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通用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通用1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yōu)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
一、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操。朗讀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了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使一些靜止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跳動,使枯燥的語言變的生動有趣。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們要注重學生們朗讀的訓練。
例如: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們通過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來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我又引導學生們邊讀邊想象。如讀“多么像游動的逗號”時,想象春天來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歡快地游來游去,多么可愛,多么有趣!學生們邊讀著邊想像著語句帶給他們的快樂。最后讓學生們聯系實際,讀中感悟。如:“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讓學生們結合生活想想句子的意思,使學生們知道只有仔細觀察,才會有所發(fā)現,并感悟到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二、走進生活,探索大自然奧秘
大自然是部百科書,是位博學家,大自然中有許多語言,它會告訴我們天氣,季節(jié),年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生活,去探索大自然奧秘。
課前我讓學生們搜集了相關的材料,但是在交流時,我并不是讓學生們照本宣科的讀出來,而是讓學生們仿照詩歌的形式讓說一說。學生們的搜集、交流的`資料五彩繽紛。
你看那南飛的大雁,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秋天已經來到人間。
你看那晚霞滿天,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預示明天是個好天氣。
你看那螞蟻搬家,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表示快要下雨了。
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豐富了“大自然語言”的內容,而且使學生們增長了知識,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們了解“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三、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習興趣
這堂課我借助多媒體,將學生們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尤其是學生們看到三葉蟲化石的圖片時,激起了學生們濃烈的興趣,并且?guī)椭鷮W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這些無聲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欲望,同時更激發(fā)了學生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通用2
大自然中充滿神奇,身處鄉(xiāng)村生活中的孩子,自然比城市的孩子多一些感悟,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使得本課的學習輕松了許多。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是圖片猜謎設計,孩子們都能快速說出答案,課堂氣氛比其他新課的'學習好很多,學生也在最短的時間里融入了課堂。
這篇課文看似很長,但內容條理,學生只需弄懂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
2、決定物候學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課堂重點完成較好。
因本文說明文的文體形式,在說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們也都能找到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運用,但對說明方法的好處卻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話口難開,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建議學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態(tài),使用了何種說明方法?其次,強調重點字詞,比如:列數字的準確,打比方的生動,作比較的突出,舉例子的具體等等。最后,再練習具體句子分析,套進內容予以闡述。有了這樣的步驟,學生的回答內容清晰了許多。
八五班和八六班語文基礎的薄弱,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在倍感壓力之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前進,堅持!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通用3
成功之處: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tài),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然教師的鼓勵也相當的重要,課堂上出現了另我很吃驚的現象,該生平時學習的態(tài)度不是很端正,而且從來不在課堂舉手發(fā)言,可是令我以及全班同學都很吃驚的是他竟然舉手了,因此,我當即給予表揚,沒有想到他回答的還真不錯?梢,在知識的建構中,學習環(huán)境要被鼓勵,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才有更多的機會向其他人展示,這不僅發(fā)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也使他對這門學科逐漸有了興趣。
敗筆:
1.教材鉆研得不夠深入
在課外延伸環(huán)節(jié),問題才真正出現,因為很多學生找的農諺其實并不包含物候知識,可是我因為沒有把關于物候的知識進行鉆研,自己對于這塊知識都是似懂非懂的,也就沒有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更正,導致學生上完這節(jié)課后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物候現象,所以這應該是我這節(jié)課的一個重大失誤,教研員說的非常對,我的這節(jié)課屬于淺入淺出,但是該說明的問題仍然要帶著學生解決,這篇課文的標題是叫大自然的語言,但教師也不能泛泛而上,因為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應知道其實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物候的,而物候現象課文中說的很清楚,指的就是動物和植物方面的自然現象。我想我對于教材的鉆研實在是太欠缺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舉過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開課,課后有人請教他,到底花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边@種不斷學習的精神才是我們教師真正應該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師說:“一個好老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學習者,走出職業(yè)的孤獨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態(tài)學習,其次才是教書!苯處熥约阂酝附滩,并能自由駕馭教材,聯系實際,做到深入淺出,才能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其實對于這次的課,我覺得反映出不少問題,因為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在照本宣科,缺少一個鉆研思考的過程,所以總會出現漏洞。而別人總能發(fā)現很多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真的提高了自己。
2.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不夠嚴謹
給我的第二個重要感觸是細節(jié)問題,因為當時我用的是課件上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一組圖片來顯示季節(jié)的變換,用的是四個季節(jié)中能具代表的花,比如春天是桃花、夏天是荷花、秋天是桂花、冬天是梅花,想通過這幾張圖片告訴學生這些花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因為它們能告訴我們季節(jié)的變換,可是我用的梅花的圖片本來是想代表冬天的,但選的卻是春梅而不是臘梅。我一直沒有發(fā)現這個小細節(jié),但是教研員很快就發(fā)現了,說明我的課件做的不夠嚴謹,雖然我在之前已經很多次放映卻都沒有發(fā)現。還有一處就是在預習檢查時有一個“衰”字,我把它當成了多音字,而事實上這個字并不是,而是有古今音的區(qū)別,人家都說細節(jié)處看成敗,所以一節(jié)課的好壞真的也能看出是否“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
以上是本人對《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我把它寫出來,希望把它作為課改進程中的一個靶子,指導我前進:繼承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地方。做一個真正對學生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學反思07-30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11-13
八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11-13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03-02
《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反思03-08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04-08
《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