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爬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課文先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閱讀了葉老的簡短評語,對葉老的人品產(chǎn)生了初步印象,也樹立了寫作的信心。然后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迸c題目呼應,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課文一共10個自然段,描述了葉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和邀請“我”做客兩件事,作者對作品和人品都堪稱楷模的葉先生的崇敬之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體現(xiàn)出來的。課文兩次描寫爬山虎,借景抒情,這是本課突出的特點。另外片尾提到“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又與題目遙相輝映。學習這篇課文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四年級學生應該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章關鍵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題目和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
3、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喜歡的部分。
4、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
5、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烘托感情的寫法,選擇一處景物寫一寫。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題目和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
2、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烘托感情的寫法,選擇一處景物寫一寫。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練習朗讀,了解有關葉圣陶的生平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寫好文章首先要學做人的道理”環(huán)節(jié);第二課時完成“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升華,小練筆”環(huán)節(jié)。本次教學設計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疑: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26課,看老師板書課題,請齊讀。
(板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復習回顧:
、偈紫任襾頇z查一下大家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朗讀)
、(板書“楷!)“楷!边@個詞語怎么理解?誰來說說?(指名回答)
請找出課文中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并說說課文中提到的“楷模”指的是誰。(葉圣陶先生)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通過哪兩件事表現(xiàn)出葉先生是“楷!钡?
(葉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葉老家做客的故事。)
(板書:修改 談話)
3、激疑:
文中的葉老我們都很熟悉熟悉,他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寫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出示葉圣陶資料)
既然是寫著名作家葉圣陶,課文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
二、品讀悟情
1、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幾次寫到了綠綠的爬山虎?畫出來,讀一讀,想想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在課文上圈劃相關語句。
2、指名朗讀作者第一次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a、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感受到爬山虎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活力。
b、誰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出這種生機與活力。(指名讀)
c、老師也想讀一讀。(范讀)誰再來試試?(指名讀)(齊讀)
這的確是一幅美的畫面。在這里,作者營造著一種美的意境。對于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作者來說,爬山虎是一種很常見的植物,為什么唯獨此刻他眼中的爬山虎格外美麗?
(作者心懷對葉先生的崇敬來到這里, 都是興奮、激動,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的爬山虎也是生機勃勃的。)
3、①在見到葉先生之前,通過為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作者認識到葉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板書“一絲不茍”)你從哪些語句能感受到葉先生的一絲不茍,劃出來。
(學生默讀,圈劃句子)(指名回答)
、(出示修改稿圖片)這就是葉先生幫我修改的稿子,看了這個修改稿,你想說什么?
(葉先生非常認真,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都作了修改。)
葉先生對這篇文章的修改具體到了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足以可見他的認真仔細,一絲不茍。作者和同學們的感受是一樣的,所以作者說——
(出示“我雖然未見過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齊讀)
a.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b.從哪些句子也可以知道葉先生批改的是那樣認真?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廴~老不僅為我修改了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
(齊讀: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
如果說葉老的細致修改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
、芫褪沁@樣幫助我、鼓勵我的大作家葉先生邀請我這樣一個普通的初中生去做客。此時的作者是懷著如此的激動、感動、不安和喜悅來到葉老家,一進門就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陽光照耀下,爬山虎綠的那么新鮮,綠的那么可愛。我們再來讀讀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看看你能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4、在見到葉先生之后,通過與葉先生的談話,作者了解到葉先生不但是一位對待作品一絲不茍的大作家,更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板書“平易近人”)
你能從哪些句子感受到葉先生的平易近人?
(出示:我們的交談很融洽,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于不知黃昏的到來。)
a. 什么叫“融洽”的談話?(沒有距離的談話)
b.“融化”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葉先生說的話打動了我,說到我心里去了。)
寫話:你覺得葉先生會對作者說些什么話呢,能讓作者小小的心“融化”了?試著動筆寫一寫。
(出示:葉老先生親切地跟我交談著,他不斷地鼓勵我,還對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說:______________。這一番親切質樸的話,讓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交流)
5、就是這樣一位作品與人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讓作者在十五歲那個夏天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作者帶著激動、雀躍的心情來到葉老家,通過這樣一番融洽的談話,讓作者有了沉甸甸的收獲。此時,作者再一次寫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此時的心情。
(出示: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這一次的爬山虎與剛才所見的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
(作者的心情發(fā)生了變化。作者已經(jīng)有了深深的收獲。)
(指名讀,齊讀)
6、作者借景抒情,那綠的沉郁,戶戶有生氣的爬山虎飽含著作者沉甸甸的收獲,葉老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影響著我。在課文的結尾處也寫到了爬山虎。
(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嗎?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指名回答、交流)
預設:1、爬山虎因陽光照耀而綠,“我”因葉老的教導而深受鼓舞,作者每當想起葉老的教導和期望,就像爬山虎一樣,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
2、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腦海中,葉老的教導使“我”明白了許多,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我前進。
三、拓展升華
1、正因為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這件事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發(fā)奮學習,勤奮寫作,終于成長為當代著名的作家。
(出示肖復興資料:肖復興,當代著名作家,當過大中小學教師,現(xiàn)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余部。曾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優(yōu)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
3、總結:師恩難忘是每個學生的心聲,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三十年過去了,一想起葉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他的生命中,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那片綠是一份永遠抹不去的記憶。讓我們帶著這份記憶,再一次深情的朗讀課題。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 一絲不茍
楷模
談話 平易近人
《爬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體會父親說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四個字,會寫“斯、凝、煮”等九個字,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持之以恒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體會,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激發(fā)學生做事要有信心、恒心,盡力做事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簡筆畫——山,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引導學生說爬山的感受。
2、引出課題,板題,質疑
3、過渡: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么學會這些生字和新詞。
2、檢查自主、合作學習生字的情況。
出示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檢查,了解學生識字情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
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描寫“我”和父親爬山的是那些段落?在爬山的過程中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描寫?
。、引導匯報交流。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薄⒊鍪緦W習要求:
齊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嘗試解決課題質疑的問題:誰爬山?為什么爬山?
五、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那么他又是怎樣教育“我”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討論。
六、布置作業(yè)
登記作業(yè)
出示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朝(zhāo cháo)陽 逞(chěng cěng)強
輝煌(kuáng huáng)似(sì shì)懂非懂
2、詞語巧搭配。
。 )的蟬聲( )的都市 ( )的雙手
。 )的色彩( )的山路 ( )的山林
3、抄寫生字詞。
《爬山》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課前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生字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
黃昏客廳余暉蘊含搖曳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1)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及溫暖(做人與作文)。
。3)指導朗讀:表達出對葉老的崇敬之情讀書。
3、議議、記記。
(1)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lián)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動筆在筆記本上記方法。
五、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nèi)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體會描寫爬山虎是為了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相機指導朗讀進行評價。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朗讀、背誦這些語句。
六、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七、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爬山》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佳作,文中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他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本課的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寫爬山虎的葉子,作者從嫩葉寫到成葉,重點講成葉,從葉子的顏色,形狀及葉子的動態(tài)描寫,讓人產(chǎn)生喜愛之情。
在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時側重從三個方面來寫:
。薄⑴郎交⒛_的樣子和顏色。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爬山虎的腳與墻的依賴關系。
【學生分析】
處在四年級的小學生特有的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點,有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
重點詞、句、段。
4、學會作者是怎樣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圍繞爬山虎的腳,把
意思寫清楚。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和寫作能力。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讓學生正確理解爬山虎的腳不同于人的腳,而是長出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一只腳繼續(xù)巴住墻向上。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
【教學重點】
。薄⑼ㄟ^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繼續(xù)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學習作者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設想】
1、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堂講授力求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細心觀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
2、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在學生的自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
3、重視培養(yǎng)語感,豐富情感體驗,內(nèi)化課本語言,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4、借助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不僅直觀、形象、生動,同時彌補了課本知識的局限性。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薄⒅i語:
。ǎ保┥洗罴,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ǎ玻┥洗罴,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并從中了解到植物的特點。
。病дZ: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展示爬山虎實物)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對課題質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置換角色,從課題質疑,可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設計意圖: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設計意圖: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槭裁从X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設計意圖: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xiàn)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nèi)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四、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設計意圖: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有了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才能爬得更高、長得更好的關系。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設計意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爬山》教學設計5
【教學內(nèi)容】
《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
【教學預設】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內(nèi)容具體,條理清楚,文字淺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方面困難不大,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與具體的。教學時,注意圍繞“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抓特點寫的,從中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激趣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從課文中,知道了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我們知道了爬山虎的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和長大的樣子是不同的。你看,葉圣陶老爺爺觀察得多細致呀,連他們的細微的變化都看在了眼里。我更喜歡長大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葉尖兒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有孩子們輕聲附合我。)欣賞這一墻的樣子,宛如欣賞一片綠綠的湖,或者是一片綠綠的海。風吹來,那綠波蕩漾著,人的心也隨之歡暢起來。那葉子真(美)!我有一個朋友專門為爬山虎的葉子做了一個小片子,可是沒找到合適的配音的人。我說我的孩子們個個棒,找他們準行。怎么樣。要不要試試?咱們先看一下片子?纯茨隳苡媚男┱Z句表達最合適。
2、放演示葉子的課件。第一節(jié)是葉子小的時候長出來嫩紅的樣子。第二節(jié)是長大的葉子鋪滿墻的樣子。在師放片子的同時,幾個孩子分試著配音。
(點評:激趣導入,符合兒童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參與意識。)
師:同學們配得可真不錯。那么我就更有信心地讓孩子為下面的內(nèi)容再試一把了。爬山虎的葉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墻上來展示它的美麗的?是誰的功勞?對!是爬山虎的腳!那么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來認識爬山虎的腳。
二、精學感知
1、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 請孩子們自讀這個段落,看看你從中知道了有關爬山虎的哪些知識。一遍讀不出再來一遍?梢园涯阒赖恼f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孩子們讀書,交流,師巡視。
、 師:來,孩子們,在你們說出你知道的內(nèi)容之前,誰來把這一段讀給后面的老師聽聽,讓他們也能知道你說的內(nèi)容,好不好?
、 生讀課文。
、 孩子們匯報內(nèi)容: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
師:“那是腳的什么?”
生:“位置!”
師: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對。還有什么?
生: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
生:還不準確。是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生:我知道了腳的形狀。像蝸牛的觸角。
師:那觸角什么樣兒?你知道嗎?
生:長在頭上,軟軟的,細細的……
師:老師給咱們捉了一只小蝸牛,我們來看一下它的觸角和爬山虎的腳是不是相似。放課件,做比較。
生:真的很相似!
師:什么相似?
生:形狀相似
生:我還知道了他的觸角的顏色,是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師:孩子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腳的位置、形狀、顏色,那就是它的特點。誰能把剛才說的來總結一下。
(隨學生復述,師板書: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點評:課上的比較扎實能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通過換詞、表演、看課件等形式揣摩、體會爬山虎爬的過程。)
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那我們能不能再看著片子來為爬山虎的腳來配音了?你可以看著書來配。
師放課件。幾名學生看著書,配音。
師:“我看到有同學不看書能配音了,誰來試試?”
孩子們舉手爭搶著。配音的過程,師指點朗讀。
師:我們說爬山虎的腳引人注意嗎?不引人注意,所以葉圣陶老爺爺說以前也沒注意到爬山虎的腳?墒撬F(xiàn)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腳的特點。他觀察得可真(仔細),而且寫得很具體、清楚的。他不僅發(fā)現(xiàn)了腳的位置、形狀和特點,還知道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2、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小組里把課文讀通,看看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注意有幾個很重要的動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你可以把桌面當墻,也可以把同學的背當墻,來爬一爬吧。一會兒咱們看誰爬的最精彩。
學生讀課文,小組探討爬的動作。師進小組一起和孩子們做動作。指導準確表達。
生:(在墻上做動作),我(手做腳)爬的時候先巴住墻,然后拉那那嫩莖,使它貼在墻上。
生:巴住墻是不是就樣,(做動作),牢牢地貼住,吸住墻?
師:真好,你感覺得不錯。小細絲變成小圓片,巴住墻,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腳上的小吸盤一樣牢牢地抓住墻。
三四名學生演示自己的爬,并邊做邊說。
師:我看到爬山虎的腳爬的可真好。它得先觸著墻,然后再巴住,細絲由原來的直的變彎,拉住嫩莖,使它緊貼在墻上。師邊說邊板書:觸、巴、拉、貼。
再次配音,看課件演示,學生表達過程。
師(出示實物):上課前同學送我一根有爬山虎腳的莖,那我們細看那細小的腳,你會想到什么?
生:蛟龍的爪子。
師:葉爺爺觀察得認真,寫得也很生動。那從剛才那腳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字是觸。觸到墻的腳和沒觸到墻的腳不所不同,F(xiàn)在我請孩子們說說,我手中拿的這根莖上,你看到的腳是觸到墻上的呢還是沒觸到墻上的?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生從課文中找出腳變化的語句,讀出來。
(大多數(shù))生喊:是觸到墻的腳。
生:教師我看到的是沒萎了的腳,你看這不是蔫蔫的?
(大笑)
師:哦,你看到了萎的腳呀。來。再看一下,萎是不是說蔫呢?從課文中找一下答案。
(稍許)生回答:“萎的意思干枯,衰落。應該是沒有痕跡了。我們看到的應該是觸到墻的。沒有觸到的就沒了。”
板書:觸到墻的,沒觸到墻的。
師:如果仔細看那細小的腳,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想到什么呢?
(蛟龍的爪子)
齊讀這個比喻句。
(點評:課堂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思維活躍,敢于大膽發(fā)表見解。)
三、總結點題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三、四、五節(jié),課文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注意的。但葉圣陶陶爺爺無論是寫爬山虎的葉子,還是寫它的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
(觀察細致)
師: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nèi)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呢?(最能說明爬山虎的特點。)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忽視的東西,他們的美和奧妙要我們來發(fā)現(xiàn)。那就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觀察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美。
那么課下,我們就用學習葉老爺爺寫這篇課文的寫法來寫一種植物的片斷,不用著急,老師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看看誰是觀察最細致的孩子!哦,有孩子想再看一遍片子,那我們再看一遍吧!
(點評:在快樂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課文內(nèi)容: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色,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嫩葉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我在教學時設計了“品味——美讀——口頭作文——寫片段”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上不時發(fā)出孩子們愉悅的、會心的笑聲。
1、品味語言充分,營造了一種和諧、鮮活的品味語言的氛圍:
師生完全陶醉在葉老樸實,凝練,充滿韻律感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這是一種濃濃的藝術欣賞氛圍!八囆g家是創(chuàng)造者,欣賞是再創(chuàng)造。”——這一規(guī)律得到了體現(xiàn),而這一群再創(chuàng)造者是十歲多一點的孩子。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我教學時珍視孩子們的個性化體驗。閱讀時曾出現(xiàn)這樣一個片段:
學生甲:我覺得“新鮮”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葉子的嫩、綠。
學生乙:“舒服”一詞用得好,如果用“漂亮”,不能更好體現(xiàn)作者的感受。
學生丙:一陣風拂過,“拂”字用得好,表示風兒輕輕掠過,用“吹”沒有這種效果。
2、感悟,品味充分,美讀則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于是便有了課堂中,學生自由讀,讀給學生喜歡的人聽,師生對比讀,各種形式,充分朗讀。
3、口頭作文,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學生說:葉圣陶爺爺能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文字,是因為他仔細觀察“爬山虎”,運用好的詞匯。接著孩子們口頭作文:
學生①:我觀察的是仙人球,它身上長滿鋼針一樣的刺,形狀像小南瓜,中間有小黑點,上面有小花。它雖然沒有牡丹那樣高貴,也沒有玫瑰花那樣嬌艷,卻能給人治病。
學生②:我觀察的是蘆薈……媽媽每天用它來抹臉,說它是天然的美容霜。
學生③:我觀察的是含羞草,其實它們很想和人類一起玩,你一碰它,它就合起來,不和你玩。
孩子們的口頭作文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
4、這時學生寫片段,水到渠成:
本堂課,看重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特別是在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下了工夫,收獲甚大。
《爬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把滿墻的爬山虎葉子寫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呢?課文第二節(jié)向我們作了介紹,下面請同學們用課文里的話為爬山虎葉子的畫面配上解說詞。
。ǚ配浵瘢号郎交⑷~子的畫面。學生齊背課文第二節(jié))
3.通過這一節(jié)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
(映示燈片)完成填空: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葉子"這個意思,仔細觀察了葉子的 、 、 ,還觀察了葉子的 和 ,寫出了葉子的美。
4.齊讀填空題。
二.講讀第三段。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課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具體、寫清楚的。
2.這一段有三個小節(jié),每一節(jié)說了什么呢?我們一節(jié)節(jié)來看。
(1)默讀課文第三節(jié),看看有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么?
(2)分析
、僦该俗x
、诘谝痪湓捳f什么呢?(以前沒注意過爬山虎的腳)
是啊,以前沒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腳。
③第二句是說 (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腳。)(映示燈片)
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腳,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這句話中的一個詞語來說明。(注意)
小結:說明作者在寫文章前,經(jīng)過了仔細的觀察。
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來練說這句話。(因為今年我注意觀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腳的。)
④第三、四句話說了什么呢?自己輕聲把這兩句話讀一遍。
交流板書:位、形。
位置在 (板書:長在莖上)
形狀是 (枝狀的六七根細絲)
為了具體地說明爬山虎腳的形狀,課文中用了個比喻,一起來讀比喻句。(映示燈片)
這句話,簡單一點說就是……像……?(板書:細絲……像觸角)
你看見過哪些動物的觸角?觸角長在哪兒?是什么形狀的?
。▽W生交流。)
我們來看看,爬山虎的腳是不是真的像蝸牛的觸角?
。▽W生看錄像。)
同學們看到了,爬山虎的腳的確像蝸牛的觸角,這一比喻生動傳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讀比喻句)
三、四兩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先概括,后具體)
⑤第五句話是說 (爬山虎腳的顏色)
它的顏色是 (嫩紅的)
、摭R讀"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第六句話對整節(jié)課文作了小結。
(3)那么在這六句話中,哪幾句是具體介紹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三至五句)
齊讀三至五句
。4)你能集注這三句話的意思,用書上的話來說說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嗎?
。ㄗ约狠p讀課文,同桌練說)
指名說,評議
(5)請同學們再把第三節(jié)課文復習一遍,準備背誦。
試背課文第三節(jié)
3.講讀第四節(jié)
。1.)過渡: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長在什么地方,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呢么,看看第四節(jié),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又寫了哪方面的內(nèi)容呢?
。2)指讀思考回答:這一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爬山虎的腳怎么爬)
。3)課文中有一句話能表達這個意思,你能找出來嗎?
出事:"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齊讀)
"這樣"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腳到底怎么爬墻,我們一起來看錄象。
(4)請同學們自己輕生讀課文,完成天空:(映示燈片)
、倥郎交⒌哪_ 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 住墻。
、 細絲原先是 的,現(xiàn)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莖一把,使它緊 在墻上。
。5)實物淙,講解板書:觸、巴、拉、貼
。6)如果仔細看那細小的腳,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想到什么呢?
。札埖淖ψ樱
齊讀比喻句。
。7)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巴住墻向上爬"這個意思把這一段寫具體的?請同學們自己輕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
4.講讀第五段。
(1)導入:從第四節(jié)我們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腳和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實,爬山虎的腳觸著和沒觸著墻,結果是不同的。我們來讀第五節(jié)。
。ò鍟河|著 沒觸著)
。2)男同學讀沒觸著墻的句子,女同學讀觸著墻的句子。
。ㄓ呈緹羝┧伎继羁眨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顏色變成 ,巴在墻上 ;沒觸著墻的,不幾天就 ,后來連 也沒有了。
。3)什么叫"萎了"? (干枯,衰落)
板書:(萎了 灰色)
(4)爬山虎的腳觸著墻,變成灰色,巴在墻上相當牢固,這說明墻對爬山虎是多么 (重要)
。5)齊讀課文。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 學習了課文三、四、五節(jié),課文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2.讀三、四、五節(jié),邊讀邊想,完成天空:(映示燈片)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寫了三個自然段:
先講了 ;再講 ;最后講 。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寫清楚了爬山虎腳的 。
3.學生交流填空題,后齊讀。
4.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注意的。但葉圣陶陶爺爺無論是寫爬山虎的葉子,還是寫它的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
。ㄓ^察細致)
(板書:觀察細致 敘述具體)
5.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nèi)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呢?(最能說明爬山虎的特點。)
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斷。
四.課后練習。
細致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寫一個片斷,把這一特點寫清楚。
長在莖上
位、形 細絲……像觸角
10 爬山虎的腳 爬 墻 觸 巴 拉 貼 沒觸 萎了
變 化 觸著 灰色
觀察細致 敘述具體
教學反思:
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動一動!把菀谎荨边@一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學中讓學生評一評,既體現(xiàn)了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又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評價的能力。同時,生動的表演,使得本課的難點便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迎刃而解。
作者依據(jù)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特點,巧妙地抓住它的位置、樣子、顏色。文章的"核心"針文中爬山腳的葉子和爬山腳的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運用比喻的手法,提示出作者留心細致觀察事物特征的生長過程。這襯出了作者對爬山腳喜愛之情,運用這一學法好處在于形象、生動、具體勾畫描寫事物更加吸引讀者。教學思路簡潔明快,教學目標清晰,這更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留心細致觀察事物的特點,能實施個體自主學習與群體合作探索,較好地體現(xiàn)課改對語文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真正主人。
《爬山》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默讀課文,體會父親說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四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九個字,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煮熟、燃起、燈火輝煌、崎嶇、智慧、似懂非懂、若隱若現(xiàn)、慢條斯理、一五一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持之以恒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體會,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激發(fā)學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盡力做事的精神。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預習課文,查字典詞典解決不懂的字、詞,演示文稿。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質疑的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課后第三題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爬過山?jīng)]有?說說你們爬山的感受。
2、板書課題:爬山
3、學生齊讀課題,進行課題質疑。
預設問題:誰爬山?為什么爬山?爬到了山頂嗎?爬的什么山?爬山的結果如何?
4、小節(jié):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語。
1、導入:請同學們借助字典詞典,運用掌握的學習生字詞語的方法,自學生字詞。
2、自學生字詞。
3、檢測:①認讀生字,指導書寫。注意“煮、燃、煌”的寫法。
、谥缸x新詞。
③出示課后題3,點學生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三、自由練讀課文。
1、練習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嘗試解決課題質疑的問題,記下讀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步成果。
、倏锤卑鍟卮。
誰爬山?為什么爬山?(讀第一自然段,明白爬山的目的)
爬到山頂了嗎?(讀出回答問題的語句)
爬山的結果怎樣?(讀第十自然段,重點讀“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那里,我學到了智慧”。)
、谔岢鲎约洪喿x中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
③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未解決的問題。
四、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邊讀邊思考,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愛“我”的好父親。父親帶“我”爬山,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把喜歡的語句記錄在詞語花籃中。
2、繼續(xù)練習朗讀課文,思考自己未解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出父親說的話的含義,引導體會父親話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3、能結合自己生活的體驗,交流經(jīng)驗。繼續(xù)養(yǎng)成在閱讀中質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懂得任何事最重要的是有信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教學難點:
理解“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那里,我學到了智慧”。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爬山》,在課文結尾,作者說“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那里,我學到了智慧!,為什么會這樣說呢?讓我們一起和作者去經(jīng)歷爬山的過程吧!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找出父親說的話,打上記號。說說父親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說這些話的。
2、大家讀一讀,互相交流,教師檢查。
3、理解父親第一次說的話。
(1)出現(xiàn)父親說的話,齊讀。
(2)討論:“我們”爬山與別人有什么不同?
、僖龑胂螅号郎綍龅绞裁蠢щy?(累、渴、餓、害怕、危險等)
遇到這些困難,人自然會產(chǎn)生什么不良情緒呢?
、凇罢鞣边可以換成什么詞?“征服山”和“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垡黄鹄首x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說的目的。
4、理解父親第二次說的話。
(1)出示插圖和父親說的話,指名朗讀。
(2)誰來說一說父親的話強調(diào)了什么?(爬山的過程重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啟發(fā):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蝦一樣紅?結合“我”的話理解“自以為是”。
(3)你能舉出一個自己盡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嗎?(自己發(fā)言,老師作必要的引導)
(4)分角色朗讀對話。
(5)小結提問:父親說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教育我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去努力)
5、理解父親第二次說的話。
(1)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2)議論:父親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啟發(fā):父親是怎樣做的?
(3)學生閉眼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蟲鳴、汽車喇叭聲、風、雨聲等)
(4)交流自己的體驗。
(5)教師示范讀父親說的話。
(6)學生展示讀。
(7)說一說這位父親的話給你什么啟示?(從自然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6、把父親說的話連起來讀一讀。
7、自由朗讀末段,讓學生質疑。
(1)重點引導理解“青山的沉靜”指的是什么?(沉著、冷靜、不動搖)“父親的智慧”指什么?
(2)齊讀末段
(3)個別朗讀
三、拓展延伸。
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看一看、聽一聽,用心體會,用腦思考并記錄下來。
四、總結。
這次我們和作者一起經(jīng)歷爬山,讓我們也受益匪淺,知道了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任何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是呀,四川人即使遭受了汶川大地震,也要充滿信心地重建家園。我們相信只要有信心,盡力去做,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我們呢?
五、作業(yè)。
(1)背誦最后議自然段。
(2)摘抄好詞好句。
附:父愛格言
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后的日子里越體會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寬廣無邊的父愛。
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容易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上癮;它像烈火,給人溫暖去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
父親的愛,是春天里的一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父親的愛,無處不在!
父親的愛,藏在嚴厲的目光背后。
父之愛,深而沉重。
《爬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并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病⒘私庹n文內(nèi)容,初步感知內(nèi)容和題目的關系,體會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品質,懂得學作文應學會做人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品格,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前準備】
肖復興的生平資料和課文內(nèi)容片斷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談話:
、 我們前面學過《爬山虎的腳》那篇課文,還記得那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葉圣陶)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你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肖復興)怎么知道的?(從葉圣陶的批語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復興是什么人嗎?放投影片,介紹肖復興。
、 看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ㄎ蚁胫肋@位作家筆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葉圣陶筆下的爬山虎一樣;這篇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況)
。、導入: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到底寫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學課文。
。、檢查自學情況:
、 讀準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詞。
、 說說課文內(nèi)容:
①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本文講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事。)
② 讀后有什么初步感受?
。ǜ惺艿饺~圣陶先生做事的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文品人品。)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薄⑻釂枺
課文介紹了你想知道的內(nèi)容了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文沒有重點介紹爬山虎,而重點在寫人的事。)可課文卻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知道為什么嗎?為了弄清楚題目和內(nèi)容的關系問題,我們還是先來理解課文所寫的第一件事,看從這件事中我們會感受到什么。
。、學習課文1~3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這幾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事?圍繞這一件事,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情況?
⑵ 回答以上問題。
。▽懭~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的事。分別寫了為什么幫我修改,是怎么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⑶ 再讀課文,討論:
從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是從哪些內(nèi)容感受到的?(感受到葉圣陶做事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葉圣陶的感情。)學生邊回答問題,邊進行感情朗讀練習。顯示投影課件:
課件1: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那篇作文簡直像是動過大手術鮮血淋漓又綁上繃帶的人一樣。
課件2:
我真的從中受益非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課件3: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課件4:
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nèi)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nèi)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鳥兒抖著翅膀。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
、 分小組討論:
你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 班上交流:
、 認真,一絲不茍;
、 修改用錯的詞,盡量使語言準確規(guī)范。
、 刪掉重復羅嗦的詞句,使語言準確簡練
四、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課文中寫的第一件事。通過這件事的分析,我們初步了解了大作家葉圣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對葉圣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那么課文內(nèi)容和課題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分析。
《爬山》教學設計9
學習內(nèi)容
爬山虎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學會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均勻、重疊、空隙、痕跡、觸角”等詞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背誦下來。
3、我要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學習分析
《爬山虎的腳》作者葉圣陶,這篇文章細致描述了爬山虎腳的特點,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要學生學習做著的觀察方法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學習準備
1、讀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正確。碰到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并讀準字音。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葉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學習流程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
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第一部分。
二、自主獨學
1、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了解課文大意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1)一個學生領讀,全體學生齊讀
。2)任選生字,指名學生認讀。
。3)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
3、指名講述課文大意。
三、合作研學
小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并總結段落大意。
2、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
。1)齊讀,思考:這兩句話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長的特殊環(huán)境————————————————————。
爬山虎是生長——————————
爬山虎生長的特點是————————
四、匯報展示
五、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目標導學
1、談話導入
2、明確學習任務
二、引出行為
1、明確自主獨學任務
2、指名反饋并點評
三、呈現(xiàn)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學任務
2、師點評小組學習情況
四、反饋學習
1、小組匯報展示
2、教師小結
教學后記
《爬山》教學設計10
一、談話激趣,初步解題。
板書“虎”,指導書寫“虎”,師生交流爬山虎的特點,板書“攀登”。區(qū)別 “綠的”和“綠綠的”,感悟疊詞的妙用。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ㄒ唬┳宰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二)檢測生詞。用舉例子的方法理解“動詞”,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推薦”,指導書寫“薦”。讀準多音字“!。
。ㄈ┞宰x課文,理清脈絡。
略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教師隨機板書:“修改作文”、“邀請做客”。知道這兩件事和葉圣陶的關系。
三、品讀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钡群x深刻句子。
。ㄒ唬┠x課文6—10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到葉老先生家做客的句子讀一讀。
(二)細讀品味:“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等含義深刻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作者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初步了解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感悟描寫爬山虎的意義。
1、畫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1)“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2)“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利用想象畫面法、走進作者心里的學習方法,指導朗讀,滲透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艱險,不斷攀登的特點。
2、再談爬山虎的“綠”,引導學生感悟“綠”的深刻含義。
3、引發(fā)疑問: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又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呢?
。1)指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爬山虎的含義。
。2)讀“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質疑:為何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整體感悟,教師引讀幾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當我看到葉老先生給我批改的作文,樹立了寫作的信心,要見葉老先生時,心中充滿歡快與激動,一進他家的院子,看到──(學生讀)“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葉老先生的親切、認真,葉老先生對我的殷切期望充滿了我幼小的心,將要離開時我看到──(學生讀)“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爬山虎因陽光照耀而綠,“我”因葉老先生的教導而深受鼓舞,每當想起葉老先生的教導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樣,總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以說──(學生讀)“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5、指導學生背誦喜歡的句子。
8.課堂練習
四、再讀課題,感悟題目的含義。
9.作業(yè)安排
五、布置作業(yè)
。ㄒ唬╅喿x課后資料袋中葉圣陶先生給肖復興同學修改的作文,預習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葉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ǘ┩扑]閱讀葉圣陶和肖復興的書籍。
《爬山》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葉圣陶老先生細致精準地描寫出爬山虎充滿了勃勃生機的“葉”和“腳”,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這也是課文的重點。設計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重點研究“葉子的特點”,第二課時重點討論“腳”的特點。教學中立足工具——課本,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受到情感熏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過程與方法: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像爬山虎一樣的向上精神。
【教具準備】
教具(爬山虎實物,教學課件);學具(水彩筆)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具體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___和____?(爬山虎的葉子和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爬山虎的腳。
1、板書: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2遍)
2、質疑:學習爬山虎的腳,你最想知道什么?(隨機板書)
板:樣子?
怎樣爬?
……
3、小結: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學習的價值!課文第3自然段就就講了爬山虎的樣子,還講了它生長的位置和顏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這樣的句子。
【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直奔教學目標!
二、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找一找: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爬山虎樣子、生長位置和顏色的句子。
說一說: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呢?從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板:莖上長葉柄枝狀細絲嫩紅)
誰能說說蝸牛的腳是怎樣的?(觸角很細,頭上有圓片)
師:哦,原來爬山虎的腳就是這些細絲。
畫一畫: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你了解到的爬山虎,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繪畫)
評一評:誰愿意把自己的畫讓老師展示一下,請同學們對照板書評評這幅畫。(投影爬山虎實物)
讀一讀:誰能通過朗讀讀出你了解的爬山虎嗎?
【利用對比教學,讓學生感悟爬山虎腳的特點,采取說、畫評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語感和表達能力】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過渡:師:作者把爬山虎描寫得多么細致呀!是什么原因呢?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誰能獨具慧眼找出來呢?
對了,正是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形狀、顏色了解得那么仔細。剛才同學們提出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板:爬)
1、默讀課文,畫出爬山虎爬的句子,重點標出表示動作的詞交流。(誰能說說你畫出了哪些句子,標出了哪些詞)板:觸巴拉
2、理解:觸巴拉
質疑:你認為“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挨)
追問:為什么不用“挨”而用“觸”呢?
提示: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細小圓片;小輕,只能觸)
“巴”可以換成什么詞?(抓貼)為什么不用抓呢?老師做抓的動作。(不是爪子)
演一演:老師想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動作,注意觀察。(指名一人做“巴”;一人做“貼”)誰在“巴”,誰又在“貼”,你是怎么知道的?(巴用力,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為什么用“巴”不用“貼”呢?(爬上虎的腳是小圓片,它是有生命的)
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讀第一句)
你讀時注意了什么?(“觸”讀得輕,“巴”讀得重)誰還能讀一讀
爬山虎的腳又是怎樣“拉”的呢?誰來讀讀寫拉的句子。(指名讀)
演示:(老師拉一名同學)老師在拉誰?
文中什么拉什么?(腳拉莖)
是怎么拉的呢?(學生說,老師做動作)
3、說話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提示:四人小組用自己的話組內(nèi)交流,交流時一人說,其他人聽,聽完后可補充。)
全班交流,(誰能說說)
4、出示CAI:他們說得怎么樣,讓我們看看畫面吧!現(xiàn)在誰還想說。
5、感情朗讀:讀到這,你對爬山虎的腳有何感受?(提示:對本身,對自然?)
太有趣了,
太神奇了
用你的朗讀把你的___的感受展示出來嗎?
齊讀第4自然段
【抓住關鍵語句,啟發(fā)學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起到的作用,既訓練了學生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恰當?shù)闹w語言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寓教于樂;感情朗讀,悟出了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在全班產(chǎn)生共鳴;演、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師:爬山虎的腳都能觸著墻嗎?那是怎樣呢?
板:觸著墻(牢固)沒觸著墻(萎了)
2、原來爬山虎的腳還有這些變化,這是作者一下子看出來的嗎?
3、啟示: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示嗎?(談啟示、說方法)
(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
【引導發(fā)現(xiàn),發(fā)散思維,總結寫法!
五、小結:
1、我們觀察事物時要耐心,細心,還要長時間的觀察,這樣才能把認識的事物寫清楚,你們明白了嗎?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們喜歡的植物。課后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種植物。
【板書設計】(略)
《爬山》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圣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初步感知葉圣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ㄒ唬┗A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同桌互相朗讀課文,形式自定;ハ嘣u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評委,聽后評議。教師相機小結:讀書要正確、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讀,不錯讀。
。ǘ⿲W文悟情展示(小組內(nèi))
1、各小組自己互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匯報對葉老批改“我”的作文的感受。
3、讓個別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5分鐘)
1、通過讀課文,你覺得葉老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激勵學生。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老師批改作文的感受
《爬山》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個性解讀,了解葉老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通過比較誦讀,感受課文通過爬山虎的描寫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场㈡溄幼髡叩奈膶W之路,品味重點句子和課題的深刻內(nèi)涵,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础⒀a充閱讀,初步學習讀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學理念】
學生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nèi)容的意義建構,獲得語言的發(fā)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誦讀,初讀課文
。、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葉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腳》中描寫過自家院落里那一墻綠綠的爬山虎(本冊課文第6課),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誦幾句。
2、揭題,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些什么。
。、交流初讀感受,梳理課文中的人與事。
二、多層解讀,深悟課文
葉老幫“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談話,使我對葉老的做事與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讀悟,表層解讀:
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具體說說你的感受。
出示: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談話,讓我( )。
。ㄒ龑W生聯(lián)系文中幾處具體描寫讀懂“認真、平和、質樸”等。)
。病①Y料幫助,個性解讀:
一個初中生,習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請你也像作者一樣從這修改中、交談中去感受一番,你從中有什么感受與收獲。
出示文后補充的“資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補充閱讀原文中對談話內(nèi)容的記敘。
(附: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么文學創(chuàng)作的秘訣、要素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么樣。我說我連續(xù)幾年獲得優(yōu)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彼肿屛冶潮持袊鴼v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
。场㈦y點感悟,詩意解讀:
、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卻如“春風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話語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粗@兩個詞語,讓你想起了哪些詩句,哪些景象?
。ń涣鼽c撥:“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看著這樣的修改,僅僅是臉上的感覺嗎?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樣了,變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讓你想到了什么?)
⑵ 指導有感情朗讀,引讀課文中直接抒發(fā)作者感受的句子。
。础⒈容^閱讀,寫法解讀:
課文在第二件事的記敘中兩次描寫了院中那一墻爬山虎,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什么呢?
、 找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讀一讀。去掉這些描寫是否通順?有何不同?
、 聯(lián)系作者兩次看到爬山虎時的心情,想想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有什么不一樣?
⑶ 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綠里跳躍著、閃爍著他的那份高興,那份激動,一份沉甸甸的收獲,一種難以表達的憧憬。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去誦讀。
。◣熒献,有感情配樂誦讀。)
三、悟讀課題,升華情感
。薄⒀a充閱讀,感受“非凡”:
葉老的批改,如春風拂面,葉老的話語,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滿無限的憧憬與期待。那15歲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那個夏天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讓我們看看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你對這“意義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復興,現(xiàn)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余部。近著有《音樂筆記》、《日子的回憶》、《紙的生命》、《父親手記》、《總有一處讓你感動》等。曾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優(yōu)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赌瞧G綠的爬山虎》、《向往奧運》、《荔枝》、《銀色的心愿》、《尋找貝多芬》等篇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深情回憶,誦讀課題:
、 課文結尾寫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你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是僅僅在眼前嗎?
、 1988年,著名作家葉圣陶逝世。1992年,時年45歲的肖復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回憶發(fā)生于30年前少年時代的故事。同學們,在肖復興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聯(lián)系全文抒發(fā)情感。)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 師恩難忘這是所有學生的心聲。多年過去了,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葉老曾經(jīng)寫過的爬山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帶著感情讀課題)。
四、讀物推薦,課外拓展
同學們,有許多作家都寫過感激、懷念老師的作品,著名詩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題描寫發(fā)生在中學時代的故事,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這里呈現(xiàn)的只是文章的結尾,如果有興趣,就請同學們課外去閱讀這一篇《在那顆星子下》。
……
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后川流成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在我記憶的銀河中,我的老師。
《爬山》教學設計14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nèi)容具體的文章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準備:
。ǎ保┡郎交⒌哪_爬墻示意圖。
(2)爬山虎實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三、對課題質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還會寫什么?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五、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瀆第三自然段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畫?3、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4、實物對照,朗讀。交流話題:怎么爬的1、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2、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五、總結評估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六、引發(fā)期待,布置作業(yè)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眾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課后評析: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反思我這堂課,有效體現(xiàn)在:1、圍繞重點目標,展開教學,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習任務,緊緊抓住腳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中研讀,在單位時間內(nèi)解決重要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2、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利用實物,有選擇地運用教學軟件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認為這些運用沒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爬山》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26年前父親帶著十歲的我沿著又彎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告訴我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訴我要用心欣賞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從大山的身上學到了沉靜。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fā)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中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內(nèi)容: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 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 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1) 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 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 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
2、 個小組內(nèi)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fā)言。
3、 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組內(nèi)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 劃分結構段。
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 學習課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 你讀懂了什么?(小組內(nèi)先互相交流,互相糾正。)
反饋學習情況:
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 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 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圍繞課文內(nèi)容都可以)
五、 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 作業(yè)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寫生字詞。
【《爬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山》教學設計15篇01-02
《爬山》教學設計15篇01-02
【精】《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3-0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01-10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6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6
《爬山》作文03-16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周末爬山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