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優(yōu)秀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會看病教學反思優(yōu)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y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所以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后叫他們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接著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從孩子們的相互交流中,能體會到他們已經理解了這位母親的作法。但是母親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母愛之情學生體會膚淺。如何讓孩子們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緊緊地抓住文中多處描寫這位母親內心活動的句子,反復朗讀,形式多樣。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即: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而且從這些細致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有的孩子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或句子,并結合自身的實際談感受,有一部分孩子只能蜻蜓點水或浮光掠影的談一點,而有極個別學生的表述缺乏條理性、邏輯性。
可喜的是孩子們在談學文后的感受時,有幾個孩子談得比較好。如:劉智俐談到她很羨慕、敬佩烏塔(四年級學的一篇課文中的人物)的勇氣和膽量。小小年紀,只身一人就周游了世界,這是我們中國許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就連我一個人到沙坪壩,媽媽也不放心,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謝敬懿同學還舉了一個事例,有一次中外孩子共同參加野營拉練活動。中國孩子在活動中,不僅怕苦、怕累,而且自理生活能力遠不如外國孩子。黃詩穎補充道,西方的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性,他們以自己掙錢為榮耀,父母施舍為可恥,所以他們利用各種機會鍛煉自己,同時了解社會,增長見識。他們真了不起。喻晨璽與他們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不是中國的孩子不如西方的孩子,而是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如外國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的家長是在禁錮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他們都要加以限制,這不準、那不準,這哪里是愛我們,分明是害我們。更沒想到的是庹萬同學說,過分的愛不是真愛,而是溺愛。我們正是在父母的溺愛中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尋找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向文中哪個小男孩學習。
聽了孩子們的一番發(fā)自肺腑的感受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特別是聽了喻晨璽的那句話“不是中國的孩子不如西方的孩子,而是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如西方家長的教育方式”。令我為之一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關鍵,不能不讓我們刮目相看。同時也引起我對自己教學深層次的反思,孩子們固然說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可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有時不也有這種現象出現嗎?如對某一個問題總想把孩子們的思維引向老師早已既定的教學模式中,認為這是最好的。而對學生另外生成出有價值的東西,要么讓它悄然無聲的熄滅,要么沒有很好地利用。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誰好誰壞他們心里最明白。如果我們再不抓緊時間學習,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們就要成為時代的棄兒。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優(yōu)秀】相關文章: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11-10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9-09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9-26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02-09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04-28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9-07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3-16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9-08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