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地理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教學反思1
20xx———20xx學年度我承擔了高二和初二兩個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獲得一定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中國工業(yè)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工備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學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方磊同學把長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線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鐵礦的位置,并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fā)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占時間太多,不必重復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fā)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jié)中國的高技術產業(yè)"一節(jié)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么?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xiàn),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fā)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fā)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huán)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qū)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qū)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1)、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xiàn)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yōu)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yōu)化地圖要素的呈現(xiàn)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xiàn)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tài)的平面圖變成動態(tài)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xù)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fā)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
。2)、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yōu)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yōu)化地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xiàn),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2
“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的檢驗過程。
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后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guī)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中小學生的素質應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等。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能力)等。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素養(yǎng)的形成我從培養(yǎng)興趣開始。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wěn)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于我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tài)。
我還對興趣教學前后學生的注意力的變化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缺乏興趣的教學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分為四個層次:當時在班上各方面屬于中上等的同學在班級中占43%,他們一節(jié)課有效的注意為40分鐘;中等生占45%,他們的一節(jié)課的有效注意力為30分鐘,中等以下的同學占10%,他們一節(jié)課的有效注意力為20分鐘左右;那2%屬于“活躍”分子,他們在一節(jié)課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鐘。實行了興趣教學以后,中上等以上的同學注意力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原來占10%的中等同學一節(jié)課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屬于“活躍”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顯,提高了25分鐘。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他們還能互相之間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長江、黃河時關于干流、支流、和流域這些概念時,有的同學這三個概念鬧不清,當時有一個男同學主動站到講臺前,用他的肢體動作和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解決了問題:他站在了講臺上向兩側平伸胳膊,一邊解釋:“從我的頭到腳就相當于河流的主干,我的兩條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觸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北凰麅然说闹R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帶著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中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并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荚嚭笪疫M行了試卷分析,然后后將試卷發(fā)到學生手中,雖然我們班的成績年級第一,但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么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
地理學科由于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于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xiàn)在平時各方面屬于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于我對于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
地理教學反思3
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蔽矣X得過去經常講這節(jié)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記得有天在上課時,學生突然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我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反思是否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重要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具有一專多能,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具有指導學生進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育,服務于社會。
地理教學反思4
學習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90頁練習篇第一題時,針對某些同學不會做這種情況,筆者在輔導時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赤道應該添加在這幅圖的南方還是北方?這股洋流所經之處的水溫比同緯度其它海區(qū)的水溫高還是低?并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并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guī)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yè)練習。作業(yè)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yè),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yè)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yè)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fā)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yǎng)。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地理教學反思5
一、教材分析
作為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緯線和經線。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地球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能否較好地完成這一節(jié)的教與學,關系到這一章的教學效果甚至整個地理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今后學習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間概念。適量的學生作業(yè)(配有大量的圖形)將抽象知識平面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理解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并用數據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標。用地球 儀觀察、演示、討論比較經緯線事物差異。通過列表,理解經線、緯線的特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儀。
難點: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
地理教學反思6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有效教學的理解,并從有效講授、有效提問、有效傾聽三方面闡述了教師在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行為,提出了地理教學具體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提高地理家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 積極學習地理教學 新課程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性思考 1.積極學習與消極學習
在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學注重的是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很多地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上課是明明把所有該講的問題都講清楚了,學生也說聽懂了,但是到了課后,或是做練習的時候,大部分知識都被遺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參與進來。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是消極的,而非積極的。
那么什么樣的學習才是“積極”的呢?在積極學習中,學生是主體,他們使用頭腦,探究觀念,解決問題,并能應用所學。積極學習是一種快步調的、有趣的和支持性的學習,并有個人參與。通常學生表現(xiàn)活躍,出聲思考。
如果學習是消極的,學習者就不會對結果(也許除了分數)感到好奇,不會提高,不會產生興趣;如果學習是積極的,學習者會尋找某些東西,想要某一問題的答案,需要信息來解決某一問題,或者尋找做某一工作的方法。2.有效教學與無效教學
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從理論上講,有效的教學應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的目標,并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更復雜的水平上理解;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復雜的水平上的理解;適時與挑戰(zhàn)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直接的反饋;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的餓認識,形成對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夠遷移并發(fā)現(xiàn)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有進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二、地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著和引導者,因此在有效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成為有效教學能否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之一。
有效教學的過程可以有多種描述:如赫爾巴特的“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凱洛夫的“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布置作業(yè)”;杜威的“按時---問題---假設---推理---用行動檢驗假設”等。但不管那一種,有效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以下幾個行為。
1、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需的。當教學目標是傳遞信息時,教師講授是有效而經濟的。教師講授是可以更好的對班級進行調控;有益于學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識的獲得,講授能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師講授是對時間有效的使用,是學生獲得知識最經濟的一條捷徑。更多資料請訪問:豆丁 教育百科
、攀怪v授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精心設計的導言;把目標告訴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等,都是引起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
、剖怪v授保持一定“節(jié)奏”:教學節(jié)奏應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jié)奏”,它不僅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還可以使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
、翘峁┕膭钚缘募皶r反饋:“行為與反饋之間盡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行為與反饋之間的聯(lián)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fā)生! 及時反饋有助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矯正和強化。
2、有效“提問”與“傾聽”:無論“講授”多么有效,教師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投入”學習,則需要有效的“提問”并“傾聽”學生的聲音,使教學保持某種“互動”的、“對話”的教學。
、庞行А疤釂枴币馕吨處熕岢龅膯栴}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回應,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使關注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有明顯的教學價值。有效提問應有一定的`開放性;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問題可分為:記憶型、理解型、應用型)。
、朴行А皟A聽”:真正有效的提問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并提供及時地反饋;教師的反饋會在很大程度上鼓勵或妨礙學生的參與。提問中對學生的關注、欣賞能夠極大地激勵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提問學生的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相信自己、展示自己、欣賞自己的過程,它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成功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回答應該成為教師進一步追問、引導的起點和階梯。
三、地理有效教學策略
。保虒W目標的準確、清晰和可操作
教師授課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叭狈W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按照教材來制訂,而要依據地理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地理內容深度和廣度,教學過程與方法的選擇和組合,情感與價值觀的內涵,并以此來處理教材。
關于大氣的教學,要理解新的課程理念,著眼于大氣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大氣自身的物理學原理作為重點。教學目標的表述從“使學生掌握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轉變?yōu)椤敖o出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說出圖中三圈環(huán)流的名稱,標出氣流運動方向并說明其成因”,使教學目標從抽象變?yōu)榫唧w,從籠統(tǒng)變?yōu)闇蚀_,從模糊變?yōu)榍逦,從指導教師變(yōu)橹笇W生,學生可以理解和操作。依此教學,不必要的難度得以降低,有示意圖作為載體,能比較好地利用先前活動的學習成果來說明地理成因,并有利于形成科學的環(huán)境觀。教學目標的合理和實現(xiàn),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玻(lián)系生活,讓學生學有所用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不只是課程資源的被動使用者,而應兼作課程資源的主動開發(fā)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不只是指教師開發(fā)地本教材、校本教材,主要的課程資源還是配合課堂教學主陣地加以開發(fā)和利用的。
關于地球運動的教學,是高中地理的重點與難點,非常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課堂教學課程資源的配合。為了使這類課程資源能夠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應開發(fā)校本化、生活化的課程資源,可以設計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測定,當地太陽能熱水器仰角的調整,當地為充分采光計算樓間距離等探究性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形成可供課堂教學使用的課程資源。這種更多資料請訪問:豆丁 教育百科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變枯燥為興趣,變抽象為具體,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生活,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地理學習過程化的新理念。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教學過程的展現(xiàn),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體現(xiàn)。
。常侠磉x擇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地理課程標準講究教學方法,將教學方法提升到教學目標之中,要求針對課程內容,依據課程理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應當明確指出,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企圖在教學中只運用某一種方式的認識和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各有特點,不能相互替代。接受性學習以掌握科學知識為主要任務,探究性學習以增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為主要任務,即使組織學生探究,也必須考慮教學時間的規(guī)定。如果把所有的課堂教學時間都用于探究,勢必難以在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課程目標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而啟發(fā)講授教學方式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絕不可以誤認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少講,甚至不講了。那樣做,才可能恰恰使得教學更無效。
教學知識掌握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為,教學效果直接取決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加工所面臨的學習材料。只有當教材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這三種結構形成內在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才能使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為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設計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把全班個體學習、成對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統(tǒng)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適于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yōu)化的知識結構。
地理教學反思7
地理知識非常零碎,在課堂上,“課堂效率低”就成了很多人的苦惱。課堂效率不高,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教”的效率低
“教”的效率低,主要在老師。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ㄒ唬┦钦n前沒有作好充分備課,講課倉促,我們應該把新課標的要求讀透,并滲透到教學案中。
。ǘ┦钦n上要語言表達欠準確,過度重復,我們應該語言簡潔明快,清晰流暢。
。ㄈ┦钦n后沒有及時復習鞏固,沒有給學生反饋。我們應該對學生的作業(yè)及時更正、修改、講解,使學生及時糾錯。
二.“學”的效率低
“學”的效率低,主要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什么學生習效率不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ㄒ唬┦巧险n不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走神,做小動作,沒有緊跟老師思路。
。ǘ┦遣欢粏,有不明白的問題,沒有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ㄈ┦菦]有做練習題,沒有及時復習。只有反復練習,進行強化記憶,及時復習才會盡量減少遺忘。
三.“溝通”的效率低
教與學密不可分,完成教與學過程的紐帶就是師生的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很大程度上師生的溝通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喜歡和某學科老師溝通,那么往往這個學生的這一學科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愛屋及烏”的道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往往會使學生喜歡老師,這樣也會喜歡老師所教的科目。反之,就會產生厭學。我認為原因有二:
。ㄒ唬┱n上老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不論是提問的形式還是討論的形式,在課堂上基本沒有。
。ǘ┱n下老師沒有找學生進行談話和分析當前的學習情況,沒有充分發(fā)揮課代表和小組長的作用,不了解學生學習進展,不及時采取相關的教學調整。
以上是本人分析的課堂效率不高的幾點原因,以后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引起注意,及時改進,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地理教學反思8
創(chuàng)造想象滲透于思維,才能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生的想象力很強,但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現(xiàn)實方向發(fā)展,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地理教學中地圖是始終離不開的信息載體,在傳統(tǒng)教學中,對地圖僅是強調能夠會讀圖、分析圖,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看圖說話”,對地理思維的發(fā)展,也僅僅是初級階段。中學階段可充分開發(fā)、活化學生大腦潛力,在專題地圖的制作開發(fā)上為學生開拓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地理思維在理想的時空范圍內自由馳騁,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例如,在初中區(qū)域地理學習的最后,教師可根據初中所學過的地圖知識,進一步講解制圖規(guī)范和簡單編圖程序,然后由學生自己自由選題,繪制一張彩色地理專題小地圖。這一作業(yè)的布置,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作業(yè)交上來時,許多意想不到的內容映現(xiàn)在你面前。《世界野人分布圖》上,小小的腳印圖例代表“野人”的分布,《美國NBA籃球隊分布圖》的'底色是一幅紅藍相間的星條旗,《中國沿海開放港口分布圖》上14個開放港口和特區(qū)、開放區(qū)宛若一條騰飛的巨龍……這既有科學的基礎,又富于浪漫的創(chuàng)造想象。正是學生對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反映。
地理教學反思9
所謂反思,就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沒有反思,就沒有未來。前蘇聯(lián)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教育方面的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顯然這些記錄對我們教師而言無疑是無價之寶,他可促使教師從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足,為今后的教學積累經驗,避免再次造成不足及錯誤。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是重復,而更應該是教師從更廣闊的社會,教育層面及倫理自我意識的覺醒,將教師置身于地理教學的整個情境之中。針對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進行反思,本人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反思
很長一個時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固原守本,傳授知識的形式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教師夸夸其談,吐沫橫飛,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了主角。及時傳授方法不當或知識傳授上有錯誤,也不接受學生的意見或建議,課堂上霸氣十足,唯我獨尊,更不用說給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開展想象的空間了,嚴重遏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首先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積極的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時的注入新鮮血液,并以此來知道自己的教學實踐。
例如前些年,有一次我在講解“地球的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時,指出“北半球每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23.5度N的緯線)上,此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大約有十五個小時左右,而夜晚的時間最短,大約為九個小時左右,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因此夏季北半球的氣溫最高”時,有一名學生忽地站起來說:“地球公轉的.角度和速度都沒有改變,我認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晝夜時間長短都應該是一樣的!蔽耶敃r十分生氣地對他說:“不知道就不要瞎說,別調皮搗亂耽誤大家時間。”結果這個同學翻著白眼很不服氣地坐了下去。從這以后,此學生再無提問的激情,F(xiàn)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次失敗的教學插曲。對于有經驗的教師來說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還可以重申北半球6-8月份正午太陽高度最高這一角度來加以澄清。
2對問題設計的反思
一個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對知識理解的程度。設計問題,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出發(fā)點,要立意明確,要以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為根本,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目的。再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xiàn)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偏差的現(xiàn)象,事后分析原因得知,根本原因在于實施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教學設計的時間反思。因此,我們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時間是否步調一致,合情合理,這樣才能及時地加以調整,從而不斷地探索教學目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從而優(yōu)化教學結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講授“地圖上的比例尺”時,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比例尺大大小與內容的詳略,范圍的大小有直接關系,首先設置問題,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后并回答:(1)要繪制地圖內容相同的鎮(zhèn)中學和全鎮(zhèn)兩幅地圖。哪幅地圖內容詳細?哪幅簡略?(2)兩幅地圖比例尺的大小如何選擇比較適宜?學生們用較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反思還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對學生個體情況的反思,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學方式方法的反思等等。只有反思,才能比較鑒別,才能查漏補缺,也才能得到教學成果的提升,但愿我們能經常地進行反思,正視以往教學過程的成與敗,才能更謹慎地走好前面的路。
地理教學反思10
兩年來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著,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xiàn)。以下是針對自己近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現(xiàn)在的初中生思維活躍,由于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了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一是積極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斗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xiàn)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chuàng)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fā)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jié)課的地理主干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干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yè)設置要開放,作業(yè)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fā)展與合作和人文環(huán)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yōu)榱松龑W,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tǒng)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資源發(fā)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xiàn)生態(tài)平衡遭受破壞、環(huán)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xiàn)了“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xiàn)的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中學生,正值求知欲、表現(xiàn)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5、講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地理教學反思11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PS:在介紹歷史時,欠缺生動,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讀圖思考:
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S: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PS:本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引導并板圖)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PS: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PS:在講解貿易的通道——馬六甲海峽時,缺乏都地圖的指引)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地理教學反思12
一、講什么?
1.講“審題”講'審題'首先要講出命題意圖。無論是客觀性試題,還是主觀性試題,都有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只有審出這一點,才能明確答題的方向。在高考中,學生在答綜合題時,還沒有看出考題的命題意圖就急匆匆地開始答題,結果答非所問,成績不理想。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就是平常教學中進行審題的訓練。
。1)選擇題的審題主要是“二審”:一審材料,從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二審題問,明確答題要求和限制條件。
(2)綜合題中的讀圖分析題的審題主要是“四審”:一審,定地理圖表類型及承載的知識信息;二審,定解答對象;三審,定限制條件;四審,定學科之間的契合點。
2.注重講“思路”和“方法”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答技巧與方法。講評時,要結合題型及學生的答題情況有機地講解答題思路與方法。
(1)選擇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在全面、正確把握題干的基礎上,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找準“題眼”,首先運用排除篩選法,將表述不科學的錯誤題枝排除掉,另外還可根據具體題目要求運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借助圖解法、讀圖分析法、逆向思維法等。不論運用哪一種方法,關鍵是給學生講清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
(2)綜合題種類齊,數量多,注重考查學生動手(繪圖)、動腦(計算、想象)能力,這類題目往往分值多,綜合程度強,答題要求高,但再特殊的題目,都是知識和材料的巧妙結合,表面看來出乎意料而又實際卻在情理之中,即“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這類題是有章可循的。在講評試卷時,必須給學生講清解題的基本流程。
第一,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①認真閱讀題目所給材料,正確全面地理解材料含義,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圖表及一切文字說明,任何一項不可遺漏。②仔細分析題問,準確把握題問的要求;根據題問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將其回歸到教材系統(tǒng)和教師的教學中去,找準和課本內容相結合的切入點;進行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③歸納、整理以簡煉準確的文字表達。
第二,讀圖分析題的解題思路一般為:①仔細觀察地理圖表,正確把握圖表類型,弄懂圖表的`主題內容,挖掘其隱藏的已知條件。②根據題問的要求,正確、有效地從圖表中獲取信息。③概括提煉,歸納整理,以簡潔準確的文字表述。
3.講“誤區(qū)”講評時,教師要結合有代表性的試題及學生的典型錯例,有理論,有實際地逐一分析講解,由表及里,追根求源,使每個出錯失分的同學,都能從較深層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誤的原因,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復習的方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搞好復習。
4.講“拓展”每一種題型甚至每一個題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識層面。講評時,不能就題論題,要力爭“一題多變”“一題多練”,引導學生擴展思路,縱橫聯(lián)系,由此問題聯(lián)想到若干相近相關的彼問題;由此知識點聯(lián)系到許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識點。這樣的講評,才能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進而保證取得最佳效果。
5.講“規(guī)范”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表達語言的要點化、層次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少過失性失誤。具體要求有:要點全面、層次分明,有條理、分要點;表述完整、邏輯清晰:因→果、大→小、前→后、總→分;語言規(guī)范、言簡意賅:用詞恰當、表述準確、用地理術語、少舉例、少形容;填圖準確、作圖規(guī)范:填圖字跡工整到位,繪圖準確、規(guī)范書寫清晰、卷面整潔。
另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問題要找得準,敲得狠,如麻痹大意、看錯題目和設問、書寫潦草、卷面差、答非所問等。
二、誰來講?
試卷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師一言堂。要調整教師的角色和行為,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試卷講評課同樣要體現(xiàn)“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能上成教師的一言堂,而應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給予學生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允許學生對試題“評價”做出“反評價”,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得到相互啟迪,使整個講評過程學生情緒亢奮,思維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關知識及解題的信息,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解題能力的提高。
三、課后鞏固階段:注重試卷反饋和評后反思,實現(xiàn)錦上添花
這一階段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意答題規(guī)范。試卷講評后,我們找出最好和最差的試卷,讓學生展覽參觀,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答題必須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答題規(guī)范其總的要求是“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語言精煉,書寫規(guī)范,恰當使用地理術語!本途C合題來說,作答時應把握答案的方向,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完整性、邏輯性,避免失分。一是要求學生用精煉的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二是要不說廢話,不離題。試卷講評完之后,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試卷“規(guī)范”上的得與失,充分把握自己的“不規(guī)范”之處,提高學生對解題規(guī)范性的認識,提高在以后的考試中的得分率。
。3)關注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因為課堂講評是面向全體的,盡管教師講評得很細,不免有個別學生掌握不了,所以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
(4)整理知識反思成長。大多數學生的毛病,往往是課堂上記住了,弄懂了,課后又忘記了,下次練習或考試又犯同樣的錯誤。所以試卷講評完畢后,我們要留一定時間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錯題,真正理解解題的思路。同時,還要要告戒學生不要把考過的試卷束之高擱或丟之棄之,而應督促學生整理語言知識筆記,建立起自己的錯題檔案和題庫,使學習成為他們的自我需要和自覺行動,提高學習效率。
地理教學反思13
經過一學期的初一地理教學,我發(fā)覺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lián)系,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lián)系,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理教學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因其獨特的性質,使地理教學方式多樣化,幾乎可以借鑒所有學科的教學模式,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1、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一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現(xiàn)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
新課標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2、講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3、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吧钪刑幪幱械乩恚乩碇R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并在改造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協(xié)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灘上的人感覺地面“好燙”而水中的人則感覺“水里還是涼的”,晚上情況相反;冬季感受與夏季相反這些老師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因此在學習“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內容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原理解釋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地理教學反思14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于國家教育事業(yè),認真執(zhí)行《中小學教師道德規(guī)范》,依法執(zhí)教,科學執(zhí)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yè)業(yè),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fā)展狀況,及時搜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工作中實際情況積極嘗試,應用于教學中,并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一、認真分析學生情況,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qū)級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況,在教學中采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為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yōu)化成為自己頭腦里的知識體系,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yǎng),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復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yōu)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虛心請教,認真領悟,不斷進步。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guī)律,但是面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為師,李老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與好評,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肩頭的責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愛心為根本。
三、順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并用之于課堂。
面對教育形勢隨著時代改革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為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準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能力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
★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7篇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僅供參考。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了
地理教學反思15
新課改,新理念,我認為,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fā)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tǒng)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fā)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xiàn)實,了解社會,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yǎng)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教學素質和研究能力,有設計富含知識和能力,并有利于展開多端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tài)。
3、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眾所周知,過去為了鞏固“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準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guī)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壓制、回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復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復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我們不僅要注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yè)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的知識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guī)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yè)練習。作業(yè)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yè),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yè)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yè)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fā)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yǎng)。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3
地理教學反思10-25
地理的教學反思02-19
地理教學反思06-14
地理的教學反思08-13
地理教學反思與教學心得12-01
地理期末教學反思02-26
地理教學反思優(yōu)秀09-26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1-18
地理教學反思范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