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序與贈序的不同。
2、學習運用對比表現中心的寫法。
3、引導學生從前人的刻苦好學和虛心求師的精神中受益。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上新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回一下從初一到現在學過的特殊的文言文體。
。〞,表,記,疏)
二、導學
1、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文體:序
2、以前,你看到過“序”嗎?它都寫些什么?
3、師生比較后小結:“序”作為一種文體,可分為“贈序”和“書序”。“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介紹作家生平或目的,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面贈序與書序性質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4、請一學生讀課文,正字正音
5、全班讀課文,思考:
(1)本文“序”的目的何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
(2)透過文字,我們從哪些語句可看出作者少年時求學的艱辛?并用自已怕話說說。
。3)作者記寫“太學生”的目的何在?(對比)
(4)文中除此對比外,還有對比嗎?
三、聯(lián)想學習:像這樣“勸學”的文章,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為學》,《孫權勸學》)
(聯(lián)系《為學》可讓學生背背,并從內容上比較)
四、小結“以”字句:
1,以衾擁覆。(介詞,“用”)
2,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憑借身份)
3,家貧無以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來”)
4,以中有足樂者。(表原因,“因為”)
5,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把”,“拿”)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本課是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此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但很多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還沒有定型并內化為能力。因此,本課的設計我繼續(xù)堅持文言文以讀為主,積累為重點的理念。并以板塊的模式,展示學習文言文的步驟和讀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積累與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的引導,并突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課文分析過程的展示,讓學生明白怎樣讀懂一篇文章。
3、理解寫作手法的運用對于表現文章主旨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奮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材。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隨著學生讀的不斷深入,分析課文,感悟主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樂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理解作者求學之志和勸勉之情。
2、學習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學精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今天有機會能和大家合作學習,我感到特別的高興,大家高興不高興呀?(高興)那就請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拿出你們的熱情,勇敢的說出你們的見解,好嗎?(學生回答的聲音大)你們的熱情和勇敢我感受到了,相信今天我們的合作學習一定會成功的。(學生回答的聲音小)你們的熱情老師沒有感受到,能不能讓老師感受一下你們的熱情和勇敢呀?
師:那就讓我們隨著課文《送東陽馬生序》走回到宋濂的求學時代,看看宋濂是如何求學的吧!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活動
活動一:識讀(咬文嚼字做積累)
1、學生第一次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完課文后停下來。(幻燈片)
師:今天我們的學生表現的特別好,不僅僅學習許多生字,而且通過交流,還學到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老師相信這些方法會對我們今后的學習有很多的幫助的。好,我們一起把我們剛剛結識的字讀兩遍。(生齊讀生字兩遍)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這么多的生字,我們可以制作知識積累卡把他們積累下來,如制成知識積累卡一(正音)(教師出示幻燈片)
2、學生第二次讀課文,要求讀順句子,并用勾畫的方式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學生讀書并勾畫)(幻燈片)
師:我看我們班里的同學都已經畫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了,現在我把我們班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的同學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小組內討論交流,疏通文句。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在全班交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和同學一起討論交流。)(幻燈片)
師:哪個小組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學生提問,學生解答)
師:我們的小組合作很成功,把問題都解決了,下面請同學們抓住重點詞句的翻譯,把這篇課文的大意說給同桌聽。(學生互相說課文大意)
師:學習文言文,積累很重要,請同學們把重要的文言知識積累下來。如知識積累卡二—重點詞、知識積累卡三—重點句子、知識積累卡四—通假字、知識積累卡五—古今異義詞、知識積累卡六—一詞多義。老師小結:剛才大家合作解讀了本文內容,可見文言文并不難學,F在讓我們充滿信心,再齊讀一遍課文。
活動二:美讀(時空穿梭獲信息)(幻燈片)
師: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能給人帶來鮮活的生活和美景,下面就讓我們美美的聽朗讀示范,隨著課文一起回到宋濂生活的時代,去看看宋濂的生活的畫面,然后以“我看到宋濂在——”說一句話。(提示:1、少年時代的生活畫面;2、加冠以后的生活畫面;3、從師之時的生活畫面。)
師:通過對宋濂生活的了解,大家說一說宋濂求學苦不苦呀?
生:苦
師:好,我們再讀一遍課文,進入我們的第三個活動。
活動三:思讀(只言片語說技法)(幻燈片)
思考:請試著從多個角度說一說作者是如何表現自己求學艱難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1、特定背景 2、故事情節(jié) 3、人物描寫 4、借助他者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每一個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角度也可選擇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老師總結:作者利用特定背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直接描寫、借助文中的老師和同學的對比及反襯等技法。讓我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其實,這些技法往往是文章主旨或具體情節(jié)、情感的放大器,會使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更清晰。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可運用這些技法。(引導學生把閱讀和寫作聯(lián)系起來。)
活動四:悟讀(追根求源思目的)(幻燈片)
師:剛剛我們一起分析了作者運用的多種技法,表現了自己求學的艱辛,目的何在呢?請學生朗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文章的寫作目的,寫作的背景和文體特點會對我們有幫助的,下面我們來看本文的寫作背景和文體特點。(出示習作背景和文體介紹。)
寫作背景:本文寫于洪武十一年(1378)。這一年,辭官歸里的宋濂又從家鄉(xiāng)到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當時是國都)朝見朱元璋。他的同鄉(xiāng)晚輩馬生則來拜見他,他便寫了這篇“贈序”送給馬生。(幻燈片)
本文的體裁特點: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是“贈言”的意思。贈序,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有臨別贈言的性質,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幻燈片)
師:下面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分析本文的寫作目的。(學生討論并回答)
師:看來作者寫了此篇文章,充滿了對后生的希望和鼓勵,我們讀來也受益匪淺,下面讓我們轉變角色,按下面的情景要求寫一句話,進一步體會此文給我們的啟發(fā)。(學生寫,并發(fā)言)(幻燈片)
A:“我”是宋濂——當“我”少年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細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成就時,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到宋濂成功時,我后悔地說……
老師總結,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
活動五:背讀(時時激勵銘吾志)(幻燈片)
師:通過同學們不同角色的轉化體驗,我們更深刻的感悟到宋濂的求學精神,值得我們欽佩,值得我們學習,課下請同學背誦這篇文章,讓他的經歷時時激勵我們!(學生當堂成誦最好,不能就放到課下繼續(xù)背誦)
三、作業(yè)
以馬生的身份給宋濂寫一封回信。
——本課例系葛維春主持的安徽省科學規(guī)劃課題“優(yōu)秀中學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個案與機制研究”成果,獲中國教育學會教學設計評比一等獎并發(fā)表于《阜陽高師學報》。課例作者管東奎,系該課題組核心成員,阜陽市教壇新星。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②領悟作者“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求學態(tài)度。把握寫作目的,領會寫法作用。
2.過程方法目標: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誦讀,合作探究,把握課文主旨。
3.情感態(tài)度目標: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奮求學的精神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通過對比表達自己觀點的寫作手法。
2.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大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并采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惫沤裰型猓揖池毢,但是勤奮好學,終成大器的人屢見不鮮,同學們能舉出相關的例子嗎?今天我們也來結識這樣一個人,看看他是怎樣克服艱難困苦、自強不息,成為明代大學士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W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小組合作,嘗試性美讀
2.教師隨意抽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合作評議。
3.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摹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好節(jié)奏、揣摩語氣及情感。
四、學習課文
1.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
2.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
。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悍穸ň浯~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3)碩師:大師,對學者的尊稱。
。4)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有關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晉。
(5)未嘗稍降辭色: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6)援疑質理:援疑,提出疑難;質理,質詢道理。
。7)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3.思考探究。
讓我們跨越700年的時光,回到明代把自己想像成宋濂,“用第一人稱復述求學的經歷!蹦敲醋约呵髮W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呢?
。1)用圈點批注法,劃出描寫作者借書難、求師難、求學路途艱辛和生活條件艱難的語句,好好地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3)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W生分小組討論。)
要點提示:
。1)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诔幈鶊裕种覆豢汕。
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④余則綿袍敝衣處其間。
。2)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3)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六、探究,把握寫作目的,領會寫法作用。
1.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tài)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
2.圍繞課文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設計一段正面勸勉馬生勤奮學習的話,引導學生與課文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并學習“現身說法以及對比手法的作用和好處,也更感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七、總結文言知識
1.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佩戴。) 手自筆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戴朱纓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錄。(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寓逆旅。(寓:名詞作動詞,寄。 無鮮肥滋味之享。(鮮肥:形容詞作名詞,鮮魚和肥肉)
2.古今異義
余幼時即嗜學(余:古義為我,今義為剩下,余下) 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義為熱水;今義指湯水) 走送之。(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走路) 寓逆旅(逆:古義為迎,今義為逆向,相反方向) 窮冬烈風(窮:古義為深,今義為貧窮,窮盡) 嘗趨百里外(趨:古義為奔赴,今義為趨勢) 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是:古義為因此,今義為判斷動詞,是;假:古義借,今義與真相對) 卒獲有所聞(卒:古義:終于今義:小兵) 右備容臭(xiù)(臭:古義:香氣今義:(chòu)臭氣,氣味難聞) 以中有足樂者(中:古義:心中今義:表界限) 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博士:古義:大儒,博學之士今義:碩士后的學位) 門人弟子填其室(填:古義:擠滿今義:填滿填充) 或遇其叱咄(或: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3、同義復詞
假借:借 叩問:請教 沃灌:澆洗 叱咄:訓斥,呵責 欣悅:高興,快樂
4、一詞多義
⑴以:①連詞:相當于“而”,譯為而,來(俯身傾耳以請;無從致書以觀)
、诮樵~:把,用(以衾擁覆;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以書假余;撰長書以為贄)
③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
、鼙硇揎,不譯(計日以還)
、萁樵~,前者譯為因為,后者譯為把(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之:①結構助詞:的(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②代詞,指書(走送之)
、劢Y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當余之從師也)
、軣o實義(無鮮肥滋味之享)
、荽~,抄書,賓語前置(弗之怠)
。3)、患:①擔憂,憂慮,動詞(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趹n患,名詞(無凍餒之患矣)
。4)、故:①因此,連詞(故余雖愚)
、谔匾猓室,副詞(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⑸道:①學說,名詞(益慕圣賢之道)
、谡f,動詞(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⑹至:
、僦艿剑稳菰~(色愈恭,禮愈至)
②到,動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速|:①詢問,動詞(援疑質理)
、诒举|,資質,名詞(非天質之卑)
、躺孩倌樕ㄎ磭L稍降辭色)
、诒砬椋ɑ蛴銎溥尺停В
、、而:①表轉折:但,卻(足膚皸裂而不知)
②表修飾:(久而乃和)
、、或:①有時(或遇其叱咄)
、谟械娜耍ɑ蛞藻X幣乞之)
、夏剑孩傺瞿剑ㄒ婺绞ベt之道)
、诹w慕(略無慕艷意)
⑿雖:①雖然(故余雖愚)
、诩词梗m人有百手)
5、通假字
(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彎曲)4主人日再食(食:通“飼”,吃)
6、倒裝句
。1)弗之。ǚ穸ň,代詞“之”作賓語,動詞后置!爸贝P錄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書這件事”。)
。2)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介詞(于)+名詞(家)=介賓作狀語是狀語后置原來應是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7、省略句:
。1)、以是人多以書假(于)余。
。2、)余則缊袍敝衣處(于)其間。
。3)、撰長書以(之)為摯。
八、布置作業(yè)
1.作者家貧嗜學,樂而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想一想,并將它寫下來。
2.背誦課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4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fā)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三、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四、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六、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點撥法 復述法 品讀法 延伸拓展法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方法二: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簡介:
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贊他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集》。
三、題目解說:
1、關于東陽:漸江東陽縣。 與作者算是同鄉(xiāng)(同一個省)。
2、關于馬生,馬君則。 “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馬君則是作者同鄉(xiāng)人,在京城太學里讀書。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過作者,并寫了長篇書信作為見面禮,文筆十分暢達。和他探討學問,語氣平和而且神色謙遜。還自己對我說他小時候用心學習非常勤奮,這真是個好學的青年。現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親人,我因此講了自己求學的艱辛來勉勵他。
3、關于“序”。這是一種文體,并非“序言”。序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
贈序:始于唐朝,唐宋以來,文人在送別時,常常以詩文相贈,有人把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再作一篇序,就稱之為贈序。后來,盡管沒有什么詩文,只寫一篇送別贈言的文章,也叫贈序,內容多是勸勉、譽揚之詞。
本文就是一篇贈序。
四、背景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xiāng)(義烏)到應天(現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同鄉(xiāng)晚輩馬生拜見自己后所寫。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六、再讀課文,抓住重點字詞意思,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七、作業(yè)設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
2、合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湯沃灌。 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含義。
1、余因得遍觀群書。 余: 古義:我。 今義:多出的,剩下的。
2、錄畢,走送之。 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3、媵人持湯沃灌。 湯: 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古義:借。 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三)解釋下列點字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 致:得到。
2、弗之怠。 怠:放松,松懈。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碩:大。
4、俟其欣悅。 俟:等待。
5、缊袍敝衣。 缊:舊絮。
6、禮愈至。 至:周到。
7、腰白玉之環(huán)。 腰:名作動,腰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5
目的要求:
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積累重點詞語及通假字等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4、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從中受到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第一段具體敘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奮學習的經過。
2、難點:對比手法說明“勤且艱”及主語省略的兩種情況。
教材分析:
本課是給作者的同鄉(xiāng)馬君則寫的贈言。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求學生涯的中的艱難經歷和學習態(tài)度,旨在勉勵馬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以其學有所成。
課時安排:
2
教具準備:U盤
第一課時
1、導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先看一下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送東陽馬生序。從題目得知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對是一篇序。序分為贈序和書序兩部分。書序是書的序言,而贈序也就是贈言。那么是誰給誰的贈言呢?東陽是現在浙江省的一個地方。馬生是姓馬的一個后生。也就是宋濂給一個姓馬的后生的贈言!吧辈皇敲侄情L輩對晚輩的一種親切的稱呼。那么宋濂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浙江義烏縣一帶),明初著名文學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為翰林院編修,他借口父母親年老,辭不就職,專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為江南儒學提舉,替太子講經,并在自己左右顧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被稱為“國家文臣之首”。年老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因長孫宋慎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節(jié))。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學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語言生動暢達。這篇課文是他散文中影響最大的一篇。
“宋濂、劉基、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
3、整理字詞
古今異義:
臭湯走假卒
古義:香熱水跑借最終
今義:難聞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行走虛偽士兵
4、深入學習,展示自我:選擇你認為能做好的一項來展示自己。
、傥铱梢杂懈星榈淖x一下我喜歡的段落并且不出錯。播音員
、谖铱梢愿攀鲆幌挛恼碌闹饕獌热荩盒侣動浾
③我可以選擇我感觸最深的一段并進行批注。文學鑒賞家
、菸疫x擇一個有深度的問題來考考大家。睿智的哲人
、尬铱梢圆聹y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善解人意明事理
、芪铱梢院唵畏治鲆幌卤疚闹饕膶懽魇址ā懽鞲呤
、呶铱梢粤私獾剿五ナ且粋__________的人。外交專家
老師相信大家可以做的還有很多。那你就大膽的展示自己吧!
你能做好其中的哪幾項?你想挑戰(zhàn)完成哪一項?不要猶豫來試一下。
我們一起疏通了文意,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文章的具體內容吧。
問題探究:A、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可引用原文的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困難:無書、無師、家貧(生活艱苦)
B、作者為什么能克服種種困難,而“卒獲有所聞”?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樂者。
C、作者寫自己艱苦求學的經歷的目的是什么?
勉勵馬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我們的作者宋濂從小刻苦學習,在他的生活中從沒有一天離開過書。所以他文章寫得很好,做人也非常的有君子風范。下面是我搜集的一個小故事。請大家讀一下,來近距離地了解宋濂這個人。
性格特點:正直坦誠、君子之風。宋濂真是一個通過讀書得到真正快樂的人,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⑵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
就愛好讀書沒有辦法買到常常藏有書人家抄無從:無由假借:同義
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錄
錄計算來送還硯臺里(墨汁)結成堅硬的冰彎屈伸直不停止抄書以:而,便,就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畢,走⑵送之,不敢稍逾約⑶。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
趕快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都把于是能夠廣泛地閱讀
群書。既加冠⑷,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⑸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
各種書籍已經學說擔心大師交往求教跑到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⑹。先達德隆望尊⑺,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
向當地前輩拿著經書請教道德高聲望高擠滿屋子稍微緩和
辭色⑻。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質理⑼,俯身傾耳以請⑽;或遇其叱咄
言辭臉色站著陪伴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側著請教有時訓斥
、,色愈恭,禮愈至⑿,不敢出一言以復⒀;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周到說解釋高興向他
復:回答,解釋焉:于之
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⒁,行(于)深山
愚笨終于獲得教益聽到了一些東西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書箱拖著鞋子走在
當:在……的時候之:取獨
巨谷中,窮冬⒂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⒃而不知,至舍⒄,四
大嚴冬刮著凜烈的寒風冰裂客店
支⒅僵勁不能動,媵人⒆持湯⒇沃灌(21),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僵硬動彈仆人熱水澆洗圍裹覆蓋住在旅店
支通肢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灌通盥寓:名作動
人(22),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
那里每天給兩頓飯吃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享受同屋住的同學穿著華麗的衣服紅纓
食:給飯吃,動詞被通披,穿著綺:絲綢繡:繡花(23)寶飾之帽,腰(24)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25),燁然(26)若神人;
寶石裝飾腰中掛著圈子掛著香袋光彩照耀
腰:名作動,腰掛
余則袍敝衣(27)處(于)其間,略無慕艷意⑴。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
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因為我心中足以快樂的事吃的穿的
足樂者:指讀書
奉不若人也⑵。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如(求學的)勤勞而且艱苦
奉:供之:取獨
5、小結:
是!勤奮的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讓我們的心靈更美好。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座山。很多人不愿努力在山腳下徘徊,可是有很多人努力攀登到了山坡、山腰、山頂之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雖然最后所有的人還是會會到山腳下,但是我們的人生多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其中的艱辛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巨大的財富。所以努力勤奮的讀書吧。為了看到山頂更美的風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豐富多彩!今天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再見。課后完成學案上的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每:時常。假借:同義詞連用,可譯為“借”。時常向藏有書籍的人家去借。
B、無從致書以觀。
無從:沒有辦法。致:取得,這時指買到。沒有辦法買書來看。
C、益慕圣賢之道。
道:學說。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
D弗之怠。
弗:副詞,不。之:代詞,指學習!案ブ 奔锤サ≈,否定句式代詞賓語前置句。不敢放松學習。
E、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碩:大。碩師即大師,才學淵博的人。游;交往。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不能與有名望的人交往。
F、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俟:等待。欣悅:高興。請:請教。焉:兼詞,“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興了,便又向他請教。
G、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篋:箱子,這里指書箱。曳:拖。屣:鞋子。在我當年從師求學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
H、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勁: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湯:熱水。沃灌:澆洗。衾:被子。擁覆:圍蓋。久而:時間副詞,好久,“而”是副詞詞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役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我)才暖和過來。
I、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綺繡:絲綢做的華麗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學們都穿著華麗的衣服。
J、假諸人而后見也。
假:借。諸:兼詞,“之于”的合音。從別人那里借來后才能看到。
K、其①將歸見其②親也,余故道為學之①難以告之②。
其①:代詞,指馬生。其②:代詞,作定語,他的。親:父母。也:句中停頓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結構助詞,的。之②:代詞,代馬生。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時,我特意向他講述(我當年)求學情況的艱難來勉勵
2、課文簡析:
一、嗜學、力學:
1、無書借書抄書──讀書┐
2、無師遠訪先達──求教├艱
3、求學過程艱苦──有得┘
二、善學、勤學:
師:辭色嚴厲,甚至叱咄
師生態(tài)度對比┐
生:色愈恭,禮愈至
├勤
同舍生:衣飾華美,飲食鮮肥
生活情況對比┘
作者:緼袍敝衣,日僅再食
昔日作者:借書抄書,奔走求師,生活艱辛,尊師力學
學習條件對比
今日太學生:衣食豐足,學舍寬宏,有問必答,應有盡有
三、寫序目的──篇末點題,交代主旨。
小結:
1、本文的啟示:
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時得書之難,求師之艱,刻苦攻讀,終于有所成就。通過今昔對比,勉勵馬生珍惜良時,刻苦力學,以期有成。作者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當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啟發(fā)。“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光榮任務,專心向學,讀書有得,胸中自有真樂。宋濂尊師重道,不畏艱苦,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2、立意深遠,結構謹嚴:
文章中心是“勸學”,通篇圍繞這一重點來寫,開頭提出“嗜學”,接著敘述“力學”,然后說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最后歸結到學生“善學”,脈胳分明,前后呼應,有力表現了激勵太學生學習的中心思想。
3、句子成分省略:
省略主語的原因:
A、文言文里,在不影響語意表達的情況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語言更加簡潔精煉。本文作者自敘經歷,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語,不會發(fā)生歧解,所以主語“余”一般省去。(承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屬前種)
B、文言文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用作主語,凡是現代漢語需要用主語“他”“他們”的地方,在文言文里就只重復用名詞,或者省略主語。
如:(先達)未嘗稍降辭色。
(馬生)撰長書以為贄。
與之論辯,(馬生)言和而色夷。
(馬生)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于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fā)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簡介
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贊他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集》。
三、題目解說
1.關于東陽:浙江東陽縣。與作者算是同鄉(xiāng)(同一個省)。
2.關于馬生,馬君則!吧笔情L輩對晚輩的稱呼。馬君則是作者同鄉(xiāng)人,在京城太學里讀書。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過作者,并寫了長篇書信作為見面禮,文筆十分暢達。作者和他探討學問,他語氣平和而且神色謙遜。還對作者說他小時候用心學習非常勤奮,這真是個好學的青年,F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親人,作者因此講了自己求學的艱辛來勉勵他。
3.關于“序”。這是一種文體,并非“序言”。序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
贈序:始于唐朝,唐宋以來,文人在送別時,常常以詩文相贈,有人把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再作一篇序,就稱之為贈序。后來,盡管沒有什么詩文,只寫一篇送別贈言的文章,也叫贈序,內容多是勸勉、譽揚之詞。
本文就是一篇贈序。
四、背景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xiāng)(義烏)到應天(現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同鄉(xiāng)晚輩馬生拜見自己后所寫。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文朗讀
六、再讀課文,抓住重點字詞意思,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七、作業(yè)設計。
。ㄒ唬┱页鱿铝芯渥又械耐僮植⒔忉。
1.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2.合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湯沃灌。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含義。
1.余因得遍觀群書。余:古義:我。今義:多出的,剩下的。
2.錄畢,走送之。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3.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ㄈ┙忉屜铝悬c字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致:得到。
2.弗之怠。怠:放松,松懈。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碩:大。
4.俟其欣悅。俟:等待。
5.缊袍敝衣。缊:舊絮。
6.禮愈至。至:周到。
7.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作動,腰佩。
8.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
9.嘗趨百里外。嘗:曾經。
10.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卒:最終。
1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借。
12.余因得遍觀群書。得:能夠。
13.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益:更加。
。ㄋ模┙忉屘撛~“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擁覆(介詞,“用”)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把”,“拿”)
3.家貧無以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來”)
4.以中有足樂者(表原因,“因為”)
5.補充: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憑借)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本文講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的經歷)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種經歷:艱辛、艱難。
2.作者求學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假借和筆錄。
3.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些敘述中,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他哪些品質或者方法?
參考意見:1、勤奮好學,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誠實守信;4、抄書的讀書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課文第二段主要從哪些方面寫拜師求學的艱辛?
衣——食——住——行四個方面。
5.本文在內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并舉例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意見:對比。如:老師的嚴厲與自己的謙遜形成對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著與自己的貧困形成對比,求學的艱辛與自己的執(zhí)著形成對比。突出學問、成就必須來自于勤奮刻苦的努力。
6.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極力渲染求學的艱辛。
7.作者遠道求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的方式?
參考意見:這是一種尊師的表現,但最好能師生平等互動,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
二、總結
同學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朱熹也說得好: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趁青春年少,努力學習吧!
三、作業(yè)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說:……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熟讀成誦。
2.掌握常用的一些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3.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直至全文成誦。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以記敘為主,適當加以議論和間以形象描寫的方法。
3.學習用對比來表現中心內容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現身說法的用意--勉勵學生刻苦學習。
【教學重難點】
1.倒裝句和省略句。
2.用對比來表現中心內容的手法。
3.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用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蘇秦“頭懸梁,錐刺股”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ㄒ源嗽O置課堂教學情景,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ㄓ蓪W生根據課前準備介紹,教師適當補充)
1.寫作背景。
明洪武年間,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洪武十年(1377)辭官。第二年,宋濂至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太祖朱元璋。其時,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東陽人馬君則,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前來拜訪,宋濂就寫了這篇文章贈送給他。
2.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一帶)人。明朝文學家,幼年酷愛學習,家貧無書,常問藏書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堅持不懈,由此得遍觀群書,學識淵博。元末,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不受。后與劉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因長孫宋慎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中途病死于今四川奉節(jié)。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3.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初讀,讀準音
。芊窳鲿车乩首x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xù)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1.順暢讀出全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參照書下注釋,或利用工具書重點查釋文中無注釋的字。
四、譯讀,明其意
1.自由閱讀:參照書下注釋,初步疏通文意,用筆標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地方。
2.小組交流:我讀你譯,你讀我譯,以直譯為主結合意譯,力求準確、通順,翻譯時,尤其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把握。
3.課內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翻譯重點語句。
4.交流質疑:讓學生把譯釋的疏漏點、謬誤點、疑惑點、分歧點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疑。
。1)通假字:
支:通“肢”,四肢。 被:通“披”,穿。
(2)古今異義:
A.走送之 走:古義指跑。今義指行走。
B.持湯沃灌 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食物煮后的汁水。
。3)詞類活用:
。粒肿怨P錄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拢魅巳赵偈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C.腰白玉之環(huán) 腰:腰佩。
五、作業(yè)
1.對譯課文,要注意關鍵詞語譯準確了。
2.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導讀,解其旨
1.檢查學生熟讀、背誦的情況。(小組比賽,看誰背的快,推薦到全班背誦)
2.速讀第一段,找出描寫作者求學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或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提煉概括。
明確: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2)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4)余則袍敝衣處其間
3.思考: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本段最后幾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課堂討論:本段用什么手法寫自己求學艱苦的?好在哪里?
明確:主要用了記敘的手法,有的地方加以描寫和渲染及議論,使文章生動形象、中心突出。
5.第二段從哪些地方表現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明確: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廩稍之供、裘葛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經過四層對比,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6.討論:課文第3段是怎樣體現贈序特點的?
明確: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W生概括歸納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作進一步闡述)
7.文章的結構安排有什么特點?
明確:縱觀全文,前一部分是作者的現身說法,也就是全文立意的基礎;后兩部分則是層層深入,突出作者的主旨。前一部分寫得愈充分,愈能打動人心,那么后兩部分發(fā)揮起來,就會越發(fā)自然流暢,結束時就更為明確飽滿。盡管全文沒什么波瀾起伏,大開大闔,但字里行間真誠動人,其胸襟、氣魄,在描述和說理中畢露無遺,正是因為這些,才使文章傳世不朽,膾炙人口,成為名篇佳作。
8.學生交流討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要“勤奮”、“專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結合你的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練讀,背其文
1.完成“探究、練習”。
2.課文比較長,分段背誦,化長為短,組織學生力爭當堂背會。
【資料寶藏】
1.宋濂其人
宋濂不僅學識豐贍,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經驗富足。馬生原是個用心于學的人,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作者又為何還要如此教誨?作者不說太學使人養(yǎng)尊處優(yōu),不求上進,而講條件優(yōu)越,要充分運用。這是因為他深知朱元璋登上寶座后一直妒賢嫉能、殺戮功臣,以鞏固其統(tǒng)治。他的親信謀士、開國功臣劉基就死于朱元璋的陰謀,開國元勛徐達、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中丞涂節(jié)、吏部尚書詹徽、開國公常升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借口而殺害。宋濂可謂知時識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還鄉(xiāng),退居林泉。他這次“朝京師”,馬生“撰長書以為贄”,對他加以贊頌,他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贈序中不講為國為民之類的涉嫌的話,而講萬年百處可說的讀書問題。談讀書,還不忘贊揚一下太學,對皇帝主辦的學校條件說了一番好話。從這里可見宋濂不僅飽有學識,而且老于世故。宋濂雖然如此小心謹慎,可是后來他的孫子與一案有牽,也株及了他。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fā)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復述法品讀法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1')
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2')
三、掃清字詞障礙,掌握重點字詞(注音釋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13')
1、聽課文錄音,學生聽讀。(3')
2、學生自讀課文,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標記。(5')
3、課文譯注,抽生和全體問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內容,理解人物形象。(18')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本文講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的經歷)(1')
2、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作者讀書求學經歷的特點,可以用哪個詞?(艱難)(1')
3、在第一段中,“艱難”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用書中原話回答——“無從致書以觀”和“無碩師名人與游”)(1')
4、為什么會有這么兩點表現呢?作者是怎樣解決這兩個矛盾的呢?(因為“家貧”才會有這兩點表現。作者是通過“借書”,“手自抄錄”解決了無書的難題;是通過到百里之外的“鄉(xiāng)之先達”那里去請教,解決了無師的難題)。(2')
5、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一層內容里,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他哪些品質或者方法?(1、勤奮好學,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誠實守信;4、抄書的讀書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3')
6、你喜歡書中“鄉(xiāng)之先達”這樣的老師嗎?宋濂是怎樣對待這位“先達”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樣評價宋廉的求學精神的?(這位先達德高望重,學問淵博,但是對人嚴厲,甚至冷漠,還不時發(fā)脾氣;宋廉對待這位“先達”態(tài)度虔誠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傾耳以請”、“色愈恭,禮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復”;宋濂的求學精神是謙虛的,有問題需要請教,不要因為對方態(tài)度不好而放棄請教的要求,我們應該向一切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這種態(tài)度值得我們借鑒)(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寫了作者從師求學過程的艱苦,按照“衣—食—住—行”這幾方面,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哪部分寫的最感人?(先寫行,再寫住,接著寫食,最后寫衣,“行”這部分寫得最感人,艱難跋涉,山路難走,天氣惡劣,負重遠行,以至于到了旅館四肢僵硬,不能動彈)(2')
8、文章中有多處對比,下面這兩處請從文中找出相應語句分析——請教時老師的態(tài)度和作者的態(tài)度的對比(第6個問題中已經分析,用老師的態(tài)度反襯作者的虛心和用功);
生活狀況,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華麗服飾的比較。(通過對比寫自己生活艱苦,進而突出學習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享受,而是知識的積累和精神的充實。像今天我們周圍的同學攀比思想比較嚴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誰吃的好,比誰穿的好,比誰身上的名牌東西多,相反對自己的學習不大關心,甚至不屑一顧。我們應當以此為鑒。)(3')
9、總結:本文帶給我們的啟示——“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光榮任務,專心向學,讀書有得,胸中自有真樂。宋濂尊師重道,不畏艱苦,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課堂練習(6')
1、理解文言詞語。(1')
2、教師出示情境話題(5')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說:……
課堂展示,教師點評,提示學生學宋濂艱苦、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學習態(tài)度。
七、課后作業(yè):搜集小資料(2')
教后反思:
課堂容量較大,因而課堂朗讀較少,以至于課堂練習的情境話題無法當堂完成。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9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并采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主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參照教學設計(A)。
二、介紹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有關內容參照教學設計(A)。
三、朗讀課文,理解文句,疏通課文內容
1.教師播放朗讀帶,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xù)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
(1) 指名學生朗讀第1段,然后要求學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難以把握的字詞。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注釋自行翻譯第1段。
(3)教師評點學生翻譯,特別提醒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然后標注出其中的重點字詞。
(2)學生結合注釋自讀第2段后,向老師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指名學生翻譯全段。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3段。
(1)要求學生筆譯第3段。
(2)學生相互檢查,討論對方翻譯中的不足之處。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翻譯的內容。
然后教師進行評價,要求學生按照信、達的標準修改自己的譯文。
(4)學生齊讀第3段。
6.學生齊讀全文。
四、品讀課文,鑒賞課文內容
1.請學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細讀第1段,從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詞語。
3.默讀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寫出自己讀書時條件的艱難的?請引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問:請復述作者讀書時的勤奮的情形,想一想:這勤奮和前面所說的艱難的生活條件有什么聯(lián)系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5.提問:與作者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學生的讀書條件怎樣?文章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6.提問:通過這種對比,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7.請簡要介紹馬生,談談作者對馬生所持的態(tài)度。
8.讀完這篇文章,你對學習有什么感受嗎?
五、學習遷移
學生交流討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要勤奮、專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結合你的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及文體特征。
2、反復朗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學的艱辛和勤奮,學習作者的求學精神。
一、導入新課
古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狈_歷史畫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奮為基石鋪就成功之路:蘇秦以鐵錐刺股,發(fā)憤不已;路溫舒取水中蒲葉,抄錄《尚書》;朱買臣、李密負薪掛角,且行且讀;車胤、孫康囊螢映雪,苦學不輟;祖逖嘔心瀝血,夜半聞雞起舞;周恩來披肝瀝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千百年來,眾多的光輝形象一直在用他們自身的行為勸勉我們要努力學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濂的讀書求學之路。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把握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為“開國文臣之首”,著有《宋學士全集》。
背景資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xiāng)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了解到馬生是個“善學者”,便寫下這篇序文,勉勵他珍惜太學的條件,刻苦學習。
作品資料: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用于臨別贈言,多為勸勉鼓勵之辭。
目標導學二:反復朗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1、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2、結合注釋,反復朗讀,嘗試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文意。
3、小組內同學合作,借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
目標導學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內容
1、宋濂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確:(1)家貧,少年得書之難:常借書于人,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從師叩問的艱難:趨百里外,從師叩問。(3)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作者怡然自樂,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艷羨,精神上的富足,戰(zhàn)勝了物質上的貧困。
2、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作者已經從讀書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樂,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貧困。
3、“今諸生學于太學”與作者兒時求學有何不同?作者寫“今諸生學于太學”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諸生無凍餒之患、無奔走之勞、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錄書籍,這都是與作者兒時讀書所不同的。其目的是為了勸勉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應該好好珍惜,用心學問,不可荒怠歲月。
4、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送東陽馬生序》,然而文章一開篇就大肆敘說作者自己的求學之苦,有人說作者寫作該贈序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這個觀點的?
明確:作者在開篇便現身說法,從自己艱苦的求學經歷切入,又兼及有關對比,用種種具體實在的事實說話,深寓對年輕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勵年輕人努力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這自然不是對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結尾所說:“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
目標導學四:賞析文本寫作特征
1、閱讀第二段,說說哪些語句描寫了天氣的寒冷,這些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作用:寫天氣寒冷側面烘托出自己學習的刻苦勤奮,其目的是為了鼓勵馬生刻苦努力學習。
2、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請任舉一例賞析其作用。
示例:“同舍生皆被綺繡……缊袍敝衣處其間”,將自己的求學生活條件與同舍生進行對比,用同舍生的華麗富有反襯自己求學生活之艱苦,同時也突出自己求學信念之堅定。
目標導學五:發(fā)表觀點,個性表達
1、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
示例:(1)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學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來。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了主觀的勤奮,持之以恒,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三、板書設計
得書之難——借書抄書、錄畢送之
從師之難——立侍左右、俯身傾耳
求學之苦——負篋曳屣、四支僵勁
生活之艱——食無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艱
課后反思
本文感情深切,適宜朗讀,本文教學也從朗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本文的教育意義十分明顯,因此,并未詳細解讀,只是稍做提示,便能引導學生感悟宋濂的學習條件和勤奮求學的精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最后表達的觀點,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感受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yōu)越,從而激發(fā)其好好學習的熱情,達到本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不足之處本文生僻字詞并不少,但是由于感情極深,因此,究竟是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知會文意,還是在解讀字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知會文意,需視情況做出選擇。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領悟作者“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求學態(tài)度。把握寫作目的,領會寫法作用。
3.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奮求學的精神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難點
1.翻譯、理解、背誦課文,學習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精神。
2.學習文章對比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齊讀三則勤學的名言。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同學們,我們還有些同學不夠勤奮,甚至抱怨學習生活艱苦,如果你了解了古人勤學的情況,你就會在對比中發(fā)現,我們的學習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贈序《送東陽馬生序》,作者宋濂。出示課件,了解作者。
二、經典誦讀,整體感知
1.老師配樂背誦課文。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好節(jié)奏、揣摩語氣及情感。
2.學生自由朗讀。
3.教師隨意抽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合作評議。
4.全班齊讀。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參看課文注解,自己邊讀句子邊翻譯。
2.同桌互動,你讀我譯,我說你聽,互相補充。
3.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文中重點字詞句,要求學生解釋或翻譯。學生有疑義的或有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師生合作解決。
4.要求學生就通假字、“一詞多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在文中尋找歸納整理,以此為手段,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匯,突出重點。
四、深入探究,解讀文本
探究1:閱讀第一段,找出能體現時間變化的詞語.
明確:“幼時”“加冠”
探究2:分析作者“幼時”的學習經歷。
A.作者幼時最喜歡做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解決的,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確及分析:最喜歡做的事:讀書。
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家貧無書以觀——借書
計日還——天寒筆錄
收到的效果:遍觀群書。收獲:作者是一個刻苦學知識的人。
探究3:分析作者“加冠”后的求學經歷,體會并學習作者勤奮刻苦的精神。
A.作者求學的艱難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叩問跋涉生活
B.分析“叩問難”部分,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作者難在何處?作者的態(tài)度如何?
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明確及分析:難之體現:1“趨百里”說明路之遠。
“門人弟子填其室”說明人之多,競爭激烈。
“未嘗稍降辭色叱咄”說明老師嚴厲
作者態(tài)度:恭敬——“色愈恭禮愈至,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效果:“卒獲有所聞”
收獲:可見作者渴望求知識。
C.分析“跋涉難”部分,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作者難在何處?作者達成目標了嗎?
明確及分析:難之體現:
“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說明環(huán)境惡劣。
“曳屣”說明路遠。
“足膚皸裂四支僵勁”說明肌膚受苦。
到達了目的地:“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收獲:可見作者決心獲知識。
D.分析“生活苦”部分,運用了什么手法體現作者生活苦的?作者的內心是如何看待這份苦難的?
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及分析:運用對比手法體現生活之苦:
作者:“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食簡“缊袍敝衣”——衣粗
同舍生:衣足食美
作者想法:“略無慕艷意”
形成原因:“以中有足樂”
收獲:心中有真知。
探究4:面對求學路上的重重困難,作者是憑借什么克服了困難,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目標的?
明確及分析:勤奮與艱苦。
“勤且艱”是對前四層意思的歸納。勤奮與艱苦是有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刻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原因。
5.小結:
本文主要從致書之艱、從師之難、途中艱難、生活艱苦這四方面來講述了作者的求學生涯。作者講述這些的目的是勸勉馬生努力學習,老師也寫了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勸勉效果更好。
生:宋濂的勸勉效果更好,因為用自身的事實經歷更易打動并說服馬生。
生:老師寫的只是空頭說教,說服力不強。
生:為達到教導的目的,現身說法,循循善誘,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勵作用。因而從自己當年的求學經歷談起,委婉地說到馬生的好機遇,從而要求馬生專心用功讀書。
(板書:現身說法)
6.讀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明確:學習的動力源于濃厚的興趣;向人求教要謙虛誠懇;學習要敢于發(fā)問;學習要有主動性;學習要勤奮刻苦;以讀書為樂,就會不畏艱難。
7.作者為什么要寫同舍生的衣飾豪華的情節(jié)?(齊讀這一段)
找出文中其他體現對比的地方,并體會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
明確:師生態(tài)度師:辭色嚴厲,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禮愈至
寫教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艱難和求學態(tài)度的誠懇。
生活情況同舍生:衣飾華美,飲食鮮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僅再食
寫同舍生的奢華生活在于與作者的貧困生活形成對比,突出作者生活條件的艱難,從而襯托他讀書的勤奮、執(zhí)著和以讀書為樂、樂以忘憂的求學精神。
總之,用了對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學經歷和諸生的經歷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環(huán)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奮、專心。正如韓愈所說:“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蓖ㄟ^對比,作者說明了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效果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學者的態(tài)度:要“勤且艱”,要勤奮,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對比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更形象,更鮮明、更有說服力。
8.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給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試舉例。
(1)示例: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賞析:“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這是概括性的評價,然后用學生擠滿一屋子這一情景進一步烘托渲染,說明這位老師確實有學問、有知名度。但是,即便人很多,老師也沒有“稍降辭色”,言辭、態(tài)度很嚴肅,絲毫也不隨便。
(2)學生合作交流。
學生可能會找到以下句子。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賞析:“手自筆錄”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學習的勤奮態(tài)度。接著進一步描寫寒冬天氣抄書的情景,“硯冰”、“不可屈伸”等突出了學習的刻苦。作者從最艱難的嚴冬季節(jié)著筆,用來說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賞析:“負篋曳屣”,表明窮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險惡。窮冬、烈風、大雪,分別從季節(jié)、環(huán)境、氣候的特點上著眼!白隳w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這些又反襯了天氣的嚴寒和行路的凄苦。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賞析:作者連用幾個動詞,“被”“戴”“腰”“佩”“備”,著力寫出富家子弟服飾的華美,勾勒出他們的光彩艷麗的形象。
五、作業(yè)設計:
作者家貧嗜學,樂而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想一想,并將它寫下來。
結束語
今天的我們有國家給我們提供九年的義務教育,為我們建設寬敞明亮的教室,配備先進全面的學習資源,我們享受著父母的衣食供養(yǎng),老師們環(huán)繞在你們身邊,隨時為我們答疑解惑。
身處這樣優(yōu)越的條件中,我們再回頭看看那個為了看書“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宋濂,看看那個為了求師問道而“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的宋濂,看看那個“負篋曳屣冒著窮冬烈風在深山巨谷中”艱難前行的宋濂,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呢?
我想,這篇振聾發(fā)聵的《送東陽馬生序》不僅僅是寫給馬生的勸學文,更是寫給在座正在努力學習的少年們。希望大家能夠秉承宋濂的學習態(tài)度,用勤奮這條神奇的線,串起無數知識的珍珠。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讓勤讀成為一種品格。
板書設計
送東陽馬生序第一段:求學之難,用心之專幼時求學情形: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成年求師情形:未嘗稍降辭色;叱咄從師求教道路之苦:行深山巨谷中衣食粗劣,生活儉樸: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總結全段:勤且艱;對比
第二段:今日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今日生活之優(yōu)越:廩稍之供、裘葛之遺今日居住條件之優(yōu)越: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今日師資條件之優(yōu)越:未有問而不告今日圖書資料之優(yōu)越:宜有之書皆集于此第三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實詞及虛詞“以”的用法。3.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利用文中的對比展開討論,層層剝繭,領會文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教學重點: 文章的內容層次和作者刻苦求學、自大勵奮進的精神。
教學難點: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
教學方法:讀啟發(fā)、比較法、感悟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簡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金華)人。早年家境貧寒,因能刻苦自學,終以文名稱世。元末被舉薦為翰林院編修,固辭不就。隱居山中,潛心著述。明初應聘到應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學提舉,后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一,參與明初禮制重建,受到明達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牽扯連貶謫四處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學士全集》。
2、簡介序
序是古文的一種文體,送別時賹之言明序。古人送別時,往往以詩相贈,有時還給這些詩寫上一篇序,以介紹有關情況。唐初以后,單獨寫的臨別贈言的文章也叫序,內容多是勉勵、勸慰兼抒發(fā)自己胸臆,或對某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叫贈序。本文就是的名士宋濂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一篇贈序。
3、我國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學的故事
囊螢映雪:囊螢,以囊盛螢!稌x書·東胤傳》:“(胤)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以照書,以認繼日焉。”《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北人,性敏好學,家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
懸梁刺股:《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薄短接[》卷三百六址三引《漢書》:“孫花色品種字文寶,發(fā)學,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時大儒!
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段骶╇s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畫荻教子:《宋史歐陽修傳》:“(修)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
教讀新課:
一、教讀1-2自然段
。ㄒ唬┳灾鲗W習
1、掌握重點詞句
。1)、余幼時即嗜學。嗜:喜歡。
。2)、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致:得到。假:借。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游:交往。趨:跑。
(4)、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俟:等到。
。5)、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被:披。腰:腰戴。
(二)、合作學習:內容理解
我求學時的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討論明確:
。1)、致書之難。
因為家中貧寒,沒有錢買書。解決的辦法是向藏書人家借,親自抄寫,并且從不超過約定的期限,艱守信用。在抄書過程中,天寒地凍,硯池中的水結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所以,因為我講信用,所以大家樂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有機會博覽群書。
。2)、從師之勞。
所居之處地名人碩師和他交往,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難以得到解答。解決的辦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師,且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是畢恭畢敬,對老師要察顏觀色,等到他休息好了,還要等到他怒氣消了,心平氣和了,才敢去請教。所以最終結果是“卒獲有所聞”。
。3)、奔走之苦。
奔走的路途遙遠,季節(jié)又是寒冬臘月,路又崎嶇不平,還有大風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腳被凍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凍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熱水溫棉襖覆蓋才能暖過來。
。4)、生活之艱。
比較點
我
同舍生
吃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日多食,有鮮肥滋味之享。
穿
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感受
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3
一、設計思想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編入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能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在教時,我指導學生課下預習,小組交流合作,完成文意疏通工作。
第一課時:課上為了強化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組,指導他們歸納文言文中的常見文言現象,如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現象,完成字詞積累活動。
第二課時:據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我采用探究討論方式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在交流中體會作者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懂得珍惜擁有,好好學習,不斷追求,不斷進步。
二、教材分析
《送東陽馬生序》選自人教社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言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驅懢埃驙钗,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意,都無不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這些內容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都有積極意義。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
2.了解“序”這種文體;
3.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
4.熟讀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奮刻苦的意志,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困難等;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
重點: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理解并熟讀背誦課文。
難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內涵,挖掘其現實意義。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1.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多種形式朗誦訓練,提高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積累字詞,解決疑難點,把握文章內涵。
六、課前準備
1、學生上網或查閱書籍,從以下幾方面作好知識準備:
A、了解作者所處朝代及文學貢獻;
B、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C、了解“序”這種文體的相關知識,以便理解文章內容與主旨。
D、預習課文,結合注解和工具書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試著翻譯全文。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文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制作PPT課件。
3、教具準備:電腦和投影儀
七、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學主要流程
一導入
人到讀書年齡,當入學從師,古來如此。如今更提倡終身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然而莘莘學子,讀到頭來,其結果卻迥然有異。有十年寒窗,一舉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頭地者;有碌碌無為,鮮有所獲者;有半途而廢,不得善終者……究其原因,除卻客觀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觀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今天我們學習明朝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其中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學生主要活動
(一)預習匯報:
1.介紹作者: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二)朗讀課文,疏通課文意思
1.教師播放朗讀帶,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讀準下列字音
嗜學叱咄俟其欣悅負篋曳屣皸裂媵人
4、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釋疑譯文。
老師給予一些翻譯的方法指導
5、老師檢查合作學習效果,用投影顯示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以競答的方式解釋:
①通假字:四支僵勁不能動;同舍生皆被綺繡;與之論辨
、谝辉~多義:
之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賢之道
當余之從師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以
無從致書以觀
計日以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以衾擁覆
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
、酃沤裨~:
走送之(古義:今義:)
媵人持湯沃灌
嘗趨百里
卒獲有所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④詞的活用:
腰白玉之環(huán)
手自筆錄。
6、各小組匯報翻譯成果。
7、生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鑒賞課文內容
1、簡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2、分組討論:作者以前自己的求學“勤且艱”,主要表現在哪里?請說說,并用文中原句證實。
3、面對種種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了,最終學有所成,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在學習中碰到過哪些困難呢?面對這些困難,你是怎樣做的?
4、作者寫出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從哪些地方表現出其他學生的優(yōu)越的條件?寫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四)分析課文,感受寫作特色
1、本文中的對比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一)學生預習匯報
1、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一生刻苦學習,“自少立志,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德為己任,為學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文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劉基曾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
2、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二)朗讀課文,疏通課文意思
1、認真聽讀,聽準字音,把握語調,讀通課文,了解文章大概內容。
2、學生朗讀課文
3、注音:
嗜(shì)
叱咄(chì duō)
俟( sì)
負篋(qiè)曳(yè)屣(xǐ)
皸(jūn)裂
媵(yìng)人
4、小組合作交流,釋疑譯文。
四人一小組,按“讀文──釋詞──譯句”步驟釋疑解難。
5、學生以竟答方式展示小組合作交流的成果。
①通假字: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著);與之論辨(辨:通“辯”)
、谝辉~多義:
之
弗之怠(指代“讀書”這件事)
走送之(代詞,指“書”)
益慕圣賢之道(結構助詞,的)
當余之從師也(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蓋余之勤且艱苦若此(同上)
以
無從致書以觀(表目的,來)
計日以還(表修飾,不譯)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介詞,因為;以:把,介詞)
以衾擁覆(介詞,用)
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因為,連詞)
、酃沤裨~:
走送之(古義:跑。今義:走路、步行)
媵人持湯沃灌(古義:熱水。今義:飯湯、湯汁)
嘗趨百里(古義:快步走。今義:趨勢)
卒獲有所聞(古義:最終。今義:士兵)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古義:借。今義:假期)
、茉~的活用:
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用,腰佩、掛;)手自筆錄(筆:這里是名詞作狀語,用筆。)
6、翻譯:
采用開火車形式一人一句翻譯,不會翻譯的由別的同學幫忙補充。
7、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鑒賞課文內容
1、明確:課文通過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的對比,說明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與否,贊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
2、討論后歸納:
(1)借書抄錄:天寒弗怠,走送之。
(2)叩問困難:未降辭色,色愈恭,禮愈至。
(3)求學艱苦:足膚皸裂,四支僵勁。
(4)衣食粗劣:日再食,蘊袍敝衣。
3、提示: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談自己真實的感受和做法。
4、明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確:“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但他們都沒有成學,由此可見作者在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四)分析課文,感受寫作特色
1、明確: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tài)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
三結束語
課文通過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的對比,說明是否學有所求,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與否,贊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
九、板書設計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少年:求學家貧好學勤奮
成年:從師艱難鼓勵期望
十、作業(yè)設計
1、搜集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
2、熟讀課文,并熟記文中重點詞語的解釋。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4
1、作家作品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謚文憲,浦江(在今浙江義烏縣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學家。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等,明初主修《元史》,后歷任國子司業(yè),侍講學士,后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學識淵博,工散文,文字簡練樸素,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學士文集》。
2、關于“序”: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贈序多為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
3、實詞積累:
嗜(shì):喜歡,特殊的愛好。
逾(yú):越過,超過。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燁(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訓斥,呵責。
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
負篋(qiè)曳(yè)屣(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篋,箱子,這里指書箱。曳,拖。屣,鞋子。)
。、學習第一段:
⑴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余則組袍敝衣處其間。
、谱髡邔懗隽藢W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學習第二段
⑴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文章從哪些地方表現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⑶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這些內容與前一段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廩稍之供,葛裘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組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經過四層對此,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6、學習第三段:
⑴請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泣c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菂^(qū)別虛詞“以”的用法
以衾擁覆(介詞,相當于“用”。)
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身份,可譯為“用(憑)……身份”。)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
俯身傾耳以請(連詞,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與中心語。)
以中有足樂者(連詞,表原因,相當于“因為”。)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前一個“以”同“是”組成復音虛詞,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理的結果;后一個“以”是介詞,相當于“把”或“拿”。)
7、寫作特點:
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 。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tài)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敘述,描寫的同時,還適當地穿插了議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講述了今之太學生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后,進而推論出:“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這就是通過今昔對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8、熟讀課文,寫一篇讀后感。
9、課外拓展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5
【教學構思】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寫于晚年的一篇勸學之作。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文中的諄諄教誨至今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教授時,可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能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淺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安排二課時學習本文。第一課時:采用誦讀法,以朗讀帶動學生感知文章內容;要求學生分小組交流,指導他們歸納文言文中的常見文言現象,如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現象,完成字詞積累活動。第二課時:采用探究討論方式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在交流中體會作者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懂得珍惜擁有,好好學習,不斷追求,不斷進步。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⑴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评斫夥e累一些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2、能力培養(yǎng)點:
⑴能夠通讀課文,利用文下注釋自己翻譯全文。
、朴柧殞W生的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體驗點:
⑴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平逃龑W生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努力向上,不斷追求。
【教學重難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3、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屏幕顯示課文標題。)
二、 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讀課文注釋①及文后相關資料,教師補充: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一生刻苦學習,自少立志,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德為己任,為學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文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劉基曾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屏幕顯示)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xù)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學生圈出生字詞,同學間互讀并糾正錯誤。
屏幕展示:(請同學讀,邊讀,邊顯示讀音)
叩問叱咄俟其欣悅負篋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擁覆皆被綺繡容臭燁然皸裂
(學生讀完后,教師糾正。)
4、翻譯重點語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組合作,或你讀我譯,或邊讀邊譯并找出常見文言文現象。一組找出一詞多義,一組找詞類活用,一組找通假字;一組找古今異義。(學生圍坐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分組發(fā)言交流。
3、教師小結:(屏幕顯示)
、乓辉~多義:
以:以衾擁覆(用,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連詞)
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為,介詞/拿,把,介詞)
無從致書以觀(來,連詞)
和:久而乃和(緩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謙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日再食(兩次)
患: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擔憂)
無凍餒之患(憂患)
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的,助詞)
走送之(代詞,指借的書)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不譯)
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
其:門人弟子填其室(代詞,代鄉(xiāng)之先達)
缊袍敝衣處其間(代詞,代太學生)
而:足膚皸裂而不知(表轉折)
久而乃和(順承連詞)
、圃~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用為動詞,腰掛
、峭僮郑
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著
⑷古今異義:
媵人持湯沃灌湯:古: 熱水 今: 菜湯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嘗趨百里趨:古:快步走 今: 趨勢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時 今: 或者
卒獲有所聞卒:古: 最終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4、齊讀全文。
五、學習小結
本文中作者現身說法,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達了他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提示: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目的: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 研讀探究
1、作者求學風餐露宿,困難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2、學生發(fā)言。
3、教師小結:作者主要從無書、無師、求學中途艱難、學習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描寫求學過程的艱辛。面對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終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學習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呢?面對這些困難,你是怎樣做的?(讓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4、學生討論發(fā)言。
5、教師小結:大家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學習中我們必須勤奮好學,發(fā)揚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時也很知足。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6、學生發(fā)言。
7、教師小結: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對作者的這種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處此種境況,你怎么想?怎樣做?
8、學生討論發(fā)言。(討論中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yōu)越,從而激發(fā)起了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三、總結全文(屏幕展示板書)
四、拓展延伸(屏幕出示情境話題)
1、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2、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說:
3、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說:
五、布置作業(yè)
1、列舉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韋編三絕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畫荻教子)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
【板書設計】
學習態(tài)度:嗜學
寓學習條件:艱難 勸
理同舍生: 燁然若神人學
于
事余之學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4-08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06-18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2-28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2-24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6-16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2-18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2-05
送東陽馬生序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送東陽馬生序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