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1
昨天,我們學習了三個面積單位,分別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學生對這三個面積單位所表示的實際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勢表示出來。為這節(jié)課(研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間的進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我考慮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這百進制關系學生肯定難以理解。因此,我決定把這一抽象的知識要化為學生直觀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識。于是,我就借助“動手操作”---這把能撬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我提前讓學生每人準備兩個正方形,(分別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處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進率時,我采取引導、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拿出已準備好圖形,仔細觀察它們的實際大小。借助學具,想一想、猜一猜,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結果。這時,只見學生紛紛參與,有的學生用兩個學具比劃著量;有的學生用直尺進行平均分;有的學生在對折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
操作五分鐘后,只見有學生把小手高高的舉起,并用一種很期待發(fā)言的目光看著我,我知道他們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討出了結果。這時,我說:“孩子們,想好的同學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確,沒想好的同學快一點兒”。2分鐘過去了,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小手,我開始指名匯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趙怡萌說:“我先把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對折后再對折,這樣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平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平方厘米!边@時,我并沒有及時給出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引領學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確,通過我的引領指導、學生的動腦思考,不但能正確判斷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確的,結果是錯誤的,還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可謂是一箭三雕。
“誰還有不同的思路?”這句話剛開口,學生又紛紛舉起小手。黨皓的思路是:把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橫著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厘米;豎著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厘米。這樣,10乘10等于100.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橫著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豎著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亞文的思路是:直接計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聽到同學們的回答,我很高興。說實話,學生能想出這么多的想法,這令我出乎意料。
在處理“1平方米=?平方分米”時,學生的頭腦中已經(jīng)有了怎樣去思考、怎樣去動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畫出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解決的,在這次的匯報過程和結果中,除了上述的4種方法外,又有一種方法:他是把這個正方形對折,看一看這個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幾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過學生匯報的過程和結果,讓我深深的感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很大的“爆發(fā)力”。只要你引導到位、啟發(fā)到位,他們就能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惟恐課堂秩序亂,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看來,我這種顧慮是多余的。這時我想起一句話:“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親自去試一試”。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一活的資源。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一、激發(fā)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在復習了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后,為學生設疑:我們新學習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時有學生說是10,還有學生說是20,也有學生說是100。誰想的是對的呢?學生陷入了沉思,產(chǎn)生了探究新知的動機。
二、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
學生對自己猜想的理由都進行了闡述后,學生又進入了下一輪思考。這時我啟發(fā)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了拼擺(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擺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學生就擺出了結果:橫著能擺10個,豎著也能擺10個,所以,可以擺10*10=100個,也說是說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引導學生思考,不停留在簡單的直觀表象上。
學生雖然通過拼擺得出了結論,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從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上對操作結果進行論證。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從理論上論證了操作結果,也旨在通過這樣的板書讓學生初步了解數(shù)學單位的計算。
四、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僅設計單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改寫題目,更在知識的難度上進行了延伸,設計了單名數(shù)與復名數(shù)的改寫和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改寫,讓學生利用新的知識解決不同類型的題目。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3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可以算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這部分教學中面積計算和周長計算在學習的初期,許多學生比較容易混淆,面積單位的合適選擇,或是什么時候用面積單位什么時候用長度單位,使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其實出現(xiàn)這種錯誤,主要還是學生在學習時自主探究的不足夠?梢哉f學生對于面積單位的大小沒有一個明確的大小概念,對于面積的計算公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新授課,由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更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一課,內(nèi)容比較簡單,也比較適合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所以在這一課的例題教學中,我先請學生計算準備的正方形的面積(和書本上正方形一樣大),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2種情況,有的認為是“1平方分米”,有的認為是“100平方厘米”,這就為新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一個認知的沖突,為什么出現(xiàn)2種答案,到底哪種對?接著先請學生比一比,排除計算的正方形不一樣大這種情況,再來深究各自的計算方法,找到其實只是采用的單位不同,但是計算的都是正確的,這就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一結論。
在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一個認知推理的過程后,學生很容易推理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經(jīng)過部分練習后,學生能很扎實的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但是這節(jié)課上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這里的練習設計,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適,只是采用書本上的直接的單位換算,由學生填空,發(fā)現(xiàn)在教學后期,學生明顯有興趣不足,所以在練習形式上要多加改變。例如將簡單的面積換算可以改變?yōu)榕袛囝}: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這樣的題目既考查了學生的面積計算,有考察了學生的單位換算,更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掌握。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4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本課教學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大膽的猜測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引發(fā)問題的出現(xiàn)------光憑看和猜不能統(tǒng)一答案,同時為學生準備了必須的操作工具,讓學生帶著問題,滿懷疑惑和好奇去探索。學生剛學習完面積的推導,很容易想到擺的方法。但擺的'方法畢竟不簡便,其他的學生在討論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邊長,因為直尺是以厘米作單位的,所以計算出來的正方形面積也是以平方厘米為單位的;也有的同學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將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進行面積計算。不同的方法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不同思維程度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抓住了如下幾點:
1、在學習長度單位進率的基礎上引發(fā)本課內(nèi)容,這樣有助與學生以后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體現(xiàn)了合作精神。
3、重點突破了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間的關系,先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規(guī)律很簡單地總結出1平方米與100平方分米的進率關系。
4、練習有由淺入深,結合身邊的事物,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不足之處:學生畢竟是首次接受面積單位的進率學習,所以在兼顧中下生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這是概念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部分學生需要提醒!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5
兩種教法中都有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兩種操作實踐活動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教法一”中,學生雖然被調(diào)動起來,不停地隨著教師的指令動手操作?墒,如果仔細分析,學生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教師指令的被動回應,他們并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這些操作活動。這樣做,看似讓學生觀察與探究,實質(zhì)上仍然停留在“告訴事實,驗證結論”的水平,學生的思維活動投入量明顯不足,多數(shù)學生只有行為的參與而缺少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參與。
而“教法二”的設計更具探索性、開放性和自主性,教師先引導學生提出大膽猜想,然后啟發(fā)學生:你能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嗎?此時的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實踐活動。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fā)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自始至終是積極主動的。在此期間,學生不僅獲得了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在經(jīng)歷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習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習了怎樣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得到了落實。
動手必須與動腦相結合。如果學生的.操作實踐變成了簡單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變成了一種機械的模仿與復制,只需手的運動而無需腦的興奮,那么它的功效將會大大降低。操作實踐,需要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一定的思維空間和思維坡度,需要深刻的觀察、想象、假設、推理、探究等高層次思維活動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轉(zhuǎn)變,從而成為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是第一次嘗試使用導學案上課,整體感覺沒有預想效果好。不論是從學生自主學習還是從師生配合方面均不理想。
導學案的設計是將預習放在了課前,課堂上重點是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新知,并進行整理和測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找到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的規(guī)律,建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關系。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先讓學生重點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推導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最后再拓展出 “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在重點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我主要讓學生結合剛剛學習的正方形的面積進行“做數(shù)學”——讓學生將1平方分米平均分成100個1平方厘米,從而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了這個先畫、再分最后想的過程,學生深刻理解了之間的進率。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合作意識不強,即使是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的,學生個體表現(xiàn)的意識也較強,沒有體現(xiàn)出團結合作精神。
本節(jié)課雖然教學內(nèi)容完成了,但很明顯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有待繼續(xù)加強。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7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本課設計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時間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的。
1、 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新舊知識的矛盾點,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同時設計成生活中的問題,貼近生活,實踐了課標中的理念: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在生活中實踐應用。這樣就可以水到渠成的進行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學生自己的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資料外,我還讓他們用不同的單位計量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如:對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如課桌、寫字臺等;對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測量,如教室、住室等,測量后再分別計算出面積。
學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guī)律使學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自己獲取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這部分教學中,盡量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究,這樣學生獨立設計試驗,在組長的組織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個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語言很好的表達出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成功,我會注意在以后多讓學生用語言自己去表達。
3,解決問題,實踐應用。
學生探究出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后,有一種應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結果究竟能解決什么問題呢?”馬上引入實踐應用。我把導入時的問題設計成第一道練習,將20平方分米直接轉(zhuǎn)化成平方厘米,學生在這時已經(jīng)可以解決了,通過他們的獨立思考,積極的將問題加以解答,是對知識的一次實踐應用。這種“學以致用”可以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程的最后總結時我設計了一個題目:1平方米=( )平方厘米,有一定的難度富有挑戰(zhàn)性,同時又是對原有知識的綜合利用。讓學生利用知識的融會貫通,應用自己探究獲取的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總之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盡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體驗成功!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8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探究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的關系時,我先出現(xiàn)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學生很容易說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時,就讓學生猜一猜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過猜測,再根據(jù)這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0厘米來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得出的結果是:猜測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擺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厘米)與計算邊長10厘米的面積也是100平方厘米相等。從而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根據(jù)以上兩個算式推導出: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面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是不作新授知識來探究的',只是在面積單位間進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現(xiàn),直接讓學生各自練習,但本人在讓學生嘗試進行名數(shù)改寫時,有的學生只知道結果,說不出為什么;有的學生只會做高級單位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名數(shù),反之就不會做。所以我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了把高級單位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名數(shù)與低級單位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shù)的補充例題教學。這樣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在名數(shù)改寫應乘進率與除以進率的問題,我想至少幫助了一部同學對這方面知識的鞏固。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9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小資料〔進率〕
同類的計量單位之間,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用較小的單位計量時,累積若干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就可以構成一個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這樣表示1個高級單位等于多少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叫做這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10
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建立在長度單位基礎之上的,通過前面學到的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定義的得來,借助圖形卡片,再次重現(xiàn)這些較大面積單位的得出過程。如邊長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1分米乘1分米=1平方分米,同時還可以寫成10厘米乘10厘米=100平方厘米,從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學中,盡量借助較直觀的物體與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這兩個相鄰面積單位之間進率的得來過程。有些學生在面積第一節(jié)課給出的“面積格子卡片”學具中,早已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發(fā)現(xiàn),他們有的是通過數(shù)的辦法看出來的,有的通過數(shù)后自己結合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將“為什么?”化解開來。
所以,我們的教學仍舊需建立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上,這樣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們所接受與理解。在用同樣的方法得出三個相鄰面積單位的`進率后,我們對面積與長度單位間不同的進率進行了小結,讓學生由直觀上升到理性的知識體系,形成總結與經(jīng)驗,明確各級單位進率的化解辦法。
但有些同學仍然很容易將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弄混淆,更有很多學生在學了面積單位的進率后,長度單位間的進率也有了負面遷移,自覺地將長度的進率也都變成了百進制。同此我得出這樣一個感覺:光說不練的數(shù)學是沒有任何實質(zhì)意義的,只練在當下的數(shù)學教學更是空洞的,數(shù)學知識有僅像蓋樓房走階梯,更應該是一個鏈條,緊密地聯(lián)系,長期地轉(zhuǎn)動,知識才能持久地被掌握與擁有。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11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部分知識,表面上看內(nèi)容較簡單,但真正掌握起來又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再通過面積計算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單位的面積分別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然后通過比較得到了這兩個答案都表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自然而然的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整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記住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熱情高。但也有少數(shù)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主要體現(xiàn)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上,這些學生容易將面積單位間的關系弄反,由小單位變成大單位時,前面的數(shù)字應該變小,而個別學生弄不清楚,有單位變大數(shù)字變大,單位變小數(shù)字變小的情況,后面的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課后要引導這些學生觀察、總結,形成技能。
課中體現(xiàn)出教學機智還不夠,有些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能夠及時進行糾正。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12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體現(xiàn)了合作精神。重點突破了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間的關系,先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規(guī)律很簡單地總結出1平方米與100平方分米的進率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學生自己的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資料外,我還讓他們用不同的.單位計量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如:對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如課桌、寫字臺等;對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測量,如教室、住室等,測量后再分別計算出面積。學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guī)律使學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自己獲取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這部分教學中,盡量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究,這樣學生獨立設計試驗,在組長的組織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個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語言很好的表達出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成功,我會注意在以后多讓學生用語言自己去表達。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9-23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3-13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4-16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教學反思范文07-01
關于《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教學反思06-27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課文的教學反思06-16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范文04-14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精選8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