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蝌蚪找媽媽》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小蝌蚪找媽媽》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在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通過描寫小蝌蚪找青蛙不僅再現(xiàn)了小蝌蚪變青蛙的科學現(xiàn)象,表達出小蝌蚪尋找媽媽的急切心情。還有更深的寓意——看待問題要全面,否則就會出現(xiàn)偏差。此外,故事中的對話也非常多,結(jié)構(gòu)重復但有比較多的變化,適合分角色對話表現(xiàn)角色心理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目標著重于通過對話完成角色心理的體驗。對大班孩子來說,復述簡單的對話是比較容易的事,但是這個對話中有比較多的變化,要講的比較完整和準確,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套圖片,將故事解讀為三個段落層次,很清楚的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現(xiàn)給孩子,并且能很好的將第二段尋找媽媽的過程及對話清晰的展現(xiàn)給孩子,幫助孩子很快的記憶和理解對話內(nèi)容,解決本活動中的重點。其次,本故事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可挖掘的部分。孩子離開媽媽的情感體驗應該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共有經(jīng)驗,引導得好一定會引起孩子的共鳴。如果把孩子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孩子一定會愿意表達和表現(xiàn)。我們可以采取調(diào)動經(jīng)驗——激發(fā)情感——引發(fā)思考——表現(xiàn)表達這么一個流程來達成這樣一個目標要求。然后,文本中還有關(guān)于青蛙的生長過程這么一個科學知識包含在內(nèi),我們用圖片配合講述的辦法自然而然的解決,不做刻意的解釋。最后,還有一個價值就是描述事物或者說是看待問題的完整性問題,值得讓孩子進行探討和學習。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使用幫助小蝌蚪的方法激發(fā)孩子講述的愿望,領(lǐng)悟到看待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嘗試有感情地進行故事對話,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
2、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看待問題要全面。
活動準備
黑板、磁鐵、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你們要是找不到媽媽著急嗎?(幼:……)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請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設計意圖]以提問形式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從而引導幼兒認真聽故事。
二、展示圖片,師結(jié)合圖片幫助孩子理清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幼兒仔細傾聽,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設計意圖]幼兒通過傾聽故事進入故事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通過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鍛煉語言能力,豐富語言積累,體會故事中語言的魅力。
1、出示背景圖,師指背景圖有感情地講故事第一段,引導孩子進入故事情境。
2、學習第二至六段,用圖卡結(jié)合的方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幫助孩子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學習故事中的對話,體會小蝌蚪急切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這幾段中,對話的結(jié)構(gòu)是重復的,但內(nèi)容是豐富有變化的。我不變的內(nèi)容用重復的圖片,變化的內(nèi)容用不同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讓變化一目了然,降低幼兒記憶的難度。
3、圖卡結(jié)合,講述故事最后一段,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喜悅心情,并了解青蛙生長過程。
三、嘗試讓幼兒講述故事對話,引導幼兒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有感情共鳴意識。通過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小蝌蚪的心情,引發(fā)幼兒感情共鳴意識的自然流露,從而很好地鍛煉了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
四、引導幼兒理解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看問題,理解事物還是不夠全面,而且他們對這種意識也不強。通過對小蝌蚪幾次認錯媽媽過程的學習,啟發(fā)孩子思考,看待問題學會完整全面,是對孩子能力又一次的提升,讓孩子不知不覺增強這種意識。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發(fā)展和培養(yǎng)幼兒的事物的興趣,獲得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知道要保護小動物。
通過具體活動,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從而熱愛學習。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故事,能細致的觀察畫面。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青蛙的成長過程,知道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據(jù)老師的演示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魚缸、水、(紙做的)小魚、小黃牛、小烏龜、荷葉、小蝌蚪、青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孩子們,當你放學回家沒見著媽媽時,你會怎樣?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誰聽得最認真,誰最棒!
2、出示裝水的魚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來游去。老師講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媽媽。
3、接著出示一條小魚。老師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一條小魚,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魚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有四條腿。小蝌蚪說,哦,并急得哭了。
4、接著又出示小黃牛,邊演示邊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了小黃牛,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黃牛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在水里。小蝌蚪哭著說,噢。
5、接著又出示小烏龜,邊演示邊說:小蝌蚪游啊游,看見一只小烏龜,急忙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小烏龜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是穿的綠衣裳,也沒有尾巴。小蝌蚪說,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邊演示邊說:孩子,我在這兒呢!小蝌蚪聽見有誰在叫他,一看,荷葉上坐著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蟲,小蝌蚪急忙游過去,邊叫著媽媽,邊跳上荷葉,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師:現(xiàn)在小蝌蚪已經(jīng)找著他的媽媽了,誰知道小蝌蚪為什么叫青蛙是媽媽?(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師演示,請孩子復述故事。
四,延伸
師: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動物,專吃害蟲,我們要保護他,不要傷害他,要保護大自然。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節(jié)活動課,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培養(yǎng)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設計的這節(jié)活動課,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教學內(nèi)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guān)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游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jié)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fā)展,數(shù)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按故事情節(jié),并參照有關(guān)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huán)畫。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觀念。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jié)。
2、教師的范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shù),有一定的基礎(chǔ)。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么角色?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范畫。
4、理解詞:連環(huán)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huán)畫。)
5、提出要求:
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huán)畫。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并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yè)。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qū)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huán)畫,放在圖書角上。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布局畫面,獨立制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了解圖書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nèi)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里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里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范講解圖書的制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shù)奈恢锰懋嬌闲◎蝌,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根據(jù)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xù)飼養(yǎng)小蝌蚪并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再熟悉故事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表現(xiàn)有情節(jié)的畫面。
2、學習表現(xiàn)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膽添畫與情節(jié)有關(guān)的事物。
3、與同伴協(xié)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chǔ)上共同完成任務。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連環(huán)畫故事書,了解什么是連環(huán)畫。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對股市情節(jié)比較熟悉。
3、故事磁帶和動畫片,圖畫書《小蝌蚪找媽媽》。
4、圖片:鴨、魚、龜、鵝、青蛙。彩色筆、紙、訂書機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動畫片并討論。
教師:故事里有哪些動物?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小蝌蚪找媽媽時先遇到了誰?后遇到誰?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2、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呢?小組合作時怎樣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每幅圖上可以畫些什么?怎么畫?除了動物,還能畫什么?
教師出示一本圖畫書u,提醒幼兒制作完整的連環(huán)畫。
3、播放故事,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xiàn)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教師評價。
教師:你們小組是怎么合作制作連環(huán)畫的?哪一組的連環(huán)畫畫得最好?為什么?你們是怎么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的?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因其內(nèi)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zhì)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尋人啟事》:
大家好!
達標測試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組練習,讓學生任選一題完成,結(jié)果在制作幻燈片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會直接的從第二題開始解答,導致教學有些被動。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nèi)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zhì)量。
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fā)展,使語言更具人性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感受時,要能根據(jù)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通過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通過對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發(fā)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激發(fā)起他們培養(yǎng)誠實、善良品質(zhì)的自覺性。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jié),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
a.讀這兩小節(jié),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讓學生思考到底誰說得對?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意見出現(xiàn)分歧,開始爭論,自發(fā)的形成一種研討學習的氛圍。最后的出結(jié)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并且能夠簡要地說出原因。
(2)說內(nèi)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nèi)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jié)合。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婭還給予小女孩,給予哥哥姐姐,給予我們什么?”為重點,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lǐng)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yǎng)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3.貼——據(jù)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
一、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池塘里游來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他們關(guān)注著小蝌蚪的變化,喜歡用語言描述它們!毒V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語言教育應密切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因此借著這個契機,伴隨著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語言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這是一個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長成了可愛的小青蛙,并幫助媽媽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里面不僅蘊含著科學知識,同時告訴孩子們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jīng)過。
2、借圖的暗示以及教師語言的提示,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得傾聽故事,對故事活動感興趣。并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語言游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學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背景圖。
2、小蝌蚪頭飾若干個。
3、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青蛙頭飾各一個。
四、教學過程:
。ㄒ唬╅_始部分。(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著,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圖一
。ǘ┲虚g部分。
1、老師:聽,什么聲音?咦,小伙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
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xù)游,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我們找到媽媽啦!
7、小結(jié):小蝌蚪們高興地跟著媽媽游淶游去,并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于幼兒的語言訓練。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顒又辛η笮纬伞昂献魈骄渴健暗膸熒。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索法:
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jù)教師準備的小蝌蚪進行探索。
2、交流討論法:
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介紹小蝌蚪變成青蛙,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故事中的語言。
4、提問法:
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六、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
新〈綱要〉科學領(lǐng)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币虼,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方式的參與,對小蝌蚪變成青蛙產(chǎn)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小蝌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采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xiàn)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并學習了故事的語言。
采用以上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大班《小蝌蚪找媽媽》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4-19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11-21
大班美術(shù)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4-11
有關(guān)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課件09-20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1-2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6篇03-1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15篇03-0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原文05-26
幼兒園大班綜合活動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4-21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