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相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的故事。教學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圍繞“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精讀各個小故事,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中的廉頗。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有濃厚的興趣,關(guān)于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學生也很容易分析出來。關(guān)鍵就于,學生對于廉頗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知錯就改”的層面,所以需要聯(lián)系全文和生活實際,去了解廉頗威震朝野,耿直豪爽的一面。
本單元的課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去看名著,熱愛名著。所以在課堂的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有意思的作業(yè):趙國既然“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為什么還會被秦國滅了呢?這一問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閱讀《史記故事》的興趣,甚至有學生當天就拿出書與我討論?梢姡袝r候,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比一次精彩的講解來得重要。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將相和》中的澠池之會,我抓住學生愛分勝負的心理特點精心設問,并讓學生圍繞問題充分展開討論,激活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xiàn),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我首先設問: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在澠池之會上,趙王和秦王究竟誰戰(zhàn)勝了誰?這個問題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矛盾,課堂里一下子像炸開了油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戰(zhàn)成了平局,有的說秦王戰(zhàn)勝了趙王,有的說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面對這種爭論不休的局面,我沒有一錘定音,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分小組進行討論。變爭論為討論,結(jié)果學生意見得到了統(tǒng)一,大家都認為在澠池之會上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緊接著,我又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爭著發(fā)言。一生說:課本上說秦王沒占到便宜,我推想一定是趙王占到了便宜,所以我認為是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為秦王鼓了瑟,秦王也為趙王擊了缶,但秦國是大國、強國,趙國是小國、弱國,因此可以說是趙王勝了秦王。一生說:趙王鼓瑟是秦王讓他做的,而秦王擊缶是藺相如讓他做的,從這個角度說,也是趙王勝了秦王。還有一生說:我是從樂器的聲音聽出來的,瑟的聲音優(yōu)雅動聽,缶的聲音像敲罐子的聲音,所以我覺得趙王戰(zhàn)勝了秦王。
這個教學片段的特點在于:設問抓住了教材要點,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啟發(fā)性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濃,老師僅說了三句話,而其余都是學生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答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3
在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較長篇幅的課文,然而,由于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需要長文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課文《將相和》就是一篇長課文。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長文短教的問題。
【教學內(nèi)容】
截取的文字要短,發(fā)揮的效應要長。
將蘊涵事情意義的文字或人物關(guān)鍵細節(jié)要作為教學重點。
《將相和》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或記事(包括場面描寫),或?qū)懭。抓住人物描寫的關(guān)鍵性細節(jié),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點。這篇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中,表現(xiàn)藺相如性格特點的詞句是教學重點,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就能讓學生體會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國事為重的品質(zhì),同時感性認識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間】
教師的指導要短,學生的實踐要長。
一、教師的指導要短
問題要集中。要切實做到長文短教,首先問題要集中。在教學時,我提出的問題是: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層層展開學習。他們從故事的發(fā)展中知道這兩員大將之所以不和的最終原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那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頗的頭上呢?學生通過閱讀很快會找到結(jié)果:是因為藺相如聰明機智,以國家利益為重,幫楚王解了圍。
二、學生的實踐要長
。、初讀感知,讀書時間要長:
課文的初讀,留給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課文讀一遍。使學生能比較充分的感知課文。
。、點上深入,思考交流時間要長:
在尋找藺相如和廉頗為什么不和時,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讀書、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饋、指導。教學效果還不錯。
長文短教,是個老問題,又是個新問題。新課程語文,長課文多而課時總量少,長文短教顯得尤為迫切。
總之,長文短教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摸索實踐,最終用最短的時間上好較長的課文,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4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教授時,我的思路是第一課時先解決字詞以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在第二課時通過文章的具體語句了解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進而了解三個故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故事討論,每個學生經(jīng)過討論都有了自己對于人物的理解。小組匯報時,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分析出藺相如是一個機智過人、勇敢無畏、不畏強權(quán)和顧全大局的人,分析出廉頗也同樣是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人。
不足之處:
1.最大的問題是語音語調(diào)太過平,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導朗讀時,學生朗讀的比老師還要有感情。
2.在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開始時候有些松弛,沒有很好的把握時間,導致后來時間不夠充分,很多問題討論的不充分,應該展示的圖片也一閃而過,最后的小練筆沒有讓學生展示,因為對時間的把握不準確,導致沒有展示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
3.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不默契,不能很好的接住學生的回答,沒有適時的小結(jié),使得課堂上學生與老師有些脫節(jié),沒有融為一體。
改進措施:
1.最重要的是多聽聽朗誦,改善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多些抑揚頓挫,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會把握課堂,與學生在課堂上多交流,適時的小結(jié)學生回答的要點,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重點。
3.時間的把握上,要靈活,時間不夠的時候適當?shù)恼{(diào)整時間安排,給學生展示的時間,讀一讀自己寫的小練筆。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5
正值春暖花開的三月底,我校有幸邀請到省教研室張琳主任蒞臨我校指導語文教學工作,我講了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將相和》,在課后的教研中張琳主任對本課進行了專業(yè)的點評,指出了這節(jié)課的一些優(yōu)點和不足,使我受益匪淺。張主任給我的感覺即平易近人,又嚴肅認真,說話和風細雨,娓娓道來,說起教學問題總是一針見血,令人茅塞頓開。現(xiàn)結(jié)合我自己的一些體會,進行以下教學反思。
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著重完成兩個任務,首先一條就是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fā)展過程和內(nèi)在的原因。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張嘴”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故事的發(fā)展,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zhì)。而最后之所以“將”“相”和是因為廉頗、藺相如都愛國的關(guān)系,所以最后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第二個就是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jié)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lián)系,這篇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qū)懥恕锻觇禋w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guān)的。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lián)系”也是相當重要的。
我分別運用了瀏覽、輕聲讀、默讀、指名讀、結(jié)合背景再讀、齊讀、創(chuàng)設情境演一演等方式體會藺相如、廉頗的話,來感受人物形象。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使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廉頗、藺相如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里。
在評課時,張主任給了我三條建議:
一個建議:處理文本時,可以用剪裁的方式,加工整合教材,打破常規(guī)按順序去處理教材的方式,并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說:處理好的教材就像進教室就穿著旗袍,而不是裹著一塊布。例如:處理文本時不要從頭到尾,可以根據(j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做一個人物長廊,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了解人物形象,學生就會更加專注,如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肯定會更加欣喜若狂。
第二個建議:在處理《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時,可以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第一個故事用讀一讀,演一演的方式,后兩個故事就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用口語交際的方式,穿越時空還原當時的場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讓廉頗和藺相如進行對話。張主任表示要提倡動態(tài)的學習,可發(fā)展的有深度的學習。
第三個建議是要開拓學生的視野,1+x拓展學習的思考方向。張主任表示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要有一股子闖勁兒,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把問題拋給學生,老師講的少一些,學生學的時間多一些,設計的學習活動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老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探索,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例如:秦王的性格特點,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把《史記》中描寫藺相如和廉頗的句子放到文本里一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6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錯的精神。文章語言簡練,人物形象鮮明。
教學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用查字典了解詞語意思,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課堂教學做準備。教學中先在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每個故事,深入研究每個故事涉及的有關(guān)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并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讀、議、辯的形式讓學生感受。
通過以上方式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三個故事的內(nèi)容以及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灸軌蛲瓿山虒W目標任務,課堂教學不足之處:學生課堂閱讀較少,個別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揣摩不夠,沒有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氣勢、神態(tài)。今后教學要加大課堂閱讀訓練。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7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第18課《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改寫自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文章以趙秦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敘了幾個小故事,包括《澠池之會》《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寫出了將相(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由“和”變成“不和”,最后又“和好”的過程。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第三個小故事《負荊請罪》。下面是我完成《將相和》的教學后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語文課程具有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的精神領(lǐng)域有深遠的影響,小學生往往對語文材料有多元的反映,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視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身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這方面不應該受社會上的流行元素所影響。
詞語是構(gòu)建言語大廈的基礎。積累詞語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默寫詞語,可惜這一傳統(tǒng)訓練已經(jīng)逐漸被淘汰出課堂,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對傳統(tǒng)訓練的挖掘和創(chuàng)新。
《將相和》是篇長篇課文,根據(jù)這個特征,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默寫詞語的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翻開練習本,根據(jù)意思默寫詞語。同桌之間一個說一個寫配合進行!
1、“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每次戰(zhàn)斗,沒有不勝利的。”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拔覀兛捎靡粋什么詞概括”!皯(zhàn)功赫赫”。
2、“理由充分正確,很有氣勢!笔恰袄碇睔鈮选,“請找出這個詞的反義詞!薄袄砬~窮。”
3、“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寶物!笔恰盁o價之寶”!罢l能根據(jù)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造一個句子?”“和氏璧是無價之寶,秦王千方百計想得到它!薄
這一來,小學生們都來興趣了,聽得非常專注。詞語默好,1分鐘?磥砥┤缧问脚c目標都單一的傳統(tǒng)型默詞語,也不好。
訓練學生聽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積累詞語以及整體感知課文;對“大大方方、理直氣壯、同心協(xié)力”這些重點詞語有了初步理解,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在教學“負荊請罪”時,我又給學生們布置了說的訓練: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說些什么,課文沒有寫,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各會說些什么并寫出來,準備交流。學生興趣盎然,寫出了不少生動的“對話”,如:廉頗:藺大人,您真是寬宏大量,肚中能撐船,我廉頗是粗魯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顧國家生死存亡和您鬧不和,真是罪過。藺相如:將軍能知錯改正,不是很好嗎?有何罪過?
新大綱指出: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將相和》教學打破了“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guī)教法,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活動的積極性。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8
一、本課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課前布置學生廣泛查閱資料,了解故事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學生通過課前廣泛查閱資料(上網(wǎng)、看書、收集圖片等),明白了故事中主人公的關(guān)系,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特別是戰(zhàn)國七雄秦為盛,這句話即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也是三個小故事的總起,掌握這一要素對學生深入體會秦王的驕橫貪婪,藺相如的勇敢機智起了很好的作用。
。、加強朗讀訓練,強化語言感受:
本課的一大教學板塊是學生交流匯報對課文語句的感受,充分展示了朗讀訓練的成果。例如:馬逸舒同學匯報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中的為,她分析為代表地位有尊卑,秦王使用為,是對趙王的侮辱,這一分析贏得大家的喝彩,也令我驚嘆不已,要知道,這個為字,就是我在備課中也沒想到,足見學生是花費了相當?shù)墓Ψ蝾A習,并且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以上兩個都是在課標和單元訓練要求指導下實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本課教學值得注意的方面
本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課堂結(jié)構(gòu)方面略顯零散。在學生交流最讓自己感到擔憂的地方時,有學生提到了完璧歸趙中藺相如的表現(xiàn),我引導了學生分析藺相如在這個事件中所表現(xiàn)出的品質(zhì),顯得脫離了課堂主線,并且在分析過程中,學生詞匯的貧乏也暴露出平時閱讀、積累方面的缺陷,值得深思,改進。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9
作為新教師,有幸參加泉河頭小學和西實驗小學的第一屆校際聯(lián)誼。在校長、主任和各位師傅、老師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周的聽課、教研、改稿磨課,過程很艱難,但收益頗多,在課程標準的運用與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參的使用、課本的鉆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語言的表述、課堂的把控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收獲。但盡管如此,對于這一課的課堂展現(xiàn)仍然有很多問題,下面就《將相和》這一課,做以下反思:
一、教學目標
《將相和》是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課文,我在教學中實施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1)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并能為每個故事加上四字小標題;
。3)領(lǐng)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ǖ2個故事是第1個故事的發(fā)展,前面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3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重、難點)
4、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誦指導(重點)
2、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廉頗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以國家利益為重,具有愛國思想;(重點、難點)
3、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思慮周詳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重點、難點)
4、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我是結(jié)合,理解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的本組單元目標,和《語文課標》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語言刻畫人物的詞句、表達方法、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感受,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
二、重組教學內(nèi)容。
《將相和》是根據(j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tǒng)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篇幅較長。第一課時,我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是自學生字詞和概括主要內(nèi)容,為每個小故事加上四字詞語小標題,難點是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重點是感悟廉頗所說的話,抓住重點詞語“爬”分析詞語詞性,感受感情色彩,體會人物內(nèi)心。同時,對廉頗話語的感悟,經(jīng)過孩子們的辯證分析,體會對人物、事件的評價要從多個角度闡述而不是從單方面定義。同時也為第二課時,體會藺相如的人物形象做了鋪墊。
第二課時,通過一個問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來通過分析句子,體會人物形象以及特點。展開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三、巧排教學結(jié)構(gòu)
我沒有串講三個故事,我設計了“前后呼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課題中的“和”作了巧妙地處理。我先讓學生找出不和的體現(xiàn)“廉頗不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而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職位比廉頗高.。這是將相產(chǎn)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探究過程,引領(lǐng)學生弄清三個故事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不和”,然后在通過人物語言形象的對比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為什么“和”。通過有感情的朗誦和人物形象分析,再加上表達能力的訓練,以(一條語言文字訓練線,一條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線)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升,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探究的過程學生討論得開始熱烈起來。
在學習故事中,我設計有效的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課文怎樣運用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句段,讓學生潛下心來靜靜地默讀課文,走進文本,去對人物進行情感的感受并作批注。而在讀文本,體會人物形象和性格時,學生則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為主體,我沒有完全按照我預設的評析順序,而是隨著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學生思維得到迸發(fā)、碰撞,較好的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
四、設計讀寫結(jié)合
在“負荊請罪”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體會廉將軍知錯就改、勇于改錯的大將軍形象,對于這一感人場景進行拓展,讓孩子們在三個情境(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秦王或者趙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手下或者藺相如的手下看到大將軍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中展開想象,鍛煉表達能力,并指導學生們,再將自己的所想進行加工潤色整理在成長的足跡本上,與校本的寫作特色訓練相結(jié)合。
我力求希望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方向,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感悟和運用,希望上一節(jié)扎實、真實、有思維的語文課,但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不夠,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夠緊密,容易被孩子們的答題牽引著偏離課題,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教學效果與我預想的有點距離,我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調(diào)節(jié)了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與節(jié)奏。未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達到有效性的學習效果,特別是沒能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朗讀或演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其大智大勇的特質(zhì),感到非常遺憾。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0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jié)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gòu)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整個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zhì)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根據(jù)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因為課文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但是在一堂課上只能把握其精髓,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同時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是通過品讀人物藺相如為主線,精讀課文,深入研究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中的表現(xiàn);最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勸服廉頗,得出“將相和,平天下”這個故事所宣揚的主題。
本課教學,我認為自己有如下值得保留之處:
1、注重了朗讀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如,讀廉頗的那段話時,要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讀藺相如與秦王的對話時,要讀出理直氣壯的大無畏精神來,而讀藺相如與下人的對話時,要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來。
2、注重了理解課文方法的訓練。理解人物品質(zhì)時,注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品析,從中體會出人物的品質(zhì)來。并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在書上適當批注。
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的改進:
1、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jié),也是調(diào)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guān)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fā)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適當?shù)狞c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zhì)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fā)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shù)慕Y(jié)語,這樣對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就會產(chǎn)生整體的認識。
3、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分析,閱讀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覺教得還算輕松,學生學得也較愉快,課堂教學效果也比自己想象中的好,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擴大了課堂參與度,課堂學習研討氛圍濃烈。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不過細究起來,還是有些欠缺:對于梳理課文內(nèi)容部分,還要幫助學生建構(gòu)故事體系,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研讀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尤其在朗讀廉頗的不滿語句時還不夠到位,當時還是有些忽略;二是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還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三是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展開想象對人物進行說寫,補充課文的空白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能夠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內(nèi)化。
雖然將相和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但是今天讀來仍能產(chǎn)生共鳴,對我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讓我們意識到:國家的建設,離不開文官,也離不開武將。此時偌大的中國,就有無數(shù)個廉頗,無數(shù)個藺相如,正是他們團結(jié)一心,努力拼搏,才使得國泰民安。國和國安定,家和家興旺,人和人幸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倡和諧,每天電視中播放公益廣告也強調(diào)“和為貴”,很多家庭中壁畫也印有家和萬事興的字樣。無一例外,這些都體現(xiàn)了我們的和文化。同學們請看,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和諧的畫面,它們都體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和,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和文化發(fā)揚光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對重難點的點撥下,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達到教學相長的最終目的。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片段:
1、抓住“負荊請罪”一詞深入理解。
提問:
(1)“負”是什么意思?結(jié)合插圖說說,廉頗為什么要背荊條,脫戰(zhàn)袍去請罪呢?
。2)“請罪”是什么意思?換成“認罪”行不行,為什么?(換詞比較,體會情感,實質(zhì)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滲透錘煉語言的意識。)
2、表演體會。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練一練:廉將軍負荊請罪時會說什么?他說話時怎樣的態(tài)度、語氣才能表達出他那種慚愧的心情?看到這情景,藺上卿呢?(語氣、情感、態(tài)度都是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可忽視的要素)
。2)指名上臺演一演。
。3)師生共評,規(guī)范語言、行為、態(tài)度。
(4)小結(jié):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將”是那樣的誠懇、坦率,“相”是那樣襟懷寬廣。為了國家利益,將相不計前嫌,握手言和,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教后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最經(jīng)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谡Z交際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提示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聽說的態(tài)度以及說話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都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2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lián)系。
首先在講授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在讀課文中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xiàn)了《完璧歸趙》,同時讓學生在自己的悟中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jié)學習方法。最后讓學生“抓住人物特點”繼續(xù)探索藺相如的為人處世和廉頗之間的矛盾起因。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這些重點語句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體會廉頗為什么不服氣;引導學生站在客觀面來評析人物的心理:如果站在廉頗一邊,他會說:“廉頗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北凰@么一說,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之后,引導學生繼續(xù)探討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說明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就是智謀!拔业哪X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智勇!拔揖透闫戳恕边@是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边@體現(xiàn)了不畏權(quán)勢、為國爭光。
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了解: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于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但是要想真正領(lǐng)悟品質(zhì)還需要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再次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的特點:藺相如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quán)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zhí),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zhàn)和勇于認錯。
結(jié)合生活實際,最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連這樣官位居高的廉頗將軍都有這樣的悔改精神,你在生活中犯了錯是怎樣處理的,以小練筆形式呈現(xiàn)。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3
《將相和》這篇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第二課時教學,我出示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用這句話統(tǒng)領(lǐng)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
我先引導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著什么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后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我問學生:“藺相如的職位高于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于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guān)的語句,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
“藺相如的職位高于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堂課就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不但使一篇內(nèi)容較長的課文教學起來簡單多了、而且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4
《將相和》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由名著選段組成。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我前后用兩個課時進行了本篇課文的學習。第一課時重在閱讀,兼以掃除字詞障礙、介紹課文出處、作者生平、故事背景,梳理三個小故事,并了解三個小故事的因果關(guān)系,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學會讀、讀中學,我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閱讀的力量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語言分析打下了基礎。第二課時對人物進行逐步分析,通過三個小故事,逐步豐滿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時,在導入時,我選擇以名著為媒介,介紹《史記》。向?qū)W生交代《將相和》的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戰(zhàn)國時期。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有七個,分別是——秦、楚、齊、趙、燕、魏、韓,也稱戰(zhàn)國七雄。七個國家都想一統(tǒng)天下,因此戰(zhàn)火連年。然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也稱虎狼之國,位于趙國的西面。而趙國的'東面則是富強的齊國。趙國處于兩個大國之間,行事處處小心。更何況,當時的秦王是一個兇狠殘暴、陰險狡詐、不守信用又貪得無厭的人。趙王也就更加小心翼翼了。通過"戰(zhàn)國形勢圖",讓學生了解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對當時歷史的好奇,從而產(chǎn)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為學生年齡段,對于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成功地把他們帶進課堂,帶進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故事。
通過請同學讀課文,疏通生字詞;齊讀課文,說明"將"是誰?"相"是誰?通過自讀課文,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進行板書。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guān)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目的是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后,我在學生的基礎上總結(jié)概括,在多媒體PPT上進行呈現(xiàn)。最后,留下課后問題"你認為藺相如、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5
《將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走進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為主題的第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記敘了藺相如與廉頗和好,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的事。寫出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熱愛國家,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特點。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難點,我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夠按照新課標的指導思想,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在這一課中,我有很多的不足。其一,整個課下來,因為時間緊,課文內(nèi)容多,所以在一直抓著學生往下走教案,沒有給學生過多的時間思考,導致把學生叫起來,說不清楚,或是答不上來。比如說在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這個環(huán)節(jié),找出體現(xiàn)的句子有:""從這句話切入,我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要回來?學生沒有積極配合,答不上來。是因為思考的時間不充足。其二,教師的語言渲染不夠。我在教學時,語氣太生硬,沒有走進學生,沒有平等交流,只是在一味的教,學生在一味的聽,學。我沒有很好的帶動他們的興趣。這節(jié)課是一篇歷史故事的改選,應該達到在以講故事的形式教給學生內(nèi)容,教給學生知識。在課堂上,本應該一個融合的課堂,因為語言的不巧妙,導致了兩個個體的出現(xiàn)——及教師、學生。其三,預習沒有抓實。課前給學生發(fā)下去了預習紙,但是在課上的表現(xiàn)來看,學生并沒有按照我的要求,把每一個預習項目來認真完成。當時課前,應該與學生交流一下預習情況,看一下學生的預習反饋,這點沒有做到,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不該存在的問題,有些地方不需要細講,但是學生還是不明白。其三,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寫話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到教學機智,因為當時時間不太夠了,學生本來就沒有寫完,而我倉促的讓學生站起來說,反而效果就不好了,甚至沒有起到當時預設的目的。應該用巧妙的語言,讓其下課交流,直接說結(jié)束語。這或許也能讓整節(jié)課跟順暢一些。其三,自信心不夠。過程中,提問的問題,學生沒有配合的,自己首先泄氣了,就覺得講完就結(jié)束吧,并沒有積極的對待失誤,應該認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開始的起點,把下個環(huán)節(jié)盡力講好。歸結(jié)為自己的心態(tài)不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教學本領(lǐng)及素養(yǎng)。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教學《將相和》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時,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第一個孩子小湯,平時成績不錯,讀生字、找部首、組詞一點都難不到他,“趙,zhao,半包圍結(jié)構(gòu),走之底,趙國!彼_流利地回答,可發(fā)言的聲音卻因膽怯而變得很小。“小湯,你回答的很正確,就是聲音太小了。記住,你回答問題是在跟全班同學交流,聲音太小,其他同學就聽不清了。”“老師,我害怕說錯了!薄芭率裁,課堂上說錯了,會有人給你糾正。反而印象還深刻。想好了嗎?要不要再來一次?”他拿著書,很快小聲準備了一下,就面對大家,大聲說了出來,鏗鏘有力,顯然比剛才更自信了。
有了這個“火車頭”做示范,后面的孩子讀生字時一個比一個自信。一直到小俊,他是一個語文基礎非常薄弱的孩子,在語文課上從不會主動發(fā)言。開火車讀生字輪到他時,他十分緊張,很結(jié)巴。我試著鼓勵他,說:“小俊,自信點。想象你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就是掌控全場的王者!闭f到這,孩子們都笑出了聲,包括小俊,“相信自己,再來一次!”聽了我的話,小俊好像輕松了很多,做了個深呼吸,一口氣讀完。聲音剛落,同學們就用整齊的掌聲對他表示鼓勵。
一堂課下來,讀詞語,解課題,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學生們回答問題時都能自信且聲音洪亮地回答。除了發(fā)言時的自信,更讓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能主動思考,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一下子多了起來。也許這種自信悄悄從嗓子跑進他們的腦子里了吧。
我暗喜,周一早上的第一節(jié)課很成功,給這一周開了個好頭!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7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lián)系。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jié)學習方法,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么不服氣,有個學生說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說:“廉頗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北凰@么一說,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于是,我拋出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說明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拔业哪X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拔揖透闫戳恕边@是舍身救主!扒赝醣槐频脹]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xiàn)了不畏權(quán)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說喜歡兩個人,并且能細致地說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說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說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quán)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zhí),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說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zhàn)和勇于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lǐng)悟品質(zhì)還需要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比如藺相如說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后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xiàn)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所以我最后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zhuǎn)變的過程。練筆之后,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于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將相和》教學反思 篇18
《將相和》一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個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zhì):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zhì):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zhì)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zhì)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去讀、悟、演,寫領(lǐng)悟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和共性品質(zhì)。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zhì)上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tǒng)領(lǐng)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學生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講讀時,我以廉頗的身份來引導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討論: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弊寣W生從文中找到說服我的理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采取勾畫、讀中感悟、交流匯報等形式來說明藺相如的才智過人、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為維護國家尊嚴不顧個人安危等品質(zhì)。接著,我說:“現(xiàn)在廉將軍可生氣極了,你們既然明白藺相如不是僅靠一張嘴,你們幫忙勸勸廉將軍好嗎?”學生一聽,來勁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起來,他們從“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兩個故事中找根據(jù),既加深了對藺相如這一人物的認識,又復述了故事,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了推出兩個人共性的品質(zhì),我步步緊逼“如果沒有我在邊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能放你們回國嗎?”帶動全班同學通過辯論明白:只有二人齊心協(xié)力才能取得勝利!接著,我以廉頗的口氣說道:“我明白了,我是有勇無謀,而藺相如才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啊!我起先還以為他怕我呢!現(xiàn)在看來,他不是怕我,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他考慮到什么了?”學生通過讀藺相如的話,體會到了藺相如是位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zhì),而通過廉頗最后的行為也體會到了他和藺相如一樣,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且勇于認錯,是個知錯就改的人!
在此,講完“負荊請罪”這個結(jié)果時,我還給學生們布置了寫的訓練: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說些什么,課文沒有寫,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各會說些什么并寫出來。通過學生拓寬思維,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得學生的思路大開,既更深的理解了課文,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真正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
【《將相和》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將相和》教學反思02-20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6-01
《將相和》教學反思07-11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1-15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9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1-01
《將相和》教學反思01-02