系列課程,培養(yǎng)學生在文化及新聞領域從業(yè)的能力。對外漢語教學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教學理論、外國文化及相應的實踐課程。這種課程體系的設定能夠使我們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與用的'矛盾之間建立一種合理的平衡,能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技能培養(yǎng)要有實用性。原來培養(yǎng)的漢語人才往往是只懂得運用語言文字工具、與書本打交道的人。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漢語人才必須要多方面地掌握實用性的技術。如,現(xiàn)代科技日益發(fā)展,各種網絡、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并成為安身立命的必備技能,所以,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就是要既能耍筆桿子,又能扛攝像機,還懂得編輯與制作,能夠將語言文字傳播、影像傳播和網絡傳播等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再如,漢語在國際上地位日漸突出,世界各地有眾多外國人在學習漢語,對外漢語教師極其緊缺,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基礎深厚又熟悉一門外語的人才更是倍受青睞,對此,一定要指導有意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技能,這無疑比單純的漢語人才更具有競爭優(yōu)勢。

  5、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實踐性。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具有穩(wěn)定與廣闊就業(yè)前景的重要一環(huán)。20xx 年,教育部等十部委就大學生就業(yè)政策聯(lián)合采取五大新舉措,其中有一條是"廣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yè)生技能培訓和就業(yè)見習活動。使一大批高職學校的畢業(yè)生獲得相應職業(yè)資格證書"。雖然只是對高職院校畢業(yè)生提出的要求,但也是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調整的重要參考。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提高職業(yè)競爭力,我們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還要讓學生走出教室,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基礎性、綜合性比較強,打好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將會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原動力,所以對于專業(yè)課程,不能采用一律壓縮的態(tài)度,在引導學生掌握好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學生社團的各類活動,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努力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效的銜接,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走向職場的過渡。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老師要積極借用,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搭建課外訓練平臺,加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合作,建立學校與實習基地間的直接通道,擴大實習基地的選擇范圍。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有關部門學習鍛煉,或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相關部分也要專門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和國際交流的機會,要及時發(fā)布各類信息,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收到公司短期實習或者校內研究助理等招聘信息,從而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培養(yǎng)機制。

  6、就業(yè)指導機制要有明確性。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職業(yè)定位模糊,此專業(yè)學生對于畢業(yè)后就業(yè)的意向往往比較模糊。很多同學在大學四年之中,隨波逐流沒有任何規(guī)劃,致使畢業(yè)找工作之時手忙腳亂。所以,老師要注意此種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分階段地指導學生制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建立有效的就業(yè)指導機制。大一是就業(yè)教育的萌芽期。在大學一年級時,老師要向學生灌輸職業(yè)規(guī)劃的理念,介紹就業(yè)工作的相關概念和基本常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和成才觀,指導學生制訂大學四年規(guī)劃。大二是就業(yè)的儲備期。對大二的學生要進一步深化就業(yè)觀教育,幫助他們分析就業(yè)形勢,調整完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學生積極鍛煉就業(yè)必備的素質和技能,夯實基礎。大三則到了就業(yè)取向的分化期。在這個年級階段應注重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幾種職業(yè)去向,是深造讀研當公務員、企事業(yè)單位工作者還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選擇通過專題講座、報告會、櫥窗宣傳、個別輔導等集中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到了大四進行考研與就業(yè)分流,對考研學生重點進行學科縱深教育,讓準備就業(yè)的學生重點學習就業(yè)相關課程和參加專業(yè)技能實踐。

  7、學生評價機制要有全面性。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中的學生評價機制,要求對學生做出全面、系統(tǒng)、公正的評價。根據(jù)各高校辦學特色和培養(yǎng)目

  標的要求,在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考核之時,要將傳統(tǒng)的命題標準、知識評分標準與能力檢測標準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僅對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有效考核,還要對其各個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考核。在全面考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精力用在強化動手能力和提高專業(yè)技能方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文秘基礎知識》課,教學中采用"與文秘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通過講授、示范、實習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己朔绞绞牵号c崗位測評對接,實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和行業(yè)專家總評。具體做法是:在課崗結合的基礎上,分為模擬現(xiàn)場、情景設定和書面材料寫作、禮儀舉止評定等方式,并讓學生在評審匯報時當主角。實踐證明,知識評分標準與能力檢測標準有機結合,能夠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的評價。

  總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建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培養(yǎng)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高素質應用型專業(yè)人才應該從學科定位的層次性、專業(yè)方向的多向性、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技能培養(yǎng)的應用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性、就業(yè)指導機制的明確性及學生評價機制的全面性等入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才能真正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模式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7-22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范例07-31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的開題報告09-26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06-21

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7-19

漢語言文學實習報告12-29

英美文學碩士開題報告08-01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習報告04-29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實習報告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