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上:《木笛》教學設計附板書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五上:《木笛》教學設計附板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體會人物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
2、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如泣如訴,于詞語擴散中傾聽笛聲
1、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初讀感知了《木笛》這篇課文,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悄然離開考場,那么朱丹是不是不會吹奏歡快的樂曲呢?(生答)夜晚他又來到了哪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
是的,當他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面對一片瑩瑩燭光,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首木笛曲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2、生讀,生答,隨機課件演示這段文字
朱丹佇立雪中,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來。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3、你認為哪些詞語是描寫這段木笛聲的呢?
4、生答,相機出現課件
悲涼凄切、如泣如訴。
生讀,師糾正“脈管滴血(xiě)”。
5、師放音樂《江河水》深情范讀,引導想象:聽老師讀這兩詞,你想像好像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6、由上一環(huán)節(jié)自然引到“如泣如訴”這一詞語,相機板書:如泣如訴
7、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我們都聽到了。(音樂關閉)
8、跟著這種感覺,耳畔聽著這曲木笛聲,想像一下,假如青年朱丹就站在你面前。他就對著你吹奏著這一悲涼凄切、如泣如訴的木笛曲。那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
生自由回答可能會問:
A、朱丹,你在考官面前不肯吹奏歡快的樂曲,為什么現在在紀念碑前卻吹奏出悲涼凄切的笛聲?(你能把課文前后的內容聯系起來,問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了不起。)
B、你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音樂?為什么你吹奏的這曲笛聲,如此悲涼?
C、你吹奏這曲悲涼凄切的笛聲,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師及時評價,疏導有價值的問題。
二、如泣如訴,于國難中品味淚水
是呀,朱丹,你為何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笛聲?你為何而哭泣?你又是在向誰傾訴什么?
1、我們先循著朱丹的笛聲去尋找朱丹的淚水,可以這么說,朱丹從抽到演奏一首快樂的'樂曲閃過了一絲悲戚到取消資格后涌出苦澀的淚水是因為(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朱丹這樣想著,他的腦海里浮現了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堪回首的血淚史——課件出示《兵林史話》——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視頻資料,觀后生談感想。
師補充: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了我們300000萬同胞,約12秒就有一個生命在消逝......
。ㄕn件屏幕繼續(xù)呈現:)
屠殺持續(xù)了(師引讀)/ 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
屠殺了我們300000萬同胞,約12秒就有1個生命消逝......
短短的12秒鐘,在南京城就有一個國人鮮活的生命結束了,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字嗎?這是什么?
。ńo足學生時間,學生充分回答,是國難)
3、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12月13日是國難日。朱丹擁有滿腹的藝術才華,又是如此地熱愛他的木笛,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把木笛從絨套中取出又放進,放進又取出。但是在這一國難日,他又怎能讓自己最心愛的木笛流淌出快樂的音符呢?不,當然不可以。來,拿起你的書,醞釀一下情緒,我們共同走回考場,跟老師對讀考場上朱丹和大師的一段對話,去感受朱丹內心的痛楚和決絕。
4、師生對讀9—23自然段,朱丹向主考席......
5、師深情小結: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生答:人生中一次最好的機會)他又在堅守什么?(生答)盡管他不想、不忍放棄自己的藝術前途,但是他更愛自己的——(祖國)別說是小小的藝術前途,為了祖國的尊嚴,即便是他的生命,如果需要,他也會——(奉獻出來)
6、不容置疑的愛國之情(相機板書),沒有任何的卑微,沒有任何的怯懦,有的就是不可動搖的堅決。盡管音量不大,卻擲地有聲,卻鏗鏘有力。好一個錚錚鐵骨的青年。
三、如泣如訴,于凄涼笛聲中聆聽傾訴
師:讓我們在朱丹的痛楚與無奈中徘徊游走,不要離開。大師不理解他,他滿腔的悲傷和委屈又能向誰傾訴呢?墜落的片片雪花加更加重了他內心的悲傷,此時的他想去哪?想做什么呢?(他徑直走向了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
1、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回答,師引讀,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讀——
相機課件出示:
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背景為蠟燭方陣)
。钊藙尤、給人慰藉的畫面)
2、請把你的眼睛閉上,伴隨著老師的描述,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用心想像,這段話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深情范讀:“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蓖瑢W們,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幾個關鍵詞曙色萌動、蓓蕾初綻、紅燭淚)
生自由回答。師相機評價:紅燭淚的雙層含義1、蠟燭滴下的滴滴燭油。2、孩子們對30萬遇難同胞同情的淚。
引導“自發(fā)”,它在強調什么?(自己走出來,自己站出來,唯其自發(fā),唯其自覺,它才彰顯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才是來自自然的力量,沒有什么可以阻擋)讓我們再來字字入心地讀讀這一自發(fā)起來的燭光方陣吧!
3、也許這一天在祖國的長城內外,在大江南北,還有許許多多自發(fā)的幼松林,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板書:寄托哀思(邊板書邊說)
【人教五上:《木笛》教學設計附板書】相關文章:
4.觀潮教學設計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