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xiàn)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1
詩歌以升華的激情,凝練的語言,靈動的意境,吸引耄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尤其十六七歲花季般的少男少女,正是詩情畫意的妙齡,也正是詩歌教學的契機——讓現(xiàn)代詩歌的美好意境滲入師生的心田,讓語文課堂涌動師生生命的激情,成為語文詩歌教學的情感動機。
激情三步曲
師生情感的滲透,不在一朝一夕。學生對經(jīng)典的感知,也不是一蹴而就。日久生情,詩意語文,同樣需要感性到理性的積累。
第一步:音畫組合,親近經(jīng)典。
什么樣的作品培養(yǎng)什么樣的觀眾,藝術作品對最初的欣賞者是一種眼光的培養(yǎng)。教師選擇詩歌,既要符合學生的情感,又要符合自己的特點,更要將經(jīng)典形象地呈現(xiàn)在課堂。
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詩歌、畫面和音樂完美組合,建起學生與經(jīng)典詩作的形象聯(lián)系,展現(xiàn)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輝煌浪漫、戴望舒《雨巷>的纏綿惆悵、郭沫若《爐中煤》的奔放熱烈、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意氣奮發(fā)、舒婷《致橡樹》的獨立尊嚴、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的柔美無我、普希金《如果生活把你欺騙》的達觀堅定、泰戈爾《游思集(其一)》(春天)的不安叛逆、惠特曼《啊,船長!我的船長!》的莊嚴沉痛、葉芝《茵納斯弗利島》的返樸和靈動….
一首首經(jīng)典的詩作,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伴著一曲曲動聽的旋律,緩緩流進師生的心田。語文課成了詩的海洋,漾著情的清波,激起陣陣漣漪。經(jīng)典與時尚的組合令人心醉,經(jīng)典與妙齡的對接開啟情弦。師生在經(jīng)典的陶醉中第一次獲得同一心跳。
第二步:個性選擇,以誦帶教。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欣賞多媒體詩歌音畫,只是學生與經(jīng)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而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還要反復誦讀,才會產(chǎn)生理性的認識。教給學生誦讀技巧,以技巧帶動興趣,以誦讀促進師生交流。
每個學生在誦讀中對經(jīng)典會有不同的評判。對于經(jīng)典詩作不可能都喜歡,但可以從中挑選比較感興趣的一首或某些詩句。尊重學生的個性,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個性選擇誦讀,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尊重,是開啟師生情感鏈接的第二步。
以讀帶講,讀講結合;以練帶訓,訓練穿插。詩歌教學一改以往教師講帶動學生讀的方式,而是以學生誦讀為明線,以教師糾正為暗線,引出師生對經(jīng)典詩作的分析評價。訓導學生從詩歌內(nèi)在準確把握情感、恰當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性地深情演繹作品。
課堂就是訓練場,教師要對學生的精彩朗誦加以贊賞,又要不失時機地指正錯誤,還要充滿激情地即興示范。教師既是裁判,又是教練,還是運動員;既是觀眾,又是導演,還要充當演員。課堂既是舞臺,也是排練場。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朗誦過程中,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語速。發(fā)現(xiàn)普遍問題,集中剖析講解。這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激情是一種挑戰(zhàn)。
第三步:激情創(chuàng)作,個性展示。
十六七歲是詩的妙齡,是點燃激情奇思妙想的年齡,是詩人情思開啟的年齡。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是經(jīng)典詩作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回聲,是學生對自己情感的審視和放大,是純情開墾的處女地。它是學生激情的迸發(fā)、思想的沉淀和表達的錘煉。
自己朗讀自己的習作,又是學生情感的外泄、言語的表露和性情的磨練。師生情在此再次升華。
情理鑄激情
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用學生的純情喚醒教師的純情。這樣的詩歌訓讀,別開生面地將詩歌教學穿插于朗誦訓讀中,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己的誦讀聲中,對經(jīng)典詩作產(chǎn)生最真切的感受。
教師訓導的方式可以個人和集體相結合,訓導的內(nèi)容可以從情感和朗誦技巧兩方面著手。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技巧準備。對于有著十六七年詩歌朗誦經(jīng)驗的學生,教師給予適當?shù)睦碚撘I,確保教師課堂訓導的有效性。其次,關注學生情感。一是學生對朗誦作品內(nèi)在情感的把握,二是學生對自己情緒的把握。
教師既要對作品深入研究,又要擅長詩歌朗誦,還要對學生的朗誦能力育所了解。絕大多數(shù)學生習慣于用朗讀課文的語氣語調(diào)朗誦詩歌,以讀代誦,缺乏詩歌朗誦的韻調(diào),達不到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起伏變化的程度,顯得平淡無味而缺乏激情。
此時,教師要通過分析作品,使學生體味詩人的情感,
心隨詩句跳動。抓住詩歌意象,找準情感定位,把握詩歌節(jié)奏。揣摩韻調(diào)、調(diào)整音量、變化語速。
例如,許多學生喜歡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受我國古代別離詩的熏陶,更被詩歌首尾告別情緒所感染,大多數(shù)學生都以愁緒貫穿始終,顯得單調(diào)壓抑,不能彰顯作品的華美瑰麗。仔細分析詩人所用意象——夕陽中的“新娘”、滋潤靈動的“青荇”、彩虹般的潭水以及“尋夢”歸來在斑斕奪目的“星輝”里“放歌”,毫無離愁別緒,倒是迸發(fā)出濃烈的浪漫奔放和輝煌奪目的生命氣息。正如詩人回憶,“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字里行間分明是詩人對母校的留戀與感激。是康橋令詩人好夢連連,是母校給詩人帶來人生的輝煌!皠e”也,贊也;“別”也,戀也。因此,詩的開頭“輕輕的”和結尾“悄悄的”,詞義雖同但情緒不同,前者平淡中略帶不舍,后者凝重中飽含深情。
情到深處自然真。技巧最終會被情感所替代。當學生掌握了技巧,入了朗誦之門,感人的不再是技巧而是深情。此時,朗誦者情緒的收放是關鍵。每一首詩會有情緒的高潮和低谷。教師要教給學生敏銳的眼光,在詩篇的基調(diào)中找尋情緒的不同,形成突破,實現(xiàn)朗誦者情緒的收放自如、張弛有度。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那份婉約惆悵哀怨,牽動了學生的情愫。但跟隨詩人期盼“逢著”,而后“走進”“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情緒線索,在第五段出現(xiàn)了詩人期盼“丁香姑娘”“走盡這雨巷”的意境。隨之而來的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白弑M”與“走近”截然相反,最后的“走盡”與“消散”分明是詩人浪漫理想的寫照,它突破了前后詩句哀婉彳亍的基調(diào),形成情緒突變的另一個境界而達到高潮。
“詩能為僵硬的世界留柔美,也能為蒼白的心注入暖意,以詩為教,總比以實利主義思想為教要好”…,這是20xx年“全球青年領袖l、廣東省作協(xié)一級作家謝有順倡導的“詩教”論。詩歌教學,就要追求泰戈爾——“解放那僵滯的語言和無知無覺的勞動,增援我們正在渙散的戰(zhàn)斗而征服死亡”般“春天”的境界,讓正值妙齡的少男少女的感知、審美、情感和心靈,在詩的激情中健康生長。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2
本學期高一級語文課采用與新課標要求相配套的粵版語文教材,講授必修1、必修2兩冊課文。這兩冊課文各有一個詩歌單元,占課文篇目的四分之一,說明編者很重視在學生進入高中的時候就培養(yǎng)他們的詩歌鑒賞能力。作為老師應該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采用適合詩歌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形成初步的詩歌鑒賞能力,培養(yǎng)美好情感。在講授兩個詩歌單元時,我花了不少工夫,力求使學生能夠掌握初步的詩歌鑒賞方法,能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讀懂難度不大的詩歌。由于必修1的單元是古詩,必修2的是現(xiàn)代詩,合起來談面子鋪得太廣,故這里簡單匯報我在教現(xiàn)代詩歌單元時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誦讀指導,增強感受能力
語文學習離不開朗讀,詩歌教學尤其要從誦讀開始,教師應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培養(yǎng)感受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在教現(xiàn)代詩單元時,充分注重學生的誦讀。一方面向他們講清楚誦讀的重要性,引起他們的重視,一方面循序漸進指導他們掌握誦讀技巧。針對學生對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比較陌生,讀起來并不習慣這個實際,我給學生提出一個誦讀與感受
同步進行,邊誦讀邊深化感受的四步誦讀標準:一要放得開,讀得起來,讀出氣氛;二要讀出輕重緩急之節(jié)奏,結合必修2《點擊鏈接》中關于誦讀技巧的《朗誦的要領》進行指導;三要讀出感情,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圍,醞釀并表現(xiàn)真正的感情;四要讀出意境,結合對詩歌風格的理解,讀出或雄壯(《致大!罚、或平和(《我一無所求》)、或明朗(《我和春天有一個約會》)、或?qū)捄瘢ā逗诎嗽隆罚┑母惺軄。我反復跟學生講解誦讀跟感受力能夠同步進行互相促進這個道理,經(jīng)過動員,學生讀的熱情提高了,對詩歌的感受力也提高了。
在“讀”的指導上,我還把它表述為讀——朗讀——涵詠——美讀四個層級,而以美讀為指歸。“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用美讀法來體味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畢竟詩源于歌,音樂美是詩歌區(qū)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特質(zhì),必須引導學生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把握詩的用韻,節(jié)拍,停頓,加深對詩歌的體會。
聞一多的《死水》是他詩歌“三美”主張的最成功試驗,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氣氛、情感、景象融為一體,有一種和諧、優(yōu)雅的音樂美;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雖以散文筆法為詩,卻自有自然流利的節(jié)奏;即使是外國詩,也有譯者把它譯得節(jié)奏明晰、音韻講究,如普希金的《致大!贰N乙龑W生對詩歌中音步(音尺)
進行劃分,把韻腳的韻標示出來,在實際操作中加深了對詩歌音樂性的認識。
二、準確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高中生中有極少數(shù)人頗為喜歡詩歌,他們摘詩抄詩玩味詩(不一定讀詩),卻難以說出所喜愛的詩歌的妙處。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謂意象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它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比如“雙桅船”“岸”“風暴”“燈”等并不是一些普通的事物,而是詩人自身、與詩人密切相關的事業(yè)、時代風云、對光明的向往等的寫照,它們共同把詩人復雜的心態(tài)和情味細膩的表達了出來。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有著很大的幫助。又如徐志摩《再別康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水草”這一意象,把徐志摩對康橋深切的依戀之情自然的表達出來,具有詩人獨特的個性特征。
一首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通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連串意象組合在一起,共同表現(xiàn)詩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情感。這就需要學會兩種能力:一抓住主要意象,二總體把握住多個意象所共同表達的內(nèi)容。抓主要意象,如《死水》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中心意象,其它如“破銅爛鐵”“剩菜殘羹”“花紋”“青蛙”“白沫”等則是圍繞這個中心意象而出現(xiàn)的,它們突出了死水的惡臭污濁,死水與它們之間存在著主從關系。多個意象共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中“行云接受遠天的邀請”“風箏飛出了公寓”“杜鵑燒紅了山嶺”“鷓
鴣臨走前一再叮嚀”,表達的是“我”對春天的思考正在由膚淺走向成熟。它們沒有主從之分,而是共同組合成一個整體。把詩歌中這些意象的關系弄清楚,能幫助學生在看似復雜的意象中較快地理出思路來,進而把握準詩人的思想感情。
由誦讀到明了意象的含義從而把握感情,實際上體現(xiàn)了披文、緣景、入情這一詩歌分析的基本過程,循著這個過程來解詩,雖不中,必不遠矣。
三、指出表現(xiàn)手法,評價藝術效果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尤為如此。藝術必定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法,才能表現(xiàn)所要表現(xiàn)的東西。學生對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并沒有多少了解,這時候就必須給他們做些介紹,我把這個工作穿插在幾首詩歌的講解中間。先總體分析三幾首詩,讓學生初步知道鑒賞詩歌的基本知識,再集中介紹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情景、虛實、動靜、色彩、表現(xiàn)手法、辭格運用等,講解時用所學過的詩作作例子,學生顯得較易于接受。之后,在接下來的幾首詩里就更多地要學生依據(jù)所學到的內(nèi)容對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分析,他們或自我思考,或小組討論,基本上能夠把一首詩的主要藝術手法及其效果講出來。
這個過程是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學生具體的情況,在教學中達到教師適度點撥與培養(yǎng)學生自我感悟及鑒賞能力二者的統(tǒng)一的過程。它著眼于提高學生對詩歌的感受力與鑒賞力這一層次。它使多數(shù)學生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窺詩歌鑒賞方法之門徑,過渡到能稍為運用一點鑒賞方法來相對深入地閱讀詩歌這個層次。
四、由理解接受,到嘗試創(chuàng)作
上面涉及的內(nèi)容是鑒賞,如果能夠作得扎實,學生培養(yǎng)起一點讀詩的興趣和方法,則可算達到基本的學習目的。要深入點開展詩歌教學工作,則可以把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場”由課內(nèi)擴展到課外,由課上擴展到課后,從而把課內(nèi)外有機結合起來,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更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
1、在完成周記時進行詩詞的摘抄評論,以隨感式的評點為主,說出妙處即可,給學生更自由的發(fā)揮空間。用小作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首詩歌,并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對它的意象、語言、技巧進行評價。我在安排這個作業(yè)之初,對學生到底能有多好的感受、分析能力心中無數(shù),收起來的作業(yè)卻發(fā)現(xiàn)不少閃光之處?雌饋韺W生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2、自己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我把它當作一次作文來要求;旧纤械膶W生都完成了。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作品。它們或許還顯得稚拙,或許不是很和諧,卻能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詩歌單元后的體會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
如果再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則可以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另外的文體。比如把《雨巷》《山民》改寫成記敘性散文,或改編成戲劇。也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會。這些工作我都來不及做,希望今后能嘗試嘗試。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3
《山城的霧》是一首詩歌。作者滿懷激情,以豐富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贊美了山城重慶的霧所特有的,無比奇幻的景致。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現(xiàn)代詩歌語言淺顯易懂,而且有不少文質(zhì)兼美的兒童詩歌,《山城的霧》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喜歡讀詩,究其原因:因為它不像童話、小說那樣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像歷史故事、科普知識那樣能讓孩子閱讀以后有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成就感;所以孩子們對閱讀詩歌的興趣并不高。所以這堂課我打算從詩歌的形象性入手,讓孩子感悟詩歌的語言美,使孩子的思想與詩的內(nèi)容形成共鳴,體會山城的霧的奇幻之美;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詩,能試著寫詩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圖片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詩歌語言所表達的霧的奇幻之美,并著重分析詩歌語言所用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感悟到詩歌語言的形象美。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挑戰(zhàn)。課前,我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并且精心準備了教案,自認為學生聽課后,肯定會有收獲,這才開始上課。但實際并不像我預料的那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學生對詩歌的了解太少,興趣也不大,課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導、啟發(fā),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較少,而且有的內(nèi)容學生根本不明白,所以這是一堂失敗的公開課;叵肫饋,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遵循新課標理念,結合文本特點,進行教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應以讀為主。誦讀,對學生掌握詩歌主題,培養(yǎng)語感,具有很大的幫助!渡匠堑撵F》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應該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意義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而我在上這一課時,由于教學經(jīng)驗的缺乏,只是讓學生齊讀詩歌,再指名朗讀。雖然我意識到要閱讀課文應該培養(yǎng)學生各種讀的能力,設計了自由讀、默讀,卻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讀”,以致于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朗讀詩歌是開啟理解詩歌大門的金鑰匙。當然也并不是單純的反復無目的的讀,老師要營造氛圍,把學生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仔細揣摩。在設計《山城的霧》教學時,我應該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的畫面,感受山城霧的奇幻。如“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變成了謎一樣的宮殿”,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霧把山城籠罩的像謎一樣的宮殿,并且讀出景物在大霧的彌漫下朦朧的美感:“啊,我真寫不完霧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繪成美麗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神奇創(chuàng)造的贊美之情。
二、調(diào)整角色地位: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就要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要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簡單的教書匠轉變?yōu)閷嵺`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實踐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我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走入了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qū)。不僅使學生成了教材的奴隸,也使自己成為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價值,并且也沒有成效。
再者,“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qū)W生傳授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學了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要學什么。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只著重從分析詩歌語言入手,告訴學生這句詩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象征意義。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借鑒學法進行自我學習,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我應該讓學生自己談看法,學認識。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我的滿灌式的教學,照本宣科,“牽”著學生一步步地走向我挖好的坑里,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讓我感悟道:以教師講解詩句含義和寫作技巧為主的教學,只能是培養(yǎng)出能回答各種練習的解答機器,而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這一學習目標。
我還意識到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探究的積極性。
教師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xiàn)山城霧的特點?
當時這樣設計問題動機在于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但經(jīng)反思:學生的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學生有自己對詩意的理解;況且這個問題一提出就圈定了學生對詩歌理解的范圍,不利于學生的自學自悟。我應該做的是有意識地營造氣氛,讓他們自己在品讀詩歌中發(fā)現(xiàn)詩歌的美;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身份,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
三、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倍覍θ昙壍膶W生了解太少。
我在備課中通常比較重視備教材和教法,但對于備學生,雖然知道很重要,但是真正用于實踐之中的卻是很少。經(jīng)過《山城的霧》這一課教學,我充分認識到備學生的重要性。
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xiàn)山城霧的特點,為什么?
由于上課前我沒有更多的接觸、了解學生,因此對學生我對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及其理解能力把握不太充分,導致教學設計過高,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可能句子回答要簡單些,但 “為什么”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況且學生理解詩句的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好。這樣一來,我的教學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這一點值得我深刻反思。這同時也說明的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對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在課堂上,當學生已經(jīng)出現(xiàn)理解上的障礙時,我就應該發(fā)現(xiàn)這個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太難,應該及時進行調(diào)整。比如改變提問的方式:“你覺得作者用這樣的語言描寫恰當嗎?”“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就會降低難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雖然《山城的霧》這節(jié)課上的不是很好,但是收獲甚多。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發(fā)現(xiàn)了可以提高的機會。我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新老師,除了在大學時期進行過半年形式主義的實習之外,可以說毫無工作經(jīng)驗。但我相信,吃一塹長一智,我錯了,經(jīng)過反思進而改進會進步得更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還會多聽有經(jīng)驗教師的課,及時做好經(jīng)驗總結,并在教學中進行實際嘗試,做到快學快用。同時努力研究好新課標,提高教學效率,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教師。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4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歌的每一小節(jié),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仿寫。特別是二、四小節(ji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引領孩子們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點:
一、思維引路,學會用“秋風在……”說話。
第二小節(jié):秋風在田野里打滾,秋風在小路上奔跑;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
先和孩子們一起感受了秋風的調(diào)皮和可愛,為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秋風像我們小孩子一樣調(diào)皮可愛,那么他們還會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鋪墊,有了自己平日的調(diào)皮經(jīng)歷,有的孩子們想到了果園、公園等,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fā)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nóng)田、荷塘”等等地方。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么?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著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秋風在……”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于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引導,孩子們的寫話比較順暢,寫出的句子很真實。小小展示一下:
秋風在果園里追逐,秋風在池塘里嬉戲;
秋風在公園里散步,秋風在農(nóng)田里忙碌;
秋風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氣,把秋的氣息布滿人間。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維比較局限,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于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二、興趣激發(fā),學會用“……嚷著……,要……”說話
第四小節(jié):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讓孩子們仿寫這句話?我先讓他們來說說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種水果成熟時是什么顏色的?起初,孩子們舉手的不多,原因是他們對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給孩子們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顏六色的水果圖讓孩子們激動,好多小眼睛亮起來了,發(fā)出了“哇”和咽口水的聲音。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開了,學習興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發(fā),表達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柿子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桔子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5
家長半日活動的時間到了,作為大班即將畢業(yè)的孩子,拿什么作為向家長展示的內(nèi)容呢?正值春季,根據(jù)教學計劃,是有關春天的主題。于是,我將詩歌《春天》作為家長觀摩的教學內(nèi)容。首先我看了一下教材上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目標比較簡單,一是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語言的趣味性和優(yōu)美的意境。二是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并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擴展想象。我覺得,《春天》這首詩歌既然語言優(yōu)美有趣味性,為何不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誦呢?這樣不僅能感受詩歌的美,更能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再說,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在背誦技巧上和提高記憶力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礎,于是我將目標作了調(diào)整 ,加入了“有感情地朗誦”這一點。
在活動準備時,為了使教學活動更生動形象,我沒有借助多媒體展示詩歌內(nèi)容,而是采用圖片展示的方法,將詩歌內(nèi)容做成了三本大書,翻開大書,每一頁大畫面內(nèi)容就是詩歌中的某一句。我覺得這樣將詩歌內(nèi)容一頁一頁地翻出來,更能形象地讓孩子理解和記憶;顒娱_始我讓孩子們聽著《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回憶一起去找過的春天,通過提問:你知道美麗的春天在哪里?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導出美麗的春天還在老師為你們帶來的這三本書里。用一句“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三本書里都寫了些什么?”來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
隨著三本書的一一出示,孩子們的眼球都被吸引到大書中來了,翻完三本書,我讓孩子們向后轉,面對家長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孩子們在聽兩遍,說一遍,共三遍的基礎上,能連貫地將詩歌朗誦完整,換來了家長們一片熱烈的掌聲?纯春⒆觽凃湴恋男δ槪倏纯醇议L們滿意的表情,我明白:家長需要看到這樣的效果,孩子們更需要這樣的掌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們來仿編詩歌,孩子們編出的一句句詩歌,更是讓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還有這個能力,不時的點頭和露出欣慰的微笑,看得出他們是認可幼兒園這樣的教學方法。
唯一在教學過程中不足的一點是,個別孩子整個教學活動都不愿意主動發(fā)言,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雖然我一再地提醒鼓勵,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站起來不知道說什么,不知道家長當時是什么感想。其實,這樣的孩子,在三年幼兒園生活中,我們沒有少關注,這點我們和家長也溝通過,希望家長在家中也繼續(xù)多督促,讓孩子能盡可能注意力集中一點,為以后上小學打基礎。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6
花兒開了,草兒綠了,春天帶著濕潤的氣息,泥土的芬芳向我們走來了,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美麗季節(jié)中,我們開展了“我們在春天里”的主題活動。在這章主題活動中,幼兒感知和發(fā)現(xiàn)了春季氣溫,人們的活動,生物生長的變化等,同時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詩歌《春天》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詩歌語言優(yōu)美、形象,而且具有趣味性。幼兒對這節(jié)活動較感興趣,教學效果很好。詩歌中用簡潔的語句概括了春天特有的美,將春天的色彩,人們的活動,自然界的生物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語言通俗易懂,幼兒很容易熟記詩歌內(nèi)容。另外,幼兒對詩歌中表現(xiàn)的比喻手法較感興趣,突發(fā)奇想,猜測“小池塘”為什么“會笑”。
在這節(jié)語言活動中,大大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春天是鳥語花香的季節(jié),周圍的動植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幼兒能通過生活實踐,已有經(jīng)驗來創(chuàng)編詩歌,擴展想象。進一步體驗到春天的美;顒咏Y束部分,還鼓勵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詩歌內(nèi)容。
這節(jié)語言活動,幼兒不僅進一步感知和體驗到春天的美,同時通過詩歌的學習和仿編部分,還豐富了幼兒的想象,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幼兒與教師的互動很好,因而使這節(jié)活動能夠很好的實施。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7
《春天來了》,是一首旋律流暢、歌詞優(yōu)美的歌曲。本課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體會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備課時我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最好的一課。
上課時,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圖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綠的樹林、即將融化的殘雪、出洞的小動物等等。然后問:“畫中是什么季節(jié)?你從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讓學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中的景色,表達自己對這幅圖的情感,在朗誦歌詞時,也帶著對春天無比喜愛的情緒。我感覺到孩子們對春天有了直觀、親切的感受,剛要引入歌曲教唱時,有一名學生突然舉手,提出了疑問:“陳老師,歌詞中‘春姑娘躲在那朵花苞里’的‘春姑娘’是誰啊?”說完,學生們都看著我,我一下子被問住了,心想:是啊!春姑娘……怎么解釋呢?沒想到他們的心會這么細膩,這個……?我靈機一動,先讓孩子們想一想,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思緒。學生們在座位上紛紛交流起來,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這時,只見又有一個學生將小手高高舉起,說到:“陳老師,我知道!”全班立刻安靜下來!按汗媚锸强床灰、摸不著的,當小樹綠了,小花開了,那就是她已經(jīng)來到我們身邊!蔽腋吲d地點了點頭,笑了笑。他話音剛落,接著,許多學生也站起來說了說自己的看法:“春姑娘一定是熱愛地球的仙女,她一來世界就變美了……”“畫上面樹枝飄動著,一定是春姑娘吹動的,還有小動物也出來了,一定是春姑娘用手輕輕拍拍他們,告訴他們春天來了…平時面對這65個孩子,我總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個學期的音樂課,課堂上經(jīng)!皝y”到了極點,總覺得他們什么也不懂,說什么也講不清楚一樣。對于這個班的孩子來說,我從來沒想過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看來,我大錯特錯了。后面所產(chǎn)生一系列對話,真是我在備課時所不曾想到的,我為自己的錯誤觀念和準備不足感到不安,為孩子們的表現(xiàn)感到驚訝,也很感動。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直觀美感,不僅置身于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還對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真和對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在孩子們的心里嗎?
下課后,我再回頭想想這節(jié)課,真正感覺到新課程實施后,給音樂課帶來的變化,把感受音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把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注入課堂,更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孩子們的心是那么純潔、天真,但愿世界少一些不和諧,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美麗。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8
本活動是主題《四季暢想曲》中的一個語言活動,經(jīng)過幼兒園三年經(jīng)驗的累加,幼兒對于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有了大概地了解,特別喜歡春天,用孩子的話說:“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最美。”詩歌《春天》是一首韻律感很美的詩,詩中有不但有色彩美,還有動態(tài)的美。以春天為線索,將春天的景物、動物、人物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美麗、活潑、動態(tài)的春天。
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我課前讓孩子們觀看了春天的圖片,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這樣提問:“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有美麗!薄拔蚁矚g春天,因為春天有許多漂亮的花。”“我喜歡春天,因為草和樹都變綠了!薄∨笥讯紶幹卮稹
為了幫助幼兒感知詩歌內(nèi)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春天是一本怎樣的書,書里有什么?”“春天除了是一本會笑的書,還是一本怎樣的書,誰笑了?”“春天還是一本怎樣的書,誰在唱歌呢?它們發(fā)出了什么聲音?”第一和第三個問題幼兒都回答得很積極,但對于第二個提問“誰笑了?”幼兒都回答“春天笑了”。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是我的提問有問題,如果我這樣問,幼兒肯定能明白我提問的意圖:“春天除了是一本會笑的書,還是一本怎樣的書呢,書里有誰?誰笑了?”所以教師的提問要明確。
為了幫助理解這種藝術表達形式,我和孩子討論了;“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我的意圖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只有平時語言表達較強的幼兒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一部分膽小、害羞的孩子還是沒有表達的機會。因為一節(jié)課只有這么多時間,對于這部分孩子,沒有空余的時間去等待,這也是我一個糾節(jié)的地方。
為了讓幼兒完成仿編任務,我增加了自制小書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運用簡單、明了、形象的簡筆畫形式為詩歌畫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圖,這樣既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也利于幼兒利用記錄的確圖標來進行仿編。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9
如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朝著素質(zhì)教育方向努力,畢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樹立符合社會及個人要求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以高考為教學目的,妨礙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過去以高考考高分為教學目的,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在目的就錯誤的基礎上失去了增強的動力。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教師和教材的既定信息直接教授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主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從而使學生處于一個知識被動灌輸?shù)牡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完全得不到開發(fā)和培養(yǎng)。例如,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各種詩歌表現(xiàn)手法及鑒賞手法進行羅列,然后給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題海戰(zhàn)術。特別是到了高三,為了應付高考,各類卷紙,各類題目如潮水般向?qū)W生涌來,讓學生不堪重負。
2、教學過程乏味,缺乏靈動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四總結”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采用這樣一種呆板的教學方式來解析,那么學生最多只能感受到教師所表達出來的教學情感,對于詩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3、教學形式單一,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培養(yǎng)基礎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中,教師單靠一張嘴和一支粉筆,采用理論分析和進行板書來達到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表達的內(nèi)容極其有限,而且還無法激起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局限了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還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如今社會所欠缺的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在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是需要得到內(nèi)容上和形式上的豐富的。
二、有效的詩歌鑒賞教學方法探析
1、改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的
想要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那么教師教學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什么樣的活動,都在目的的指導下,擁有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所以,以應付考試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如今,新課程改革讓教學目標得以明確,為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教師便在素質(zhì)教育的指導下,改變了教學心態(tài),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而努力。
2、改進教學過程,生動教學環(huán)境
改進教學過程,為的是使整個課堂教學能有個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熱情的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極易學習和愿意學習的氛圍。而改變教學過程,可以以教師自己對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為基礎,將詩歌講解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例如,教師在講授杜甫的《登高》時,便可以以濃郁的思想情感作為基調(diào),利用帶感情的朗讀進行情感渲染,從而讓整個教學活動都在詩人的思想情感下進行,讓學生能在深刻體會的基礎上,把握住整首詩所要表達出的各種內(nèi)容。這是種極易學習的氛圍,可以讓學生不用刻意學習便能體會詩歌情感,從而加強對詩歌表達方式的探究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能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形象的動畫與詩歌聯(lián)系起來,再加之與詩的內(nèi)容極其貼近的音樂,那么學生的對整首詩的鑒賞能力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便能得到了相應地提升。
3、加強教學互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是為學服務的,以往的教學模式很顯然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如今,在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一首詩歌,給不懂得欣賞的人看就是那么幾個字,而懂的人不僅能從詩的字里行間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時所處社會背景,還能體會出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情感。而每一個人對同一首詩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俗話說“有一百個觀眾,就人一百個哈姆雷特”,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運用各種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思想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并從中得出自己的看法,使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三、總結
詩歌篇幅較短,有時候就是在短短的十幾個字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學思想。傳統(tǒng)的詩歌鑒賞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式教學,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和知識接受能力,只為教出考高分的學生而努力。這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要加強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普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活動與社會相聯(lián)結,為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10
反思此次公開課,感觸頗多。有收獲,更有教訓。一堂公開課的價值莫過于此吧,重新的認識自己、界定自己、提升自己。
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
這堂課是高三詩歌復習的第一課,為了做好這節(jié)課,我做了大量準備,結合高三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考試題型,設置了這樣一堂課。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基本上我的目的達到了。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更多的是肯定自我,回首我三年的教學過程,我確實提高了教學技能。
1.對知識的梳理能力的提升
高中語文老師對知識的把握和要求是很高的,其實大學學的理論到高中未必適用,從高一開始,我和學生應該是同一起點,一同進步。剛開始教學,對課文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學生的接受情況和作業(yè)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使得我在工作初期教學成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每當靜下心來思考,都會細致的總結原因,歸納教訓。剛開始,要熟悉和教學相關的一切知識包括教法,學生既然要向我學習,那么前提是我一定要成為他們學習的對象。所以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很重要。
這堂課是我自認為提高的一個表現(xiàn)。詩歌鑒賞系統(tǒng)很龐大,得高分不容易,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有明確的認識,學什么。我的教學思路把考綱要求與實際試題類型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挖掘整理類型題,讓學生對詩歌鑒賞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針對的復習。課堂的歸納性設置應當時我以后教學的重點和亮點。
2.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的提升
語文課是一定要說的課,可以了老師說,可以學生說。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為了讓學生加強記憶或者趕進度,教室通常就是老師的課堂,整節(jié)課可能都聽不到學生的聲音和想法。但如果走極端全部讓學生說,這堂課恐怕就沒效果了,過猶不及。綜上,課堂一定有老師的聲音,老師的聲音在于歸納知識,啟發(fā)學生。歸納的過程可以考學生的聲音,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思考問題,也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能聽到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存在什么樣的現(xiàn)狀,如何對待。我在問題的設置上大部分交給了學生,啟動他們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對于提升他們的自主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反思——界定自我
雖說這堂課讓我充分的有了自信,對于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但這認識絕不都是積極的,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有進步,但從教學過程中的片段卻告訴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敝暗倪M步相當于曙光,要想完全把光芒閃耀出來,還需要跟發(fā)奮的學習。
1.課堂氛圍駕馭能力的不足
好的課堂應當是有一種積極氛圍,這種氛圍體現(xiàn)在學生當中就是情緒應當高漲,充滿熱情的主動積極聽一節(jié)課總會比沒精打采的被動接受好。我的課堂上,也不乏學生回答問題,但仔細觀察,除了我發(fā)問的之外,沒有同學提出補充,更沒有同學提出質(zhì)疑,一切都是在按照我的思路走。乍看去,這群孩子很聽話,積極的記筆記,回答問題。但這背后都是我在主導著,課堂沒有積極熱烈的氛圍,學生的主動性和對知識的理解會受到局限,我也不能更真實的了解他們的心理,造成學習區(qū)域的假象。歸根結底,我忽略了課堂氛圍的培養(yǎng),更難以駕馭。這對整堂課的效果起到了負面的影響,從我個人的教學激情出發(fā),也存在著不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課熱情。
2.問題設置的準確度不強
課上設置了很多問題,分合作討論、個人思考等環(huán)節(jié)回答。在回答問題時,總會出現(xiàn)所答非所問的情況。可能是學生對于知識概念確實有些模糊,但不可否認,關鍵的問題在于我設置問題時,可能沒有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更精確的問題。比如我問學生手法,他們往往會大很多而沒有重點,這是要加上“主要”二字,教學效果就要好的多。問題提的準確,才能讓他們目標明確,答案清晰。這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做試卷時分析題干的能力。顯然,問題設置是一個大問題,不可忽略,這對老師來說,也是思維縝密的一種體現(xiàn)。我的學生回答有問題,自然折射出我在設置題目時,還是不夠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準確度不強。
3.細節(jié)注重不夠
課件和板書的處理是我的弱項,也是我經(jīng)常忽略的地方。在此次授課過程中,暴露無遺。課件做得不夠完備,當我提問題時,想啟發(fā)學生照著詩句聯(lián)想,可此時的課件只有問題,如果沒有輔助材料,學生很難回憶起之前的詩句,對于在學生中講課的我,講解起來也有難處。板書的設計馬馬虎虎,并沒有想象的補充總結的好效果,更多的成了對課件內(nèi)容的壓縮而缺乏總結的作用。另外我一堂課十之七八的時間都在學生之間游走,觀察部分學生的狀態(tài),對整體缺乏一個完整的統(tǒng)籌和把握;對于初次使用的教學電子用具還不熟悉。都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于教學過程中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問題,我一定要注重起來。
反思——提升自我
提升實際就是發(fā)展,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的目的、發(fā)展的過程應該是有目標的。正因為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界定,才能更加明確如何提升自己,提升什么內(nèi)容。
1.加強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課堂管理能力
只有把自己化為源源不斷的一泓流水,才能給學生新鮮的一杯水。知識也是在更新的,專業(yè)知識一定不能丟,沒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zhì),何來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資本?更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權威,信服的對象。學生的信服是對教學能力的一種肯定,而學生肯定的前提是你真的是讓他們打心眼里佩服的老師。我要不斷的吸取新鮮的知識,吸收總結,化作學生汲取的源泉。
學生汲取源泉只是開始,要想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則要努力地吸收。吸收過程在課上則體現(xiàn)為我的課堂管理能力,這節(jié)課讓他吸收多少,他能消化多少,包括有沒有什么影響他們學習的外在因素…..要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提高自己對整個課堂的控制、把握和駕馭能力,整體提高課堂管理的能力。
2.重視細節(jié),打造完美
“性格決定命運”,粗枝大葉在任何領域都是行不通的。何況是要為學生作榜樣的教師行業(yè)呢!重視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個動作、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個問題……每個細節(jié)的背后都潛在著什么,和課堂的把握有什么關系。至于板書和課件自然不必說,必須提高,這是課堂形象,不能再丟細節(jié)了。打造完美的課堂,注重每個細節(jié)的含義。
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認為世上最難的是便是認識你自己,那么我通過公開課確實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這足以證明這堂公開課是有價值的。最后以屈子之言自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11
課堂教學中,每走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在心中問自己,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上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
成功之處:
由于做法簡單,學生自覺參與讀背,堂上書聲瑯瑯;由于教師完全不講,在“聰明的孩子會在網(wǎng)上自學成才的”激勵下,學生學得很認真,很有新鮮感,很有成就感。
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明詩意、入詩境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從整體入手,感知秋景,讓學生畫出曲中描寫秋景的詞語,再到部分,抓關鍵詞語“殘、寒”,通過比較,“殘陽”“殘月”“殘霞”及拓展有關烏鴉的詩句,感悟秋日黃昏的蕭瑟、冷清,感受作者當時那悲涼、孤寂之情,以及作者用詞之精妙,并且通過讀出情感、想象意境,讓學生與文本交流,與作者溝通,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觸動。
在學生的討論互動中,能力低的學生可以說出:“我知道課文講的景物是山、水等”,中上生道出:“詩中描寫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
作為撥動作者內(nèi)心那根琴弦的“一點飛鴻影下”,我采用了以讀為主,讀出飛鴻的高、快、遠,讀出秋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曲的最后兩句,是作者的美好向往,那一幅多姿多彩的秋之畫卷,是作者心中向往的樂土,也正是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讀白,我緊扣畫面顏色的豐富多彩,讓學生讀出繽紛斑斕的秋之畫卷,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概括多彩的畫面,并積累四字詞語,并運用于以后的習作中,工具性較突顯。
同樣是秋之景,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光比較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此時,我拓展白樸的個資料,使學生明白作者是厭倦官場的爾虞我詐,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蕭瑟冷清之處,去尋找那充滿生機的樂土,
再有合理利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學生有自信;通過生生交互,老師基本不用講,便可以得出詩的大意,比課前太多的預設,教師百般牽引強!
我在教學上還采用了比較閱讀,我選用了被譽稱為秋思之祖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學生找異同,從題目到用詞,相仿的地方甚多,這兩首元曲,我重在讓學生體會它們的異同,感悟出“文章因情感而產(chǎn)生”,不同的心境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作品,即使在所選取意象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也會因情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文學作品,我想,這點認識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
不足之處:
在感悟“殘”字時,雖然通過比較“殘陽”、“殘月”、“殘霞”,雖較為成功的讓學生感悟到了中國漢字的奇妙,感受出了當時的意境,但我認為還不夠,應再往下拓展,還有“殘年”、“殘喘”、“殘照”等詞語的理解,這樣對“殘”的理解會更深刻。但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想像時間,入境不夠,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感悟,是悟不到作者筆下的情的。
另外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以讀意會,不排除有小部分學生在別人講的答案中死記硬背,學生的潛能也許沒有得到充分的施展。在指導背誦時,應讓學生看板書,兩幅畫面對比背誦,加深印象,指導表達手法: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缺少練筆的訓練,因時間關系,作業(yè)仿寫《天凈沙·秋》,春、夏、秋、冬任意一個季節(jié)均可。(要求:抓住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表達出你的心境。)無法在課堂上練筆,檢查、展示。
總而言之,有得有失,但我認為是得遠遠大于失。學生不是一張白紙,自主探究,效果會比老師精雕細刻地講更好。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 篇12
“輕叩詩歌大門”是六年級上冊的一個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主題。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引導孩子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資料、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詩歌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本組綜合性學習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個板塊,其主體都是“活動建議”。教學中我根據(jù)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活動計劃,“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關于詩歌的感性認識,在詩歌欣賞和童詩寫作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fā)。
這次綜合性學習孩子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了大量詩歌,學習形式和內(nèi)容豐富多樣,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了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自由組成學習小組,自己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方法,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再按照制定的計劃自行開展活動。我只是及時給他們提供展示的舞臺,既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又顯出了老師的引導性和組織性。
總之,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孩子們體驗到創(chuàng)作詩歌的樂趣。
【詩意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詩意的遠方現(xiàn)代詩歌03-28
詩意的畫廊現(xiàn)代詩歌03-28
孫子的詩意現(xiàn)代詩歌07-26
《春夜喜雨》教學反思及詩意鑒賞11-16
語文教學的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3-09
學校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8
滿塘的詩意現(xiàn)代詩歌12-26
語文的教學反思10-15
語文的教學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