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教學設計教案
篇一:
爬行動物是第一批擺脫對水的依賴,真正適應陸地的變溫脊椎動物,具有適應陸生生活的結構特征,他們的生殖發(fā)育都在陸地上,并具備了在陸地上生活的有利條件。教材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處理是以蜥蜴為例,著重從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來反映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和特點。有關爬行動物的生殖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播放視頻和帶領同學們分析來獲得總結,從而使學生培養(yǎng)保護環(huán)境和關注環(huán)境變化的意識。
篇二:
爬行動物是第一批擺脫對水的依賴,真正適應陸地的變溫脊椎動物,具有適應陸生生活的結構特征,他們的生殖發(fā)育都在陸地上,并具備了在陸地上生活的有利條件。教材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處理是以蜥蜴為例,著重從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來反映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和特點。有關爬行動物的生殖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播放視頻和帶領同學們分析來獲得總結,從而使學生培養(yǎng)保護環(huán)境和關注環(huán)境變化的.意識。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青蛙和蜥蜴的結構和功能。
2、掌握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與注意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觀看圖片,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通過對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1、青蛙的觀察實驗
2、為什么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青蛙和烏龜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內(nèi)容。
二、互動授課
(一)兩棲動物
教師出示青蛙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教材第25頁“觀察與思考”的內(nèi)容仔細觀察,回答以下問題:
1、青蛙的身體表面是什么顏色的?這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它的皮膚有什么特點?
3、前肢與后肢有何區(qū)別?這與它的運動方式有什么關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學生找出問題并回答,教師總結。
1、與環(huán)境保持一致,引導學生總結出這種現(xiàn)象是生物不斷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是生物進化的方向。
2、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青蛙的皮膚具有輔助呼吸作用。提出問題:青蛙冬眠時用什么呼吸?
3、引導學生觀察青蛙幼體,幼體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兩棲動物與魚類的關系。 讓學生找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記。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通過回答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
。ǘ┡佬袆游
多誒提延時蜥蜴的生活,學生觀看圖片,自學教材第27~28頁并思考以下問題: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體分部有何喝點?有何好處?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點?
。矗狎娴钠つw是怎么適應陸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叮疄槭裁凑f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學生觀看圖片討論、分析題目。找出答案;教師檢查自學成果,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做簡要
講解。
師:請同學們找出并記住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學生背誦,同桌互查,教師抽查。
師:同學們知道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最大的爬行動物嗎?
生:恐龍.
學生自我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恐龍滅絕的原因,并請學生總結出生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糾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提前查閱網(wǎng)絡上關于恐龍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多途徑學習的習慣以及對不明實物不斷探究的行為
三、課堂小結
。ㄒ唬蓷珓游
1、青蛙
2、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動物
1、蜥蜴
2、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四、板書設計:
一、兩棲動物
。保^察青蛙:
。ǎ保w色:保護色
(2)體表:皮膚裸露,能輔助呼吸
。ǎ常┧闹呵爸绦,后肢發(fā)達
。玻饕卣
二、爬行動物
1、蜥蜴
(1)生活環(huán)境:陸地
。ǎ玻┏霈F(xiàn)頸部
(3)體表:角質鱗片
。ǎ矗┥澈桶l(fā)育:脫離了水
2、主要特征
五、作業(yè):
課本29面第1、2、3、4題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2-2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2-24
中班體育游戲教案教學反思《爬行動物表演》08-24
《石榴》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9篇07-1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8篇12-2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9篇07-14
《蘆花蕩》教學設計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在橋邊》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