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學勇氣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勇氣讀后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勇氣讀后感 1
二00七年的秋天,我有幸拜讀了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深受震撼,頗受啟發(fā)。
翻開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首先吸引我的有這樣一段話: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
教學二十多年來,每期總會有那么二、三次情緒的低谷,我不想走進教室,害怕見到學生,害怕見到學生告狀,害怕去面對各種問題,害怕……平日里可愛的學生變得陌生、不可理喻,我覺得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好遠好遠;覺得當教師,特別是當班主任教師,好煩好煩……我很害怕這樣的時刻,總覺得自己太無能,什么都處理不好。既不討學生喜歡,也不受領導好評。我知道自己愛學生,可他們?yōu)槭裁炊家c我作對?如此不聽話,或者對我如此不體諒?幸虧讀了此書,我知道這種時刻總會過去的,風雨之后總有陽光。于是烏云確實也就這樣慢慢過去。如今,我正帶著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心平氣和的教著這群淘氣而有可愛的孩子們。
帕爾默給予我們勇氣!安灰ε隆,可以有恐懼,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蔽覀兣c學生是“共舞舞伴”,應該“親切地款待”學生,讓學生想發(fā)出他們自己的聲音,想讓他人聽見自己的聲音,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我們要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不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不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這樣,當我們體諒學生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時,學生就會把我們看成是能夠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學生也就會“親切地款待”我們,我們也就會因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而不斷成長、不斷提升。
現(xiàn)在細細想來,雖然閱讀的時候確實給我?guī)磉^困惑,常常是讀一段,不由自主得停下來思考一下作者的意思,回憶一下自己的教學,有時能很快產(chǎn)生認同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與關系,整個過程漫長卻又是愉悅的。因為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將重新激發(fā)我從事小學教師這份異常艱苦而神圣的工作的熱情。
感謝您——帕克·J·帕爾默!感謝您——《教學勇氣》!
教學勇氣讀后感 2
帕克。帕爾墨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他說“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為人師的我的意識。”這本書基于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前提: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只有當我們清楚自己是誰,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從此變得有了方向,我們可以凌駕于我們的行動之上來審視自己的行動。
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確實,身為老師,熱愛教育工作、為學生奉獻心力,卻不免會遇到挫折。有時候,學生像是不知名星球的外星人,頑皮吵鬧的可以,這時就開始令人懷疑自己的權威性和領導能力﹔認真準備教材、用心教學,學生卻直說不了解,又令人開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失去信心。這些恐懼會把心中的我逐漸瓦解,原本能上的有聲有色的課也因此變的有氣無力,很難讓學生喜歡學習。所以老師們在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時,先別急著否定自己,或是根深蒂固的認為你和學生間年齡差距的代溝無法可解,而造成了「我就是教不好、學生就是不會聽」的恐懼。其實,試著用同理心和緩地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心中的恐懼根源和深植于教師心中的擔憂,就能用更清明的眼光看待教學上遇到的挫折,許多問題也就隨著你新的視覺角度發(fā)掘出更合適的改善方法。剝?nèi)ナ浪椎耐庖,掙脫外在的羈絆,教師自我回歸本位,教學返回本真。教學就是教師利用自己的天資,發(fā)揮自我的獨特優(yōu)勢,引領學生探尋真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習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教師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書寫自我、認同自我、完善自我。
縱然,我們面對重重困難,但是,當教師、學生、學科、家長、社區(qū)結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網(wǎng)絡時,凝聚的合力會遠遠大于外部所給予我們的磨難。當教師找回了真心真我,教師就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教師以敞開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以敞開的心靈開放曾經(jīng)害羞的課堂;教師以開放的心靈聆聽多種聲音的激蕩與碰撞。于是,一顆真實、開放的心靈,為教師樹立了能在學生內(nèi)心默契共鳴的教學威信。
正如《教學勇氣》中所言:要關照教師的內(nèi)心,使其不會僵化,對深層的自我待之如友,培養(yǎng)一種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識,使他們無論在哪里都感到回歸了精神家園。是呀,失落的心靈回歸精神的家園,舒展、靜息,教師的生命意識才會覺醒,他們才有勇氣、有能力圓融自我的人生。
教學勇氣讀后感 3
“沉默也是一種表達”這是我近期在讀《教學的勇氣》一書所得。對于書中表述的老師對待課堂上學生沉默的心理及方式讓我仿佛看到了曾經(jīng)課堂中我。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典型的群體可以忍受15秒鐘的沉默,然后才會有人覺得需要通過講話來打破緊張的氣氛。而且,一個群體的沉默大多被認為是出了錯。其實,在真正的教育中,沉默是學生需要內(nèi)心世界工作時值得信賴的母體,是適合更深層次學習的一種媒介。
而在我們的課堂中,每當遇到孩子們的集體沉默,我們?yōu)閹熣弑汩_始無助而失控,尤其是遇到公開課,臺下坐著聽課的領導和同仁,我們明明內(nèi)心在告訴自己,等等,再等等,亦或用焦慮不安且?guī)в屑痹甑目谖墙o以學生貌似腳手架的問題以輔助------最終的結果是: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努力設計出來的開放式學習化為烏有,我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專斷地回答了我們自己的問題。
可是,我們哪里會知道這種沉默也可能是我們的學生既沒有給嚇呆也非不屑一顧,而是向深層挖掘;還可能孩子們不是無知或者憤世嫉俗,而是有足夠的智慧認識到這是需要思考的時刻;更可能他們并非在浪費時間,而是更深刻地思考、學習。然而,我們把孩子們的沉默當做出了問題,從我們自身的控制需要而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對其沉默做出了反應,而我們卻錯失了所有這些可能的機會。
我們更不會意識到:正是我們在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我們阻止了所有真實學習發(fā)生的機會。當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們的時候,他們怎么會靜心思考他們自己的想法呢?孩子們的沉默是到底是習慣了我們所習慣的(因為害怕學生沉默而阻止沉默后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們),還是他們正在進行深層次思考呢?
沉默也是一種表達,為師的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要擺脫沉默帶給我們的恐懼和不安,讓孩子們在沉默中獨守心靈的那片刻的一隅思考的空間,允許沉默的發(fā)生,因為,一旦當我們賦予孩子沉默的自由時,孩子們更可能選擇參與課堂。沉默是一種表達,不只體現(xiàn)在我們課堂中的孩子們身上,亦體現(xiàn)在工作、生活中的我們身上。這種表達方式少去了聒噪,更少了錙銖必較的唇舌之戰(zhàn),留出了進退有度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們在沉默中頓悟,頓悟中學會理解和包容。
因為,沉默也是一種表達。
教學勇氣讀后感 4
我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讀《教學勇氣》我很感動,這是一部喚醒教師心靈的書,我從中了解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弱點,自己心靈的需要
甚至有時候,它幫我治療了心靈傷痛,提升了人生觀念,讓我的心對過往不再耿耿于懷,有點兒像畢淑敏所說“心輕上天堂”的感覺。
從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學中的根本問題---“自我認同”,尤其是職業(yè)的認同。我覺得,這個認同在這個浮躁時代太不容易了,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還“處在“為生存而掙扎”的時期”很多時候老師們渴望的不是“內(nèi)心領域的關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點子、竅門、技能”,我也處在這個時期。
書中還說“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事,越熟悉我們的內(nèi)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wěn)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所謂洞悉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事情,其實是敏銳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內(nèi)心的教學體驗,是否快樂、是否緊張、是否慌亂、是否享受?如果不快樂,那么這堂課其實是一種折磨。洞悉內(nèi)心本質是教師個人的“自我認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項是職業(yè)認同,是否認同自己職業(yè),是職業(yè)幸福的'關鍵,也是課堂靈氣的關鍵。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的家長身上。我上周開了一次家長會,從中分享了“自我認同”的理念,我說,我們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本源,也出在“自我認同”上,自我認同的缺乏,導致了各種家庭教育問題的產(chǎn)生,是否認同自我,是否認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認同自己的職業(yè),都會在于孩子發(fā)生沖突是,以家庭教育問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傷害。在做進一步溝通中,很多家長陷入了沉思。這讓我反思我平時的家長會,我發(fā)現(xiàn),我所說的,大部分是學科要求、管理要求,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并且會拿“升學問題”來增加家長的壓力,即便是談教育觀念,也更多是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務,卻很少涉及家長的內(nèi)心感受,很少涉及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教學心腸是硬的,缺少書中所說的“教師心腸軟”。
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問題:心靈和技術,到底哪一個應該更優(yōu)先?昨晚我去做一個家訪,我沒有問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我只是輔導學生,我們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采用互動互動模式,把英語學科的一周知識復習、思考了一遍,并做了一部分習題,這個班里倒數(shù)的女生表現(xiàn)非常好,我們一起提問、討論,她表現(xiàn)出思維敏捷、學習認真、主動提問等優(yōu)秀的學習特點,()效果非常好。家長當時一直坐在旁邊,對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大為舒心,因為她很少看到孩子有這種表現(xiàn)。
我在思考,達到這個良好的學習效果,是心靈的作用,還是技術的作用,到底哪一個起了關鍵作用?如果我一晚上跟家長談教育、談內(nèi)心,會有這樣的效果嗎?我們的內(nèi)心喚醒,到底是怎樣發(fā)生作用的?
書中講到“只要我們稍微給自己內(nèi)心聲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會以一種更溫柔的方式回應,是我們參與到賦予生命活力的靈魂的對話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遵守的教師職業(yè)規(guī)則,是否也有和作者一樣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倫理意義上值得贊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為。對一項非我傾心的工作,無論從外部代表的抽象標準看多有價值,它都會侵犯我”。我相信,這是大多數(shù)普通老師的一種內(nèi)心感受,但是我們卻很忽視這內(nèi)心的聲音,任由這種侵犯的痛苦傷害我們,然后我們會最終把這種痛苦也加諸于學生身上。
“教師的內(nèi)心不是良心的呼喚,而是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的吶喊”
我們越是學會傾聽內(nèi)心,就越會真實地感受教學。
教學勇氣讀后感 5
“《教學勇氣》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睉汛е處煹哪欠菪叛,借助著這次讀書的機會,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教學工作中,比教師的.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在《教學勇氣》這書中,帕爾默教授選擇從內(nèi)心世界的角度來解讀教育中的一系列問題。他的觀點新穎而且獨特,并且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教師的尊重,讓我愿意去了解他的想法。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chǎn)生后,面對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因此,在帕爾默教授的觀點之上,我對此進行了自己的思考。
要走出恐懼,首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內(nèi)心有深刻的認知和校正。從事教育行業(yè)二十五年過去了,無論是自己的心態(tài)還是時代都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作為一名“老教師”,與新時代新技能的教育工作者之間的脫節(jié),也是我內(nèi)心的恐懼。帕爾默在書中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迪,首先要敢于接納真實的自己,敢于接受真實就意味著正視困難。再接著接受內(nèi)心的指導,向著有益自己的方向出發(fā)。
作為教師負有更多的責任,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督虒W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這也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書,能帶領教育者們,對教學生涯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
教學勇氣讀后感 6
帕克·J·帕爾默(1912-199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高級理事,F(xiàn)etzer研究所高級顧問。一位備受尊重的作家、演說家、工作坊指導者和活動家,獨立從事關于教育、共同體、精神和社會變革等方面的研究。帕爾默在國內(nèi)和國外各地旅行,開設工作坊、演講團、進修班。他經(jīng)常被人們譽為權威教師!都~約時報》、《高等教育報》、《變革》雜志、《基督的世紀》、CBS電視新聞、美國之音等媒體都對他的工作給予報道。丹弗斯基金會、禮來捐贈會、費茲爾研究所都對他的工作予以高度認可并給予支持。1993年,他因對高等教育的突出貢獻而被獨立學院評議會授予國家獎。在1997年,四個教育領導委員會作了一項針對一萬一千名管理者和教職員的民意調查,稱為“領導計劃”,帕爾默被譽為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之一。
他的著作已經(jīng)為他贏得了四個名譽博士學位,美國教育出版委員會給他頒發(fā)了突出成就獎,國家俱樂部精選的《公益和基督世紀》雜志中,他的評論文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出版的書包括10首詩,大約80篇文章和幾本被廣泛使用的書,包括《悖論的承諾》、《外行公司》、《以我們熟知的方式認知》和《積極的人生》。
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關注教師內(nèi)在的心靈,執(zhí)著于“我是誰”的問題,正是少有人踏足的小徑。幫助教師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顯露出自己的本真。
作者指出教師的自我認識是通達學科和學生的前提與途徑。忽視了教師心靈的自我覺醒和自我成長,任何試圖改善教學的手段都將注定是徒勞的。作者反對以“教學技術”為中心的教學文化,強調“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而言,自我、學科和學生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這種聯(lián)系正是來自教師的心靈,他們的心靈就像一架織布機,使得自身與學科、學生相互編織;教學無非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圍繞著偉大事物所進行的一場旅程,一次探險。
全書共分為七章。作者首先檢視了教與學的內(nèi)在景觀,剖析了令教學恐懼、分離的諸多因素,尤其批判了客觀主義的認識模式,它導致了主客體的分離,阻斷了普遍的聯(lián)系,否定了認識的主體性。
書中指出,教學就是無盡地相遇,從而不斷充實“完整的自我”。教師要有一種神圣感:“當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時,我們最多只能達至平庸!笔郎喜淮嬖趦(yōu)質教學的公式,用以呈現(xiàn)真正教學共同體的正確方法只有一條: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恰當?shù)墓餐w模式能促進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從而提升和改進認知、教學和學習,真正的認知、教學、學習的共同體就像一個集市,它是以主體為中心的,求知者并非唯一的活躍分子,主體也參與對話,這個主體被作者稱之為“偉大事物”。教學的真理在于“懷著激情和原則就重要事物進行永恒對話”。我們因偉大事物的魅力而自由。
優(yōu)質教學本質上是群體共享的,優(yōu)質的教學就是要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為此,作者舉例闡述了從微觀世界出發(fā)的教學理念。
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好老師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好的老師具有聯(lián)合能力。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是一個處于復雜的、不斷需求的、終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的敏感領域。自身認同在于構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lián)合方式有關,使我的自身完整協(xié)調,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心靈的引導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學生要遇上合適的老師,老師也要遇到合適的學生。在這種相遇的過程中,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素質,學生素質也同樣發(fā)人深省。
教育采用的方式不是靠外部規(guī)范,而是靠理智的反思的自明自斷。教師怎樣才能注意到來自內(nèi)心的聲音呢?獨處靜思,沉思默讀,野外散步,堅持讀報刊,找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同時還要學會與自己內(nèi)心進行對話。學會與自己對話的人們很快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教師的內(nèi)心是他們所遇到的最通達清醒的對話伙伴。
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
教師走進學生不是說教師要獲得學生的認同和喜歡,并以此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教師能夠為學生設身處地著想,因而獲得學生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教師不能夠為獲得學生的認同和喜歡迎合學生,“它使我去迎合學生,使我丟掉了我的尊嚴和我的方式”。教師走進學生,幫助學生時為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說白了就是為了自我的.提升和生活的完整,“我們習慣的診斷方法容許我們靠責備受害者來忽視我們的弱點和無能”,所以我們幫助學生根本的目的不是受到學生的認同和喜歡,這頂多算是一個附加值,有或無顯然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事。
第三章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
為了更正我們對教學技術的過分重視,我們強調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為了糾正我們對于客觀知識的癡迷,我們強調主觀契合;為了糾正我們對智力過多關注,我們重視情感對于禁錮或解放思維的重要性。
博爾(諾貝爾獲得者、物理學家)提出的一個基本原理:與真命題相反的是假命題,但是與一個深刻真理相對立的,可能是另一個深刻的真理。
博爾以極為恰當?shù)脑捳Z,界定了對整體地思考世界很重要的悖論概念:在一定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真理不是靠非此即彼地割裂世界,而是靠即此即彼地擁抱世界;在一定的情況下,真理是表面對立事物的似非而是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想認識那一真理,我們必須學會把對立事物作為整體來接受。
悖論原理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認識方式。它是一面透鏡,透過它,我們可以對促成優(yōu)良教學的個性與人格有更多的認識。悖論原理能夠有助于任何教師領悟自己的自我和構建所有教與學的空間。
因此,教師保證自身完整性需要的是開放的姿態(tài)、真誠的態(tài)度、不懈的努力以及永不停息的對知識的追求。六對有助于教學的悖論:
1、課堂空間應該既是有界限又是開放的。
2、這個空間應該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
3、這個空間應該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
4、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關乎傳統(tǒng)與原則的“大故事”。(即個人自由與集體約束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
5、這個空間應該支持獨處并用集體的智慧作充分的支撐。(說明:這里最不容易做到的是對學生個人獨處的支持,總是容易把它和分神聯(lián)系起來。)
6、這個空間應該是沉默和爭論并存。(感受:我有多少耐心等待學生的沉默,思考著的沉默?因為害怕沉默,課堂上很少給學生留下真正思考的空間。)
每一個好教師、每一對好父母都在某種程度上學習在自由和紀律的悖論中協(xié)調平衡。經(jīng)歷矛盾、在生活中體驗到悖論,緊張就會消失。否則,有可能在這種張力中被撕裂。
第四章認知于共同體中
通過前三章充分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之后才能與另人和睦相處,形成共同體。
帕爾默說教學就是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
我們的教育方式經(jīng)常是這樣的:知識客體高高地存在于人類之上,只有經(jīng)專家(教師經(jīng)常扮演這一角色)的傳播,未受教育的外行(比如學生)只管完全信賴專家為他們提供有疑問的原始客體的客觀而純潔的知識(即前面高高在上的知識客體)。
教育共同體最佳、最優(yōu)的狀態(tài)是:多元化(前面論述過教師對多元化的恐懼)、多重含意的解釋(不是因為我們很困惑或不能作出決定,而是因為我們清楚我們的概念不足,不能包含浩瀚的偉大事物。讀至此,想到那些曾揚言“沒有說不清的事物,只有認識不清的事物”的人的狂妄。)、創(chuàng)見性的論爭(便于糾正我們對于偉大事物本質的偏見)、誠實、謙卑、自由(只有被偉大事物的魅力所吸引才能戰(zhàn)勝任何形式的暴君,這是教育的終極目的,而我們已經(jīng)背離它太遠了)。
像認識上面所陳述的偉大事物的魅力,必須先認識到我們自己本身就是偉大事物。這里和第一章所論及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意思相近。
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
營造共同體的方法因人而異,但一切皆基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讀到這節(jié)時,我才約略明白本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意思。于是,更加清楚地表明,我們雖然討厭過分離的生活,但分離似乎已經(jīng)成了生活的理所當然。
教學生活中也永遠存在地位和權力分歧,但不要幻想等這些差異消失之后再建設共同體。那是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烏托邦。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這些差異促進共同體持續(xù)進行。(是啊,怎么利用呢?)
教師總會覺得課堂上只有學生依附于自己,而很少認識到自己也依附于學生。沒有了學生,教師一個人不可能在主體之外圍成圓圈,共同體也不復存在。
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
不只課堂需要真正的共同體,教師群體也應該形成真正的共同體,以提高教學本領而形成的共同體。彼此觀察課堂,建立各種可以互相切磋、幫助的小型組織等都是學習提高的好辦法。
把最后一頁書合上時,才恍惚明白“教學勇氣”指的是什么。由于種種原因,多數(shù)教師所過的教育生活并非是完整的,而這種不完整卻并沒有為大家所認識,當然,不排除有人意識到,比如帕爾默,比如新教育。如果想過一種完整的不分離的生活,需要的就是教學勇氣。
我們都在哪些地方把生活分離了?首先在課堂上,把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教師、學生三者分離。無論是之前的教師主體說還是為了糾正它的學生主體說,都沒能將構成課堂的三個重要要素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于是,帕爾默提出以主體(第三事物)為中心的教育。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主體的周圍,由主體聯(lián)系,構成一種沒有競爭但有爭論、沖破局限發(fā)展?jié)撃艿恼J知關系。
讀到這些章節(jié)時,總是不自然地想到自己的課堂。有時教師激情澎湃,有時學生熱火朝天,卻很少反思教師和學生為什么而熱情。在對目標的意識漸漸增強后,又總是會由帕爾默的“主體”聯(lián)系到課堂教學目標(也許我不該這樣僵化地去理解作品中的偉大思想,但總脫不了其中的干系)。多少次,因為過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而忽略表現(xiàn)是為了什么。
既然教師在課堂的主要任務是營造認知的共同體,就不用再拘泥于諸多的評價方式,不用為了營合某些趣味或是其它原因而把自己同課堂的共同體分離。當你用講解可以把學生引向認知的途中,就不一定非得小組合作;當你用問題吸引了學生對知識主體的關注,就不一定非得讀多少遍書了;當你把教學空間開放后提高了學生更多的興趣和實效,就不一定要被“用知識占領空間”的理論所左右了。
其次,在和同事共有的教育生活中,我們也把各自分離了。于是,教室的門關閉著,心也關閉上。各自為營只會帶來停滯不前,帶來更多的分離。
如果我們有勇氣認識到生活是一個整體,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整體中的許多悖論。當課堂亂糟糟的時候,一些新奇的看法可能就在其中誕生了;當教室里安靜異常保證所謂的紀律時,教師卻又要接受沉默的考驗;那些書寫時的不安分分子可能就是實驗時的領導------是耶非耶,取決于你的認識和對其應用的能力。
勇氣從哪里來?首先來自于對自身的認同。這里的自身認同,不是出于任何道德或良心的要求,而是發(fā)自心底的真實聲音,有你的長處,有你的不足。如果你有基于自己認同的關于教學的見解,不要屈從于那些流行的觀點。
可是,我有勇氣去直面自己的心靈并以此來決定自己的教學嗎?
帕爾默的這本書,對于注重教學技術的課堂是一個警醒,其直面生命本身的視角揭示了全面、本真地把握世界的重要意義。閱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很多反思,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定位教學,激發(fā)了我的教學熱情。這本書也必定會給那些掙扎于矛盾與痛苦之中并深愛著教育事業(yè)的教師帶來真正的勇氣,在自己的教育事業(yè)中追求幸福。
教學勇氣讀后感 7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本書的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曾有人這樣評論過《教學勇氣》:他的作品罕見地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準確、智慧與人性!督虒W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生動鮮明、充滿感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它是任何一位教師的必讀書,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共有七個章節(jié),它的導言是“源自心靈的教學”;第一章是“教師的心靈”;第二章是“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是“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識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本書中,作者帶領著教師,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工作的熱情,強調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
讓我感受頗深的是“‘有問題背景’的學生”這一小節(jié)。雖然我們帶領的`幼兒園孩子沒有問題背景,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對于那些個性特點特別強的孩子我們在教學生活中應該有耐心的引導。
我以前教過一個小朋友叫晨晨。他爸爸常對我說:“我們家晨晨很調皮,請老師多多提醒教育。”由此,使我對這個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調皮!果然,開學一個月間,他正如他爸爸所說的“十分調皮”,把皮球扔到樓下、推同伴、打人、在學習活動中開小差……連班中的小朋友都知道:晨晨很調皮、不聽話。每次他出現(xiàn)狀況,孩子都告狀說晨晨的不是。后來班里小朋友開始迷上了玩飛行棋,而一向喜歡玩鬧的揚揚也對飛行棋產(chǎn)生了興趣。當我來到益智區(qū)觀察他們活動時,揚揚高興地跟我介紹:“老師,我是老二,他第一,我第二,他第三,他第四。”看他介紹的有模有樣的,但真的輪到他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只是負責拋骰子,棋子是由其他小朋友幫他走的。我感到好奇,揚揚平時數(shù)學很好,走幾格棋應該難不倒他啊!于是我鼓勵他:“揚揚下一圈輪到你的時候棋子自己來走,好嗎?”在老師的關注與鼓勵下,揚揚自己走了棋,成功的體驗讓他感到無比的開心,直催著后面的小朋友趕緊,并期待著下一輪。瞧他耐心等待他人游戲,認真觀察的樣子,我為揚揚感到高興。高興游戲時間揚揚不再是那個愛搗亂令人頭痛的孩子、高興揚揚能與同伴友好地玩。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多觀察他的表現(xiàn),抓住他的閃光點,從正面采用鼓勵的方法進行引導,增強他對自己的信心。應該說每一個表面頑劣的兒童背后都潛伏著他的閃光點,晨晨也是如此,如:他在進餐方面表現(xiàn)得就較好,能熟練地用筷子獨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對集體游戲活動感興趣,積極投入;愿意幫助同伴……于是,我首先對他的優(yōu)點表揚、肯定;接著對他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要求他改正;并與家長積極聯(lián)系,取得他們地配合。果然在不斷地表揚、鼓勵下,在家園共同努力下,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調皮、搗蛋了。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我認為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愿意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溫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相信每個教師其實都是愛孩子的,讓我們用發(fā)現(xiàn)、期待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可圈點之處。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機,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不斷茁壯成長。
《教學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這也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書,能帶領教育者們,對教學生涯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
教學勇氣讀后感 8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于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于“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決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于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系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開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xù)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于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 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于“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yǎng)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chǎn)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開展教師職業(yè)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于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時機。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jīng)常成心漠視心靈發(fā)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么緘口,要么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方案、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傊鳛榻處熞3中撵`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局部,這是讀罷此書后我的收獲。
教學勇氣讀后感 9
讀這本書的感覺:帕克帕爾默這本書理論性很強,很難懂,需要反復看。經(jīng)過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見,讓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對好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好的教學源自于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帕爾默在書中說:“教育是引導學生邁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實途經(jīng)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勵察內(nèi)心領域,學校怎樣能夠實現(xiàn)它們的使命呢?”帕爾默這句話可謂擲地有聲。他的這一席話,讓我懂得了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和鼓舞;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樹撼動另一大樹,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往往滿足于教學的技能而不是當成事業(yè)來做。帕爾默在書中強調:“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蔽艺J為作為教師不僅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傳統(tǒng)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被當成盛知識的容器。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事倍功半。因此,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騰空出世,然而學生學習很熱鬧,但沒有序列,沒有深入,往往淺嘗輒止,課堂效果并不太理想。所以在學生為本的課堂理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組織、引導、啟發(fā)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理想天地,讓真正好的教學源自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學勇氣讀后感 10
讀了《教學勇氣》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
后,我有三個問題要問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須聽到靈魂最深處的回答:
一、作為老師,你的“恐懼”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靈魂也沉思,然后,我聽到我的靈魂在說話:我恐懼我不能勝任教學工作。事實上,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嚴重不滿一—雖然我因為恐懼同事的鄙視,從未說過這樣的話。
首先,我覺得自己的課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練習冊》中的一些問題,我也不能確切地說出令自己十分滿意的答案,出錯的也有過幾次,我為此不知自責了多少次、慚愧了多少次;
第二,學生的考試成績我也不是很滿意,多次考試只居于中流,沒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雜的事務纏身,疲于奔命,僅僅能夠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工作毫無特色,更勿論班主任工作藝術。
我還恐懼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家長對我工作的不認可,如果我無法在他們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會有挫敗感,認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費。
每到一個開學季,我心中總會開始焦慮,甚至于一想到開學就寢食難安。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工作倦怠的表現(xiàn),讀了《教學勇氣》后,我確認這是一種恐懼心理,對工作、對學生、對社會評價的恐懼。
二、你為什么會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懼?
說到底是因為自己不愿做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正如帕克帕爾默博士說的那樣,這種恐懼是我關注自己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jù),這種恐懼堅定了我的信心去冒這個凡是出色教學都需要的風險。這也正是帕爾默所說的恐懼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讓恐懼真正發(fā)揮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須擺脫其自我封閉、無動于衷的方面。
三、面對恐懼,你該怎么辦?
以前,我的辦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壓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暫時不去想它?墒,后果很嚴重,心態(tài)越來越消極,垂頭散氣、意志消沉;人前強顏歡笑,心中備受摧殘。
現(xiàn)在,我不再這樣做了,因為我已經(jīng)獲得了那么一點點的“教學勇氣”。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誠實我的教學恐懼。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這個話題:我親愛的朋友,我是如此擔憂,我擔憂新學期我的學生成績沒有提高、我擔憂我的班級積分排名落后、我擔憂我不能很好的和咱們的新同事相處,你說說我該怎么辦?我相信這番談話會讓我釋放一些壓力,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樣的感受,或許,他們經(jīng)過思考,已有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雖然我有各種擔憂,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學任務,我愿意嘗試,也許我的班級就會發(fā)生改變,要是沒有了這個嘗試的機會,那不是更加的遺憾嗎?
告訴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針對我的恐懼逐條找到解決的方法。實在解決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尋找答案吧。
有了解決的途徑,成竹在胸,心中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教學勇氣讀后感 11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讀到這些文字,我感慨萬千,這不是我自己嗎?
20xx年,我邁進了教學工作的五個年頭,回首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曾經(jīng)激情澎湃,也曾困惑迷茫。一路上滿懷激情、也滿懷希望,然而有時面對學生純真的雙眼時,一種莫名的恐懼悄然襲來?謶质裁矗烤拖駮兴f恐懼自己久而久之會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恐懼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恐懼自己達不到家長、社會的高要求,恐懼教育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
作者對內(nèi)心的細膩洞察令我感到欽佩,他能夠如此理解我的不安,并給予恰如其分的答案。這讓我這些在成長路上的“新人”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相信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次激動人心、深刻的精神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經(jīng)驗和勇氣,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對教學事業(yè)的決心。通過反思和總結,我將我的讀后感梳理如下,希望對像我一樣還在成長中的“新人”有所啟示。
一、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一本書中,我讀到了這樣一句深思熟慮的話:真正優(yōu)秀的教學源于教師的自我認同和內(nèi)心的完整。這句話令我陷入了沉思,我第一次靜下心來,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并重新認識作為一名教師的自己。
當我們?nèi)狈ψ约旱牧私鈺r,就無法深入了解所教授的學科,也無法有效地教導我們的學生。我相信很多教師的第一節(jié)課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總是試圖效仿他人,而把自己迷失在一種與自身認同不符的角色中。就像剛開始工作的我一樣,只是盲目地崇拜并模仿前輩,或者覺得這個方法好用一下,那個方法好用一下,完全喪失了自我,結果拼湊出一節(jié)華而不實的課程,既不屬于我自己,也無法滿足他人的需求。
所以說,我總結出來的是,我們不應該刻意地模仿別人,而是應該尋找與自己個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并運用自己的個性魅力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X教授的導師之所以有魅力,正是因為他的教學方式與他自身相契合。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并展示自己擁有的個性,而不是掩飾它。我們要將自己、所學的學科和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學會構建自己的世界。
二、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
相信每位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就像“有問題背景的學生”中那個被稱作“來自地獄”的學生,讓我們手足無措,甚至憤怒。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的——
雖然這并非易事,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逐漸理解學生內(nèi)心的恐懼時,我能夠將我的'教學引向全新的方向。我不再視學生為無知之人,不再以不準確、自私的態(tài)度評價他們。相反,我會關懷他們內(nèi)心的恐懼,并以真心課堂教學。而且,當我能做到這一點時,學生的內(nèi)心能夠健康成長。
沉默、退縮、玩世不恭都是恐懼產(chǎn)生的行為,而這些行為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而一個好老師是要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當你說“安靜!坐好!”時,總有一個不安分的聲音和一個調皮的小臉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寬容一定要寬容到讓他自己故意破壞一下,去感知對錯,這時我們一笑了之就行了,或將其抱入懷中說:“你知道的,那樣對不對?”孩子就笑了,他知道你理解他。
真正的傾聽學生,不要急于用嚇人的措辭強迫學生打破沉默,也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到的話。我們應該走進學生內(nèi)心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就像一首詩中所說:“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將無限的可能握在你的手心,將永恒的美好抓住片刻的瞬間!迸c學生建立默契,共同享受心靈之旅,成為他們心靈的引導者,幫助他們編織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
同時,我認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才能有效地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閱讀與幼兒成長歷程相關的書籍,比如《愛和自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等。通過讀懂學生,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從而更好地與他們溝通和相處。
三、愛學生,心懷希望的教學
剛工作時,我曾經(jīng)聽過一位前輩的話,他告訴我,學生并沒有好壞之分。在家長眼里,他們都是最好的孩子。教育是一項需要良心投入的工作,選擇從事教育就意味著選擇奉獻。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即使面臨困難,我仍然能夠堅持下去。我所擁有的不僅是教學的勇氣,更多的是因為內(nèi)心充滿著愛和希望。作為一名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我們具備強大的心靈和意志力。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以獲得力量和勇氣。盡管教師的工作常常會帶來疲憊、無助甚至傷害,但優(yōu)秀的教師不會輕易放棄。我相信每一個想要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人都不會放棄,因為我們懷揣著對孩子們的愛,我們將用心中的愛點亮他們的世界。
教學勇氣讀后感 12
翻開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到導言部分,我看到幾行這樣的文字:“如果你是一位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時光的教師,或者有過卻不以為然,此書就不適合你了。”看到這兒,我不禁愣住了,上述兩種情況我都不曾經(jīng)歷過,那我還要繼續(xù)下去嗎?然而,看到他下面的文字,我決定要隨著作者一起展開一次心靈之旅,他說:“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愿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彪m然還未有過教學經(jīng)歷,但是,心中一直都憧憬著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一切,只是因為喜愛。
之后,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一個朋友,并向他講述了自己的想法,他用充滿遺憾的表情看著我,說:“永遠不要做教師,它會毀壞你對生活所有美好的想象,那些瑣碎的事情會耗費你所有的時間與熱情!彼倪@些話似乎是對的,因為我在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和《我的教學勇氣》中聽到了太多的教師內(nèi)心真切的焦躁、憂慮、無助與迷惘的吶喊,他們的困惑與恐懼被活生生的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到了焦慮,“以后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樣的話一直在我的耳邊回響,使我不得不開始思考,當我走上講臺,并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我又該如何面對內(nèi)心的這種恐懼與迷惘?
在本書中,帕克帕爾默像一位朋友一樣,真誠地向我們傾訴著他自己對于教師與教學的思考!罢J識你自己”,這句鏤刻在雅典特爾斐神廟的名言,曾被先哲蘇格拉底奉為圣言,在該書中,又重被帕克帕爾默給提了出來,針對教學中的困惑,他提出要關注教師的內(nèi)心生活。我認真地讀完他關于教師內(nèi)心的講述,書中的字句讓我隱隱約約看到了海德格爾、拉康、馬丁布伯的影子——海德格爾關于存在的本真狀態(tài)的論述、拉康的“他者”的概念以及馬丁布伯的現(xiàn)代“對話”概念。書中深刻的思考、濃厚的哲學意味與詩意的文字,一剎那竟使我恍惚起來,“或許作者應該和文學有著某種關系”,我為自己的這一想法感到驚奇。于是翻開書上最后的作者簡介,在第一行,寫著“帕克帕爾默是一位作家、教師、活動家”這樣的字句,不禁讓我興奮。
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開篇,作者引用了里爾克的詩歌:
啊,別分離,
親密無間,
與繁星相聚在天際。
何為心,
若非與繁星聚一起?
與眾鳥齊飛,
乘風,駕云,
齊歸。
這里,里爾克所說的“齊歸”意在返回精神家園,是內(nèi)在的,自由的空間。借助這首詩,作者進一步指出“分離”是我們習慣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里爾克的詩歌,作者引導我們破除外界與自身的干擾,通過內(nèi)心世界的轉變返回精神家園,達到精神上的一種自由,并將自己置身于兼容“我”之小天地和所有“非我”之廣袤宇宙的地方,把自己整合為偉大生命網(wǎng)絡的一部分,從而超越恐懼,走向整體。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這樣的詩句,引發(fā)了海德格爾無限的感慨,它描述了生命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在工具理性極度膨脹的狀態(tài)下,人被遮蔽于日常生活狀態(tài)之中,作為個體的人消融于眾人之中,“沉淪”于“眾人”無意義的閑談、好奇與兩可之間,喪失了自己的本真狀態(tài)。海德格爾通過反思,提出人必須破除外界對自身的遮蔽,回歸自由之境,向死而生,重獲生命的真諦,從而達到詩意的棲居。
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作者似乎也借鑒了海德格爾的哲學,只不過是將其運用到了教育學中去。在人們一次次反思,一次次論證教學技巧與教學策略的時候,作者提出“教學不可局限于技術層面”,“我們必須尋求一種尊重教師和學科多樣性的教學理念,而這一點是方法論上簡單處理根本做不到的。”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問題是比技巧更基本的東西,教師的成長源于心與心的交流,通過討論我們作為教師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樣的問題,從而返回自身,發(fā)現(xiàn)真我,從而立足于真實的自我,認真地傾聽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喚回自我心靈。
然而,這又是一件十分危險的、讓人恐懼的任務。為了減少可能受到的傷害,長期以來教師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觀念,他們把自己保護在社會習俗之后,帶上厚厚的面具,在內(nèi)部真實和外部表現(xiàn)之間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和同事、學生以及觀念隔絕起來,逃避所能遇到的一些沖突,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形成了實踐與自我的分離,話語陳述與心靈的`分離,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感被削弱,失去了教學的心靈,進而陷入到了一種更為危險的生活中去。
作者指出教學的恐懼使得教師過著教育和分離的生活,“恐懼是一種使我們和同事、學生、學科以及我們自己相分離的東西。恐懼關閉了一切‘求真試驗’,也禁錮了我們教學的能力!绷罱處煾鼮榭謶值氖,他們在“他者”的注視下重塑著自我,不斷地失去自身認同,造成了教師內(nèi)在的缺失——缺失情感,缺失自由,缺失理想,缺失自我,只能是在精神的荒漠中游蕩。在我們的社會普遍關注外在的教學技術與技巧的時候,作者提出真正要關心的不是這些,而是教師的心靈!罢嬲玫慕虒W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教師應該“認識自我”,“在每個教育階段,教師的自我是關鍵。”教師應洞察自己內(nèi)心所發(fā)生的事,去探求少人踏足的小徑——一條重獲內(nèi)心世界資源的小徑,過一種不再分離的生活。
因此,帕克帕爾默提出每位教師都應該重拾教學勇氣,不必把自己置身于恐懼之中,而是敢于正視生命中的那些恐懼,去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景觀,便會發(fā)現(xiàn)自我表達與行動的天地。
教學勇氣讀后感 13
每當拿到一本書,隨手翻兩頁,總能看清楚書中所寫內(nèi)容,而《教學勇氣》卻讓我遇到難題了。
因為無論我翻開到書的哪一頁,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訴我什么。
有人告訴我,這本書很好,值得一讀;也有人勸戒我,這本書是翻譯來的,不好讀。
別人的經(jīng)歷永遠無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決定好好讀一讀他,希望會與書中的作者有直面心靈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帶領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下了晚自習,《教學勇氣》也正好讀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心靈忽然清晰、明亮了很多。我知道,在帕爾默的帶領下,我進入自己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并且這次旅行將給我?guī)斫K身難忘的印象。
我是誰?
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lián)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wǎng),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xié)作解決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的小發(fā)明。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jīng)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盡管隨著歲月的磨煉,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
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jié)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fā)現(xiàn),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于教學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nèi)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xù)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nèi)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
教學勇氣讀后感 14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于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于“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于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系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發(fā)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xù)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于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作者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于“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yǎng)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chǎn)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發(fā)展教師職業(yè)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于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nèi)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機會。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jīng)常故意漠視心靈發(fā)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么緘口,要么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傊鳛榻處熞3中撵`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這是讀罷此書后我的收獲。
教學勇氣讀后感 15
讀過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不由掩卷深思,不由得慨嘆道:教學,真的需要勇氣,打開我們的心靈,喚醒真我的靈魂,在那新課堂的空間,構建一個教學的共同體,在那偉大事物的圓圈,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
“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在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倍嗌倌甑膸煹雷饑,讓教師總是戴著面具跳舞,不斷迷失自己,失去自己,的確,我們是該找回我自己,洞開自己的心靈,不為其它,只為我們塑造靈魂的工作。有時,課堂上自己真的有些知識不懂,學生講到了,自己無言以對,卻硬是打腫臉充胖子,讓學生暫且坐下以后再說,其實開放心靈讓學生講下去,誠懇地向學生求教才是最佳選擇。勇氣丟到了哪里?今天,捧起《教學勇氣》,檢閱自己的靈魂之旅。我終于找回我自己。開放自己心靈,自會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朋友。
不光在教學上如此,生活中應該也這樣,喜歡某個學生,我只是悄悄藏在心里不敢說出來?赐甏藭也琶靼,開放心靈很重要,我于是向誤解我的學生發(fā)了一封信,如實說了自己心理感受,對他的喜歡,對他恨鐵不成鋼的厲聲批評原因。這位學生竟然與我成為朋友,語文學習特別努力,成績也好。親其師而信其道,最高的藝術是與心靈相通。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鼓起勇氣開放自己的心靈,為了構建最佳的學習共同體。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直奮斗在教育的最前線。教育改革像呼吸一樣存在我們的教學中,從以前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模式教學,到現(xiàn)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模式教研,總以為自己已經(jīng)站在教改的前沿,直到讀到《教學勇氣》,方知自己的卑微之處!督虒W勇氣》第五章《教學與共同體中》有這樣一段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同時專注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不是教師和學生——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yōu)物質獲得融洽和超驗升華!迸量耍颗翣柲f得多。教師的滿堂灌不合時宜,學生的滿堂言有些荒唐,唯有師生專注于一偉大的事物,唯有師生的教育最優(yōu)物質獲得融洽和超驗升華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偉大的事物成就完美的學習共同體,成就學生、教師、學科三位一體的精彩課堂。
然而在我們實際教學中,還是教師講的多一些。要么就是滿堂言。我們沒有勇氣尋求偉大事物,沒有勇氣以偉大事物為主構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當學生發(fā)言離題遙遠,我們恐懼完不成教學任務,恐懼使我們與學生、學科保持分離。于是教師越俎代庖,慌里慌張、糊里糊涂講完課,冷落了學生的心靈感受,冷落了“偉大事物”,讓“真知”尷尬地站在教室門外徘徊。要么學生發(fā)言,教師無所適從,盲目肯定。讓真理游離與教室外,讓新知在書本上躺著不動。教學勇氣何在?捫心自問,這時候,我們需要呼喚靈魂的回歸,一起去尋求共同體的存在。是的,應該有勇氣去創(chuàng)建最佳的學習共同體。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1、多讀書籍,讓書記為我們構建共同體導航,就像我現(xiàn)在讀《教學勇氣》方知構建共同體模式的重要。
2、要有勇氣去實踐,實踐出真知。
3、保持心靈的開放,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我們的教學生活很繁瑣,尤其又兼有班主任的職責,從上班到下班,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能靜下心來備課,著實很難,這就要教師鼓足勇氣、擠點時間喚回自己真我,喚醒自我教課的靈魂,凝聚在備課舞臺,精讀課文,鉆研教材,查找資料,尋求偉大事物的影蹤,我們盡力而為,要做那孫悟空,擁有那火眼金睛。然而,自我的力量是薄弱的,還得有勇氣敞開自己心靈,與同事構建一個共同體方可凝聚力量尋找到“偉大事物”的影蹤。不要關上門教學,那樣心靈就會枯竭,自身就會不完整。自己充分準備,加上同事間的交流。如果建立“明確委員會”更好。
總之,“讓我們以安靜地以接納的心態(tài)面對別人的問題,鼓勵別人的心靈走出來,允許別人心靈以它自己的水準和速度自行發(fā)現(xiàn)答案!比缓笞约涸倏偨Y提升,直至尋到最偉大的事物,為構建學習共同體做好準備。
有時候,偉大事物在胸。然而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當提問起來的幾個學生都無法答出令教師滿意的答案來,教師就會恐懼。這時候,需要反思,需要我們拿出自己的勇氣來面對課堂上的恐懼場面。不要為了完成任務,不要為了灌輸更多的知識,只要有勇氣反思,就會有精彩,就會聽到美麗的花開。我想起我上的《青花》一課,當我拋出探究題:“為什么說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接連提問幾名學生,答案都不令人滿意?我立馬反思自己,并動員學生一起聲討我的過錯,答案迅速找到了:
1、我提問的學生學困生居多。
2、給予全體學生思考時間太少。
緊接著我改正方法,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繼而提問各個層次的學生回答。這樣,在我鼓足勇氣反思自我、糾正自我的基礎上,師生立馬活躍起來,課堂氣氛熱烈,學習共同體自然而然形成。正如作者所說:“真正的共同體的富有在它的過程中是非線性的,它的軌道通向四面八方,所以師者用心聆聽,開放內(nèi)心空間接受外來的對話,準備好共同體的再構建。”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對于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的服務于一種美好的事業(yè)。教育是人類一項美好和永恒的事業(yè),教師是“最光輝的職業(yè)”。因此,作為教師要鼓足教學勇氣,選擇教育、投入教育、幸福教育。
每當拿到一本書,隨手翻兩頁,總能看清楚書中所寫內(nèi)容,而《教學勇氣》卻讓我遇到難題了。
因為無論我翻開到書的哪一頁,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訴我什么。有人告訴我,這本書很好,值得一讀;也有人勸戒我,這本書是翻譯來的,不好讀。別人的經(jīng)歷永遠無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決定好好讀一讀他,希望會與書中的作者有直面心靈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帶領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教學勇氣讀后感】相關文章:
勇氣教學設計04-23
《勇氣》教學設計03-05
《勇氣》教學設計01-30
《勇氣》的教學設計07-01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1-12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3-13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3-20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4-03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8-05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