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1
《小石潭記》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充分預習,并且有很多學生對課文以會背誦了,所以課堂上,我只是帶領學生簡單的翻譯了課文和賞析了語言的美。過后卻卻發(fā)現同學們斷句不準,對很多語句不理解。
由此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學,就這就要求我們要從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容,養(yǎng)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
通過反復的誦讀,去深入感受文言語言的'潛在魅力,去深切體悟文言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質,能動地縮短現代人與古代書面語言之間的距離。只有增強了語感,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地品讀文章語言,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里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2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作者通過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石潭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fā)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除了讓學生讀懂文章本身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從中,從這些名篇名家名作中,學到寫景狀物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使自身作文得以改進。于是我在疏通文意后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領略小石潭的山水美,體會作者抓住特征細致描摹景物、有順序的寫景、并能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上。這節(jié)課我就試圖進行這方面的`引導,灌輸學生“學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為作文服務”的觀念。
帶領學生對文章的段落、詞句進行解讀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石潭清幽的環(huán)境、清澈的潭水、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及充滿蓬勃生機之美。在作為旁觀者欣賞小石潭的美麗之后,請學生以思考者的角度來想想作者是如何將小石潭描繪的如此美麗的。就此歸納總結出作者寫景的特色、方法,適時的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嘗試。
雖說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可是在實踐操作中我卻碰壁了:學生較為被動,課堂氛圍較為沉悶。課后反思,老師規(guī)規(guī)矩矩的提問引導,學生自然正正經經的小心答題。這種一問一答的缺乏創(chuàng)新的形式,怎么能激發(fā)學生活躍課堂呢?事后,我不禁問自己,這個教學目標難道沒有其他的教學形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主動學習嗎。回答當然是否,只要我多花點時間去“備學生”,這種局面應該可以改變。比如說,在帶領學生透過字詞理解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美景之后,完全可以給學生多點時間讓他們去“畫一畫”,畫出他們眼中的小石潭,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里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再給點時間給學生展示,并讓他們簡單說說原因。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想想作者的寫作技巧并加以學習練習。我想如果加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堂氛圍會活躍不少。
總而言之,上課之前不僅要備課充分還要在教學形式上適當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反應也要有充分的準備,營造出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薄⒅R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础⒚烙凉B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系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薄⒅攸c:
、 掌握記敘的順序。
②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场⒁牲c:
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fā),學生回答。
【課時安排】
。闭n時。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病⒕x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础⒖陬^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二、整體感知
。、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病⒛x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yōu)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么?
、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懊伞⒔j、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tài)!皝倘弧薄皞m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⑸ “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tài),寫得真切、形象。
⑹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
、 先聲奪人:
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huán)”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 抓特點,用比喻:
寫潭的構造形態(tài),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后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⑶ 正面描寫:
寫岸上景物,則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tài),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 正面、側面相呼應:
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敖匀艨沼螣o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 對比描寫:
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 擬人:
“似與游人相樂”,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huán)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里。
三、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yōu)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tài),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布置作業(yè)
。、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 青樹翠蔓
⑶ 日光下徹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 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
、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⑷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 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4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刻畫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環(huán)境,借景來表達自己在貶官生涯中孤寂凄涼的心境。我認為像這樣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因此我決定在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領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寫法。我以向導的身份,以課后訓練一"發(fā)現石潭——潭中風物——潭水來源——潭上氛圍"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起游覽小石潭。
課堂上我豪情滿懷,由介紹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憂和喜的心態(tài)變更,引導學生從"動靜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讀課文,一路領著學生欣賞作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入情入理,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進。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訓練: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fā)成游覽景區(qū),假如請您作為設計者去設計景點,你會怎么設計學生也設計了不少貼切的景點名稱:"聽水徑","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課時我卻發(fā)現同學們朗讀不過關,有讀破句子的現象,對一些字詞的理解也有錯誤。雖然后來進行了補救,但我覺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發(fā)現主要問題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疏忽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根本環(huán)節(jié)。他們畢竟只是八年級的學生,接觸文言文還不多,再加上我所教兩個班的.學生有85%以上都是外來民工子女,不僅語文根底單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學習慣,所以他們的文言文語感很差。
第二,基礎知識落實的還不到位,這對課文的朗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言文的閱讀要建立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只有弄懂了課文意思,讀起來才會連貫,流暢。否則的話,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都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部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查閱資料,自學課文的能力,在經驗中也具備了寫作方面的一些知識,例如"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但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始終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辦代替。盡管我講得很到位,但學生還是簡單的接受而沒有自己的內化,吸收過程。
以后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注重朗讀和字詞的教學,不能忽視這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落實。另外,文言文盡管不如現代文那么明白曉暢,但學生仍然應該作為學習的主體,給他們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的機會。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5
《小石潭記》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貶柳州時所作的一篇美文。文章通過寫美麗的小石潭來寄托自己被貶的悲涼情懷。文字優(yōu)美,景物如畫,情感真摯。將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石潭寫的令人向往。然而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卻總是將課上的平淡無味,總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讓他們跟我一起欣賞美景,從而走入柳宗元的內心世界。這是我的一大遺憾,這次上課前我頗費了點思量,希望能有所突破。很快我有了第2課時的好點子,但第1課時著實想不了什么有新意的設計。最后沒辦法只得作罷,我想這第一課時學生又會沒什么勁吧。
因為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課時大抵安排都差不多。先介紹作家作品,接著朗讀正音。能熟讀后進行字詞的梳理。鞏固字詞方面的知識。學生也大概了解安排。這樣的課有什么吸引人的呢?果不其然,課上的很流暢,學生也在配合,但總是少了點什么。你一看就知道學生是在學,可他們并不快樂。他們是在被灌著知識。這樣的課堂我上著也不舒服。我喜歡課堂上時不時涌現出七嘴八舌的討論,我要看到的是學習 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哎,我還是沒辦法上好這課啊!毖劭粗鴥热荻伎焓崂硗炅耍以谛睦锇底员瘒@。
然而在課文快結尾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打破了課堂的沉悶。
在翻譯最后一段時我問,誰來翻譯這段呢?閭世杰舉起了手,我請了他來作答,他流利的翻譯了最后一段:“一起游玩的有吳五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璇。一起跟隨的還有崔家的兩個后生,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一。”我贊許的點了點頭,然后說翻譯的不錯。這時周航舉起了手。我很詫異地問他,有什么問題嗎?
“我發(fā)現了課文里的一處矛盾!
我一下有點發(fā)愣。從我的教學設計來看并沒有討論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從教學進度講我可以讓他課下再來探討?墒牵铱闯鰧W生們的眼睛正閃亮地盯著他呢,他們一定特別想知道矛盾何在吧。那就讓他說下去,既尊重了他,又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同時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的,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在瞬間的思考后我示意他繼續(xù)
“課文前面寫 寂寥無人,可最后又寫同游者,這不矛盾嗎?”
我聽了后眼前一亮馬上贊許地說,“周航同學提的問題很有道理,有沒有同學幫他解答一下呢?
學生們的情緒明顯被調動起來了。馬上就有幾個學生躍躍欲試地舉起了手。
生1:我認為矛盾。因為那幾個人和他是一起的,大家在一起游玩又怎么會有寂寥無人的感覺呢?
生2:我覺得這不矛盾。作者也許又是象《湖心亭看雪》里的張岱一樣清高孤傲,不屑與世人為伍,所以前面說“寂寥無人”。
學生的'話讓我震驚不已,他們能結合舊知識來看待新問題,真不錯呀。于是我微笑著點頭,剛想點評點什么馬上又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3:我不這樣認為。我想這不矛盾。他說“寂寥無人”是說除了他們幾人之外再沒有其他人了,再說老師您介紹背景時也說他們的遭遇相似。那同是天涯淪落人,應該能互相理解的吧。
生4:我比較贊同第2個同學的意見。雖然他們幾人的遭遇相似,但柳宗元的才華最高,希望能有所作為,他的情緒是無法向外人言說的,即使是他的同伴也無法理解,所以我還是覺得文章不矛盾,作者就是感到寂寥無人,哪怕有幾個朋友一起,還是覺得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討論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一個個精彩的答案不可思議地由孩子們的口中說出。甚至連成績差點的也參與了進來。直到下課鈴響,學生們好像還意猶未盡。看著這一切我的心里興奮不已,順勢就布置了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家后通過各種途徑查閱一下柳宗元在永州的經歷及當時的心理狀況,以便更好地了解寫這篇文章時的柳宗元。
下了課我還久久不能平靜。語文課堂不是就應該這樣嗎?各執(zhí)己見,暢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地參與了進來。而且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這不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嗎?平心而論學生提的這個問題本身與課文大意的講解關系不大。在一切向著考試的理念下,這個問題甚至從來沒被我提到過。然而他們發(fā)現了。如果我當時為了課堂進度,斷然阻止了這個問題的討論和思考,那將會極大地打擊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以后的語文教學。而且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能使學生更靠近作者的思想,這無疑是給本課第二課時中理解作者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打下了極好的基礎。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同行曾提到的一句話,語文課堂就是要善于利用興奮點,抓住關鍵點,制造爭論點。
我今天正是制造好了這個討論點,才點燃了學生的興奮點,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來了。如果經常這樣做,又何來語文課堂的死氣沉沉,又何來教師講得口沫懸飛,學生卻昏昏欲睡的尷尬呢?
這一方式對于文言文課堂來說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太多的“滿堂灌”之風,最容易走入“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的誤區(qū)。其結果是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吃力。而且因為課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知識必然掌握得不牢固。如果我以后的課堂都像今天這樣,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他們帶著愉快的情緒去學習,那學文言文對我的學生來說就不是難事了。
不過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將語文課上“活”除了課堂上適時制造爭論點外,還要求教師備課要精,急智要強。雖然我要達到這些還有一定距離,但這堂課給了我信心,我相信我可以令我的課堂生動起來,讓我的學生愛上語文。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6
一、教材依據:
本教學設計的《小石潭記》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6課,所用版本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
二、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在七年級學習了十多篇文言詩文,在八年級又系統(tǒng)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到第四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時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思想:
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因此本課的設計以趣味為導入點,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
4、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學習中通過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朗讀競賽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加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不斷發(fā)展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產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最終養(yǎng)成自主積累的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和文學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經歷及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的描摹。
方法與途徑目標:通過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進行朗讀競賽掃清字詞障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破重點、難點。
情感與評價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注重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
現代教學手段運用:使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準備:
1、搜集資料、制作課件;
2、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1)收集有關作者及與《小石潭記》相關的資料。
(2)借助工具書、書下注釋,讀懂文章大意。
(3)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句。
(4)在閱讀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fā)現的問題整理到預習筆記上。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你暫時忘掉周圍的一切,讓我們伴著《瀟湘水云》的古琴曲一起走近小石潭。一邊欣賞圖片中的美景,一邊展開想像的翅膀,漫步于青翠的山林間。看清亮透明的泉水歡快地流淌;聞野花淡淡的撲鼻而來的清香;聽各種鳥兒啁啾婉轉的鳴叫;陽光透過樹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今天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被貶后的詩人為擺脫抑郁悲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天他來到了小石潭……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幽深寧靜的意境,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走近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請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教師評價、補充,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者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走近作品
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字音與斷句。
2、自讀課文,教師指導,要求: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讀出節(jié)奏,停頓正確;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以大組為單位進行朗讀競賽,看看哪一組讀完整篇文章的人數最少。規(guī)則:出現朗讀聲音不宏亮、打絆子;字音、斷句不準確時換下一位同學接著朗讀,教師不發(fā)表意見,請其他組來評價。
(設計意圖: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師通過示范朗讀和方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誦讀文言文。然后抓住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進行朗讀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快速、高效地掃清文字障礙,為理解文意與背誦打基礎。)
(四)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請小組的A、B、C、D類學生(異質分組:按學生語文基礎與理解能力差異分成四類)進行疑難文句的朗讀、翻譯、重點詞解析并且進行評價。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yǎng)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對于A、B、C、D四類學生教師要胸有成竹,在每次分配任務時可有不同的側重點,以便及時反饋課堂學習的落實情況。學生互評的形式不僅能夠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夠加強他們合作的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合作、互動中完成知識的建構與重點突破。)
(五)質疑探究、抓住特點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2、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fā)言。教師評價并板書明確,并對第二段重點品讀,嘗試背誦其中的佳句。
(設計意圖:本文是文言文游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致,這兩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六)品味文章,對話作者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yōu)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優(yōu)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達成突破文章的難點的目標。)
(七)暢談收獲、總結全文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談收獲:
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了解,你獲得了那些啟示?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發(fā)言。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要點,鞏固所學知識,并能結合生活進行思考。)
(八)我做導游,介紹美景
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致,設計一段導游詞,允許發(fā)揮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興致。
請4——5名學生為全班同學導游(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評評誰的導演最棒。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九)課后回顧,舉一反三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課外你一定看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設計第二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yōu)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這是一道拓展性的聯系題。)
附板書設計
板書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并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發(fā)現小石潭: 聞其聲 見其形
小
潭中景物:水清(側面描寫)寫小石潭美景
石
柳 魚樂(動靜結合)寫魚兒活潑可愛
潭
宗 小潭源頭: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記
元 潭中氣氛: 幽靜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同游之人 抒孤寂悲涼之情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學習注重以興趣為導入點,設計中處處彰顯學生的主體性,不管是朗讀競賽、小組合作、互相評價,還是對話作者、暢談收獲、我做導游等環(huán)節(jié),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由淺入深的教學規(guī)律。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從整個教學過程看,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只是做了相應的點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同時激發(fā)了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內,要注重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學以致用,拓寬對文章的理解。本設計的“課后回顧,舉一反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7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特殊目的就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聰明人!苯陙恚谈闹性絹碓蕉嗟恼Z文教師呼吁“把語文的基本訓練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聯系起!薄鞍颜Z文的基本訓練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聯系起來。”的確,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已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門話題?墒侨绾闻囵B(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卻是語文教師深感棘手的問題,我有一點不夠成熟的看法,愿意坦誠地談出來,以就教于廣大同行。
我認為,設置疑問和表情朗讀的有機融合是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智能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的《小石潭記》的教學就是對這種教法的探索。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由于課文注釋比較詳細,學生參照注釋一般可以看懂課文的大意,用不著逐字逐句串講,教師的任務是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精妙傳神的表情朗讀,使學生對文中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明晰的“視覺形象”,從而喚起幽美深邃的審美情趣。基于這種考慮,我在備課時,深入鉆研課文精髓,精心設置了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授課時,設疑質問,并配之以表情朗讀,結果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勇躍發(fā)言,時而是熱烈討論,時而是皺眉沉思,時而是會心嘆服,時而是懊悔沮喪……思路暢通,思維活躍,拓展了思維空間,真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小石潭記》第一自然段共四句話,寫作者如何發(fā)現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第一二句著重描述了作者一行發(fā)現小石潭的經過!皬男∏鹞餍邪俣剑趔蛑,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對此,我提出如下問題:①作者是怎樣發(fā)現小石潭的?②為什么要“伐竹取道”?這說明了什么?③小石潭的位置如何?作者的游覽方向怎樣?④這兩句描寫提示了小石潭的哪些特征?顯然,回答這些提問并不難,可是要準確深入地理解問題卻又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這種理解需要經過周密的思考才能完成,也正是在這種貌似簡單的問答而實則頗費心機的思慮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才真正得到訓練,這種主動性強、思維活躍的求知方式當然比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學生記取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特別是在解答此類疑難時,有些問題難于直接回答,需要學生互相討論,這就更能誘發(fā)興趣,拓展思維。例如,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如何確定?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哪個方向觀察景物的?回答這兩個問題可依靠課文的內容,輔之以下列圖表。經過綜合思考,不難發(fā)現,小石潭位于小丘以西一百二十步的地方,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察景物的。
北一百二十步北
西②東西①東
小石潭小丘
溪流南南
可是,稍不細心就會出錯,有些同學可能會認為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西岸來觀察景物,因為他思考到“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也有人可能會認為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北方向觀察景物,因為他考慮到“潭西南而望”,與此相對,人就應站在東北方向。其實,只要仔細思考就會發(fā)現,這個問題本身就蘊含有一定程度的迷惑性。小石潭的地理位置怎樣確定,以小丘作為參照點,那當然是在小丘往西一百二十步的地方。人的游蹤方向就復雜一些。若以小丘作為參照點,可以認為人是站在西邊,若以小石潭為參照點,則人應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這里,能否正確選擇參照點就是能否對這個問題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
隨著對上述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解答,教師有意識地對課文進行表情朗讀,以強化學生的視聽感知印象。如問題④:這兩句話揭示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特征?板書并表情朗讀“水尤清洌,如鳴佩環(huán)”,創(chuàng)設一種水聲清脆,潭水空靈的意境,使學生得到一種審美滿足。再如,第一自然段第三四句話,概寫石潭狀貌,由此可見,小潭石有何特點?潭四周的環(huán)境怎樣?設問之后,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板書并表情朗讀:全石底,近岸,坻、嶼,嵁,巖,千姿百態(tài)。板書重點,簡潔醒目,強化視覺效應;表情朗讀,渲染潭石潔凈完整,多姿多態(tài)的特征,強化學生的聽覺感知印象。這樣,視聽結合,聲情畢備,充分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如第一自然段第四句話從側面描寫潭石,精微細致,令人驚嘆,試問,這兒寫了翠蔓的幾種情態(tài)?板書并伴之以節(jié)奏分明的表情朗讀,“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以喚起學生豐富的審美聯想,從而促使他們體會到作者描繪景物是多么的細致準確。連這普普通通不大為人注意的翠蔓,作者也寫盡了它的形情狀態(tài),真可謂寫景細致入微,精妙過人。
《小石潭記》第二自然段直接描寫動靜狀態(tài)的游魚,間接突現潭水的清澈透明,著重表現一種游賞的“樂趣”。此段寫魚,精微細致,頗見波瀾。講授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①“百許頭”、“空游無所依”說明了潭水的什么特征?②游魚的動靜游態(tài),作者描繪得清晰可見,這又說明了什么?③為什么游魚,先是“佁然不動”,繼而“俶爾遠逝”,復而“往來翕忽”?①、②兩個問題,學生能馬上回答:潭水清澈見底,空靈透明。游魚的概數,游動之所托,動靜之態(tài),作者看得清清楚楚,潭水的清洌當然明顯可見。問題③有較強的思考價值,可讓學生討論:“佁然不動”說明游魚靜處飽享陽光的恩賜,并沒覺察人的到來;“俶爾遠逝”表明游魚的靈敏迅捷,一旦發(fā)現岸上有人就迅速跑開;“往來翕忽”則又說明游魚的善解人意,隔會兒后,魚兒發(fā)現人并無害己之意,于是乎往來穿梭,結伴游行。游魚的忽靜忽動的變化,分明暗示出一種自然景觀的“樂趣”,作者用靜觀的方法來發(fā)現物的“自得”之態(tài),所以,游魚的“往來翕忽”在他看來是“似與游者相樂”。魚人逗樂則又表明作者沉乎其內,靜觀默察,忘懷世俗而怡然自得。通過這種分析討論,綜合歸納,學生不僅理解了文中生動有趣的景物描寫,也進一步體察到作者渴望擺脫世俗紛爭的思想情趣。領悟到了這一點,也就不能理解下文的“凄神寒骨”的含義了。顯然,這種研讀、討論、分析、推論、判斷、綜合的思維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又誘發(fā)了他們豐富奇特的思維想象,使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達到深刻、準確、豐富的程度。
當然,對于這類語言凝煉優(yōu)美的文章,單純的設問質疑,是難以讓學生品味到其中的藝術精華的,緊張的思考和熱烈的討論之中應貫穿著教師精當的板書設計和傳神的表情朗讀。針對第二自然段,不妨作如下板書設計:
概數:百許頭,空游無依
游魚靜態(tài):月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相樂
動態(tài):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不難看出,板書設計思路清晰,醒目耀眼,易于記誦。與此同時,配之以聲情并茂的表情朗讀,著意創(chuàng)設一個鮮活靈動、富于意趣的潭境,這就更能觸發(fā)學生的激情,牽動他們馳騁想象的風箏線,使他們獲得身臨其境、靜觀潭魚之感?梢,無拘無束的自由討論,微妙緊張的縱橫思考,簡潔醒目的板書設計和創(chuàng)設情境的表情朗讀的有機融合,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訓練他們的智能思維活動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小石潭記》第三自然段寫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第四自然段寫潭境的“凄神寒骨”。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些主旨,我作了如下設問:①作者為什么用“斗折蛇行”來比喻潭源溪流?②小石潭環(huán)境如此潔凈幽美,同游者三五成群,為什么作者卻說“寂寥無人”、“凄神寒骨”、“其境過清”?安排學生討論,深入思考,教師適時點撥。問題①:斗折,言溪水之亮(陽光之下)之曲;蛇行,摹溪流之動之曲。一句之內,突發(fā)異想,動靜配置,一再比喻,作者描物狀景,精工細微,于此可見。問題②不直截了當地提問潭境給人的感覺如何,而是巧設矛盾,制造懸念,誘發(fā)好奇,引發(fā)深思,這種奇巧之問比平白無余的提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智能思維。潭境的清幽冷僻,凄神寒骨,渲染出作者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帶來的悲涼、抑郁的心境。這一層,學生只要略知時代背景,并不難于理解,可是,問題②的提出,卻能促發(fā)他們對作者心境作更深入的理解。同游隨從,三五成群,在作者看來,卻是“寥寂無人”;潔凈雅致、充滿情趣的幽美潭境在作者看來卻是“凄神寒骨”。思而索之,作者的抑郁悲傷該是何等的深沉厚重。
設疑質問和表情朗讀的有機融合——《小石潭記》教學瑣談
同樣道理,積極的思索討論之中穿插著教師或同學抑郁悲涼的表情朗讀,更能強化學生的視聽感知,喚起他們的審美聯想,使他們能夠身同感受地理解作者,如此思讀、記誦課文也就化難為易了。
總之,《小石潭記》的教學一反傳統(tǒng)模式,通過奇特巧妙的設疑質問、生動有趣的師生對話,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藝術精華的思索,通過簡潔醒目的板書設計來強化學生的視覺感知,通過繪聲繪色的表情朗讀來加深學生的聽覺效應,通過逐層深入的點撥來引導學生的整體思維。課堂效果表明,教師點了,學生想了;教師講了,學生知了;教師松了,學生緊了。無疑,這種旨在訓練學生智能思維的教學方法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越來越多的語文教改呼聲都強調,中語教學應著力于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我的設疑質問和表情朗讀的有機融合就是對這個現實問題的探索。作為一種粗淺的嘗試,這種教法也有或此或彼的漏洞,不過,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智能思維的宗旨,我愿與各位同行一道攜手共進;我也堅信,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將大有收獲。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8
用兩個課時完成了《小石潭記》的教學,在教學工作中,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方法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習方法得到了貫徹,表面上看,所有教學目標均已實現。同學們對于課文的基本內容的理解比之前的掌握好得多,通過能通過相互幫助的方式來解決文言大意,因為文言文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點,所以在教學時都特別注意,故此次教學過程就顯得非常注意,同學們對于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基本達到目標,對于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如何描寫景物的寫法基本也理解了,能把握描寫景物的順序,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分析能理解作者的心理和思想變化的基本過程,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于祖國山河的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從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由于文言文是同學們非常難的一個點,同時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fā),文言文也是畢業(yè)升學考試中必考的一個項目,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引導大家關注,因此,根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點,盡量讓大家在課堂上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改變了計劃,讀書的時間多于了分析的時間,教師講的時間少于了同學自己分析理解體會的時間。這可能是在此次教學中特別的地方吧,當然由于自己對學情的掌握還沒有完全深,對于極少部分同學的把握不到位,也造成了有極少部分同學可能會對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特別像班級中的一個姓陳的同學,因為不動手,不動口,課余時間幫扶又不到位,可能會造成學習滯后的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因為采取了分段分組完成理解的教學方法,原想可能有極個別的組不能完成任務,一直在擔心著,可當要求大家進行理解分析時,讓我感到特別吃驚的地方,班上一個長期不開口講話的同學居然主動要求發(fā)言,而且所講的內容非常正確,這讓我感到特別吃驚,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關鍵看我們如何去引導、開發(fā)!同時也讓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不稱職,因為教學并非只在課堂上的45分鐘,而要在課余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同學們的思想、特點、愛好等,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的,沒有付出不可能有收益。
影響同學們學習的'因素主要是教師對于同學們的了解不到位,不管是同學們的思想感情、世界觀等都了解不多,對于同學們的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程度等都不了解,這樣才造成了同學們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有就是教師自己的個性特點也有可能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因為自己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敢”發(fā)言,不“敢”自由地進行交流,擔心受到教師的責難,當然教師并不責難學生,這可能是因為師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的緣故吧,然這確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多與學生交流,讓同學們先了解教師的個性、習慣,這樣有利于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自由發(fā)揮,同時教師多了解同學,把握同學們的學習方式方法,有利于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同時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多發(fā)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同學們多講,教師講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這樣有利于學習發(fā)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方便教師發(fā)現學生的特長。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9
下面這篇《小石潭記》教學反思,是之前我在上到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寫的,因為意識到這篇課文的重要性,今天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語言”上,這一點在課堂教學和檢測上表現得十分鮮明,于是在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板著面孔教,學生板著面孔學的現象。學生談古色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很想在揭開文言文教學“嚴肅的面紗”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學《小石潭記》一文時嘗試著進行了情境教學。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fā)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于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體會文章的寫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導游的身份,以課后練習一“發(fā)現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氣氛”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同游覽小石潭。
課前我從網上下載了本文的課件,讓學生分組觀看。課堂上我激情滿懷,聯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樂和憂的心態(tài)變化,引導學生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津津樂道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 :當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fā)成旅游盛景區(qū),如果請你作為設計師來設計景點,你會怎樣設計?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被點亮了:“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望溪亭”……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讀,卻發(fā)現同學們斷句不準,朗讀尚成問題,更不用說背誦了。對一些字詞理解也有誤,雖然進行了補救,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誤在于: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他們畢竟只是初二的學生,又是普通班,基礎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學習慣; 第二、忽視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訓練方面缺失,丟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現代人總會對文言形式的語言感到遙遠而且陌生。這首先從心理上加大了現代人尤其是現代中小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的難度。我們要學習文言文,就必須首先越過這個障礙。這個“越過”絕不是“跨過”,而是“穿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通過認知和理解的方式來實現。 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培養(yǎng)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容,養(yǎng)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通過反復的誦讀,去深入感受文言語言的潛在魅力,去深切體悟文言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質,能動地縮短現代人與古代書面語言之間的距離。只有增強了語感,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地品讀文章語言,從而對學習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一切學生都必須切切實實地“經歷”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學決不能忽視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必須重視培養(yǎng)語感,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時 ,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里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以上就是《小石潭記》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10-27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04-09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04-09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3-30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4-08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3-03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10-25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8-21
《小石潭記》的教學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