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
比的意義是義務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的一個小節(jié),是用一種新的觀點、方法來認識數量關系,不少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從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導出比的基本性質和求比值的方法,比與除法、分數之間也存在著相互轉化關系;比的概念是建立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既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又是學好這一節(jié)知識的關鍵。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說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
。2)比的后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本節(jié)課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教學技巧之所在。”學生已經對數學的轉化有了初步的感知,這也是一個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這說明學生有能力通過自主探索,構建比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善于幫助學生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在學生心中制造條件,使新知識成為舊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
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2、經歷過程,發(fā)展思維,精心引導,親歷探究過程。
數學教學過程的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主體,在這一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維的靈感得到迸發(fā),使每個學生得到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發(fā)展的目的。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采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出示自學提綱,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系的時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借助教材、板書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系,實現了自主學習。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
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像這樣相比的兩個量是相同的都屬于同類量的比。例如,在教學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把比的意義進行了擴充,也正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和重點。為什么說這是對比的意義的擴充呢?除了同類量可以相比以外,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不同類量也可以相比。比如路程和時間的比等。當然,不同類量的比,必須有關聯才行,這樣,比值就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另一個量。比如:工作總量和時間的比就是效率,總價和單價的比就是數量。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我應該再提供一些數量讓學生用比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來充實這個知識點,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用比描述兩個數量之間關系具有簡潔性。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比如:
1、對于問題的設計,是否給予學生合理的思考空間,優(yōu)化學生的有序思維,課堂中有些問題還提得欠妥。
2、改進教材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學生熟悉、鮮活的生活內容,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優(yōu)勢,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發(fā)服務。這里,我認為教材教學的最終目標并非是回歸教材,而應該是回歸學生、回歸生活。就此而言教材既非教學出發(fā)點,更非教學的終點,而僅僅是教學的媒介。本節(jié)課可以加一些有趣的教學內容,如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比,由于時間關系而只是展示了一下。
3、時間安排欠妥。比的意義用時較長,直接占用了當堂檢測的時間,作業(yè)量不大,95%的同學能當堂完成,但設計求比值的作業(yè)較少,估計正確率不高。
通過這次“課內比較學”上課活動,我感覺到自己需要挖掘課本的知識還很多。作為數學老師,我們不僅僅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還要在這個“好”字上下下功夫,怎樣才能給學生上出真實有效學生又喜歡的數學課?要多琢磨,要多學習,這樣才能欣賞到屬于自己的那片絢麗景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2
《比的意義》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部分內容,為后面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按比例分配應用題以及下學期要學的比例知識都打下了基礎。本課的知識重點是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整節(jié)課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如果單純由教師來講解概念性的知識,學生一定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鑒于這一點,我采用了分段教學法。下面就把我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反思記錄如下:
一開始教學比的意義時通過提問學生:我班男女生的人數各是多少?進而提問:能不能用學過的方法表示出本班男女生人數的數量關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fā),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學數學。這部分的過渡還是比較自然的。只是在后面歸納、概括比的意義時,我感覺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好像并不十分深刻。
接下來在教學比的讀寫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以及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時,我嘗試了一下放手讓學生自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內化了幾個知識重點。因為這部分概念比較淺顯易懂,從學生交流自學收獲的課堂反映來看,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生還是樂于接受的。不過,我還是覺得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上做得還不夠,應該更加大膽一點,把匯報交流自學收獲中的老師向學生提問改成學生向學生提問,不知效果會不會更好。另外,學生在匯報交流自學收獲時,如何應變和調整新知的教學順序,能夠更好地駕馭課堂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在所有的知識學完后我還設計了一個實踐游戲,就是讓學生通過測量了解人體的有趣的比以及知道這些比對我們有什么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看學生的課堂表現,而不是看老師有無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得沒有收獲,即使老師教得再苦也是低效的或無效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切實把握好學生的實際基礎,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法,順著學生思路進行教學,那么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會顯得很和諧,那么這樣的教學也肯定是成功的教學。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3
比的意義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還有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注意:比的后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新知。
這節(jié)課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學生能根據所給的數量提出許多問題,有選擇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牛奶的杯數是果汁的幾倍,果汁的杯數是牛奶的幾分之幾,可以用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來解決,今天我們來研究對兩個量比較的一種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義教學。
二、加強知識間的聯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這部分中,因為分數、除法、比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比的意義后,讓學生通過討論、研究、發(fā)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分數、比與除法的關系,掌握它們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
三、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比、分數、除法的區(qū)別,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除法的是一種運算。
2、體育比賽中的2:0不是比,足球賽中記錄的`“2:0”的意義只表示某一隊與另一隊比賽各得的進球分數,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數關系,這與今天學習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它雖然借用了比的寫法,但它不是一個比。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jié)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雕琢。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與比值的聯系與區(qū)別,比、除法和分數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這些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看書自學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比的寫法、比各部分的名稱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交流所學所想,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能使教學重點得到了強化。
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喜歡關心的話題出發(fā),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蘊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并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jié)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采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系的時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借助教材、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系,實現了自主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jié)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5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課開始,我直接開課,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比”,比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比較。是兩個量做比較。我們在表示兩個量的關系時經常會說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倍或者一個量是另一個的幾分之幾,都是用除法計算的,今天換了一種表示方法,實際上也是用除法來計算的,因此讓學生理解比就表示兩個數相除。這樣學生就水到渠成認識比。在教學比值時,也是通過兩個量相除得到的結果,讓學生認識到比值就是商,以及怎樣求比值的方法。在學生對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比值有了一定的認識后,讓學生充分去總結“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數各部分有什么關系”。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最后找到他們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結束后,我補充了比的另一種表示方法,因為課本中沒有說明,我覺得很有必要,就是寫成分數的形式,但是讀法不同,因為后面的比例教學中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讓學生知道這種表示方法。比如1:2可以寫成。這種表示方法既可以說成是比值,也可以說成是比。
今天這節(jié)課情境很多,并不是利用再利用的問題,問題是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生活情境的運用明白,哦!生活中的這些倍數關系、量與量之間的相除關系都可以用比來表示,課后我又閱讀了教學用書,書中提到“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庇纱宋蚁氲皆谇榫车倪\用引出比的意義后讓學生多舉一些生活中的比來體會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就如在舉例中學生會提到比賽場上分數之比,加以比較也會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比是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兩個量相除的關系,這也應該算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的體現吧,運用生活中的比幫助學生直觀的認識比、應用比,學生的大量實例會感染其他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比,從而達到課題目標的實現。
再說說不足的方面,本堂課比的名稱和求比值其實很簡單,學生幾乎自學都能明白,關鍵還在于明白比的含義,或者說比的意義。感覺上課時這部分內容還不是滲透的很深,學生還是不明白比。說的再直白一點,學生并不明白為什么要學比,學了這個比有什么用。我們知道,數學和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學的內容從生活中來,最后也要能應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傊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6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今天,教研室數學教研員涂老師和中心校王老師來學校聽課調研,我執(zhí)教的內容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意義》一課。
對于“比”,內容比較“散”,涉及的知識點多,有比的意義、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聯、理解后項不能為0等等。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有以下思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問題意識,喚醒愛國情懷
由“神舟”5號發(fā)射引出課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同時也結合即將到來的國慶節(jié)氛圍,喚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接著讓學生結合情境信息(長15cm,寬10cm)自由提出問題,學生思維活躍,但基本上并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提出問題,激發(fā)問題意識。
二、教學
比的意義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義。然后再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學生在舉例同類量的比時,思維活躍,能結合實際,例如男女生人數的比、兩個同學體重的比、兩種水果數量之間的比等等,這樣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只是我在教學中,并沒有給學生提到“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兩個詞,只是簡單的出示呈現,讓學生去感受兩者的不同,并且對于不同類量的比,舉例較少,這樣學生對比的意義。
三、注重知識的自主建構
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在教學比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時采用自學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通過設計表格形式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共同思考,總結等還可以不斷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對于今天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缺少為“為什么比是除法,還要學習比”的深入思考,另外,在課堂中也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說,但引導效果不好。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7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當然要屬吳老師《比的意義》這節(jié)課,她獨特的視角與解讀,讓我印象深刻。讓我們一起走進吳老師的課堂,感受她的數學教學理念與實踐。
1、抓住數學核心概念,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比的意義”。
課前談話:對于比,你都了解什么?生:身高比,體重比,足球比賽的比分、廣告詞金龍魚1:1:1,媽媽調果汁,水、蜂蜜、檸檬的比例……
關于比你還想知道什么?比是什么?比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比到底是什么東西(比是小數嗎?)
從學生的配糖水來研究,1:2,你畫出來,糖占多少份,水占多少份?
生:糖占1份,水占2份。糖比水少1份、糖是水的二分之一。
糖增加到2份,水的份數怎樣就還是1:2?一份和兩份之比。可以說:水的份數是糖的2倍,或者糖的`份數是梨水的二分之一。還可以說:糖和水的關系就是1:2的關系。
認識比。比的樣子,比號,比的前項和后項。為什么不能反過來?生:因為有順序。
練習中,吳老師借助“師生比”、思考“你能給吳校長什么建議”、不斷讓學生體會:“比是一把尺子”,“比可以進行比較”,“比可以幫助判斷”。
2、利用學生原始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串中引發(fā)思考、質疑。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吳老師上課的素材從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配飲料的配比關系引入,你想怎么配就怎么配,孩子說1:2,作為有生活經驗的老師們都知道,這樣的配法太濃,吳老師并沒有阻止學生,并問:感覺水有點甜?生:加水,加多少水?學生盡情思考表達,感受水在不斷變化,在變化中又感知了不變的1:2比例關系,理解了比的意義。
課堂中,學生不斷產生思維的火花、思想的碰撞,同時對“比”的理解也更深入。接著,已有對份、倍、分數的認知,吳老師加強學生對比的深入認識,并將這幾者的聯系有機結合,通過學生開放性的板書將知識串聯在一起,又通過精心設計的幾道練習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多種形式的比,更感受到:比其實就是研究數量關系之間的一種倍數關系。
3、敢于超越,聆聽同行聲音,整合設計,引導學生和教師思考概念本質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解決數學問題,我們必須一再地變化它,重新敘述它,變換它,直至最終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東西為止。在數學上,張奠宙老先生認為我們小學數學教材中把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作為定義,是舍本逐末!氨取钡母拍畎l(fā)展有一個過程:1同類量的簡單倍數比較,如甘蔗飲料的配方——2同類量的復雜比,如樹高與其影長之比,具有函數背景——3不同類量的比較,具有量綱,如速度——4從“量”到“數”,引出兩個無量綱的數的比。
因此吳老師作為數學課標編寫組的成員,對比的本質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中不急于給出定義,也不停留在口頭上的反復強調,而是讓學生感悟比的本質。先講清比是一種“關系”,再處理比的結果——比值,也就是多少倍。倍數關系,度量都是“比”的概念性理解,除法是“比”的程序性理解。凸顯“比”的概念本質。
一天的學習雖已結束,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好的課堂標準是什么?是師生間的分享,生生間的分享,是教師抓住數學的本質,揮灑創(chuàng)作,是學生站在課堂的最中央,聽到他們生命的拔節(jié)聲,還如初戀一樣,讓人著迷與沉醉。由此我不斷告誡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學習,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8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說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著重說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
(2)比的后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教學難點是理解比的意義。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jié)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9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說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著重說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
。2)比的后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教學難點是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明確比與比值的區(qū)別。
當然,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也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因為比與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三者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過早地揭示比的概念,不利于學生對于比的意義的理解,容易產生“囫圇吞棗”的現象。因此,在課堂上:
1、除法算式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2、除法算式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
較好地搭建起了連接舊知與新知的'橋梁。在學生能用除法、整數、分數描述兩個數量倍數關系的基礎上,我引出兩者的關系還可以用數學上的“比”來表示,引出課題并及時板書出2:3=2÷3=2/3(在前面板書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式子并提出問題:兩個數的比表示什么?學生很容易明白:
1、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比表示的是一種關系。
很容易的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緊接著我又對比著式子讓學生復習2÷3和2/3中各部分的名稱,帶著復習的收獲自學課本并思考兩個問題:
1、比的各部分名稱。
2、比的各部分與除法、分數的聯系。
學生很容易類比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比和比值的聯系與區(qū)別也是一個教學的難點,尤其是用分數表示比且前、后項互質時如2/3,這個分數表示的究意是比還是比值,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我是這樣設定的問題:
1、表示兩個數的關系時是比還是比值?
2、表示結果時是比還是比值?
這樣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比是一種關系,讀作幾比幾;比值是得數(一個數)。
趁熱打鐵我繼續(xù)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2:3=2÷3=2/3并提出"怎樣求比值"?學生對照著一下子就明白了"求比值先用前項除以后項再求出商"這一過程就是求比值的過程。
我把課本上的兩個引題放在了這節(jié)課的最后,在學生明白了比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后讓學生理解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同類量的比表示倍的關系,不同類量的比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時間=速度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等。
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沒有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比,在后面我才舉例足球比賽場上分數之比,通過比較學生明白這不是我們學過的比,只是兩個隊的得分差。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jié)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同類量的比說得過快,以致部分學生對什么叫同類量的比是什么意思不清楚。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說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還有在比的后項不能是0這一點上沒有能很好的強調?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0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使教學重點得到有效落實,本節(jié)課我在學習新知階段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初步理解比的意義,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前一種除法與比相互轉化的過程,通過對兩個不是同類量之間的關系的自行研究,進一步感知、體驗、理解比的意義。
3、在交流反饋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析、概括逐步建構比的意義,以上三個過程我覺得正是實現教學重點,實施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系的關鍵所在。也使學生通過感知、體驗為知識之間的溝通達到重新建構有了實現的可能
練習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在此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一節(jié)課上下來最大的啟示是:
啟示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需要基礎儲備。
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由于我們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我在課前談話中有意識的設置了數學語言、名稱與特定數學符號的對應關系;仡櫿(jié)課,發(fā)現我當初的擔心完全有必要,課堂上多數學生因為不具備這兩個扎實的基礎儲備,所以只有少數人自己創(chuàng)造比的意義、比值的概念、比號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稱,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啟示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就要合理引導和“換位思考”。
學生主動學習能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但是,這也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抓住學生轉瞬即逝的創(chuàng)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我們教學才會更精彩。孩子的探究欲望決定了整堂課的活力。盡管在課堂中好幾個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一個個閃現靈性的創(chuàng)造點,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的預設上發(fā)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想法缺乏了解、沒有換位思考。如:在讓學生猜測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按自己的預設學生肯定會先想到比號,而事實是有學生先想到的卻是比值,而且理由說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據。
啟示三:對學生的檢驗要趁熱打鐵,從中發(fā)現問題。
知識講解完后,我馬上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前幾個題目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不夠理想的,需要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說、做。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在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分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明晰比的意義。
在教學中通過長方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15:10、路程和時間的比42292:50,讓學生明確兩個數的比既可以是同類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類量的比。同類量的比即表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系,既可以用除法表示,也可以用比表示。而不同類量的比同樣可以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除法關系,還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與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總價與數量的比表示的是單價。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明確求比值的方法。
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容易與后面學習的化簡比混淆。因此,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尤其讓學生明確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并加強求比值的練習。
3、溝通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除了讓學生知道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號相當于除號和分數線;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以及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于除法的商和分數值。對于區(qū)別也要讓學生知道,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值
不足之處:
1、在讀法上對于2:3也可以寫成2/3,但是仍讀作2比3,在這方面強調的不深刻,導致學生在進行判斷題時出現錯誤。
2、學生對于兩個數之間的比容易寫顛倒,不注意看是誰與誰的比。
改進措施:
加強對比的意義的理解,特別是要加強錯題的辨析練習。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2
它對健聽學生的教學目標要求是:
1、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值的概念,正確的求比值。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但是,對于聽障學生來說,可能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對我現在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因此,有必要降低要求。
我的教學目標要求是:
1、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了解比值的概念,正確的求比值。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對“推理”不作為硬性要求。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
教學難點是:了解比的意義。教學的關鍵是:了解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系!侗鹊囊饬x》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時,采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的方式,弄懂、牢記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因為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也是一種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學生對比的各部分名稱容易理解、記住,但對比值的求法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說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并且要著重給學生說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也可以用整數來表示。
2、比的后項不能是0。
另外,要講明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在對不同類量的比求比值時,要先化成同類量的比,然后才可以求比值。以學生練習為主,讓學生在練中鞏固知識。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3
比例這部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上進行教學的,屬于概念教學,為以后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對應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例是在比的基礎上講解的,組成比例的兩個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識是上學期學的,這么長的時間,學生的知識肯定有了一定的遺忘,所以在教學前,先帶領學生回顧比的知識。什么叫比?關于比,我們學過哪些知識?什么是比值?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等等。喚醒孩子的舊知,既復習了以前的知識,又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觀察——計算——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本課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情境中激趣
一上課,就為學生提供四個實際情境圖,并提出問題:
(1)、在哪些地方見到我們國家的國旗?
。2)、你們知道國旗的尺寸嗎?
出示掛圖,敘述每面國旗,分別出現在什么地方?并讀出長和寬。比較四面國旗不同點和相同點?(大小不同,形狀相同)分別列出每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和求比值。最后觀察比較。(比值相等)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fā)現了什么?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首先是判斷。其次是組比例。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系與區(qū)別,并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為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創(chuàng)設這個情境有五方面的考慮:
一是使學生通過現實情境體會比例的應用;
二是“四面國旗的大小不同,但因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們的長與寬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義的教學;
三是依據四面國旗長與寬可以組成多個比例式,為比例意義的教學提供較多的資源;
四是為以后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做鋪墊;
五是有助于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注重了“數學化”和“生活化”的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為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2、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拓寬教材”
教材是提供給學生學習內容的一個文本,我根據學生和自己的情況,大膽對教材進行了再思考、再開發(fā)和再創(chuàng)造,用活、用實教材。這節(jié)課中在四面國旗的尺寸中找比組成比例,學生比較容易找到國旗長與寬的比,兩兩可以組成比例。同樣國旗寬與長的比,兩兩也可以組成比例。另外每兩面國旗的長之比與它們的寬之比也可以組成比例,課題中通過“你還能找出其它的比嗎?”的提問,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從不同角度去尋找,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在練習中要根據給出的4個數據,組比例,隱含著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學生通過遷移比較,小組合作交流,多方驗證,大家的思維從先前的不知所問到最后的豁然開朗,個個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名小小的“數學家”,經歷了這個愉快的學習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4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ㄒ唬┲匾晱膶W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ǘ┳⒅刈寣W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jié)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占幾分之幾,聯系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么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并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5
為了較好實現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中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新知、培養(yǎng)能力。反思這節(jié)課教學的整個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得失。
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課始,教師以學生非常熟悉的東西——不同型號的國旗說起,引出教室黑板上的國旗的大小和升旗時的國旗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出國旗的.大小雖然不同,但是它們的長與寬的比確實有密切聯系的,引出比的初步認識,接著又聯系了生活實際,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比的關系,讓學生充分發(fā)言,從而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例如:我在介紹了比的意義后,出示自學提綱:
1、比的讀寫方法。
2、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分別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樣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處理比與除法和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這一教學難點時,用分組討論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鼓勵,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了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四、新課失誤的一點是沒有掌握好教學時間。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雖然自己設計了,但在課堂中沒有完成。也就是當學生認識比的后項不能是零這一知識點后,已經沒有時間指出體育比賽中的“比”與這節(jié)課所學生的“比”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沒有講明體育比賽中的“比”只是記錄得分的一種形式,所以可以是以“幾比零”的形式出現。只能在下節(jié)課中涉及。
總之,這節(jié)課有得也有失,本課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課堂氣氛融洽,真正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教學內容!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6
《分數的好處》這一課,上課時,我根據教材的編排,分下面四步抽象出分數的好處:
1、借助直觀圖,喚起學生對分數的已有經驗,
2、抽象出什么是單位“1”,
3、結合直觀圖,用單位“1”表示分數的好處,
4、最后抽象出分數的好處。在教學的時候,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學生對單位“1”理解也比較清晰,分數的好處理解也到位。但是有幸聆聽了名師張齊華老師的《分數的好處》一課,我震撼很大,同樣的教學資料,在張老師嚴謹的設計下,精心的構思中,讓學生對單位“1”以及分數有了全新的理解。他的教學充滿了魅力,我決定把他的教學方法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于是有了我這天全新的一節(jié)課《分數的好處》。
本節(jié)課我首先讓學生思維突破,從生活中的1指引到生活中“1”,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1既能夠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能夠表示有很多事物組成的一個整體。二是揭示單位“1”這樣的“1”在數學上能夠用來計量大小,因此這樣的“1”,我們叫它單位“1”。三是溝通分數、“1”和整數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真分數、1、整數在數軸上的位置。四概括分數的好處,真正幫學生實現對分數好處的抽象與建構。這樣的教學,有如下的優(yōu)勢:
一、突破難點,正確理解單位“1”。
我們平時在教學單位“1”的時候,直接介紹單位“1”,至于為什么叫單位“1”,卻沒有進行深究,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是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從自然數1表示一個個體,到過渡到一個整體,再到過渡到一個抽象的“1”,而且過渡到2個“1”是2,4個“1”是4,此時的“1”已經變成了一個計量單位,故我們幫它取名字叫單位“1”。這樣的教學比較直觀和自然。
二、利用數軸,培養(yǎng)數感。
每次教學一類數后,教材都會有這樣的練習資料:在數軸上正確表示數的位置。分數在數軸上表示,教材一向以來讓學生透過數軸上的把“1”的平均分,得到填上具體的分數。我先透過把單位“1”平均分填上分數后,再讓學生再去找2,找3,透過一個自然數學1把分數和整數有機的聯系在一齊,讓學生潛意識中構成了分數與整數關系的初步表象。
三、精心設計、建構新知。
教材把分數的好處直接總結歸納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而在這一節(jié)課上我透過豐富的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正確用分數來表示,既要關注單位“1”,也要關注把單位“1”平均分成的份數以及表示的份數,在此基礎上順勢畫了一條分數線就得出了分數的好處。這樣避免了學生的機械記憶,又使學生印象深刻。
但是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的教學,也發(fā)現有很多不足之處:
1、對學情估計不足。我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分數,雖然不能正確地來表達每個分數的好處,但根據涂色部分用分數表達就應是能夠的,但在課中缺發(fā)現一部分學生對于如何用分數正確地來表示涂色部分,還是一知半解,在課前還是要進行適當的練習,給學生一個預熱分數的過程。
2、分數單位的教學比較單薄。分數單位就是表示其中一份的數,表達形式就是幾分之一。我自認為這個資料比較簡單,因此在教學時比較忽視,設計相應的.練習也比較少。但是在教學時發(fā)現,有部分學生從整數的計數單位轉換到分數的計數單位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相應的練習還是需要的,讓學生充分感知不同的分數,它的單位也是不同的。
總之,透過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源,我們的教學之本,只要我們合理地利用教材,并適當大膽地跨躍教材,我們就會發(fā)現另一片更大的天空。這天我在課堂上做了大膽的嘗試,雖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的效果。但是豐富自己的數學內涵,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深入淺出讀懂數學教材,是我今后的追求。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7
加法計算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兒園大班,對于10以內的加法,他們已經很熟練了。但是學生缺少的是對于加法含義的理解,說不清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由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5以內的加法及計算。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在本課中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化,數學化,趣味化。如:在做一做中,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知識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看算式說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3+1=4”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動手擺小棒。然后全班交流,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并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等。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yǎng)。
2、學生互動學習還有待于訓練。還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計算方法)較好地與同學交流,在今后教學中我會先培養(yǎng)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一起分享,怎樣通過同桌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中的某些難題,使學生學會初步與他人合作的方法。
3、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巧妙的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高調。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8
新課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確立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構建數學概念。對比教學設計和上課的實際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數導入,將學生注意力引向課堂。
課始以猜測老師的身高和講桌的長度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動手測量講桌的長度,提問兩個問題:這個長度能不能用整米數表示?并出示算式3÷2= 通過計算,能得到整數的結果嗎?由問題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順利的引入了小數課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分。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探索。
2.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小數的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教學重點。數學思想方法是高一級的知識,是對知識的一種本質揭示,是數學知識結構的靈魂。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jié)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并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系,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于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數的意義這一環(huán),本來用熟悉的米尺讓孩子去直觀認識,應該為學生實實在在的創(chuàng)設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著孩子走過來的,沒有把學習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因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帶著學具,希望學生能夠小組合作進行操作探究的課,學生一操作,就要花費很多時間,這樣練習時間往往不夠。如何引導全體學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夠在操作中領悟到一些什么,而且還有一些練習的時間,就更好了。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必須圍繞著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fā)展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學生主體發(fā)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9
課前讓學生開展找身邊的分數活動。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采來的“果子”也是豐富多彩的,然后回到課堂交流擴大“果子效益”。當然開放策略也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的的開放,課時給學生提供交流與探討的機會和場所。學生便會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如在學生學會百分號的寫法時,我讓學生試著寫10個百分號,當大部分學生還未寫完,就突然襲擊讓學生停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寫的百分號的個數說一句有關百分數的話。
生1:我寫了四個百分號,
生2:我寫的百分號的個數占了老師規(guī)定 的個數的百分之五十。你們猜猜我寫了幾個?
生3:我寫了7/10。生4:我110%,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既掌握了百分號的寫法和意義,又啟迪了思維。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3
小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以及商不變的性質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整數知識遷移到小數學習中,注意讓學生區(qū)分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不同的地方,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易于掌握小數除法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中,我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如:“買奶粉”、“買掃把”等事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通過學生計算、觀察、比較、回憶、討論、交流得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計算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的歸納過程,總結出小數除法的意義,又根據整數除法計算的方法去類推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找出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異同,加深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教師雖然注意與整數除法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了異同點:異的就是:小數除法中被除數和商帶有小數點,而整數除法沒有小數點。同的就是:都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余數要比除數小。但共同的還有一點沒有讓學生總結出來,就是:當余數不夠除時,要把較小的一個單位上的數落下,與前一個較大單位的數結合起來繼續(xù)再除。
在對商的小數點位置的教學處理中做得比較好。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的特點,并引導理解其中道理:當整數部分還有余數時,要與十分位的數結合起來再除,這時結合起來的數表示的是幾個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幾個十分之一,這樣,商的小數點就點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正好對齊。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教學節(jié)奏不夠緊湊,學生練習時間比較少,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沒有得到及時反饋,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得到及時強化和鞏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刻苦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課節(jié)奏,同時,注意使用激勵性語言,及時表揚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20
由于新教材把“比”的內容前移至十一冊,學生難免會有遺忘和生疏,所以在教學時我適當增加“比”的復習分量,除了教材上的復習內容,還多加了幾道復習題。
新授例1后得到兩個相等比80:2=200:5,此時,應當再次指出:這個等式和復習題后面列出的等式都是比例。那么什么叫做比例呢?
引導學生觀察歸納,一般都可以根據幾個式子共有的特征得出結論。雖然班上有些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不夠嚴密,我還是加以肯定和鼓勵。那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來討論“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么?”這樣的問題,自然會水到渠成。
這樣不僅加強知識間的聯系,而且減緩學生認知過程的坡度,學生在逐步深入理解“比”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比例”的知識,會輕松得多。
《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推導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但是我們教學時不是用數學證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質的,而是引導學生研究具體比例的外項積和內項積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歸納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為了使歸納的結論具有說明力,我讓學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寫一個比例,并研究兩內項積與兩外項積有怎樣的關系,再分小組討論。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觀察得出,不論怎樣的比例,它的外項與內項積都相等,并讓學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來。
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個“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滲透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培養(yǎng)和發(fā)揮。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2-24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02-10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2-11
教學反思的意義09-03
教學反思的意義09-23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9-21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9-21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01-06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